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有六成以上來自漢語,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什麼關係?

2020-12-09 國史拾遺

在古代,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東亞地區的文化中心,儘管由於各類原因,東亞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政權體系,但是卻形成了相對統一的泛文化認同,而這其中最緊密的文化紐帶莫過於漢字。

古代,東亞地區漢字屬於通行文字,周邊各國儘管出現不少異化字體,但漢字最權威的地位卻始終沒有動搖,越南的字喃基本被認為不正規;朝鮮王朝的訓民正音(就是現在的韓文)更是被滿朝士大夫抵制;日本人只敢把自己創造的文字叫「假名」,真名是「漢字」!

越南阮朝大臣李文馥曾在《周原雜詠草》中表達過這種文化上的「一體感」:「天地間同文國者五,中州、我越、朝鮮、日本、琉球亦其次也」

當然,這僅僅是文字相對統一,語言上是不可能統一的,畢竟以古代各地的交流條件,東亞形成統一的語言不可能,別說統一的語言,即使是中國國內,連統一官話也無法做到,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人家秦始皇只能做到「書同文」,可無法做到「語同音」。

一直到現在,漢語在不同地區仍然差別極大,如果沒有統一的漢字和通用語,各地方言甚至不能互通,但是,不管怎麼說,漢語中的各大方言仍然都是屬於漢語族的,即使是不能互通,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即使聽不懂粵語,對著字幕看,也只會感覺:這個語言只是發音和普通話差別很大,但沒到兩種語言的地步。畢竟,長期都是統一的王朝國家,文字系統也完全一樣,語言自然還是有聯繫的。

那麼,中國境內的方言如此,東亞其它地區的語言是不是也如此呢?當然不算,它們可能受到漢語影響,但並不屬於漢語,語言學上,其實是有「語系」的概念的,所謂語系,就是對語言進行分類的方法,具有相同祖先的語言被歸為一類,類似生物分類法。分類依據為各語言語音、詞彙、語法之間的對應特徵和演變規律。

當然, 屬於同一個語系,並不能說這兩種語言在現在的關係也很親近,比如漢語,漢語就屬於漢藏語系,這種語系的特點是:很多是孤立語;有聲調;單音節詞根佔多數;有量詞;以虛詞和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當然,語系的劃分是人文科學上的概念,相對自然科學,很難有特別嚴謹的指標,所以判斷標準經常變,朝鮮語就很難定語系(之前被認為是阿爾泰語系,但後來被否決,現在一般認為是孤立語言或朝鮮語系),日語則更難判斷。

但是,如果知道歷史的人,可能會對另一種語言有些疑惑,這就是越南語!為什麼呢?因為越南和朝鮮、日本、琉球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曾經在相當長時間都是中原王朝的直屬領土。

那麼,越南語算不算漢語的分支呢?

答案是不算,越南語現在一般認為是南亞語系(有爭議,但這是較主流的觀點)。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因為越南在古代人口很多,而且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漢化,所以保留了自己的語言,漢語的傳播也是有個過程的,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吳國、越國和楚國用的語言和北方「諸夏」當然不一樣;秦漢時期,即使已經徵服了兩廣和吳越,但是暫未完全被漢化的越族所使用的語言呢?當然也不一樣,即使這個時候,官方是有統一語言的,到了後來,當地居民和北方移民融合,慢慢漢化,粵語、客家語、潮汕話、吳語等才形成。而當地本土土著越人呢?它們的語言(這些語言應該和東南亞語言屬於同一語族)基本就消失了,剩下一點可能殘留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當中,南方漢語方言的發音也可能也受過一些影響。

所謂「中原雅音」,也只有一部分上層人會

江南一帶很多地名,很可能就是受古代山越語言的影響,比如徽州地區一些發音和傳統漢語迥異的地名(黟、歙)等。

可是越南在這個過程還沒有定型的時候,就獨立出去了,所以就形成了自身的語言,有人可能困惑:那是不是如果越南當初沒有獨立出去,現在的越南語就是方言了呢?其實不是的,如果越南沒有獨立出去,越南語就不會發展成現在這種越南語,而是會更像漢語,成為事實上的漢語方言。

