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海街日記》,除了電影裡的溫馨更吸引我的是這些美食

2020-12-15 柒月墨生

看過《海街日記》的人,大多會為劇中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生活所吸引,那是一種讓你在沉重的生活中,想忽然不顧一切地放下所有負擔逃離的衝動。寫觀影感受不透劇情,是作為社交人的基本禮儀。畢竟,對於看過的人來說,透劇情多此一舉,對於沒看過的人,此舉無異於殺死了一顆好奇心。不過不管劇情如何,食物、三餐始終貫穿著裡面人物的生活。

電影開始,即是三姐妹一起吃飯的場景,妹妹千佳則吐槽姐姐的醃菜沒有味道,卻仍吃得相當香。

坐火車時的便當盒,看起來樸實又美味,日本人對便當似乎格外偏愛。

炸天婦羅,這是日本的一道油炸食品,炸蔬菜主食或者海鮮都可以,比如黃瓜、藕、茄子、紅薯、土豆、蝦等等。炸出來蘸上醬汁趁熱吃,酥脆可口。

沙丁魚泡飯,沙丁魚在電影裡出現過好幾次,在沿海的日本應該也是比較日常的食物吧。

咖喱飯。小火煮開的咖喱咕嘟咕嘟冒著泡,是一種幸福的味道。

除了在家吃飯,四姐妹也常去海邊的「海貓食堂」。名字相當有特點,聽起來就像是那種帶著濃濃個人特色的小食物店,老闆娘美麗溫柔,有自己的一兩道拿手菜。

竹夾魚,店裡的招牌菜。竹莢魚在日本很受歡迎,它在日本的知名度就相當於鯉魚、鯽魚在中國的知名度一樣。每個居酒屋和食堂都可以吃到美味新鮮又平價的魚。

青梅酒在劇中出現的頻率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妹妹喝青梅酒喝醉,青梅成熟時妹妹爬樹摘果子,四姐妹一起釀酒,以及姐姐急急忙忙給母親裝到罐子裡的酒。妹妹在樹上摘妹子,一臉青春的笑容。

