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載譽千年的鬼文化 如今面臨"生死劫"

2021-01-21 華夏經緯網

    核心提示  

    豐都,中國唯一一個稱自己為「鬼城」的地方。在一個將死亡視為莫大禁忌的國度,這是一個奇蹟。 

    曾經在逐利衝動驅使下,豐都「鬼城」以鬼文化為噱頭,凸顯陰森、殘忍、血腥的「陰曹地府」,最終因封建迷信陷入泥沼而飽受非議。而今,這個全國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面臨生存危機。 

    危局之中,豐都寄望於靠建仿古鎮來實現旅遊產業的崛起。然而,當「鬼城」不再談鬼,剝離了鬼文化之後就顯得難副其實。 

    一段延續千年之久的傳統文化,將面對生死抉擇。  

    記者 陳波 

  走向沒落的千年「鬼城」 

    剛剛落幕的第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上傳來消息:總投資5億元的豐都名山古鎮即將在「鬼城」開建。好消息並未讓豐都名山旅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蔣曉川有太多的興奮。 

    站在鬼城名山景區辦公室門口,蔣沒有丁點好心情———放眼望去,門可羅雀的景區大門口,檢票員在一邊扎堆聊天,空餘巨大的門柱突兀地立於偌大的入口處。 

    雙手反背,來回踱步數圈。蔣強迫自己坐回椅子,雙手用力抹把臉,從抽屜拽出近年遊客人數統計表。看不下三行,「啪」一聲又被他重重合上。 

    2007年:遊客人數52萬;2008年:遊客人數38萬;2009年:遊客人數43萬。這樣的遊客人數曲線圖,讓他沒法不上火。 

    1982年,在「旅遊」尚未走入尋常百姓家時, 「鬼城」景區就被國務院審定為首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當年同列此榜的,幾乎全是千年歷史的文物級景區。 

    2001年,當旅遊熱開始興起之時,「鬼城」已成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區。重慶市同獲此殊榮的景區,僅有3處。 

    2007年,旅遊景區遍地開花之際,「鬼城」已是全國首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這一次,全國僅有15個景區金榜題名。入選地均是泰山、廬山等具有民族文化符號的聖地。 

    逝去的時光並不遙遠,當年曾領跑一時的豐都鬼城景區,如今不僅追不上國內同伴的步伐,甚至跟不上重慶市內的後起之秀。 

    曾經的輝煌反襯著如今的寥落。蔣曉川不時回憶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鬼城」廟會時萬人空巷的盛況,而如今,他只能憑弔門前朱顏如洗的雕欄玉砌。 

    「鬼城」文脈: 

    從宗教聖地到華夏文明 

    對豐都而言,在中國的宗教史、文化史、民俗史和考古史上,此地都隱藏著令人震撼的歷史絕響。 

    豐都歷來有「陰曹地府」、「鬼國京都」之名,民間傳言漢朝方士陰長生、王方平在此修煉成仙,後人附會「陰、王」成「陰王」,豐都也就訛傳成「陰都」。 

    這段看似荒誕的起名之源,卻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遙相呼應。東漢劉向所著《列仙傳》、東晉葛洪《神仙傳》均載:漢代王方平、陰長生均於豐都平都山白日飛仙。 

    令考據學家倍感興趣的是,傳說中的這二位得道高人,並非虛構人物,而且他們在中國歷史上還頗有來頭。他們中一個是漢和帝劉肇的皇后陰氏之曾祖,一個是漢桓帝的朝中散大夫。甚至,「滄海桑田」的成語典故也出自於此。 

    此後,道家於此山設天師,並將其列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公元198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之孫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始為道教的傳教中心。 

    豐都作為宗教聖地被推上歷史舞臺。 

    鬼城之名以及充滿神秘色彩的平都山,吸引著四方文人墨客紛至沓來。 

    蘇軾、杜光庭、李商隱、陸遊、蒲松齡……一個個中國文化史上聲名遠播的重量級人物來此登山覽勝,賦辭題誦,在此留下了綿延不絕的文脈。 

    久受辭賦浸潤的平都山,終因蘇軾「平都天下古名山」的詩句,改為「名山」沿用至今。自此,豐都脫胎換骨,成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自周朝即建「巴子別都」的豐都城,極盛時期大型道觀寺廟達75座,集道、佛、儒各種文化的塑像、殿宇、亭閣和牌坊數以千計。 