越南人發明的「字喃」

但是,越南北部和中原王朝融為一體畢竟也有差不多上千年啊,而且,這裡還不是被看成是邊疆羈縻區,而是直接管轄的郡縣,時間這麼久難道沒有影響嗎?還真有,事實上,朝鮮語、日語、越南語中,越南語確實是受漢語影響最深刻的,越南人甚至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現在的越南國語字是法國人編的,而越南歷史上只有字喃,這是一種很不正規的漢字變體),越南語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漢語的強烈影響,尤其是在詞彙方面,據統計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可達60%。越南語中有多個層次的漢語借詞,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後借入的「漢越語」這一個漢字的整套音讀系統,它與切韻音存在整齊的對應。

越南出現了用拉丁字母寫春聯的奇特景象

一開始,越南的語言中就有一種古漢越語,這是指在漢字尚未大量傳入越南之前,零星傳入安南口語中的漢字音。這個時期主要是在中唐以前,特別是在漢朝的越南內屬時期。古漢越語保留較多六朝漢語的特色。

而漢越詞大規模傳入後,影響更重,所謂「漢越詞」是指在越南語裡一些由漢語引申而來的漢根詞和漢源詞的統稱。朝鮮語、日本語也有大量類似的詞彙,分別稱為「漢字語」、「漢語」。 漢越詞在越南語裡所佔的比例眾說紛紜。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認為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約佔越南語詞彙的60%,越南學者黃文行則認為漢越詞大約佔60%,在政治、經濟、法律等領域則高達70-80%。還有許多越南學者認為高達82%。

也就是說,古代的越南語和古代漢語,比現代的越南語和現代的漢語,關係更近。這種關係甚至部分傳承到了現代,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因為漢越語比朝鮮、日本的漢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特徵,中古漢語的聲韻調與漢越音均存在規律系統的對應,因此漢越音對中古漢語語音本體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那有哪些詞屬於「漢越詞」呢?舉幾個例子:科學、教育、政治、歷史等專用詞彙都是(越南語現在這些詞的讀音和漢語很像),而更令人驚詫的是,現在有些越南語的詞彙,反正會讓中國人有種「穿越」的感覺。

越南孔廟

比如,越南語中:「學士」稱為「舉人」;「博士」稱為「進士」;「大學生」稱為「生員」,「賓館」稱為「客棧」,國家最高科學院竟然還稱為「翰林院」,海軍上將被稱為「水師提督」…

不過,越南語借用的古漢語亦主要為高級詞彙,常用於文化語、書面語或較正式的場合,而在口語中的使用頻率則相對較低,一些日常出現的事務,比如樹木、天空、石頭什麼的,越南語當然還是有自己的音,這就是傳統的越族音,還沒有完全被漢語取代。

