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陶風:唐代俑像之發展特點

2021-02-18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

唐代國勢強大,經濟繁榮,社會富庶,是而重奢享樂成為風氣。然唐代社會等級森嚴,對殉葬陶俑之配置,在規格與數量上有著極為嚴格之規定。唐代陶俑所表現的內容,幾乎囊括了唐人生活各個方面,此不僅是藝術成就之最高體現,亦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中外關係的寶貴資料。

時至唐代,傳統陶塑藝術又有了巨大的飛躍,題材更為廣泛,所塑世俗人像,生活過氣息更加濃厚。唐代陶俑之塑造藝術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從唐墓出土之陶俑可大致分為四類:

其一是鎮墓類,包括人面和獸面鎮墓獸、武士或天王俑,以及十二生肖俑;

唐代三彩釉陶鎮墓獸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唐代彩繪生肖俑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其二是外出儀仗類,唐初以牛車為中心,供墓主人外出乘坐。中唐之後以騎、牽馬俑居多。此外還有少量甲兵騎馬俑出現,如懿德太子墓中的貼金彩繪甲騎即是。

唐代三彩釉陶驅牛車俑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唐代三彩釉陶女騎馬俑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三是家內侍役類,有操作、歌舞、伎樂、奉侍等男女役侍俑,大墓中還有作為家丞的文武官吏等;

四是庖廚明器及動物模型類,包括反映地主莊園經濟的井、磨、倉、灶、房屋院落以及牛、羊、雞、鴨、犬等模型器。

此中,女俑是唐代陶俑最精彩的部分, 主要採用寫實手法,人物刻畫比例準確、形體優美, 髮型、服飾、體態、神情、動作各盡其妙。一般均作站立狀, 雲髻高聳, 衣衫華美,顯得端莊秀麗。初唐時期的女俑身材苗條, 衣服窄緊。

唐代三彩釉陶仕女俑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盛唐時期的女俑大髻寬衣, 雍容華貴, 反映了社會富足, 人們追求健康豐腆的審美意識。唐代的女俑還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縮影。從婦女俑的多樣化, 不僅見證了唐代三百多年的服飾、髮髻、化妝的演變過程, 從帷帽、窄袖、翻領、著男裝等等特色, 也充分證明了當時的唐風胡化。正如元鎮《法曲》中所寫的「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進胡音務胡樂。」

唐代彩繪仕女俑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唐代三彩釉陶著胡服女俑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總之, 唐代女俑服飾所展示的眾多的款式、豔麗的色彩、創新的裝飾、典雅華貴的風格, 處處讓人感受到當時大膽追求、兼收並蓄、崇尚華美、意興飛揚的時代精神。

從製作上來講唐代陶俑的製作有模製和捏塑兩種,以合模製作的最多有的是經模製後,再將細部粘合上去。捏塑的較少,主要存在於晚唐。俑製成後,往往外敷白粉、施彩,即「白衣彩繪」。有的甚至貼金,用於官階極高的墓葬中。

在七世紀末期出現的唐三彩俑,以色彩斑斕、奇偉多姿的三彩俑凝堪稱中國陶俑的壓卷之作。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多彩陶器,主要見於作隨葬的明器。用作明器的三彩陶器,凡是與死者在世時生活有關的如建築、家具、牲畜和人物等無所不具備。生活用器有瓶、壺、罐、缽、杯、盤、燭臺、枕等十多種,而每一種又有許多樣式。

三彩俑可以看出漢代以後的綠釉, 褐釉中加入透明白釉, 這時的陶俑實際上使用了綠的濃淡黃色及鑽呈色的藍色等。從而出現有濃厚、鮮豔的色調, 及光彩奪目的表面。唐三彩的製法大部分在入胎部分不施釉, 而僅在胎部加彩, 大概因為釉容易交互流融, 再者加彩可以使它與肌膚感覺不同, 甚至可以表現出人物細微的情感。

唐代三彩釉陶女坐俑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唐三彩俑鼎盛時期為八世紀前半期、著名的唐玄宗和楊貴妃時代。為供貴族們使用, 製作了大量美不勝收的製品, 製作地是以首都長安和洛陽為中心, 在河南省鞏縣也發現有一群窯。產品中除各種各樣的人物像外, 還有當時貴族們喜歡的名馬, 往返絲綢之路的駱駝等, 應有盡有, 這些陶俑與華麗的設計很好的器物類一起, 充分反映了唐代貴族們的生活和情趣。

