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滿街法國梧桐裡,長滿了冷知識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韓小妮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收錄於話題#蕩馬路16#冷知識1

「秋天到了,衡山路上的梧桐樹落下一片微黃……」且慢,為什麼植物學家說這句話寫錯了?

上海現存最古老的行道樹栽植於19世紀末,已經一百多歲了。它們分布在哪些路段?

為什麼在閔行區的西南角,有不少以「香樟」命名的小區、商業廣場?

答案全在這篇推送裡。

一百四十多年前,文人葛元煦在《滬遊雜記》一書中,這樣描摹上海行道樹的景致:

「租界沿河沿浦植以雜樹,每樹相距四五步,垂柳居多。由大馬路至靜安寺,亙長十裡。兩旁所植,蔥鬱成林,洵堪入畫。」

這本書出版於1876年,往前推11年,早在1865年,上海就有了第一列真正意義上的行道樹。

當時,公共租界當局在外灘揚子路(今中山東一路)栽下了以垂柳為主的多種雜樹。那是近代上海行道樹種植的開端。

1889年的外灘

已經可以看到路旁的行道樹

1907年

從外灘海關大樓的位置往南望

/Institut d'Asie Orientale丨Visual Shanghai

此後,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徐家匯路(今華山路)、楊樹浦路、極司非而路(今萬航渡路)等路段也相繼植樹。

上海是近代中國最早把行道樹列入總體規劃、進行規範化種植的城市。

1900年的上海街景

路上成排的行道樹

/Institut d'Asie Orientale丨Visual Shanghai

1889年,公共租界曾進行過清點,共栽植5280株行道樹。原《文匯報》資深環境記者洪崇恩說,這當中的部分樹木迄今仍然存活在上海道路旁。

在行道樹的引進上,上海常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許多外來行道樹由上海引進、試種,最後大大充實了我國城市行道樹的品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無疑是「法國梧桐」。

顧名思義,這種行道樹最初是1887年由當時的法租界公董局從法國引進的。

原法租界行道樹種植始於1868年

比公共租界晚了三年

圖為上世紀30年代的霞飛路(現淮海路)

/盧灣區志

此後,法國梧桐不僅與上海的城市形象聯繫在了一起,更是「開枝散葉」到全國許多城市。

從南京、武漢、西安,到青島、大連……法國梧桐至今仍是中國城市行道樹種的主力。

南京夏日的法國梧桐

/新華社 孫參攝

張愛玲似乎對這種「洋梧桐」情有獨鍾,她的許多小說裡都有它的身影。

但《金鎖記》裡這一句寫錯了:「不大的一棵樹,稀稀朗朗的梧桐葉在太陽裡搖著像金的鈴鐺。」

嚴格來講,寫「法國梧桐」可以,寫「洋梧桐」可以,但寫「梧桐」就錯了。

市綠化部門告訴我們,「法國梧桐」是俗稱,屬懸鈴木科,而真正的梧桐又稱青桐,是錦葵目梧桐科。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兩者實際上「渾身不搭界」。

讓我們看圖來對比一下↓↓

左邊是懸鈴木

右邊是梧桐

葉片形狀不相同

懸鈴木的樹幹(左上)和樹冠(左下)

VS

梧桐的樹幹(右上)和樹冠(右下)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提供

懸鈴木反倒跟荷花是近親,這個發現讓植物學家也大感意外。

懸鈴木屬主要有三種: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

有說法稱,17世紀在英國倫敦,一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雜交產生了二球懸鈴木。

憑藉適應性更強、生長更快等優點,二球懸鈴木很快從倫敦推廣到整個歐洲。這其中當然包括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上也種著這種樹。

我們口中的「法國梧桐」正是二球懸鈴木。據說英國人自豪地稱之為「倫敦懸鈴木」,也俗稱「英國梧桐」。

上海有60多種行道樹,在中心城區,法國梧桐是當仁不讓的「頭牌」。

以黃浦區為例,根據2017年的數據,懸鈴木以1.3萬多棵的數量高居榜首,遠遠甩開排在第二位的樟樹(1100多棵),669棵欒樹則位居第三。

而目前上海歷史最悠久的行道樹是分布在衡山路沿線的懸鈴木,如衡山路、高安路、嶽陽路、餘慶路等路段。

這些樹大部分是19世紀末栽植的,如今已有一百多歲了。

1920年的貝當路(現衡山路)

