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漢語中原來有這麼多日語詞彙,惹網友爭議!

2020-12-24 騰訊網

眾所周知,日本的漢字是從中國傳入的。當你初次接觸日語時,會發現日語中有很多的漢語詞,並因此油然產生一種自豪感。但是,如果告訴你漢語中有許多的日語詞時,你會作何感想呢?

漢語是中國文化發展的精髓所在。能夠形成一種語言,說明使用該語言的群體具有數量的優勢,並且其生活區域也需要一定的廣泛性。近現代的亞洲發展歷程中,日本文化逐漸發揮著其相對應的能力。作為日本的鄰國中國,也慢慢開始接納日本文化方面的積極所在。近段時間就有人討論近代漢語很多詞彙均來源於日語。下面小編先給各位展示一組詞語這些詞語全部都是來自於日語——

雜誌、哲學、邏輯、證券、

知識、直觀、植物、紙型、

指標、質量、終點、主觀、

專賣、資料、自然、綜合、

組合、作品、注射、電話

如果長期發展下去,那麼中國人離開日語詞彙就難以進行基本的溝通與表達。這個論據是否成立呢?答案是否定的。

【1】 日本文化的「西進」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大量的日本動畫片與電視劇進入我國。一時間,我國的青少年都在業餘時間討論著日本漫畫中的故事人物與情節。因此,一些日本特有的詞彙逐漸進入我國青少年的頭腦之中。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更多帶有日本文化的精神「糧食」進一步「養育」著當代的青少年。

來自日語詞【オタク(御宅)】,指的是待在家裡一個勁地玩遊戲或看視頻,不過日語的「オタク」不分性別,中文將性別分開了。 「宅男」、「腐女」等一大堆詞彙與相關聯的生活方式與意識,不自覺的影響著當代的青少年。可以說這種日本文化的「西進」運動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2】語言要符合實際情況

語言終究要符合實際情況,日本是一個文化與歷史較為長久的國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不知不覺已經使用了這麼多日本的流行詞彙了,大家是不是覺得很驚訝呢?其實很多近現代的科技名詞,法律用語,經濟用語都是來自日語。

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實事。但是,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根基更為悠久。縱觀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來看,出現了多次外來文化的進入。不管何種門派到最後都會被中華文化所吸納與融合。翻開中國歷史看一看都變為了漢文化的「一家人」。

漢語中源自日本的主要是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因此,日本文化即使再有語言魅力能夠吸引年輕人,都難以撼動漢語與其代表文化的本質所在。在現代社會中,漢語是唯一我國指定語言。

升學、就業、晉升等等完全要採用標準的現代漢語簡體字與相關的標準發音,作為一切內容的表現方式。這種環境下,少量的日語詞彙難以有著比擬的優勢。所以,現代詞彙是否被替代,需要依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判定。

【3】日語究竟有哪些魅力?

日語的魅力,表面上看是發音方面與詞語組合的特點。日本近代為了進一步發展自己,而不斷學習西方各國的文化。因此,在各類事物的翻譯方面採用了音譯為主的形式。而當時,我國也採用了同樣的特點。只不過,日本採用的是詞義與音譯的結合。

我國是單純的音譯,所以後者不是很成功。由於兩種語言在發音與組成結構的差異,導致了表現形式上的不同。實際上,日本經濟在近代的不斷發展也造就了該國語言似乎是一種「高級語言」的態勢。反觀之,中國在近代史上暫時的落後,影響了本國語言的全面推廣與普及。

因此,日語在東亞地區的推廣佔了一定的優勢。簡單來說,語言的魅力主要表現在自身的發達與否。

【4】庸人自擾之

這個詞照搬了日語詞【達人】的意思。甚至還有「中國達人秀」這種節目直接使用了這個來自日本的詞作節目名字。 以上幾個方面的展現,進一步說明了漢語難以被近代日語豐富的新詞彙取代的相關依據。實際上,我國有著眾多的地域。每一個地區所使用的方言也有著眾多的群體。

