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記》——最真實的溫馨感

2020-12-15 娛樂大眾666

《海街日記》——最真實的溫馨感

這個小鎮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活著香田家四姐妹。夫妻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和情人離家出走了,母親把三個女兒拋給了外婆照顧,外婆始終是年紀大了,在外婆去世後,三個個姐妹繼承了這棟歷史悠久的大房子,大姐香田幸負擔起了家庭的重任,盡心盡力的照顧兩個妹妹,父親去世了,姐妹散去參加父親的葬禮,並和從未謀面的妹妹見面了,大姐還邀請了這個妹妹一起住進來,四姐妹就開始了她們的生活。

姨姥姥在大姐接妹妹小鈴來家裡住後對她說的,「又不是養小貓小狗,養育孩子可是很辛苦的。」不過大姐的確有母親的擔當和氣質,雖然並沒有做母親,生活的經驗讓她充滿母親的溫柔和細膩。大姐很像外婆,對老房子、對梅樹她都有著自己的執念,因為梅樹是外婆生前種下的,冬天的時候打理院子給花草澆水,她和妹妹們還會學外婆的口頭禪「梅樹要除蟲要消毒,活著的東西是很費功夫的」她並沒有討厭去做這些事,她很樂意去費這個功夫,每年養護它,充滿期待之心,看梅花開、摘梅子、做梅酒。

四妹作為同父異母的一個,自從進入到這個家裡一直有一種拘謹感,而三個姐姐對她過於溫暖,這讓她本就愧疚的心更加敏感不安,畢竟上一代的感情已經讓她困惑無助了,時間久了,她開始喜歡這裡的生活,三個姐姐也是真心地接納她,整個電影的畫面非常平靜,場景美不勝收,生活美好而又充滿希望。

三妹像是童年,無知並快樂,像長不大的小女生,大大咧咧,找個男朋友也是很獨特,相貌不出眾,但她很喜歡和他待在一起;四妹是開始懂事的少年,學會承擔和付出,她清秀的臉龐總是帶著微笑,那麼的美好;二姐是叛逆的青年,追逐著不羈,把真的情緒深藏心底,但是二姐美麗性感,愛情中屢屢受傷,但也能很快走出;大姐是提前到來的中年,她就是這個家,為了這個家放棄追逐自己的感情,承擔著與自己年齡不符的重擔。最後四姐妹走在海邊的鏡頭,是我最喜歡的。她們看起來那麼放鬆和舒適,天高雲闊,海帶去了所有的憂愁。她們還有很多很多的愛和力量,一起期待明天的到來。

這種平凡的日常生活,平靜而又溫暖,這種俗套的日常生活細節看似俗套,卻是我們平時最容易忽略的,故事簡單,節奏舒緩,情感細膩,畫面唯美,當你靜下心來看,你會發現多麼的溫馨,這才是親人間最真摯可貴的感情。就像電影中有好幾個姐妹做在一起吃飯的鏡頭,都是家常菜,卻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充斥著回憶的香味。這才是最真實的感覺。

