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能從亂軍中殺出,一統江山,為何年近半百卻依然一事無成

2020-12-13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劉邦響應陳勝、吳廣號召,舉起反秦大旗發動起義的時候,他已經48歲了。要知道,在劉邦那個時代,這個年紀已經算高壽,接近去世了。就算還能繼續長壽,孔子說,50知天命。50歲之前一事無成,50歲之後,他又還能做什麼呢?很顯然,他必定是一生都一事無成的。

但這時候他偏偏遇到了造反。要知道,當時秦末大亂,造反的勢力不計其數。能夠從眾多的勢力中脫穎而出,最終一統江山,絕對不是靠運氣,也絕對不是憑誰打起來更厲害。要說打起來最厲害,項羽就最厲害。但是項羽最終只能落個自殺身亡的命運。所以,劉邦能獲得江山,肯定是有傑出才幹的。

而且,從劉邦打下江山後治國的情況來看,他也是相當優秀的。

(劉邦)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金子放在哪兒都是能發光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劉邦在50年的歲月裡無聲無息,後來突然就君臨天下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搞清楚劉邦所處的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而劉邦又是什麼樣的人才,這兩種人才有沒有什麼契合點。

劉邦一共生活了四個時代。除了最後他打江山、坐天下的兩個時代外,前50年他還生活了兩個時代:一是戰國末期,二是秦朝時期。

戰國末期,劉邦是生活在楚國。如果劉邦是生活在秦國,依靠勇猛打仗,他可以建立戰功,獲得封賞當官。但是當時的楚國,一個人要能夠脫穎而出,只能靠兩點:一是要有高貴的出生,二是要有滿腹的經綸。

出身高貴,自然可以繼承祖宗傳下來的官爵。滿腹經綸,也可以通過給貴族們出謀劃策,獲得封賞。(當然了,楚國雖然沒有秦國那種很吸引力的軍功獎勵制度,但是,通過軍功獲得上升也是可能的。只是楚國打仗很少,而且楚國末期普遍畏戰,士兵想要從這裡找出路,機會不多。)

(蕭何)

劉邦出生於平民家庭,同時劉邦又不好讀書。因此,他在戰國末期沒有上升的機會。

秦朝建立後,法律嚴酷,對老百姓進行了嚴格的管理,決不允許老百姓有建功立業的思想和建功立業的行動。秦朝也沒有什麼明確的官員選拔制度。所用的官吏,主要是當年秦國統一戰爭中建功的那些人,也包括原來的舊官僚。

秦朝建立後,沒打仗了,士兵獲得軍功得到升遷的可能性小了,又沒有官員升遷選拔制度,實際上,秦朝官員的升遷就處在停滯的狀態。

當然了,人事在任何時候都存在。如果你和官員關係好,獲得青睞和提拔,還是有可能的。比如蕭何、曹參等人,明顯是比較能處理關係的。因此,他們能夠在政府裡尋找到一定的職位。而劉邦並不會處理和官場中人的關係,從他在參加呂太公的喬遷宴上,對那些貴族官員們極盡嘲諷,就可以看出,劉邦完全不是一個會搞關係的人。因此,他在那樣一個時代,顯然是得不到重用的。

那麼,劉邦究竟有什麼樣的本事呢?他算不算一個傑出人才呢?

(曹參)

我認為,劉邦身上有以下一些品質。

其一,劉邦志向遠大。劉邦當了一個小亭長,但是他根本就沒把這個小亭長放在眼裡,說丟就隨便丟了。在呂太公的宴席上,劉邦嘲笑那些兢兢業業的小官吏,這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裡。這說明,劉邦其實是一個志向遠大的人,不是願意安於在一個小池子中討生活的。

其二,劉邦好交朋友。劉邦的人緣是非常好的,朋友是非常多的。連沛縣衙門裡的蕭何、曹參等人都是他的朋友。他丟掉押解的囚犯躲到深山裡以後,很快就有上百人前來投奔他。

其三,劉邦察納雅言。劉邦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是他不固執。別人說的話,如果是對的,他都能夠接受並採納。