按照目前媒體與權威們的調查,至少超過三十種以上的主要地區方言,活躍於當下社會。普通話則是一種正在被推廣的標準漢語。大多數人都以本地區的方言作為主要溝通的方式。因此,被引入日語詞彙再怎麼多,真的難以達到影響大眾生活的地步。這種使用日語詞彙的群體也只是相對而言的小眾群體。例如,酷愛日本漫畫或遊戲的青少年,以及學習日語準備赴日求學的人士。

這些群體所佔據的人口基數,實在難以和十三億國人總數形成「風水嶺」。

實際上,在日本也有很多日本人在學習漢語與漢文化。我國對日外貿活動,旅遊業,以及其它行業,都在日本有著廣泛的知曉度。尤其是近年來眾多的中國影視劇進入日本,引起了日本國民對於中國文化與歷史的高度關注。所以說,認為近代太多的日語外來詞會影響到漢語其實是一件庸人自擾的想法。

日語的詞彙的大量引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是現在至今沿用著而已。現代漢語中的新詞基本都是原創的,一個西文詞彙,臺灣香港大陸的翻譯都不同的情況也有。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比率只會比70%低。而日本呢,近代時的日本書籍還基本上一大片漢字的,現在相反,漢字少了很多不說,大量的西文直接音譯。老一輩的日本人很難聽懂年輕人會說的話。在這個角度,中國在本土化方面做得好太多了。

最後,小編還是真誠的倡議大家好好學習漢語,好好遵循與繼承傳統。同樣身為漢字系語言的我們不必覺得這是一種文化侵略,只是日本人先翻譯了,然後我們也採用了,反而省了很多力氣。而且日本為東亞的各種標準(包括翻譯以外)做的努力都是於目共睹的。要知道老祖宗流傳的東西,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能被取代的。聽了這麼多,不知道屏幕前的小夥伴們對這個日語詞彙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有沒有膽子大的小夥伴想去看一看呢?喜歡今天的神秘海域的話別忘了關注哦!本期內容到這裡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吧。