及至五代,陶俑之風大變,鎮墓的神怪俑受到重視。五代時期的陶俑沒有唐代那麼多的數量和豐富的內容,製作也比較粗放,主要內容是伺候主人的侍從奴僕,因此更直觀地表現出墓主人生前的權勢與財富。

【部分內容源自網絡】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

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

如果您喜歡微信內容,請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博

如果想直接獲取我們的資訊,下方「長按二維碼」


關注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     請長按上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收藏鑑賞】大唐陶風:唐代陶俑的發展特點
    唐代國勢強大,經濟繁榮,統治者越來越追求奢侈的生活享受,更加追求厚葬之風。由於中央集權的鞏固和強大,對殉葬陶俑的配備,限制了嚴格的規格和數量。唐代陶俑所表現的內容,幾乎囊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但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中外關係的寶貴資料。
  • 大唐風華:觀唐代陶俑像之發展特點
    唐代國勢強大,經濟繁榮,社會富庶,是而重奢享樂成為風氣。然唐代社會等級森嚴,對殉葬陶俑之配置,在規格與數量上有著極為嚴格之規定。
  • 大唐煎茶與唐代煎茶
    作為中國茶文化的開山鼻祖,陸羽的功績是值得每一位從事茶產業的人銘記的,他的茶學思想及實踐精神也是值得每一位事茶人所學習和弘揚的,而大唐煎茶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大唐煎茶是在尊重茶聖陸羽煎茶法基礎上,結合今人飲茶習俗而形成的以碾粉、煎制、調飲為核心的創新茶法,是陸羽煎茶法及茶道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
  • 分析唐代雕塑藝術的特點
    現就唐代雕塑藝術的民族化、世俗化、包容性細談如下:  唐代初期剛剛結束了戰爭局面,雕塑藝術在風格上既有南北朝的延續,又結合了新的因素,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徵,雕塑藝術開始民族化。例如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唐代獻陵石犀體形龐大,兩眼看著前方,四肢粗壯有力,整體造型單純簡潔明快。
  • 現場|簪花仕女等傳世唐代名跡首次全集結,遼博呈現絢麗大唐
    此外,上海博物館提供的唐代名畫《高逸圖》(摹本)、唐代女俑、九霄環佩琴等為代表的唐代文物展品也是此次展覽的重要看點。當天下午,遼寧省博物館還舉辦主題為」又見大唐」之多維透視的學術論壇及《又見大唐》展覽圖錄和《一眼識大唐》兩本圖書的首發儀式。
  • 唐代的府兵制:遍設衛府,兵威伐四鄰,開拓大唐江山的利刃
    中國古代史上驚豔世界的大唐盛世,從它的開創到落幕,充滿了值得深入探討的精彩歷史事件。圍繞唐朝的建立,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多是李淵起兵、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與著名人物,而在唐朝滅隋新建以及開拓疆域的過程中,有一個群體雖非是人人留名,卻是大唐盛世的締造過程中的利刃,他們統稱為「府兵」。
  • 大唐風華何處尋?盤點中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引人懷想。而一個王朝的氣質自然也會反映到實物上,唐代的建築便是如此。通過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印證,長安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洛陽的武則天明堂,都是宏偉至極的巨構,比明清現存的故宮太和殿、長陵祾恩殿,尺度要大上不少,其中武氏明堂更是中國有史以來體量最大的建築。
  • 從《茶經》中,探尋唐代茶道的流派發展
    茶文化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孕育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茶文化高潮,形成特色而源遠流長。大唐的政治、經濟、文化相對高度發展,社會的安定性讓飲茶文化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同時,飲茶文化經歷東晉至南北朝的積澱也為唐代的各種茶道類型的形成,建立的豐厚的文化底蘊。
  • 從西安大唐不夜城看城市夜間旅遊的發展!