其四,劉邦氣度不凡。呂太公能夠把寶貝女兒嫁給他,而且後來,就算他到接近50歲年紀依然一事無成,呂太公也不著急。由此可見,劉邦身上有一種非凡的氣度。

現在我們來看看,劉邦身上的這些品質,如果生在當下,他一定是能夠成功的。當個集團的老總,也是很容易的。如果生活在古代那些太平年代,劉邦混個一官半職,也不難。但是,恰好在戰國末期和秦朝時候沒有用處。尤其是在秦朝,是被嚴格禁止的。因此,劉邦雖然長到了50歲,依然一事無成。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劉邦能從亂軍中殺出,一統江山,為何年近半百卻依然一事無成
    在劉邦響應陳勝、吳廣號召,舉起反秦大旗發動起義的時候,他已經48歲了。要知道,在劉邦那個時代,這個年紀已經算高壽,接近去世了。就算還能繼續長壽,孔子說,50知天命。50歲之前一事無成,50歲之後,他又還能做什麼呢?很顯然,他必定是一生都一事無成的。但這時候他偏偏遇到了造反。要知道,當時秦末大亂,造反的勢力不計其數。
  •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有4大理由,足見劉邦充滿大智慧
    劉邦趁著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殺了這些個位高權重的,從長期來說穩固江山社稷是最好的做法。此時不造反,不代表劉邦死後不造反。樊噲不造反,不代表樊噲的兒子不造反。
  • 樊噲隨劉邦出生入死,為何劉邦臨死之前,一定要下令殺了他?
    同時他還是劉邦親戚,娶了呂后妹妹呂嬃,對劉邦有著救命之恩,為何劉邦臨終前要處死樊噲?我們一起往下看。樊噲因狗肉與劉邦相識,後來劉邦芒碭山起義,樊噲也一起參與。因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立有平沛縣、攻城陽、破秦河守軍等戰功,在軍中獲得頭號猛將這個稱號。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在危險中拯救劉邦。
  • 劉邦臨死前為何派陳平殺掉樊噲?陳平又是怎麼做的
    當然,劉邦處死樊噲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戚夫人母子的安全,同時也是為了守住劉氏江山。 樊噲不僅僅是當今皇后的妹夫,同時也是軍力最強的將軍,他手中掌握的兵力足以幫助呂雉發起動亂。這樣一來將呂雉身邊最信任的勢力樊噲除掉,便能保劉氏江山的穩固和戚夫人母子的安全。
  • 劉邦明明擔心呂雉圖謀不軌,為何在世時殺樊噲,反而不殺呂雉呢?
    劉邦在世時,呂雉曾做過兩件大事,連劉邦都不敢做或不願做,一是殺韓信,二是殺彭越。有一次韓信被告發謀反,劉邦只是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遷至京城監視居住,並沒有殺死韓信,正是呂雉趁劉邦出外平定陳豨叛亂,呂雉下定決心,在京城與蕭何結盟,果斷地殺了韓信,不但殺了韓信,而且還先斬後奏。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換成別的帝王,可能也會殺他
    (《史記》) 韓信為劉邦打下了一大半的天下,為何劉邦卻任由呂后幹掉韓信呢? 公元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飢疲之時,發動了戰略追擊。並命令韓信從齊地出兵,彭越從梁地出兵,三方勢力合圍項羽。 但結果韓信和彭越兩人,根本沒搭理劉邦。劉邦孤軍深入,項羽反擊,導致劉邦大敗。 劉邦只得給二人無數賞賜,並擴大他們的封地,這二人才來配合。所以,二人後來的結局都非常慘。
  •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有4大理由,足見劉邦充滿大智慧
    劉邦是擔心死後呂雉亂政,而樊噲作為呂雉的妹夫,是呂氏勢力唯一有能力,有實力可以和周勃、陳平等一較高下的人物。 劉邦趁著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殺了這些個位高權重的,從長期來說穩固江山社稷是最好的做法。此時不造反,不代表劉邦死後不造反。樊噲不造反,不代表樊噲的兒子不造反。
  • 劉邦為何殺樊噲,是為了防備呂雉?可能是為了保護呂后
    漢初的歷史真的很有意思,每次重讀,都能有新的收穫。這一次就來同大家聊聊劉邦與樊噲之間的故事。二人的故事中,最有名的有兩件——鴻門宴的樊噲救主以及劉邦病中殺樊噲。第一件事更為廣為人知,但第二件事被人討論的更多。倆人為連襟,為何劉邦卻要殺了妹夫樊噲?
  • 為何劉邦能除韓信卻不下手,呂雉殺韓信是自作主張,還是劉邦授意
    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一般來說,如果謀反罪名成立的話,絕對不會只是貶官這麼簡單,謀反在歷朝歷代都是死罪,劉邦居然赦免了韓信的謀反罪名,這是反常的,況且劉邦一直猜忌韓信,為何劉邦不趁這個機會殺了韓信呢劉邦本來也不是什麼仁慈的人,為何只把韓信貶官而不殺他呢?
  • 劉邦臨死前,為什麼會想殺樊噲,最後又為什麼失敗了呢?
    劉邦確實是想殺了樊噲,但是失敗了。至於為什麼會想殺樊噲,最後又為什麼失敗了呢?雖然如此,但是晚年的劉邦還是對樊噲動了殺心。之所以劉邦想殺了樊噲,其實也正是因為這個親上加親!劉邦本來就對呂后早有不滿了,現在又聽說呂后和樊噲勾結在一起,瞬間覺得問題有點嚴重了,這萬一哪天他突然死了,到時候呂后掌握著朝政,樊噲手裡有兵權,這我打下的江山還不得改姓了啊。因此劉邦就找陳平和周勃去軍中把樊噲給斬了,解決這個後顧之憂。