相關焦點

  • 現代漢語真的有那麼多詞彙是從日本引進的?
    高曉松曾在一次採訪中說,現代漢語有超過一半的雙音節詞,都是從日本引進的。這句話引起了許多爭議,專攻中日語言交流史的陳力衛教授批評其「信口開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句話,若我們不講「日本漢語」,我們幾乎都不會說話了。
  • 這些漢語竟來自日語!
    如今人們的交流方式中,有很多語法的習慣其實都來自日本。比如經濟、交易、健康等等詞彙,甚至有些覺得,如果沒有這些語法,我們無法正常的用漢語交流,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華夏語言在某些方面,的確是受到了日語的反哺,特別是晚清時期,漢語中很多新詞都是來自於日本。常見的有高利貸、初戀、壁紙、髮型等名詞,以及什麼力、什麼場之類的概念詞彙。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有一大批的新詞通過遊戲、動畫、影視作品等方式出現。比如人們熟知的聲優、略等新型漢字組合。
  • 如何學習日語?學習日語你覺得難?那與漢語和英語比一下就簡單多了
    學習日語,對中國人來講,其實是有優勢的,且不說它裡面有很多漢字,就說它的發音,好多都跟漢語也很像。這也是當時我選擇它為二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現在一年學下來,由原來的一個門外漢,到現在的菜鳥級,應該說這其中還是有點滴感受的吧。
  • 原來中國這麼多詞彙來自日本,有的還與這位偉人有關,漲姿勢了!
    導語:原來中國這麼多詞彙來自日本,有的還與這位偉人有關,漲姿勢了!中國作為一個文化輸出大國,其影響最為廣泛,比如古代的瓷器、茶、絲綢等文化。近代文化的輸出也間接了帶動了東亞地區的文化發展。相信去過日本的旅遊或者對日本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漢字已經成為日語中的一部分。要知道,最早在我國在唐朝,日本人受到唐朝文化影響很大,他們參照漢字創製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日本的都城平城京,幾乎同唐朝的長安城的建築樣式相同。而且,唐詩在日本廣泛流傳,白居易的詩在日本深受日本人的喜愛。
  • 日語、韓語、越南語……哪種語言最像漢語?
    日語、韓語、越南語,這三種語言和漢語有什麼關係?其實,從語系上來說,這三種語言並不是屬於漢藏語系。日語屬於日本-琉球語系,韓語屬於孤立語系(尚未有定論),而越南語則屬於南亞語系。但是,眾所周知,日語、韓語、越南語,這三門語言曾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漢語的影響,它們的語言層次都和漢語有一定的聯繫。
  • 日語詞彙,這幾個日語詞彙原來還有這層含義
    隨著時間的發展,語言都會產生一些新詞彙。比如,網絡流行語,一些詞彙也會有新的含義。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日語衍生出的新詞彙,如果你也喜歡今天的內容,不要忘記點擊【在看】和【閱讀全文】分享一下哦!拍売中國語の「競売」競拍的含義,在90年代開始使用的詞彙。比如,小物品的拍賣或者名品的拍賣。吃貨「食いしん坊」漢語中吃貨指的是很愛吃東西的人。
  • 日語中那些特別有意境的優美詞彙(第二期)
    隨著對日語的了解漸漸深入,可能有很多人會發現到日語當中有很多地方都能體現出日本人感性和細膩的一面。日語裡面有很多深具意境的優美詞彙,其和風之美其實往往都離不開漢字之美。日本人總是善於將漢字重新排列組合,創造出一些新的詞彙,簡簡單單幾個字卻能帶給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美感,這次就為大家分享一些非常有意境的日語詞彙。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嗝屁」是個德語詞彙?中文中原來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外語
    癟三癟三,舊上海街頭有許多乞丐。在英語裡乞討說beg for,「入住」上海後慢慢變成了beg say,於是乞丐逐漸被稱為「癟三」。十三點十三點,吳語詞彙,有取笑、嗔怪的涵義。一說,原來常用於女士。可以說,五方雜處,東南西北中的各地方言的碰撞與融合,構成了上海話的基礎;而歐風美雨的東漸,「外來語」也從語言營養上豐富了上海話。上海話擴散開來的音譯外來詞,也逐漸成為中文的一部分。派出所派出所屬於一個外來詞,來源於日語。
  • 詞彙有六成以上來自漢語,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什麼關係?
    當然不算,它們可能受到漢語影響,但並不屬於漢語,語言學上,其實是有「語系」的概念的,所謂語系,就是對語言進行分類的方法,具有相同祖先的語言被歸為一類,類似生物分類法。分類依據為各語言語音、詞彙、語法之間的對應特徵和演變規律。
  • 知道為何日語中總是會有一些漢字嗎?明明漢字那麼難學還要用!
    知道為何日語中總是會有一些漢字嗎?明明漢字那麼難學還要用!大家都知道日文實際上有一些中國字在裡面的,相信很多朋友都注意過,也有人會有想問,裡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中國字?大家基本上都認為日文應該是中文的長久演變轉化未來的,實際上到底是怎樣呢?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嗎,來看看外國網友是怎麼說的!