    這引來了四方信眾,以及追隨而至的販夫走卒。 

    1993年從豐都老城148座古墓出土的十萬件文物中,數十種陶俑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生活、文化場景,有力佐證了豐都多元的民俗文化。 

    「巴渝神鳥」,這個曾轟動中國考古界,後來被定為重慶市象徵物的神秘文物,正出土自豐都袁家巖。 

    激動人心的發現隨著考古學家手上洛陽鏟的揮動,仍在繼續。1995年前後,豐都高家鎮、煙墩堡發現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一舉將豐都乃至三峽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了十幾萬年前。 

    當時的中科院考古隊隊長衛奇教授在緊急搶救報告中寫道「該遺址……是認識三峽地區文物的窗口,是研究我國華南地區乃至東南亞古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料。」 

    最終,煙燉堡遺址被評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考古界的共識是:這是「在長江流域打開另一部可與黃河流域相媲美的『中國二十四史』。」 

    豐都,承載著一段偉大的華夏文明。 

    逐利衝動下異化的鬼文化 

    激動人心的歷史並不能抵禦現代社會的逐利衝動,被「鬼城」之名浸淫千年之久的豐都尤其如此。 

    1988年4月18日,首屆「鬼城」廟會舉行,鬼文化一詞首次粉墨登場。事實上,此類廟會明朝就有。不過當時只是信眾自發進香的活動,要求安靜而低調,甚至路遇熟人都不準交頭接耳。 

    而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衝動賦予了首屆「鬼城」廟會更為現實的意義,「以香火為本,以廟會為媒」為主導思想,經貿洽談、物資交流成為廟會核心。 

    不過一位當年的參與者回憶,那不過是「一場鬧劇」。整個場面感覺就像「一次史無前例的牛鬼蛇神大匯演。」 

    從1988年到2000年,這樣的廟會豐都一年不落地舉行了12屆。伴隨其間的,除了喧囂,就是不斷的質疑。 

    與此同時,一場重建「鬼國神宮」、「陰司街」的新「造鬼運動」蓬勃興起。在開放包容的時代背景下,大家不再談鬼色變。 

    文革時期,「鬼城」中頗具審美藝術和文史價值的廟宇殿堂和神像雕塑毀壞殆盡。而渴望將鬼神變財神的新「造鬼運動」,把十八層地獄中挖心、剖腹,下油鍋等血腥場景一一展現,將悲慘、陰森、殘忍、血腥發揮到了極致。 

    這樣的演繹,很快招致當時輿論的強力抨擊,以至於當時的豐都縣委書記都不得不出面申辯: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鬼文化。 

    2001年,迫於壓力,「鬼城」廟會更名為「中國神曲之鄉民俗文化節暨鬼城廟會」,兩年一屆,10月舉行。 

    此舉意在借義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比附豐都,用民俗文化替代鬼文化,同時弱化「鬼城」廟會。但與這「中西合璧」的盛會籌備同步的,是豐都不可抑制的「大幹快上」衝動。 

    2001年6月21日,豐都花費5000餘萬元打造「十八層地獄」,終被責令緩建,補辦環評手續。消息披露後,有評論激烈批評「別把地獄建在人間」。6天後,央視《焦點訪談》以《鬼文化還是鬼把戲》為題,嚴厲批評豐都「鬼城」大搞封建迷信。 

    可不到一周,豐都又宣布投資2.3億元,對「鬼城」進行全新規劃包裝,造「鬼城迷宮」讓遊客親身體驗「地獄酷刑」,進浮沉街體驗「生死輪迴」,建世界最大閻羅王坐像等。 

    不計代價的驚人投入,最終引起輿論高度關注。 

    2008年8月,豐都公布總投資達7個億的工程,打造鬼國京都主題公園。新華社率先披露此事,並與豐都國家級貧困縣的身份掛鈎,傳媒猛烈炮轟豐都敬鬼神不顧民生。此事一度驚動中央。 

