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高新區頓俊玲:用草莓鋪一條村民的致富路

2020-12-16 齊魯壹點

不畏艱難險阻,她用自己的雙手撐起村民們的增收致富路;不顧嚴寒酷暑,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她就是——頓俊玲,一位質樸實幹的「村幹部」,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展現出了不讓鬚眉的巾幗之志。

她是有情懷的「新農民」

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正是草莓成熟的季節,也是採摘草莓的好時節。菏澤市馬嶺崗鎮穆李村百日紅生態園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

基地負責人之一,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安頓莊行政村村委委員、村婦聯主席頓俊玲正在溫室大棚裡緊張地忙碌著,渾汗如雨。「近期遊客很多,訂單也不少,可不能怠慢了,這都是我們村民們今年的收成啊!」她說。

1975年出生的她,簡單地扎著頭髮,腳踩藍色運動鞋,眼裡充滿了幹勁兒。1994年頓俊玲從菏澤衛校畢業,接著在北關醫院進修一年,然後她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生她養她的農村家鄉,當起了鄉村醫生。

依託村醫的身份,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切實服務群眾,為群眾著想,解群眾所急。她還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為安頓莊行政村婦女爭取合法權益。

頓俊玲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2016年頓俊玲高票當選高新區馬嶺崗鎮安頓莊行政村村委委員、村婦聯主席。村民利益無小事兒,樁樁件件放心頭,她紮根鄉村,融入鄉村,調解村內民事糾紛,慰問幫扶貧困戶,走門串戶變成了頓俊玲工作的常態。

鎮裡的扶貧大棚發放到了村裡,但尋遍了全村,有人有想法,就是怕擔風險。眼看著沒人接手,她便下定決心親自承包下來種草莓。

頓俊玲跑遍親戚朋友募集資金,白天紮根田間地頭,親手栽種管理,晚上就上網查資料,看書做筆記。為了保證大棚的溼度和溫度,有時她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五六個小時,經常熬通宵,可以說她將自己血與火的熱情都拋灑在了這一個個溫室大棚裡。

創業的路上困難重重。沒有經驗、沒有效益,頓俊玲借錢仍把工資準時發到了每一位工人手裡。

她用小草莓鋪就村民致富路

正是她這份不怕苦,不認輸的勁頭,草莓種植逐漸形成了規模,走上了正軌。目前,百日紅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佔地12萬平方米,有草莓種植拱棚20餘座,立足產業振興,打響了「旭日陽光」品牌,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從大到優的高效生態農業發展之路,已成為全市草莓行業的領跑者。同時還有溫室大棚十餘座,種有葡萄、冬棗、柚子、檸檬、火龍果等二十餘種水果。

在馬嶺崗鎮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安頓莊扶農雙金果蔬專業合作社也開展得紅紅火火,100多個草莓拱棚均實行綠色生態種植。

緊接著頓俊玲抓住城裡人喜歡到農村體驗生活的機遇,利用實施農業大棚搞親子體驗園,讓城裡孩子感受農耕的樂趣。在客人享受樂趣的同時,她也收穫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成功。

頓俊玲用小草莓實現著自己的價值,也幫助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讓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近年來,她採用「基地+種植戶+貧困戶」的管理模式,用小拱棚代替高溫棚、用小投資、高產量,低投入、高品質促進農民增收。截止到現在,已經發展種植戶十幾戶,工人五十餘名,帶領近百人成功脫貧。62歲的貧困戶李長海,長年閒賦在家,如今靠自己的雙手在基地工作賺錢,生活越來越好;60歲的姜拐村村民姜景順到大棚裡打工,月收入1000多元,告別了沒活幹的苦日子;種植戶李建平承包了10個草莓大棚,對於種植草莓帶來的收入,李建平很是滿意……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周千清