/Institut d'Asie Orientale丨Visual Shanghai

1930年貝當路上的集雅公寓

周圍植被茂盛

/Raymond Vibien Family Album

丨Visual Shanghai

2000年秋天的衡山路

/周紅鋼 攝

有人稱,法國梧桐是「君子樹」:夏天把葉子撐開,像一把把大傘,給行人遮陽;冬天把葉子脫光,給行人足夠的陽光。

不過,法國梧桐不是一天養成的,要生長到枝葉可以隔街「牽手」,大概需要30年。

餘慶路上的法國梧桐

/市綠化市容局提供

法國梧桐的壽命一般可以達到150-180年,但如果不注意保護,也可能中途夭折。

洪崇恩記得,曾有其他城市的綠化部門來討教:為什麼上海有些法國梧桐百歲了,還是長得特別好?

他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這牽涉到植樹規範。以前的法租界種樹,儘管是插下一根小棍子一樣的樹苗,但必須挖8立方米、也就是2米見方的基坑,把營養土填下去。」

「這樣一棵樹種下去,才有足夠的空間舒展根系。」

城市的綠意需要靠幾代人的接力創造和守護。有時候,一條馬路就是一本立體的「行道樹編年史」。

在衡山路區域,不僅可以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栽下的法國梧桐,還可以看到上世紀60年代種植的楓楊,70年代補栽的法梧,80年代種下的烏桕,以及近幾年新栽植的七葉樹。

衡山路附近

昭平路上的七葉樹

/韓小妮 攝

而在建國西路、武康路等路段,在80年代初栽植的法國梧桐映襯下,也可以看到少量60年代末70年代初種下的楓楊。

楓楊的枝葉

左為懸鈴木,右為楓楊

行道樹也是「網紅」武康路上

不可或缺的元素

/韓小妮 攝

還有一些行道樹起到了讓馬路「化平淡為神奇」的效果,洪崇恩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

閔行區的江川路在坊間被稱為「中華香樟一條街」,近千棵香樟栽種於上世紀50年代末。

1960年初

江川路剛建成不久時

1964年

江川路上的香樟尚未成蔭

現在的江川路

香樟濃綠蒼翠,一眼望不到邊

/老閔行歷史文化陳列館提供

如今,這些年過花甲的香樟長得高大繁茂,樹冠高度高達「六層樓」。每到春天抽出新葉,整條路都散發出沁人的氣息。

閔行一度是上海商業地產最發達的區域之一,江川路周邊不乏香樟小築、香樟家園、香樟時尚廣場等以「香樟」命名的小區、商業廣場。

行道樹竟然被新地產蹭了把熱度!

跨越虹口、楊浦兩區的四平路,直到上世紀90年代還是條平淡無奇的馬路。

為了迎接首屆東亞運動會在上海舉行,綠化部門把四平路從海倫路到五角場超過5公裡的路段全部栽上了銀杏。

四平路的銀杏

/市綠化市容局提供

這些年,四平路成了欣賞秋色的「網紅路段」。近30年樹齡的銀杏鋪就一條超長「黃金城道」,引來無數爺叔「拍秋景搞創作」。

還有旅遊機構以「中國最長金光大道」作為噱頭,把四平路開發成了參觀遊覽的風景點。

這裡要說的是,雖然在上海中心城區,懸鈴木「出鏡率」最高,但在全市範圍內,數量最多的行道樹當屬香樟。

截止去年年底,上海共有行道樹約129萬株。其中,香樟約佔40%;懸鈴木約佔30%;其次是欒樹,約佔5%,銀杏約佔3%。

前不久,綠化部門剛剛公示了臨沂路、蘭陵路等22條(段)新增林蔭道。如果全部入選,屆時,上海林蔭道將達到264條。

在炎炎夏日裡,林蔭道是全天然的空調。實驗表明,與沒有行道樹的道路相比,林蔭道最高可降溫5℃到7℃,還能有效降塵,減少紫外線。

城市也在生長,面貌不斷演變,假如遇到行道樹「擋道」怎麼辦?