    當年9月11日,重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澄清,此番工程系企業行為,其中景區消落帶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佔總投資90.77%,景區改造等僅佔9.23%。 

    事態雖最終平息,但豐都的鬼文化之旅似乎走到了死胡同。 

    「鬼城」的名號之殤 

    隨後整整兩年裡,豐都「鬼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幾近消失。一場猝不及防的寒冬就此到來。 

    「三次找央視做廣告,三次被拒。聽到『鬼城』像真遇到了鬼。」作為豐都縣旅遊局宣傳科長,李庭福一度覺得自己應該引咎辭職。 

    令李覺得「引咎」的遠不止央視避瘟疫般的封殺。曾遍布重慶主城大街小巷的「鬼城」旅遊戶外廣告牌,如今幾乎一塊不剩,取而代之的是雪玉洞等新晉景點。 

    為打破營銷困局,「鬼城」二字被更顯隱蔽的「名山景區」替代,儘量避免敏感的「封建迷信」刺激外界。 

    壓抑的氛圍中,豐都對鬼文化的情感認同,也出現了微妙的蛻變。一位豐都縣委常委談及豐都鬼文化時,就三句話:「我不懂鬼文化。不信鬼文化。不談鬼文化。」 

    面對此境,研究了半個多世紀鬼文化的範明吉老人痛心疾首:「急功近利毀了一塊文化瑰寶啊!」範明吉,72歲,「鬼城」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鬼城」民俗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為了經濟效益,不尊重歷史,只知道胡編亂造。」規劃控制不力,與豐都毫無關聯的玉皇大帝也能建在「鬼城」;導遊只顧胡謅讓遊客燒香拜佛獲利。他稱是眼睜睜看著鬼文化一步步被糟蹋的。 

    一個可資佐證的諷刺性事件可見當年「鬼城」編造之盛。「鬼城」名山聲稱「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詩句,是詩仙李白遊名山後所寫,不僅大肆向外宣傳,還鎏金鐫刻於名山山門牌坊兩側。 

    然而1993年,全國政協常委梁從誡造訪名山時,發現李白這句詩被篡改了,原句為「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羅酆」。「羅酆」是道教虛構的冥界所在,並非實有其地,且李白從未到過豐都,亦從沒專為豐都寫過詩。甚至於唐代豐都的豐寫作「豐」,明朝才改為酆都。 

    不久,梁將這段文字公案寫成批評性文章《話說「鬼城」》,刊於《東方》和《四川文史資料》。 

    但2001年梁從誡再訪名山時,發現對聯仍在,只將原來「李白詩句」等字去掉,成了一副「無名聯」。 

    一時興起的他,於當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九版《三峽看水》一文中再提此事,並戲謔「我想:這總比把李大詩人拉進販假團夥要強一點,也算是一點小小的改進吧!」 

    範明吉老人也舉了一個鬼城忽視文化挖掘的例子:「到『鬼城』的遊客可能都聽過陰、王二人,但又有誰知道歷史上真有其人?」 

    「導遊都不知道!這是景區的恥辱,也是『鬼城』文化的悲哀。」老人憤言,想靠文化吃飯卻不學不懂文化,這是自己砸自己的飯碗。 

    範明吉一語成讖。2008年全年,名山遊客人數陡降至38萬人,幾成歷史最低點 

    鬼文化漸行漸遠 

    憤怒歸憤怒,這個1958起就從民間傳說、殿宇開始研究鬼文化的倔強老人,仍在全力以赴為鬼文化正名。他先後寫下《分清真偽,把握本質,讓鬼城文化大放異彩》等大量分析文章,試圖將融合了道、佛、儒文化的鬼文化與封建迷信徹底廓清。 