  • 日語裡的這些漢字意思跟漢語相差原來這麼大
    今天跟在日本留學的同學聊天,聊到了日語裡的漢字。我問他日語裡的漢字的意思是不是跟漢語一樣呢。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為我記得中學的時候讀過一篇英語閱讀理解,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不懂日文的女士去日本旅遊。到餐廳吃飯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說日語,就在紙上寫上「面」,日本的服務員就懂了。在那之後我一直以為日語裡漢字的意思跟漢語應該基本都是一樣的。結果我這個日本留學的同學今天跟我說了幾個字,我才知道差異原來這麼大。下面我列出來。1,邪魔。舉例:不好意思,我想邪魔一下。
  • 學習了這麼久日語,你真正了解日語嗎
    日語的語系:日語,全稱日本語,是日本國的官方用語。日語的語言系屬有爭議,有人認為應該歸入阿爾泰語系,也有日本學者認為日語是孤立語種(有些日本學者後來提出日韓-琉球語族的概念、並認為日語從屬之)或日本語系。它是一種黏著語,而書寫體系中大量使用漢字。
  • 日語中有很多英語?NO,NO,NO,英語中有很多日語
    任何一個開放的民族,其語言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吸收到其他語言中的詞彙,形成外來語。日語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日本最初借用漢字,後來吸收葡萄牙語和英語。語言也是進化的目前,日語中的外來語(即,和語與漢語之外的詞彙)約佔五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英語。
  • 沈國威︱二字詞、言文一致與漢語詞彙體系的近代重構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的十餘年間,漢語的詞彙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巨變具體地表現在短時期內新的詞彙單位,即「新詞語」的大量增加。王力指出:這一時期「現代漢語新詞的產生,比任何時期都多得多。佛教詞彙的輸入中國,在歷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比起西洋詞彙的輸入,那就要差千百倍」。
  •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有意思的是,這些詞彙甚至迅速取代了「嚴譯」(按:指嚴復的翻譯)的大部分術語。這些幾乎涉及各類學科的新詞彙或是現代日本新創造的,或是使用舊詞而賦以新意,現在又被廣大中國知識分子所借用,這大大豐富了漢語詞彙,並且促進了漢語多方面的變化,為中國的現代化運動奠定了一塊非常重要的基石。現在我們常用的一些基本術語、詞彙,大都是此時自日本舶來。
  • 日語和漢語的歷史淵源,真是一言難盡
    在漢語影響下,日語的音韻開始出現了音變、拗音、濁音,也出現了「ラ」行的音(「ラ」是日語的片假名,讀音類似漢語的「拉」ra)。目前,日語中採用訓讀方式的字非常多。講到這裡會有人問,難道當年中國人就沒有對西方詞彙的翻譯嗎?當然有,中國人對西方詞彙的翻譯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章士釗為代表的音譯。
  • 世界上最難學的5大語言排行榜:日語墊底,第一名無可爭議!
    1、漢語 漢語是漢藏語系的一個分支,全世界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數超過了10億。漢語的口語和文字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單從漢字的書寫形式來看,無法辨別它如何發音。漢語的聲調系統也十分令人頭疼,因為現代標準漢語有四個聲調,有許多同音異形異義詞,退一步講,哪怕聲調相同,也不能認為就是相同的漢字,只有通過具體的語境和確切的詞語才能區分。它排第一無可爭議!2、 希臘語 希臘語是印歐語系中最早有文字記錄的語言之一,廣泛應用於希臘、賽普勒斯等國。從古至今,希臘語的音節結構始終保持不變。
  • 敲黑板劃重點啦~日語初學者需要注意的詞彙
    日語初學者需要了解的詞彙很多小夥伴在剛學習日語的時候非常容易走漢語的思維方式,這會給學習帶來一定的誤區,我們現在來盤點一些與中文同字不同意的日語單詞2、床(ゆか日語中的「床」意思是地板的意思,要區分好啦,小夥伴們在看動漫和日劇的時候,經常會看見日本人打好地鋪睡在地上,各位可以這麼記憶一下,就不會弄混啦。3、手紙(てがみ手紙還能有啥意思阿?就是衛生紙唄!
  • 漢語與日語如此相似,西方人糾結哪個更好學?美國務院居然這樣說
    外國人要學中文全球有14億多的中國人,有約5分之一的人說漢語,無論你身處何地,你總能看到說漢語的人。憑藉著強大的影響力,不僅讓全球興起漢語潮,還影響到一些國家的本土文字,這其中就包括日語。三國時漢字傳入日本,此後日本官方通行古代漢語,即文言文,這也讓日語受漢語的影響極大。在漢字傳入日本後,日本人捨棄漢字的音而用其形和義來表示日語的固有詞彙,但由於日本的自然環境、社會形態、生活習慣等方面與中國不同,所以日語裡有些概念是漢語所沒有的,也就是找不到相應的漢字來表達意思,於是日本人就模仿漢字的結構自造漢字來表示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