2004年,徐家匯公園三期建設時就碰到了這樣的難題。

按照規劃,宛平路南段(肇嘉浜路-衡山路)道路將拓寬至26米。

可是這樣一來,原本該路段西側人行道上高大濃密的法國梧桐就橫亙在了馬路當中。

最後有關部門想了個辦法:

將這排行道樹保留,闢建成道路中央隔離綠帶,並在徐家匯公園一側新建的人行道上,移植了一排大規格的法國梧桐作為行道樹。

宛平路拓寬後

原先的行道樹被闢為中央隔離綠帶

/市綠化市容局提供

宛平路拓寬後,原先的行道樹被闢建成中央隔離綠帶。

2012年,全長1018米的宛平路被命名為「上海市林蔭道」。

秋已至,秋色不可辜負。我們向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要來了賞秋攻略:

黃山欒樹是最早可供觀賞的秋季觀花觀果植物,觀賞時間段為9月下旬至10月。

銀杏、水杉、無患子、懸鈴木、烏桕、楓香等植物的觀賞期則在11月下旬。

紅楓的觀賞時間比較晚,為11月底至12月初。

此外,市綠化市容局還向我們貼心推薦了賞秋的小眾路段。

話不多說,上圖!

慈雲街的銀杏

南奉-南亭公路的北美楓香

安亭路的烏桕

玉華路(圖一)

和江學路(圖二)

的無患子

延川路的珊瑚樸

北江燕路的金絲垂柳

隆德路的七葉樹

萬全路的馬褂木

水電路的欒樹

/市綠化市容局提供

參考資料:

1.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編著,《上海林蔭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

2. 《上海園林志》編纂委員會,《上海園林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3. 洪崇恩,《道路美容師 城市綠衛士——探秘上海行道樹何能獨領百年風騷》,《中國花卉園藝》,2017年第6期。

4. 毛錦偉,《「法國梧桐」,真是來自法國嗎?》,解放日報,2015年11月30日。

5. 姚麗萍,《綠化條例修訂引出城市生態話題——懸鈴木為啥成申城行道樹主力?》,新民晚報,2015年07月30日。

6. 陳璽撼,《上海林蔭道有望達到264條》,解放日報,2020年09月10日。

7. 曹剛,《尋找水泥森林裡那一抹法國梧桐綠》,新民晚報,2009年07月21日。

8. 楊卓琦,《上海的林蔭大計劃》,瞭望東方周刊,2015年41期。

9.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秋天的童話,申城街邊的獨家記憶》,微信公眾號「綠博士」,2017年12月13日。