另一個叔叔的餐廳也是妹妹和同學們常去光顧的地方,在這裡,妹妹吃到了沙丁魚麵包。這種開餐廳叔叔自創的麵包已經變成妹妹和父親之間的一個懷念。

因為有了這些普通的食品,這部《海街日記》更增加了一種緩慢的溫馨感,輕輕慢慢從每幀畫面中伸頭出來。

相關焦點

  • 《海街日記》:一部溫馨治癒系的慢節奏電影
    昨天回去時發現用了一年多的耳機又壞了,線材外面白色的橡膠外皮老化斷裂了,同樣的耳機之前還有一條,那時都是兩個人一起帶著的,這次壞了我好像沒什麼辦法把它修好了,這讓我想起了一部看了很久的電影——《海街日記》。
  • 在《海街日記》裡,我看到了人生很值得
    最近天氣開始熱了起來,於是我又把《海街日記》找出來看了一遍,好吧,其實這部會常常復刷。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褒貶不一,先說我的觀點,我是很喜歡的。有網友評論,不管是對比04年發人深省的《無人知曉》,還是前兩年引起大量討論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怎麼看都是一部很平淡的作品。
  • 《海街日記》最適合夏天的電影,唯有美食美景不可辜負
    北北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曾在豆瓣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海街日記》。很難有一部電影齊聚四個日本國民女神,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她們扮演同父異母的四姐妹,這是一部在夏天的鎌倉海邊,發生著關於愛與生活。
  • 《海街日記》溫馨的姐妹親情和唯美景色裡的「物哀」之美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近年來被中國觀眾逐漸熟知和喜愛,《海街日記》作為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之一,把現實的血緣親情融入到傳統的日式「物哀」的美學世界裡,在風輕雲淡的故事情節發展中,讓觀眾看到自然與生命的高度統一和融合,無形之中給人以溫馨和感動。
  • 《海街日記》這部電影,帶有淡淡的傷感,濃濃的愛意
    很久沒有看過像《海街日記》這麼溫暖的電影了。淡淡的傷感,濃濃的愛意。回過頭去看逝去的歲月,回一個雲淡風輕的微笑,有一些熬不下去的時刻,一些厭到極致的人,一些錯過的理想,最終都會和解,不管是否有形式。我們最終要與人生和解的,在離開前,依然能夠感受到美麗的東西是美的,才是開心的人生。
  • 今日電影:海街日記(2015)(6分)
    今日電影:海街日記(2015)(6分)豆瓣評分8.8,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花了四個小時才啃完了這部電影,先說說優點,故事風格很內斂安靜,日常類劇情細膩溫暖,景色優美乾淨。沙丁魚麵包、放煙火、喝酒的小故事很生活。
  • 跟著電影旅行 我在《海街日記》中的鎌倉漫步
    2015年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來自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這部廣受好評的影片可能大家並不陌生。轉眼間又是紫陽花的季節,因為《海街日記》,十分想再次去到鎌倉,這次克麗絲特意安排了在鎌倉停留一晚,這樣可以放慢腳步,更多去感受它的靜謐與美妙,也蠻想去尋訪電影之中的場景呢。
  • 電影《海街日記》平淡如水卻又意猶未盡,每一幀都觸動心弦
    《海街日記》是一部非常美的電影,也是一部特別適合一個人靜下心來好好欣賞的治癒系電影,海貓食堂,鎌倉的海,櫻花隧道,煙火大會,一幅幅溫暖美好的畫面。影片平淡如水卻又意猶未盡,每一幀都觸動心弦,大概就是生活的本質吧,電影裡的鎌倉很美,好想去看看啊,故事也和這些景色一樣溫暖美好,女孩父親去世後,投靠同父異母的三姐妹,三個人像善待家中的每個成員一樣善待著這個陌生的小女孩。
  • 《海街日記》:日系攝影說明書,9個日系寫真拍攝技巧的電影解讀
    就像今天看過日本坎城金獎獲得者,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海街日記》,在大姐為四妹準備去看煙火表演的和服的時候,在大姐放棄與兒科醫生感情的時候,我的淚水決堤。大家都知道,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不是靠我們熟悉的大幅度的劇情起落或者埋伏很多伏筆,而是靠長時間的故事性的情節鋪陳,靠大量的生活細節和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生活瑣事來提示觀眾的注意。
  • 《海街日記》——最真實的溫馨感
    《海街日記》——最真實的溫馨感 這個小鎮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活著香田家四姐妹。大姐很像外婆,對老房子、對梅樹她都有著自己的執念,因為梅樹是外婆生前種下的,冬天的時候打理院子給花草澆水,她和妹妹們還會學外婆的口頭禪「梅樹要除蟲要消毒,活著的東西是很費功夫的」她並沒有討厭去做這些事,她很樂意去費這個功夫,每年養護它,充滿期待之心,看梅花開、摘梅子、做梅酒。
  • 《海街日記》平淡生活透露溫情