相關焦點

  • 日語、韓語、越南語……哪種語言最像漢語?
    日語、韓語、越南語,這三種語言和漢語有什麼關係?其實,從語系上來說,這三種語言並不是屬於漢藏語系。日語屬於日本-琉球語系,韓語屬於孤立語系(尚未有定論),而越南語則屬於南亞語系。但是,眾所周知,日語、韓語、越南語,這三門語言曾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漢語的影響,它們的語言層次都和漢語有一定的聯繫。
  • 日、韓、越南語為什麼這麼像漢語?這其實是漢文化「入侵」的結果
    日語就是這樣的存在,它本就存在,和漢語並無關係。"吳音"與"漢音"和本土語言相融合,這才有了前面許多發音與漢語接近的詞彙。日語有漢字,是因為"訓讀"音可是實際上,這些與漢語相似的詞彙只是書面語用得多,日本的口語仍然是漢字詞很少的純日語。
  • 越南權貴不屑越南語,堅持說漢語,胡志明頒布一政策徹底廢了漢語
    漢字更是從漢代就在越南流行開來,越南的古文典籍,乃至史書,幾乎都是用漢語書寫而成的,長期以來,漢語一直都是越南的官方語言。 古代越南通行兩種文字,除了漢字外,還存在一種名為"字喃"的語言文字,"字喃"和日文的來源差不多,是根據漢字改造而來的,結構和漢字十分相似,但發音源自越南的本土語言。
  • 越南語中保留眾多古代漢語詞,中國一看就明白,難道是漢語方言嗎
    古代中原地區和交趾地區的交流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因而越南語受漢語的影響也最為深刻。越南在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在交趾設立三個郡縣,中原王朝派遣中原有識之士前往鎮守,在兩漢時期這些中原人對交趾影響深遠,其中交趾太守錫光和九真太守任延在當地建立學校,教之禮儀,使得蠻荒時代的越南人學會中原語言與人溝通,成為有文明的人。
  • 昆明越南語培訓,學越南語從積累詞彙開始好,但不限於只看單詞
    越南語培訓昆明越南語培訓,越南語學習從積累詞彙開始好,但不是一股腦只看單詞。對於初學越南語的夥伴,無需問為什麼,只要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語言去學習就對了。佩文教育知道的是,由於處在非越南語的環境中,學起來可能會稍微有些難度,不過只要有恆心毅力,是可以衝破一切阻礙的。建議大家可以從單詞的積累開始,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無論什麼事,如果不斷收集材料,積累十年,總可成一學者」,這背單詞的過程也是檢驗自己的一個方式,看自己是否能堅持到底,看自己對這門語言喜愛程度。
  • 這些年,我們「出口」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語的「英化」過程其實,漢語詞語進入英語詞彙系統,或多或少地都需要經過一定的「英化」改造。改造方式有音譯、意譯、音意合譯和音譯加詞綴。例如,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tēs」(航行者)組成英語單詞taikonaut(太空人),主要用來指中國航天員,現已收錄牛津詞典中。
  • 當人們都寫漢語時
    因而,門匾上的「院研究漢喃」就是嚴格遵守越南語語法的表達方式。進一步說,由於漢喃、研究和院這三個詞組都是越南語的漢語借詞,可以視為越南語詞彙,所以,「院研究漢喃」就是一個普通的越南語短語,並不是漢語,儘管用漢字來書寫。只不過,熟悉漢字和習慣了漢語語序的人猛然讀到此匾,難免會大惑不解。
  • 粵語是不是在更早時來源於越南語?
    廣東的粵語與漢語普通話很多字詞發音是有比較規整聲母、韻母對應規律的。搞清粵語與越南語的差別及語族關係,就很容易知道講粵語的人的來歷。而且,漢語普通話的句子成份語法構成與粵語的句子成份語法構成是基本對得很齊的,順序基本相同,兩種語言實際很多時候在一個現實生活中表達的句子裡就是句子成份相同構成的不同發音的置換。
  • 沈國威︱二字詞、言文一致與漢語詞彙體系的近代重構
    總結以上,我們可以說參與詞彙體系近代重構的詞有以下幾類:一,新詞,詞的形式不見於漢語典籍,是全新的;二,意義用法更新詞,即舊詞形新詞義;三,激活詞。人們常說新概念需要新詞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中國社會發生了劇變,所以需要大量的新詞語,可以這樣理解嗎?
  • 現代漢語真的有那麼多詞彙是從日本引進的?
    因為像「物理」、「化學」、「哲學」、「共和」、「文化」和「主義」等常用的雙音節詞都是近代從日本引進過來的。但問題在於,這些詞語真的都是從日本語境中變化產生的,還是中文本身就固有的?有多少詞彙是日本獨自發明創造的,哪些詞彙是中國先翻譯的,再傳去日本的?重新理解這些學科知識的漢語概念在近代「援西入中」的過程,對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英語中來自漢語粵語的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英語中來自漢語粵語的詞彙 2012-09-23 13:12 來源: 作者:admin
