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這句古希臘數學家、力學家阿基米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藉助神奇的支點,依賴槓桿、以小博大的科學原理。這在營銷的世界裡,同樣適用。
對於四年一度的奧運盛事,每一個廣告主都希望找到這樣一個「支點」來撬動這場大的營銷運動,實現四兩撥千金的營銷效果。作為奧運營銷的重要承載平臺,國內各大網絡媒體紛紛行動,從開闢奧運專題頁,到形式各樣的奧運報導,為廣告主搭建了豐富多元的奧運營銷場——在眾多的奧運營銷運動中,騰訊打造的「中國茶館」便是其中耀眼的一個支點,並且「茶香」飄海外。
倫敦開設「中國茶館」引外媒關注
「位於埃塞克斯郡布魯姆菲爾德郊外的一些建築,幾周前還只是當地一所棄置的青年俱樂部,現在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網絡公司之一騰訊的奧運前方報導總部所在地。在這裡,騰訊每天將精彩的奧運節目傳回中國,數億計的中國網民通過騰訊網絡平臺享受奧運盛況。」 8月3日,國際著名電視巨頭BBC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騰訊在倫敦的奧運報導中心進行實地探訪,BBC資深科技評論員Rory在報導時這樣說道。
其實,Rory探訪的就是騰訊在此次奧運戰略中大力投入打造的「中國茶館」,是騰訊在倫敦一線搭建的奧運直播資訊平臺。
在「中國茶館」裡,騰訊配備了當前網際網路媒體中最高端的設備和技術力量,以呈現出最高質量的音頻和視頻,最大限度地還原競賽現場。在BBC的報導中可以看到,騰訊的原創視頻節目《金牌第一時間》、《奧運父母匯》都在這個「中國茶館」裡錄製。葉詩文奪冠後第一時間來到現場參與《金牌第一時間》的錄製,舉重冠軍李雪英領取金牌後,在《奧運父母匯》的錄製現場第一時間和家人團聚,共同講述奧運冠軍背後的感人故事。
騰訊倫敦奧運前方報導總負責人馬延琨表示:「在『中國茶館』裡,每天預計有超過10000條的視頻、圖文報導欄目保證信息新鮮度,近200位中國奧運代表團運動員的獨家微博將凸顯分享獨特性,更有至少70位意見領袖的獨特聲音深度解讀各類資訊。」
這樣龐大的投入和報導陣容正是吸引國外媒體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Rory在報導中提到:「騰訊在中國擁有廣大的影響力,它的運營中包括了有名的網站,提供大量的新聞資訊,同時還提供一個龐大的社交網絡,類似將facebook和twitter合二為一。」
寶潔奧運親情牌:牆裡開花牆外香
針對2012的倫敦奧運營銷,國際巨頭寶潔制定了「親情」策略,以「為中國喝彩,為母親加油」為全球戰略主題,意在從家庭看奧運的微觀視角,展示奧運冠軍背後的故事,架起網友、奧運運動員以及冠軍父母三者之間的橋梁,從而拉近寶潔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增加品牌的親和力。
這與騰訊在「中國茶館」策劃的一檔奧運親情欄目《奧運父母匯》的理念不謀而合——《奧運父母匯》欄目通過邀請奧運冠軍父母參與倫敦現場節目錄製的形式,搭建了運動員賽後與家人第一時間團聚的平臺,讓觀眾從情感層面共同享受金牌榮耀。最終,寶潔選擇獨家冠名騰訊這一原創視頻節目,隨著節目的熱播,寶潔的品牌影響力得到全面擴散,其倡導的親情理念也由此深入人心。
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可能連寶潔也不會想到,冠名騰訊的《奧運父母匯》還帶來了「意外的收穫」。
在BBC對騰訊「中國茶館」的報導中,資深科技評論員Rory特別介紹並展示了騰訊原創視頻節目錄製的現場。錄製現場中寶潔冠名《奧運父母匯》的logo格外搶眼,前後連續多次出現在報導畫面中,隨著BBC節目的全球播出,「為愛喝彩,寶潔奧運父母匯」的字樣充分露出,品牌獲得了極大品牌曝光。
對此,行業專家表示,媒體平臺的影響力決定營銷的效力,騰訊一直以來著力打造的平臺價值及影響力,不但為廣告主營銷提供有力的營銷陣地,更有機會為廣告主創造更多的額外營銷收穫。
社交奧運引發猜想:未來社交媒體的重心從美國轉移到中國?
近年來, Facebook、Twitter等社會化媒體快速崛起並蔓延全球,使2012倫敦奧運會的傳播和報導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此前就有國外媒體表示:「隨著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普及,社交網絡將全面融入倫敦奧運會,不僅成為運動員與粉絲互動的平臺,還將變成公眾參與奧運的全新渠道。」
在中國,新浪微博、騰訊微博、開心網、人人網等社交媒體的崛起與應用普及也將2012年倫敦奧運會打造成了一場社交盛宴。
與美國相比,中國擁有數量規模巨大的網絡用戶,並且用戶數量還在快速增長。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躍的社交媒體用戶群,截至2011年底,中國社交媒體用戶數量已達3億。
中國網際網路及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已經引起了國外媒體的關注,BBC在對騰訊奧運的報導中也提到,「騰訊的奧運報導戰略是一項昂貴和富有雄心的運作,這也代表了中國網絡行業發展的雄心指向」,並對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潛力表示肯定。
藉助此次倫敦奧運會的契機,中國網絡媒體已經向全世界充分地展示中國的網絡力量,隨著社會化媒體的深入發展,未來社交媒體的重心能否從美國轉移到中國,期待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們共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