相關焦點

  • 菏澤高新區馬嶺崗 傘頭王的脫貧致富路
    6月14日,在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傘頭王行政村村民王洪建的扶貧大棚裡,棚內是一幅碩果纍纍的景象,2016年8月傘頭王村39歲村民王洪建和妻子在高新區及馬嶺崗鎮扶貧辦幫扶鼓勵下,成立了木輪車農場,種起了溫室大棚,從此開啟了他們脫貧致富之路。
  • 西安高新區慶鎮村:500畝草莓基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央廣網西安9月17日消息 近日,走進位於西安高新區東大街道慶鎮村的草莓種植基地,青山白雲掩映下,田間地頭上,皆是一片農忙景象,500畝草莓秧苗的栽種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今年育的草莓苗都很成功,現在進入大棚栽苗,預計元旦時節就會成熟上市。」慶鎮村黨支部書記楊軍善告訴記者。
  • 種植合作社 初冬草莓紅 - 菏澤日報社
    日期:[2019年11月21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2] 種植合作社 初冬草莓紅 11月19日,在東明縣大屯鎮火劉莊村雲萍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棚內,草莓植株長勢良好。
  • 「草莓不愁賣了!」 農村電商鋪就產業致富路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崔相遊)為有效解決村民農副產品網上銷售問題,切實藉助電子商務平臺有效做到「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幫助村民拓展增收致富渠道,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鄒城市中心店(鋼山街道)工作小隊富東新村工作組利用自身電子商務的優勢設立了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幫助村民銷售農副產品。
  • 白銀靖遠:大棚草莓拓寬致富路
    初冬時節,在東灣鎮三合村的草莓大棚裡,一株株草莓沿著地壟整齊的生長著,綠意盎然,一片生機,白色的小花仰著粉嫩的花蕊,長勢甚是喜人。地壟上層層疊疊的葉子下面結滿了草莓果實,有的已經成熟,馬上就可以進行採摘。
  • 尉氏縣大營鎮:小草莓成了村民群眾的「致富果」
    「依託黨的好政策和鎮村幹部的幫扶,俺現在已發展草莓種植大棚11個佔地30多畝,吸納附近村民20多人進基地務工,草莓長勢挺好,目前基地種植的紅顏、貴妃、豐香、英農四號等優質品種的草莓已經陸續成熟,預計畝產3000多斤,俺市場銷售均價每市斤
  •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2020-12-22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夏樓一村民捐資15萬餘元 鋪起村民散步通道
    近日,筆者在歌山鎮象塘夏樓村夏樓自然村得知,該村一條從公路旁通往溪邊的水泥路剛剛建設完工,村民們對此讚不絕口。這是村民樓少妹個人捐款15萬餘元為村民休閒用所鋪的路。  樓少妹今年69歲,她有三個兒子,個個事業有成,她勤勞致富不忘家鄉新農村建設。
  • 鐘山區大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草莓種植 助村民致富增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鐘山區大河鎮大地村錢樹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不僅解決了當地部分村民就業,還將草莓種植技術傳授給當地村民,為村民的就業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紅燈籠:「點亮」村民致富路
    新疆新聞在線網消息(通訊員胡登偉、韓成浩):12月23日,隨著新和縣好日子手工藝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新和縣塔木託格拉克鄉喬拉克協海爾村的村民們在家門口又多了一條「致富路」。
  • 深山修通致富路
    日前,在吉水縣文峰鎮東螺村,記者見到村民劉乃至,他正忙著將一棵棵杉木搬上貨車,雖然是體力活兒,但臉上滿是藏不住的笑意。2006年,東螺村響應林權制度改革分林到戶,劉乃至家陸續栽種了130餘畝杉樹。眼瞅著樹木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可由於地處偏遠,也沒有一條像樣的通村路,銷路卻成了問題。劉乃至說,過去運輸貨物出村,板車推、肩頭扛,要走上一天,甚至還要在路上睡一晚。
  • 菏澤高新區原創歌曲MV《如畫菏澤》
    如畫菏澤.mp3來自菏澤高新區00:0005:13如畫菏澤演唱/張 豔作詞/田井軍菏澤如畫我的家,牡丹花開你我他。花鄉水邑夢常留,牡丹有約歌風雅。菏澤如畫我的家,牡丹花開你我他。盛世如歌我來唱,花開富貴客天下。