    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為背景,以唐風元素為主線,是西安唐文化展示和體驗的首選之地,也是西安夜景的極致縮影,如今這裡已成為了西安的地標性街區和旅遊名片,2019年,大唐不夜城接待市民遊客達
  • 景區說之大唐芙蓉園
    而現在的大唐芙蓉園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建造的,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總長度近300米的彩霞亭,由北向東依水延伸,時而和湖畔接壤,時而寧立湖水之中,如一抹彩霞,是展示唐代女性傳奇故事,反映唐代女性生活百態的文化故事長廊。
  • 從文物看唐代女性裝束特點
    唐代女性的裝束就是在具有總體特徵的同時,呈現出一些階段性特點。  了解唐代女性裝束,僅靠文獻記載是不夠的,因為「裝束」這種事物視覺性極強,只有結合繪畫、實物等文物資料,才能讓我們在1000多年之後最大限度地了解當時的裝束情況,並在文獻資料的幫助下,了解裝束背後的社會文化意義。  一般印象唐代女性都很「開放」,從來沒有遮蔽。
  • 雲遊大唐不夜城 線上感受大唐風韻
    唐制漢服沿襲了周代服飾的細緻、魏晉服飾的秀逸、漢代服飾的明快等許多前朝服飾的特點,還在此基礎上,加上了獨有的雍容華麗,配以各種豔麗的妝容,構建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大唐盛世,使得唐制漢服特別受歡迎。網絡直播間 可以觸碰的唐朝驚豔眼球的漢服快閃,瞬間帶你回到萬國來朝、盛世景象的唐朝。
  • 唐代致仕制度的發展軌跡
    唐代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發達,致仕制度在前代基礎上不斷發展,並漸臻成熟。年及七十而致仕,這一規定在中國古代由來已久,自漢代以來,這一規定逐漸成為官場上的一種道德風尚,而多數官員也將七十致仕作為個人為官處世的重要原則。唐代前期的致仕制度在繼承前代基礎上,又有所開創,並不斷走向成熟。
  • 夢回大唐:太原市區一處大型唐代風格土木建築群最新航拍圖
    大唐王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輝煌的一個朝代,其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形體俊美、莊重大方,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卻富有活力,是當時時代精神的完美體現。中國現存三座唐代土木建築,均在山西。
  • 到大唐不夜城去體驗大唐盛世的夜生活
    由著名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大師規劃設計曲江核心區「七園一城一塔」布局,其中「一塔」就是大雁塔,「一城」就是大唐不夜城。2009年,大唐不夜城建成了。這時候,還可以走汽車。這裡是一條帶濃厚唐代元素的商業街。2018年6月,西安市將大唐不夜城正式改為步行街區,12月25日步行街開街亮相。
  • 大唐不夜城有沒有讓你有夢回大唐的錯覺?然而,大唐並非如此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大雁塔腳下的大唐不夜城,經過十餘年的建設,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已經初具規模,現在遊人如織,好不熱鬧,一片盛世繁華!如果你漫步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經過貞觀廣場,你可能會回想貞觀之治,大唐在
  • 西安攻略之夢回大唐
    世界上唯--出土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的寺院法門寺位於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一個金骨和三個影骨),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高聖物。
  • 何以大唐!大唐真的以胖為美?誰說唐人沒有夜生活?丨河之洲
    日思夜想穿越回大唐,除了想利用這絕妙身材,更重要的,是想見識下那大氣磅礴的盛唐氣象,見一見那胸襟無比闊大的唐人。大唐之大,在於自信、在於開放、在於從容。大唐怎不讓人嚮往?2018年的夏至,洛陽明堂遺址大型柱坑突然開啟,糖妞消失在了一陣耀眼的光芒之中…… 本期《河之洲》記錄下了糖妞的大唐穿越之旅。
  • 「大唐西市」就是唐代國際大市場
    他們把中國的瓷器他們把中國的瓷器、、茶葉茶葉、、絲綢絲綢、、紙張從這裡帶到中亞和歐洲,,並通過絲綢之路把世界各地的香料並通過絲綢之路把世界各地的香料、、藥材藥材、、文化帶到大唐西市並從而輻射到全國文化帶到大唐西市並從而輻射到全國、、全世界。。
  • 【贏和茶學】大唐帝國的煎茶之道
    中國茶葉的發展歷史上,圍繞怎麼制茶,怎么喝茶發生過三次烹製革命,第一次革命發生在大唐帝國時期,就是唐代茶聖陸羽在其著作《茶經》中所記載的一種創造性的茶葉烹煎方法,稱之煎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