    與此同時,豐都縣委宣傳部也於2009年組織大量專家學者,搜集整理海量文獻資料,一氣推出《映像豐都》光碟、《魅力豐都》畫冊和《神秘豐都》典故集。 

    在這些裝幀精美的宣傳品中,陰森、血腥、胡編亂造的駭人故事悉數被剔除,代之以《唐王添壽》、《東坡訪鹿》等有據可考、發人深省而又優美雋永的傳統典故,強調鬼文化「懲惡揚善,唯善呈和」的教化功能,正本清源。 

    然而,當民間和官方都在默契地為綿延千年的鬼文化尋找出路時,今年1月,一則消息打破了這種默契。消息稱,「鬼城」景區將投入5億巨資打造400餘畝明清風格的仿古鎮。 

    豐都縣旅遊開發管委會副主任熊子華證實,「鬼城」景區確實要建「長江沿岸最大的仿古鎮」。具體規劃是引入古代72行會,以及川東民俗文化等建立「傳統記憶文獻古鎮」。 

    對「鬼城」景區是否將放棄鬼文化的問題,熊沒有正面回答,稱2007年鬼城已交由交旅集團整體打造。不過他表示,「鬼城」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休閒、度假」,因為這是國際趨勢。為此,將投入1000萬元建遊客接待中心。 

    作為「鬼城」景區實際經營方,重慶交旅集團經營管理部部長蔣宗金坦承,單純從旅遊產品唯一性、獨佔性、壟斷性和不可替代性上講,鬼城是絕對的優質資源。 

    但出於意識形態上的種種禁忌,目前鬼文化已是「高壓線」。他無奈地表示,日常工作中,「鬼城」二字已從文件和講話上消失。宣傳營銷上,集團也已無所適從。 

    基於此,集團只有另闢蹊徑,希望通過建設明清仿古鎮,拉動已大幅度滑坡的「鬼城」景區。蔣宗金承認,在可預見的未來,哪怕以後宣傳營銷「鬼城」,也得把握好「分寸」。 

    「鬼文化很難再成為豐都主角了。」曾是豐都旅遊局辦公室主任的蔣曉川語帶落寞。 

  新城與歷史的對望  

    「『鬼城』景區一開始就沒有找準自己獨特的資源優勢,以至於後來亦步亦趨地跟風,反而喪失了自身特性。」同為旅遊從業者,凌健對千年「鬼城」的遭遇感嘆不已。 

    凌健,新加坡籍華人,長期從事國內外旅遊戰略規劃設計,擅長文化型旅遊區和生態型旅遊區規劃設計。 

    1997年,凌健慕名前往豐都「鬼城」。本以為可以見識中國罕見的道、佛、儒文化大融合的奇觀,但景區以膚淺簡陋的聲光電設備,刻意營造的恐怖,令他大失所望。 

    隨後,他索性獨自在坊間尋訪散落的文化遺蹟。結果他發現,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保存有與鬼文化有關的年畫、法器、書籍。 

    「為何不從民間徵集這些帶有強烈文化和歷史符號的實物,匯聚成一個鬼文化博物館或展覽中心?」凌健說,假如真有這樣一個去處,會吸引絕大多數國人前往參觀。 

    重慶大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認可凌健的說法,在他看來,豐都鬼文化並不是一般的迷信,而是一種傳統的中華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經過千百年才形成的,所有的文化來源都非常清楚,並非突然出現。 