  • 草莓熟了 成都高新區石板凳鎮舉辦第二屆冬草莓採摘遊
    成都高新區石板凳鎮黨建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暨第二屆冬草莓採摘遊活動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3日訊(記者 陳淋)成都高新區石板凳鎮的草莓熟了,新鮮滋味等你來。 成都高新區石板凳鎮黨建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暨第二屆冬草莓採摘遊活動  「2015年1月我們成立了菜子村崇高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村裡幾乎所有的草莓種植戶都參加了,我們種出來的草莓都是有機的,用的都是油枯和農家肥。」說到石板凳鎮的草莓,該鎮菜子村崇高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汪崇高自豪滿滿。
  • 涇縣修通林區盤山路 打開村民致富門
    涇縣旵山村是林業大村,村民收入大部分來自山上的毛竹。由於山路不通,山上的毛竹很難運下來。謝友勝算了一筆帳,過去砍1擔毛竹只能賣到22元,除去工人砍伐加馱運每擔工資20元,一擔毛竹僅得2元利潤。而林農砍伐山頂的毛竹工價更高,根本沒利潤。於是修一條通往山頂的道路成了旵山村村民的最大願望。琴溪鎮組織相關部門實地勘察,派出專門工作組,全程幫辦林區道路建設。
  • 架起連心橋 鋪就致富路——大連海關精準幫扶金線溝村發展草莓種植...
    早在1992年,金線溝村金中屯黨小組組長常明傳等3名老黨員在全鎮帶頭幹起了草莓大棚生產,當年平均每個大棚收入達到3000多元。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可前期的投入卻是個大問題。還有個大問題更難解決,草莓成熟季,拉貨的汽車進不來,送貨的馬車在坎坷崎嶇的山路上能把鮮嫩的草莓顛成果泥。  送錢送物不算親,事兒看到眼裡去、話兒說到心裡去,心心相印、彼此認同,才算真的親。
  • 增強「四力」實踐,融媒記者在一線|「致富路」修進村莊「致富板...
    修路捐燈:點亮村民「致富路」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派駐村幹部、府君寨村第一書記王護民,仍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情形:每到夜晚,村裡就被無盡的黑暗包裹,夜路寸步難行;出村的土路只能步行通過,下雨之後便無法下腳。
  • 涉縣後池村:深山裡「開」出生態致富路
    長城網記者 信賀寧 張榮鵬 鄭建衛巍巍太行深處,一條「心」形山路鋪在崇山峻岭間,連接山坡上的塊塊梯田、棵棵果樹、處處景點,點綴其間的,還有一面由彩色植物「繪」成的巨幅黨旗……心形路。後池村供圖這樣一幅脫貧致富的美麗畫卷,是涉縣後池村村民憑藉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精神,用勤勞的雙手繪就出來的。循跡於後池村,這一條十幾公裡長的山路,串起了全村人的小康生活。
  • 小草莓敲開致富門
    一大早,在土左旗察素齊鎮五裡坡村的草莓大棚中,村民們正在平土、選苗、測量行距、種苗,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不一會兒壟背上就種滿了草莓苗。說起五裡坡村的草莓種植,該村駐村第一書記丁啟龍非常感慨。2019年為增加貧困戶收入,村裡與精準扶貧「百企聯百村」對接企業——超豐種養殖合作社商定發展草莓種植項目,選定的草莓品種是兩年生四季草莓,草莓成熟後由超豐種養殖合作社負責銷售。項目商定後,本以為可以帶領村民大幹一場的丁啟龍遇到了難題。由於投資較大,收入沒有預期,村民沒有人願意嘗試。是選擇放棄,還是想辦法讓村民看到效益後再推進,丁啟龍選擇了後者。
  • 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草莓長勢較好。本報訊(文/圖 全媒體記者 高琳琳)昨日晚,家住驛城區蟻蜂鎮魯灣村的魯傳寶和村扶貧專幹樊雪平再次來到草莓大棚裡給大棚升溫。大棚裡飽含著魯傳寶一家人的心血,更凝聚了駐村幫扶隊員的汗水。魯傳寶跟記者講述了他的豐收喜悅。
  • 寧鄉市歷經鋪街道貧困戶賀佳鴻:獨腿闖出致富路
    獨腿闖出致富路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周水龍 譚檀只有一條腿,還能幹什麼?寧鄉市歷經鋪街道建檔立卡貧困戶賀佳鴻曾反覆問自己這個問題。3歲失去整個左腿、母親精神三級殘疾、父親肺癌晚期,妻子多重一級殘疾……在命途多舛的人生裡,賀佳鴻摸爬滾打經歷了多年磨難後,還是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就算兩條腿都沒有,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19歲時,賀佳鴻經他人介紹到北京「心靈之聲殘疾人藝術團」打工,生活慢慢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