相關焦點

  • 《海街日記》:一部溫馨治癒系的慢節奏電影
    昨天回去時發現用了一年多的耳機又壞了,線材外面白色的橡膠外皮老化斷裂了,同樣的耳機之前還有一條,那時都是兩個人一起帶著的,這次壞了我好像沒什麼辦法把它修好了,這讓我想起了一部看了很久的電影——《海街日記》。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的賞心悅目「四美圖」
    《海街日記》:依然是是枝裕和最拿手的家庭、血脈與親情《海街日記》作為本屆坎城開幕第一部角逐金棕櫚的競賽片今日亮相坎城。  《海街日記》從海報發布就引起了一波關注與熱議,海報上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四位日本「氧氣美女」身穿和服手持焰火,無比賞心悅目。整部影片,其實便可以用「賞心悅目」來描述。
  • 《海街日記》溫馨的姐妹親情和唯美景色裡的「物哀」之美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近年來被中國觀眾逐漸熟知和喜愛,《海街日記》作為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之一,把現實的血緣親情融入到傳統的日式「物哀」的美學世界裡,在風輕雲淡的故事情節發展中,讓觀眾看到自然與生命的高度統一和融合,無形之中給人以溫馨和感動。
  • 影片《海街日記》,展現了真實又充滿美感的生活
    影片《海街日記》,展現了真實又充滿美感的生活看《海街日記》這部片子就像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沙灘上,聽著海浪的聲音,心裡舒坦、平靜。我來舉個例子,最開始三姐妹參加父親的葬禮,通過鏡頭交待給觀眾鈴不但要照顧弟弟,甚至還要照顧不夠振作的母親。之後大姐帶著憤怒的斥責鈴的母親也好,邀請鈴去鎌倉生活也好,觀眾就會明白是因為大姐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一邊是對大人的憤怒,一邊是對鈴和自己的同情。這部片子明明充滿了回憶,卻沒有沉浸其中。本來以為會看到日版的父後七日,卻發現每個回憶只有三言兩語。
  • 看過《海街日記》,除了電影裡的溫馨更吸引我的是這些美食
    看過《海街日記》的人,大多會為劇中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生活所吸引,那是一種讓你在沉重的生活中,想忽然不顧一切地放下所有負擔逃離的衝動。寫觀影感受不透劇情,是作為社交人的基本禮儀。畢竟,對於看過的人來說,透劇情多此一舉,對於沒看過的人,此舉無異於殺死了一顆好奇心。
  • 《海街日記》最適合夏天的電影,唯有美食美景不可辜負
    北北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曾在豆瓣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海街日記》。很難有一部電影齊聚四個日本國民女神,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她們扮演同父異母的四姐妹,這是一部在夏天的鎌倉海邊,發生著關於愛與生活。
  • 《海街日記》:最美的四姐妹,最動人的日常,最治癒的電影
    《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四姐妹共同生活的故事。是枝裕和的作品風格樸實,擅長用緩慢平淡的影像敘說日常中的點滴。他的影片中可以沒有戲劇化的衝突,卻能捕捉到很多生活片段裡的美好瞬間。
  • 《海街日記》這部電影,帶有淡淡的傷感,濃濃的愛意
    很久沒有看過像《海街日記》這麼溫暖的電影了。淡淡的傷感,濃濃的愛意。回過頭去看逝去的歲月,回一個雲淡風輕的微笑,有一些熬不下去的時刻,一些厭到極致的人,一些錯過的理想,最終都會和解,不管是否有形式。我們最終要與人生和解的,在離開前,依然能夠感受到美麗的東西是美的,才是開心的人生。
  • 好劇推薦《海街日記》
    今年的夏天好像來得特別早,刺眼的陽光,雨季的梅子,古老寧靜的小鎮,太平洋清涼的海風……《海街日記》像是一首寧靜致遠的田園詩,用溫和浪漫的情緒與甜美自然的影像帶我們暫時逃離充滿喧囂焦慮的城市。《海街日記》裡的四姐妹,都經歷著家庭的殘缺和各方面的困擾。或者說是枝的故事從來不是建立在完整的家庭關係之上。完整代表著圓滿,而「圓滿」二字這種等同於「The end」般的詞語,代表著終結,有終結就有「不圓滿」的下個開端。於是,是枝的電影裡,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尋常百姓的生活,總與不大不小的悲與喜相伴。
  • 《海街日記》:體會是枝裕和的治癒系主題和「物哀美學」
    但個人最喜歡的還是他聚焦於家庭拍攝的片子,因為能從他拍的家庭電影裡,體會到:什麼是生活。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講述的就是一個很簡單又溫馨的家庭故事,四個女孩被傷害後互相治癒對方,又在治癒中尋覓到了親情的可貴。在日本海邊的鎌倉小鎮上住著香田家的三個姐妹。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於是,相較於以往諸如《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極具是枝裕和特色的家庭電影,《海街日記》向我們呈現了更寬廣、更全面的敘事視角和「生命」主題。無論是基於對原作漫畫的尊重,還是出於是枝裕和對「職人」電影的更深理解,《海街日記》中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城市」和「時間」格局。