    相反對於豐都「鬼城」目前改弦更張,建仿古鎮的做法,凌健大呼危險。 

    他認為,且不論全國範圍內具有悠久歷史的天然古鎮已成海量。僅就重慶而言,40個區縣中幾乎個個都有古鎮,有的還不止一個。 

    豐都盲目投入巨資,生造一個似是而非的仿古鎮,很難吸引審美眼光日益提升的遊客。加之豐都目前的旅遊格局是過境遊而非目的地遊,更令這種休閒型旅遊區前途未卜。 

    「豐都要復興旅遊,非鬼文化主題不可。靠人工堆砌的東西,不可能超越有千年歷史的文化符號。」範明吉老人站在新城江邊,遙望江對岸的鬼城,表情倔強而複雜。 

    落日餘輝中,豐都新城與「鬼城」名山,似乎近在咫尺,卻又被滔滔江水無情隔開,只能默默對望。

來源: 重慶日報 

相關焦點

  • 鬼城豐都鬼文化載譽千年 如今面臨「生死劫」(圖)
    曾遍布重慶主城大街小巷的「鬼城」旅遊戶外廣告牌,如今幾乎一塊不剩,取而代之的是雪玉洞等新晉景點。   為打破營銷困局,「鬼城」二字被更顯隱蔽的「名山景區」替代,儘量避免敏感的「封建迷信」刺激外界。   壓抑的氛圍中,豐都對鬼文化的情感認同,也出現了微妙的蛻變。一位豐都縣委常委談及豐都鬼文化時,就三句話:「我不懂鬼文化。不信鬼文化。不談鬼文化。」
  • 來豐都鬼城玩耍 你知道這些「鬼文化」嗎?
    豐都鬼城位於重慶市下遊豐都縣的長江北岸,它內部擁有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例如鬼門關、奈河橋、黃泉路等等,充分還原了人們對於「陰間」的幻想。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故事為陰、王成仙說。相傳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有兩位在朝官員,一位名叫陰長生,另外一位叫王方平。他們二位因對現世不滿,便來到豐都修煉法術,之後歸仙而去,停留在了俯視豐都的名山。
  • 千年鬼城——豐都
    從重慶順長江而下,豐都鬼城隱匿在岸邊山巒中,更添一份神秘與陰森。據魏晉時《度人往》記載,豐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有三宮九府,宮闕樓觀貴似天庭,鬼帝坐鎮在此,統億萬鬼神。是傳說中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傳說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一位叫王方平,他們因不滿社會現狀,雙雙先後來豐都修煉,於魏青龍初年,成仙而去。後來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王。
  • 山東一個市古代外號鬼都,最早的陰曹地府就在這,比豐都名氣大
    如果有人問你,中國哪個地方的鬼文化最有名,那一定是豐都了,豐都是屬於重慶的一個縣,豐都的鬼文化歷史很悠久,早在漢朝就有了,所以在中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豐都鬼城。豐都而泰山,則被認為是主管生死的地方,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泰山就成了陰陽交替,萬物發育的地方,泰山神也成了掌管天下生死的地方。
  • 豐都鬼城在哪 豐都鬼城值得一去嗎
    在重慶一提到豐都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鬼城,這裡有著傳說中「陰曹地府」,在全國都非常的知名,當然也會引起一波喜歡鬼文化的朋友前來遊玩啦。作為沒去過鬼城的朋友來說肯定好奇,豐都鬼城在哪裡以及豐都鬼城值得一去嗎等問題。下面小編也來說說重慶豐都鬼城相關資訊。
  • 豐都鬼城值得去嗎 重慶豐都鬼城門票
    膽子大又喜歡探索神怪的朋友,那重慶豐都鬼城就一定要去體驗下,這裡是傳說中「陰曹地府」所在地,所以在全國都非常的知名,作為外地的遊客肯定好奇,到底豐都鬼城值得去嗎?還是比較神秘的一個地方,下面小編也來說說重慶豐都鬼城門票。
  • 這是一座20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城,為何它被稱為鬼城?
    這是一座20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城,為何它被稱為鬼城?在很多神話故事裡會出現一些牛鬼神蛇的傳說,這種傳說的根源就是封建迷信思想,而這種思想也一直存在於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並且根深蒂固的影響著我們。
  • 莊勝崇光百貨面臨「生死劫」
    (原標題:莊勝崇光百貨面臨「生死劫」)
  • 靈異事件聚集地之鬼城豐都
    對於豐都,講真小鐵只有一個印象,陰森恐怖的鬼司之屬,反正看到電視的時候,所有對豐都的描述無一不是恐怖詭異令人害怕的,而小鐵查了關於豐都的資料時候,感覺這鬼城確實也有點意思。鬼城豐都,舊時名為酆都,被人們傳為「鬼國京都」、「陰曹地府」,成為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關於豐都的形成原因,有四個說法。一是道教之說。二是鬼帝(土伯)之說。
  • 豐都鬼城旅遊鬼把戲
    豐都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聞名,是一座起源於漢代的歷史文化名城,被人們傳為「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說它是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當然,世間本來就沒有鬼,只不過疑心生暗鬼而已,豐都鬼城之所以成為旅遊勝地,一則就像人們看鬼片或恐怖片一樣,二來因為它是集儒、道、佛為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那麼,豐都鬼城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在國慶期間去那裡體驗了一下,結果出人意料。