10. 洪崇恩,《申城記憶 | 上海行道樹簡史&金秋賞葉攻略!》微信公眾號「上海城建檔案」,2018年11月15日。

11. 申知滬志,《暑熱將至,讓我們聊聊申城林蔭道》,微信公眾號「方志上海」,2020年7月14日。

12. 張瑩瑩,《植物籠罩上海丨正午》,微信公眾號「正午故事」,2017年11月9日。

- END -

寫稿子:韓小妮 / 畫圖畫:二 黑/

編稿子:韓小妮/ 寫毛筆:陳冬妮/

做圖片:二 黑/

拿摩溫:陳不好玩/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原標題:《上海滿街法國梧桐裡……長滿了冷知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滿街法國梧桐裡……長滿了冷知識
    在行道樹的引進上,上海常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許多外來行道樹由上海引進、試種,最後大大充實了我國城市行道樹的品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無疑是「法國梧桐」。顧名思義,法國梧桐最初是1887年由當時的法租界公董局從法國引進的。
  • 關於南京「法國梧桐」的冷知識你知道嗎
    南京城裡有許多的「法國梧桐」,很多人都聽說過「法國梧桐」的愛情故事。據說當年宋美齡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特意從法國引進三萬棵梧桐樹種,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種成一串寶石項鍊,送給愛人做禮物。其一,南京種植的梧桐以法國梧桐和美國梧桐為主,還有英國梧桐,這三種樹按照生物學科的說法都不算梧桐樹而是懸鈴木。法國梧桐也並不是從法國運過來的,這種樹最早種在上海法租界,葉子像梧桐才被人稱為「法國梧桐」,法國梧桐的老家其實在印度不在法國。其二,南京的法國在1872年就種下了。
  • 知識講堂│「法國梧桐」、「梧桐」傻傻分不清?
    說起「法國梧桐」,想必不少人都聽說過吧。深秋時節,正是「法國梧桐」葉色絢爛的時候。在每年秋天廣受喜愛的魔都賞葉地中,它可是主角之一。可是不少推薦文章中,會把「法國梧桐」和「梧桐」搞混了。那為什麼會出現「梧桐」、「法國梧桐」傻傻分不清的狀況呢?據說「法國梧桐」最早被引進上海的法租界,又因其與梧桐的相似而得名,後來可能是為了簡便,也有很多人乾脆就叫它為梧桐樹,當然這是一種錯誤的叫法。其實「法國梧桐」既不「法國」,也不「梧桐」。「首先,「法國梧桐」並不是真正的法國梧桐。
  • 成都這條300米長老街,種滿了法國梧桐,不浪漫但卻很涼快
    成都有許多街道,每一條街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寬窄巷子美食多,錦裡夜景美,建設路小吃多,小通巷文藝,而位於人民公園外面的祠堂街則因種滿了法國梧桐樹而受到人們注意。一說到法國梧桐,大家總會先想到南京美齡宮外面蔣介石為宋美齡表達愛意時種的戒指環形梧桐街道,十分浪漫。
  • 法國梧桐,既不法國,也不梧桐,但很浪漫
    但是這種稱呼是非常不恰當的,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誤會:中國最早被大量當作行道樹的懸鈴木,是上世紀頭兩個十年被法國人引種在上海法租界內的,沒太搞清楚情況的上海人見這樹葉子挺像梧桐的,既然法國人種了這麼多,那麼這種樹應該來自於法國吧,於是就叫它法國梧桐了。
  • 法國梧桐真的是來自於法國嗎?為什麼南京要種這麼多法國梧桐?
    法國梧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城市樹種。宋美齡非常喜歡法國梧桐,以致於當年蔣介石在南京市在市容建設中種了很多的梧桐。「無梧桐,不南京」的說法一直流傳到今。1929年,為迎接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國民政府闢建了中山大道和陵園路,一萬多棵法國梧桐悄然種好,似為先生守靈。那麼法國梧桐真的是來自於法國嗎?並非如此。法國梧桐的學名是三球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 Linn.),又叫裂葉懸鈴木、鳩摩羅什樹,是懸鈴木屬落葉大喬木。
  • 法國梧桐是梧桐嗎?
    的文章,其中關於法國梧桐的說法引發了一場熱議,有人說:梧桐本身就是中國樹種,後來傳到法國去了而已,怎麼叫法國梧桐呢,大家都叫錯了······那麼,中國梧桐和現在廣為栽培的法國梧桐究竟是什麼關係,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樹呢?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中國梧桐和法國梧桐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路人」關係。中國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屬落葉喬木,樹幹挺直,樹皮綠色平滑,俗稱「青桐」。
  • 法國梧桐不是真的梧桐,但真的是好的行道樹
    如果用某度查詢「法國梧桐」,詞條會顯示它的中文學名是「三球懸鈴木」,然而三球懸鈴木並不是中國最常見的俗稱的法國梧桐。那麼為什麼兩個物種會佔用同一個名字呢?二球懸鈴木有時候也長三個球。圖片:Geographer / wikimedia實際上,我們俗稱的法國梧桐一直都指的是二球懸鈴木,它最早從法國引入中國並栽培於上海法租界,因此得名「法國梧桐」。但民國時期的植物學界把二球懸鈴木錯誤地鑑定為三球懸鈴木,在1937年的《中國樹木分類學》裡,作者也把這兩種搞混了,把三球懸鈴木稱作法國梧桐,而把二球懸鈴木稱作英國梧桐。
  • 法國梧桐清涼境
    在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法國梧桐幾乎成了城市的標誌。南京的梧桐樹高大挺拔,枝條向上,讓這個城市有一種輕盈之感;而上海的梧桐樹每到春天必修枝,把向上的枝條截去,令橫枝平展,在馬路中間搭出碧綠涼棚,有擁抱之姿。