    最近看到的最多的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像《海街日記》《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等,都是家庭劇居多,這次想談談《海街日記》,四個美女姐妹的小鎮生活,溫馨和甜蜜。剛開始是三姐妹住在日本海邊的一個古都鎌倉,風景美麗,生活節奏慢,看過電影以後特別嚮往能去這樣風景美麗的地方去看看,走走。
  • 好劇推薦《海街日記》
    今年的夏天好像來得特別早,刺眼的陽光,雨季的梅子,古老寧靜的小鎮,太平洋清涼的海風……《海街日記》像是一首寧靜致遠的田園詩,用溫和浪漫的情緒與甜美自然的影像帶我們暫時逃離充滿喧囂焦慮的城市。《海街日記》裡的四姐妹,都經歷著家庭的殘缺和各方面的困擾。或者說是枝的故事從來不是建立在完整的家庭關係之上。完整代表著圓滿,而「圓滿」二字這種等同於「The end」般的詞語,代表著終結,有終結就有「不圓滿」的下個開端。於是,是枝的電影裡,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尋常百姓的生活,總與不大不小的悲與喜相伴。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導演的一本少女日記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導演的一本少女日記最近有一部日本電影在中國上映了,那就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獲得了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將。趁著休息的時候,小編跟朋友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看起來十分的平淡,甚至沒有讓你能夠可以起伏,心情隨至動蕩的部分如果是喜歡那種,劇情激烈的商業電影,那麼小編就不推薦你去看小偷家族,其實看完小偷家族以後,小編想起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另一部電影,那就是海街日記。
  • 《海街日記》:更多的鏡頭是一種輕言細語的平淡家常
    第一次看《海街日記》應該是在2016年,看了劇情簡介大致知道了是個怎樣的故事。一刷的時候呢影片吸引我的真的只是整體的畫面感(是的,是枝裕和的鏡頭美學確實非常加分……),這個層面上我其實挺佩服導演的構圖,影片大部分採用固定的長鏡頭,但意外的是這並沒有讓我有任何想要快進的不耐煩。
  • 《海街日記》:鎌倉的沙丁魚和北海道土豆
    刷豆瓣時看到關於釀造青梅酒的帖子,許多人都提到了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於是,在今天這個倦意滿滿、昏昏沉沉的晚上,我一邊擔心自己會不會中途睡著,一邊打開532在搜索框輸入了它的名字。現在頂著快要睜不開的眼睛開始寫評論的我,就能夠證明,是枝裕和沒有讓我失望,《海街日記》大概是我最近看過的電影中最令人舒適的一部。時間有點晚,也沒什麼充裕的時間思考,所以寫得相當隨意。
  • 《海街日記》這是一部女人的電影,講述了四姐妹的相知相伴與成長
    《海街日記》這是我近一年來看過的第三部是知裕和導演的電影了。可能他電影的節奏和調子都很符合我的偏好,所以真的是喜歡,所以不捨得一口氣看完他的作品。他的電影總是那種輕言細語講述家常瑣事的風格,平靜、細膩,看了他的電影總讓我覺得不是只有轟轟烈烈,跌宕起伏,才對得起人生。
  • 《海街日記》:一封寫給青春的情書
    相信這樣的夢想,是所有在城市裡整天為了工作疲於奔命、朝九晚五的人們心中一直未曾改變的執念與渴望,也是無數人心底裡對幼年家庭生活的美好回憶,而《海街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關於家庭,成長和風景的故事。記得去年的那一部《小偷家族》嗎?
  • 1CM領譽電影私鑑會|李佳洋解讀《海街日記》的四姐妹生活
    周五來了,釐米紀特別策劃——「譽」你過春天又來如約帶你看電影了!本期1CM領譽電影私鑑會,由李佳洋帶大家領略一幅充滿日本鎌倉風土人文氣息的畫卷——由是枝裕和執導、豆瓣評分8.8分的電影《海街日記》。伴隨著大海般乾淨純粹的藍色畫面,電影中三個姐妹和同父異母的妹妹的關係漸漸轉變,從客人般生疏到親密無間,伴隨著四人各自的情感,電影完成了細膩的群像刻畫。各色美景、美食和美人,更令觀眾從電影細節中窺見了光影之美。
  • 《海街日記》:體會是枝裕和的治癒系主題和「物哀美學」
    於是,從此三姐妹變成了四姐妹,嶄新的故事也在海街中鋪展開來。《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呈現了日本治癒系電影的經典美學:物哀美學。是枝裕和用一如既往溫暖而細膩的筆觸,通過對生活的細節的捕捉,將四姐妹相處的日常一幀幀記錄下來。
  • 親臨日本鎌倉,感受電影《海街日記》中的景與情
    無論是出於對電影《海街日記》的喜愛,還是在前期旅遊攻略時對鎌倉的嚮往,我們終於還是頂著酷暑高溫,趕著鎌倉海上花火的排期,乘著復古電車來到了心嚮往之的"海街"。《海街日記》影片中"紫陽花"不僅代表夏天而存在,在我看來,更帶有一份意象,即象徵著生命之昂揚與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