  • 《海街日記》平淡生活透露溫情
    最近看到的最多的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像《海街日記》《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等,都是家庭劇居多,這次想談談《海街日記》,四個美女姐妹的小鎮生活,溫馨和甜蜜。剛開始是三姐妹住在日本海邊的一個古都鎌倉,風景美麗,生活節奏慢,看過電影以後特別嚮往能去這樣風景美麗的地方去看看,走走。
  • 《海街日記》:寫給鎌倉四季的詩歌
    香田家姐妹們圍桌而食的五餐飯是電影《海街日記》的五個章節,每一餐飯都暗示了季節的更替,表現了夏-秋-冬-春-夏的四季輪迴。《海街日記》劇照影片從夏季的鬱鬱蔥蔥中展開,香田家三姐妹在餐桌上收到了來自山形縣的關於生父去世的消息,二女兒佳乃(長澤雅美 飾)和三女兒千佳(夏帆 飾)乘火車前往參加葬禮,大女兒香田幸(綾瀨遙 飾)也隨後趕到,然後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四妹淺野鈴(廣瀨絲絲 飾)。
  • 《海街日記》美的像少女
    《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講述的是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故事。而是枝裕和恰好擅長細膩的展現家庭之中的羈絆和重組家庭的微妙關係,鏡頭變換中流動著鎌倉的寧靜和美,也沿襲了原作的治癒和溫暖。
  • 在《海街日記》裡,我看到了人生很值得
    最近天氣開始熱了起來,於是我又把《海街日記》找出來看了一遍,好吧,其實這部會常常復刷。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褒貶不一,先說我的觀點,我是很喜歡的。有網友評論,不管是對比04年發人深省的《無人知曉》,還是前兩年引起大量討論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怎麼看都是一部很平淡的作品。
  • 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的喜劇  《海街日記》Umimachi Diary  和《如父如子》的憂傷基調所不同,即將在坎城登陸的《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的喜劇。影片改編自日本著名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日記》,原著曾獲得日本漫畫大賞。影片將鏡頭對準了居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她們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一起生活,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們有溫馨歡樂的時光,也有各種磕磕絆絆。原著充滿了人情味,這對於是枝裕和實為拿手好戲。
  • 《海街日記》:記錄那些美好可愛的人們
    回顧導演的坎城旅程,一路走來,從2001年的《距離》到之後的《如父如子》《海街日記》都在電影節中斬獲了一些獎項,但都未奪得最終大獎,《小偷家族》的成功也算是坎城電影節對於是枝裕和18年來堅持不懈的肯定。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導演的一本少女日記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導演的一本少女日記最近有一部日本電影在中國上映了,那就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獲得了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將。趁著休息的時候,小編跟朋友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看起來十分的平淡,甚至沒有讓你能夠可以起伏,心情隨至動蕩的部分如果是喜歡那種,劇情激烈的商業電影,那麼小編就不推薦你去看小偷家族,其實看完小偷家族以後,小編想起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另一部電影,那就是海街日記。
  • 看似漫畫,閱似散文,賞心悅目的少女情懷,就是《海街日記》
    對於《海街日記》來說,我會形容其為日版《小婦人》,只因主要也是講述了姐妹四人的故事。姐妹四人在一座老房子裡,在一張簡潔的餐桌上,在一個懷舊的花園中上演著一幕幕的相親相愛,再加上導演輔以清新融合懷緬的拍攝手法,讓我們像看漫畫般的欣賞了一篇心靈雞湯般的散文。
  • 《海街日記》:靜謐美好又細膩真實
    影片像日記又像散文,四姐妹在鏞倉的舊宅裡隨著四季變遷過著寧靜的生活,導演是枝裕和拍攝這類日常生活的電影簡直手到擒來,易如反掌。除了影迷津津樂道的梅子/梅子酒、櫻花、海貓食堂、天婦羅、大海、焰火等,貼近生活的許多細節和伏筆都讓電影更豐滿和富於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