  • 劉邦明明擔心呂雉圖謀不軌,為何在世時不殺呂雉,反而殺樊噲呢
    劉邦與呂雉是多年的夫妻,雖然兩人聚少離多,再加上劉邦又是皇帝,後宮妃子不止呂雉一人,但劉邦識人的眼光還是非常毒辣的,整個秦末時期,沒有人識人眼光能超過劉邦。呂雉在劉邦在世時,曾經做過兩件連劉邦也不敢做或者不願意做的大事,一是殺韓信,二是殺彭越。
  • 樊噲一生為劉邦出生入死,甚至還救過劉邦的性命,為何劉邦要殺他
    而劉邦就借著上廁所的理由,成功脫離了項羽的大營。樊噲這個人為了劉邦的事業兢兢業業,在鴻門宴上也救過劉邦的性命。劉邦建立漢朝,樊噲也因為功勞封為大將軍、左丞相。劉邦誅殺了大多數功臣,樊噲依舊得到劉邦的信任,並且繼續為劉邦南徵北戰。但是在劉邦臨死的時候,卻動了殺樊噲的心思。樊噲一直得到劉邦的信任,為何劉邦在臨死前才萌生殺樊噲的想法呢?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 劉邦50歲之前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為何50歲後能登基稱帝?
    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的一生是很具有傳奇性的。劉邦能夠建立漢朝,自然能說明他是非常有才能的。但劉邦在參加起義時已經48歲了,登上帝王寶座時也已經50多歲了。那麼是什麼讓劉邦前50年碌碌無為,在50歲以後悄無聲息地登基稱帝呢?
  • 呂雉為何一定要殺韓信?真的是怕他奪了兒子劉盈的江山嗎?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1、呂雉和審食其歷史劇《大風歌》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劉邦離開皇宮,去討伐陳豨。呂雉便招來審食其,對他說:"陛下已年近六旬,萬一韓信走在陛下的後面,那大漢的江山就難保啦。"呂雉大家都清楚,是劉邦的原配妻子。楚漢相爭時,審食其負責照顧呂雉以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後來一起被項羽給抓住了。這件事《史記·項羽本紀》中有記載:"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可能是因為共患難的經歷吧,呂雉對於審食其十分信任。
  • 同為亂世,為何劉邦李淵能一統江山,而曹操雄才大略卻僅割據一方
    圖片:曹操在軍營劇照一、亂世局面西方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中國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他的這個論調引起了不少人反對,但有一點確實是事實,中國歷史可以用治亂交替來形容,而秦末、東漢末和隋末的戰亂,確實具備一定的代表性。
  • 劉邦為何殺韓信,是因為忌憚嗎,800年後李世民遇到了相同問題
    但是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就是這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最終卻被劉邦趕盡殺絕,下場悽慘,最為悲慘的就是韓信了,可以說劉邦的江山很大程度上就是韓信幫其打下的,但在劉邦登上帝位之後,就設計將他殺害了,有人說這是漢朝的一大損失,畢竟那個時候的劉邦的軍事才能無人能及。
  • 漢高祖劉邦一統中華後,究竟誅殺了多少功臣名將?
    劉邦為何殺功臣梁王彭越西漢開國功臣、諸侯王,秦末聚兵起義,初在魏地起兵,後率兵歸劉邦,拜魏相國、建成侯,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滅三族,梟首示眾。彭越彭越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正規使用遊擊戰戰術的軍事家,可以說是遊擊戰的始祖。
  • 雍齒曾多次背叛劉邦,為何劉邦依然讓他封侯拜相
    從骨子裡雍齒就看不起劉邦,但在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劉邦就帶領著手下兄弟,扛起大旗走上了反秦的道路。在蕭何,曹參等人的幫助下,劉邦佔領了沛縣。隨後劉邦的勢力又接連攻陷了湖陵,方於兩縣,一時間劉邦勢力大漲。
  • 世人皆知蒯通曾勸韓信反劉邦,為何後來韓信被殺,蒯通卻平安無事
    世人皆知蒯通曾勸韓信反劉邦,為何後來韓信被殺,蒯通卻平安無事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殺伐決斷也是千年以來有名的人物。不過世人皆知韓信身邊的謀士蒯通曾勸說韓信反了劉邦,為何在韓信被殺之後,蒯通卻可以平安無事呢?韓信為何被殺?韓信被殺的結果其實也是當時形勢發展的必然。一是功高震主,對於帝王統治來說已然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 三國開篇:劉邦斬白蛇起義一統天下,赤帝子為何能斬殺白帝子?
    三國開篇:劉邦斬白蛇起義一統天下,赤帝子為何能斬殺白帝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劉邦斬白蛇的故事,生動而有趣味。 史料記載稱,劉邦還是泗水亭長時,放走了他押解的900名犯人,這些犯人原本是準備前往驪山修陵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