  • 現實中的豐都鬼城真的存在!
    估計大家不知道豐都是個什麼地方,但是重慶人就知道豐都,他是一座「鬼城」,當然不是因為他這裡有鬼,而是因為這裡名山景區以其神秘、獨特、虛幻和蘊含豐富的「鬼文化」而聞名遐邇,蜚聲中外。
  • 豐都百年老廟宇,擁有兩座山門特色鮮明,建築完好卻無人居住
    隨著歲月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如今被遺棄的古老建築頗多,比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內遷到我國中西部地區大山深處的工礦企業,由於企業搬遷或者破產,遺留了大量的工業遺址,還有就是偏遠地區的小山村,由於生活條件艱苦,人口自然流出,形成的無人村等等。
  • 踏上「奈何橋」,遊賞重慶「豐都鬼城」,送你這些建議
    位於長江北岸的豐都,應該是每個孩子嚮往的樂城,我們大祖國,自古就有上天堂,下地獄的神話故事,從古至今,流傳經久不衰。鬼城遊客中心,上山入口關於鬼城豐都鬼城通過臺階一直往上登,裡面建有多個關於地府、鬼文化的建築,雕塑等等,較值得觀賞的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臺、藥王殿等。登頂後,在你右側向下是藥王店,天熱,本人沒有下去,有興趣的去看看,下山在左側,順著斜坡一直往下走。
  • 豐都鬼城由來 ——
    豐都鬼城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 "、"中國神曲之鄉"。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臺、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築。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豐都鬼城,是一座起源於漢代的歷史文化名城,被人們傳為"鬼國京都"、"陰曹地府",成為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
  • 19張圖帶您領略有著「鬼國京都」「幽都」之稱的豐都鬼城!
    說起豐都,許多人第一印象一定是豐都鬼城!豐都鬼城素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於世!是傳說中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有著豐富的鬼文化,同時它又是一座匯集了儒、佛、道民間文化於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從東漢年間設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豐都鬼城不好耍?那是你不知道這些冷知識!
    有很大一部分來豐都鬼城遊玩過的人,都有一個疑惑:好像鬼城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嚇人,一點都不好耍。其實,你覺得不好耍,是因為可能你不知道關於豐都,關於鬼城傳說的這些冷知識。一起來看看吧。1、豐都,古稱平都,又稱巴子別都,是巴人重要的政治中心。公元90年獨立置縣,距今已有1900餘年歷史。是不折不扣的千年古縣,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明十三年改名「酆都」,1958年簡化改「酆都」為「豐都」2、鬼城坐落的山叫「名山」,古稱平都山,後因北宋蘇東坡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而更名為「名山」。
  • 25萬股東面臨「生死劫」 退市、暫停上市警報拉響!
    25萬股東面臨「生死劫」,退市、暫停上市警報拉響! 納指創年內最長連漲記錄 摘要 【25萬股東面臨「生死劫」 退市、暫停上市警報拉響!】4月底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正式啟動以來,ST板塊接連下挫。ST概念指數已連跌10日,最新點位創2014年7月以來新低,個股跌停潮頻頻湧現。
  • 中國最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小鎮—豐都,旅遊線路規劃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說到豐都旅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豐都鬼城。的確如此,豐都鬼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其豐富的鬼文化而聞名古今中外,歷來被人們當作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不過除了豐都鬼城還有雙桂山、名山、雪玉洞、九重天、南天湖、牛牽峽漂流等景點。他們以建築奇特、壯觀精美;驚險刺激;獨特的民俗文化、人文景觀而聞名,也是豐都旅遊必去的景點。
  • 豐都鬼城,確實存在,你知道嗎?
    公元198年,他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這裡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後來,道教又稱其「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這位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中,稱豐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