  • 「法國梧桐」:不來自法國,也不是梧桐
    我們常常會在道路兩旁看到掛著「法國梧桐」牌子的高大樹木,但是細細觀察你會發現,這種樹木與我們經常見到的梧桐卻並不相同。那麼,「法國梧桐」到底是不是梧桐呢?而經常出現在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實際上並不是梧桐樹,而是英國梧桐,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懸鈴木。根據原產地的不同,我們將懸鈴木分為美國梧桐、法國梧桐和英國梧桐,而它們每個果序柄上的果實數量也不盡相同。
  • 南京美齡宮的法國梧桐,既不是來自法國,也不是梧桐
    這種植物最早並不是種植在上海,而是在公元401年,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到中國傳播佛教,他隨身攜帶了這種植物,種植在了西安附近的戶縣古廟前,至今尚存的樹幹4個人才能抱住。彼時,這種植物的名字還不叫「法國梧桐」,而是叫懸鈴木。
  • 法國梧桐是法國傳來的梧桐樹嗎
    上海市中心就有很多梧桐集聚地,伴隨著梧桐樹,這裡聚集了街邊小館、洋房還有書局。梧桐樹下掩映的文藝情懷,很適合在夏秋逛上一逛。法國梧桐真的是法國傳來的梧桐樹嗎?法國梧桐一般指三球懸鈴木。又叫裂葉懸鈴木、鳩摩羅什樹,懸鈴木屬落葉大喬木,是二球懸鈴木的親本,高可達30米,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在很多人眼裡,法國梧桐就是產自法國的梧桐樹。
  • 梧桐道路、別墅洋房……攝影師瞬間被風情萬種民國老上海風擊中
    >只有滿街金黃的梧桐,與路邊矗立著百年老洋房。 劉妙開01梧桐道路、別墅洋房,那是最風情萬種的上海。《上海女子圖鑑》裡說:「只有頭頂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武康大樓 下士聞道可以去淮海路走一走,好像走在法國香榭麗舍梧桐大道!上海人還有一句老話:「外地人愛去南京路,上海人愛逛淮海路」——可以看出上海人濃鬱的淮海路情節。
  • 圖說黃浦|法國梧桐是法國傳來的梧桐樹嗎?
    上海市中心就有很多梧桐集聚地,伴隨著梧桐樹,這裡聚集了街邊小館、洋房還有書局。梧桐樹下掩映的文藝情懷,很適合在夏秋逛上一逛。法國梧桐真的是法國傳來的梧桐樹嗎?法國梧桐一般指三球懸鈴木。又叫裂葉懸鈴木、鳩摩羅什樹,懸鈴木屬落葉大喬木,是二球懸鈴木的親本,高可達30米,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在很多人眼裡,法國梧桐就是產自法國的梧桐樹。
  • 有一種常見的樹,中國叫它「法國梧桐」,法國卻稱它「倫敦梧桐」
    而這些樹木,被我們稱之為「法國梧桐」。其實,「法國梧桐」並非是真的梧桐,甚至跟梧桐科都沒有任何的關係,而是一種懸鈴木,屬於懸鈴木科中的懸鈴木屬,這是一種落葉大喬木,高度可達30米,廣泛種植於世界各地的道路兩旁,因此有著「行道樹之王」之稱。懸鈴木根據結果期以及果枝上球形果序的個數的不同,可以分為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
  • 南京人叫了多年的「法國梧桐」其實不是梧桐?為南京「梧桐」正名
    然而,此梧桐非彼梧桐,南京人叫了多年並引以為豪的行道樹「法國梧桐」,其實不是梧桐,也不是產自法國。陳嶸所著的《中國樹木學》中所稱的「法國梧桐」,其正名即為三球懸鈴木,原產歐洲東南部及亞洲西部。而梧桐屬於梧桐科梧桐屬,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樹。因為懸鈴木的葉子和梧桐很像,所以在引進中國後便被人們誤以為是梧桐。
  • 揭秘法國梧桐的「真面目」
    經過打假部門抽絲剝繭的調查,法國梧桐的「真面目」被一層層揭開。 首先被「拆穿」的就是它那聽起來「高大上「的名字。 實際上,「法國梧桐」既不是梧桐,也不來自法國。
  • 南京「法國梧桐」真的是蔣介石為宋美齡而種?
    關於南京種植「法國梧桐」的說法有很多種,最浪漫的就是:傳說當年宋美齡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愛妻心切,特意從法國引進兩萬棵梧桐樹種,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種成一串寶石項鍊,送給愛人做禮物。(航拍美齡宮)其實,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首先南京種植的梧桐以法國梧桐和美國梧桐為主,還有英國梧桐,這三種本質上都不是梧桐樹,而叫做懸鈴木。法國梧桐跟法國也沒什麼關係,因為這種樹最早種在上海法租界,葉子像梧桐,於是被成為「法國梧桐」,其真正原產地是印度。
  • 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肯定不是因為滿街的法國梧桐
    它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已經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在之前的文章提到過山西大院文化是中國民居建築的典範,那麼江蘇的蘇州園林則是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滿足了人們身處人海也依然可以欣賞自然的心願,也是人類依賴大自然、嚮往自然、尋求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徵。
  • 臺伯河是橫跨羅馬城的一條河,河道的兩岸種滿了法國梧桐!
    臺伯河是橫跨羅馬城的一條河,河道的兩岸種滿了法國梧桐,除了最著名的聖天使橋以外,臺伯河上面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橋,沿著河慢慢地走上一截,可以在陽光明媚的下午體驗到羅馬安靜的那一面。在臺伯河兩岸,遊人稀少,很多當地人在這裡散步,寧靜得讓我們忘了我們是在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