  • 對越漢語教學語法建設的幾點思考
    後者的語法項目應該成系統的,並且能夠體現出語法與其它層面的關係以及漢語語法和越南語語法的異同。但由於漢語合成詞的內部結構對詞義的理解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再說漢語的構詞法與句法結構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漢語語法單位應該從語素算起。不同語素按照一定的語法結構組合成構詞材料的語素組也是漢語的一種語法單位。這樣漢語語法單位系統及其間的關係可以表示如下:
  • 這些漢語竟來自日語!
    如今人們的交流方式中,有很多語法的習慣其實都來自日本。比如經濟、交易、健康等等詞彙,甚至有些覺得,如果沒有這些語法,我們無法正常的用漢語交流,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華夏語言在某些方面,的確是受到了日語的反哺,特別是晚清時期,漢語中很多新詞都是來自於日本。常見的有高利貸、初戀、壁紙、髮型等名詞,以及什麼力、什麼場之類的概念詞彙。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有一大批的新詞通過遊戲、動畫、影視作品等方式出現。比如人們熟知的聲優、略等新型漢字組合。
  • 「語言研究」越南語發展簡史
    為了解決語音和文字的統一,在使用漢語漢字大約1000年之後,越南利用漢字書寫本民族的語言,並以漢字為基礎發展了喃字,其書寫的文書稱為漢喃文。從16世紀開始,來自葡萄牙、法國、義大利的傳教士開始使用羅馬字母來記錄越南語的發音,這是現代越南國語字的雛形。1651年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編著的《越葡拉字典》是越南語用羅馬字表記的起源。
  • 四六級翻譯及技巧<漢語的使用逐漸普及化>
    翻譯原文漢語現在是世界上用作本族語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與西方語言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它是以方塊字(character)而不是以字母構成的。目前仍在使用的書寫系統中,漢語是最古老的。在中國,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可能聽不懂對方的方言,但由於漢字有統一的書寫形式,他們交流起來幾乎沒有任何困難。
  • 原創:|漢語中原來有這麼多日語詞彙,惹網友爭議!
    近段時間就有人討論近代漢語很多詞彙均來源於日語。漢語中源自日本的主要是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因此,日本文化即使再有語言魅力能夠吸引年輕人,都難以撼動漢語與其代表文化的本質所在。在現代社會中,漢語是唯一我國指定語言。升學、就業、晉升等等完全要採用標準的現代漢語簡體字與相關的標準發音,作為一切內容的表現方式。
  • 現代漢語劃分7個方言區 誰能當古漢語的「活化石」
    但卻有一些手段可以接近「最終答案」。一種方法是根據現存史料來判斷。有一些文字記載了古人說話是什麼樣的。通過最早的甲骨文,學者可以接觸到3000年前的漢語。後來漢語獨特的「讀音字典」出現了,那就是韻書和韻圖。這是古人對漢語音韻進行分類的專門著作,如《切韻》、《集韻》、《廣韻》等。
  • 趣談越南語
    有趣的是,在學習過程中,筆者驚訝地發現越南語中一些詞彙有很濃厚的古漢語色彩,顯得古色古香,學起來很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如在教育領域,越南語至今仍然沿用中國古代科舉制的「學位」名稱:高中畢業生稱為「tu tai」(秀才);大學畢業生稱為「cu nhan」(舉人);博士稱為「Tien si」(進士)。「佛學」稱為「truc hoc」(「竺」學,即「天竺」之學)。
  • 為什麼俄羅斯人要參加漢語考試?俄媒:賺錢需求大
    ,而不再是四選一:除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漢語也列入外語科目。為什麼中學漢語培訓會給大學漢語教師造成一些麻煩?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漢語、越南語、寮語和泰語系主任,語言學博士阿列克謝·阿列克薩欣教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俄羅斯報》記者:為什麼漢語越來越受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