不畏艱難險阻,她用自己的雙手撐起村民們的增收致富路;不顧嚴寒酷暑,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她就是——頓俊玲,一位質樸實幹的「村幹部」,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展現出了不讓鬚眉的巾幗之志。
她是有情懷的「新農民」
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正是草莓成熟的季節,也是採摘草莓的好時節。菏澤市馬嶺崗鎮穆李村百日紅生態園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
基地負責人之一,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安頓莊行政村村委委員、村婦聯主席頓俊玲正在溫室大棚裡緊張地忙碌著,渾汗如雨。「近期遊客很多,訂單也不少,可不能怠慢了,這都是我們村民們今年的收成啊!」她說。
1975年出生的她,簡單地扎著頭髮,腳踩藍色運動鞋,眼裡充滿了幹勁兒。1994年頓俊玲從菏澤衛校畢業,接著在北關醫院進修一年,然後她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生她養她的農村家鄉,當起了鄉村醫生。
依託村醫的身份,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切實服務群眾,為群眾著想,解群眾所急。她還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為安頓莊行政村婦女爭取合法權益。
頓俊玲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2016年頓俊玲高票當選高新區馬嶺崗鎮安頓莊行政村村委委員、村婦聯主席。村民利益無小事兒,樁樁件件放心頭,她紮根鄉村,融入鄉村,調解村內民事糾紛,慰問幫扶貧困戶,走門串戶變成了頓俊玲工作的常態。
鎮裡的扶貧大棚發放到了村裡,但尋遍了全村,有人有想法,就是怕擔風險。眼看著沒人接手,她便下定決心親自承包下來種草莓。
頓俊玲跑遍親戚朋友募集資金,白天紮根田間地頭,親手栽種管理,晚上就上網查資料,看書做筆記。為了保證大棚的溼度和溫度,有時她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五六個小時,經常熬通宵,可以說她將自己血與火的熱情都拋灑在了這一個個溫室大棚裡。
創業的路上困難重重。沒有經驗、沒有效益,頓俊玲借錢仍把工資準時發到了每一位工人手裡。
她用小草莓鋪就村民致富路
正是她這份不怕苦,不認輸的勁頭,草莓種植逐漸形成了規模,走上了正軌。目前,百日紅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佔地12萬平方米,有草莓種植拱棚20餘座,立足產業振興,打響了「旭日陽光」品牌,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從大到優的高效生態農業發展之路,已成為全市草莓行業的領跑者。同時還有溫室大棚十餘座,種有葡萄、冬棗、柚子、檸檬、火龍果等二十餘種水果。
在馬嶺崗鎮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安頓莊扶農雙金果蔬專業合作社也開展得紅紅火火,100多個草莓拱棚均實行綠色生態種植。
緊接著頓俊玲抓住城裡人喜歡到農村體驗生活的機遇,利用實施農業大棚搞親子體驗園,讓城裡孩子感受農耕的樂趣。在客人享受樂趣的同時,她也收穫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成功。
頓俊玲用小草莓實現著自己的價值,也幫助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讓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近年來,她採用「基地+種植戶+貧困戶」的管理模式,用小拱棚代替高溫棚、用小投資、高產量,低投入、高品質促進農民增收。截止到現在,已經發展種植戶十幾戶,工人五十餘名,帶領近百人成功脫貧。62歲的貧困戶李長海,長年閒賦在家,如今靠自己的雙手在基地工作賺錢,生活越來越好;60歲的姜拐村村民姜景順到大棚裡打工,月收入1000多元,告別了沒活幹的苦日子;種植戶李建平承包了10個草莓大棚,對於種植草莓帶來的收入,李建平很是滿意……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周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