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風華何處尋?盤點中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

2020-12-10 斜陽浪遊記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引人懷想。而一個王朝的氣質自然也會反映到實物上,唐代的建築便是如此。通過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印證,長安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洛陽的武則天明堂,都是宏偉至極的巨構,比明清現存的故宮太和殿、長陵祾恩殿,尺度要大上不少,其中武氏明堂更是中國有史以來體量最大的建築。

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

當然這些巨構已經不復存在,所幸國內還留了幾座唐代木構建築。雖然尺度不大,但在造型上也盡顯大氣,碩大的鬥栱、深遠的出簷、和緩的屋頂曲線,得以讓我們感受一下真正的唐風。

嚴格意義上來說,國內現存的唐代木構一共有三座半,再加一小屋簷。

01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首先我們看體量最大,也是最早發現的一座: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上世紀初,中國營造學社開始考察國內古建築時,就期望能發現唐代的木構建築。功夫不負有心人,在 1937 年,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他們終於在五臺山的豆村發現了一座唐代木構,也就是這座佛光寺東大殿。

林徽因在殿內梁架上看到了墨書寫下的功德主名字:「女弟子寧公遇」,與殿前經幢一對照,就此確定了大殿的建造年代:唐大中十一年(857 年)。再加上建築做法的印證,這顯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唐代建築。這個發現讓梁思成他們興奮不已,想看唐代木構建築終於不必非去日本不可了。

殿前的唐代經幢

東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屋頂為單簷廡殿頂,氣勢恢宏,鬥栱雄大古樸,簷角如翼伸展,唐風撲面而來。梁思成寫下了初見時的感受:「瞻仰大殿,諮嗟驚喜」。更可貴的是殿內的佛壇上皆的塑像也都是唐代原物,另外還有局部的唐代壁畫。這也是唯一一座集唐代塑像、壁畫、木構於一身的唐代建築。除此之外,殿正面的板門也是唐代原物,可說是非常原汁原味了。

東大殿全貌

佛光寺有官方背景,規模不小,除東大殿外,寺內還有金代文殊殿一座,北魏祖師塔一座,都是非常珍貴的遺存。梁思成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

佛光寺一寺之中,寥寥數殿塔,幾均為國內建築孤例:佛殿建築物,自身已為唐構,乃更蘊藏唐原塑畫墨跡於其中,四藝萃聚於實物遺蹟中誠屬奇珍;至如文殊殿構架之特殊,略如近代之 truss;祖師塔之蓮瓣形券面,束蓮柱,朱畫人字「影作」;殿後圓墓塔覆缽如印度窣堵坡原型均他處所未見者,實皆為研究中國建築史中可貴之遺物也。

殿內唐代佛像

佛光寺氛圍清幽,建築與環境非常搭,我去過兩次,都流連忘返,十分推薦。

02五臺山南禪寺大殿

第二座也在五臺山地區,南禪寺大殿,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構。

這是座鄉村小廟,於 1953 年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考察人員看大殿構件做法便推測其為唐代遺物,隨後又在大殿平梁下發現了墨書題記:「因舊名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謹志」,據此判斷大殿的重建時間不晚於唐建中三年(782 年),距盛唐相去不遠,比佛光寺東大殿早了 75 年,至今已存在 1200 多年。

南禪寺大殿

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前面的月臺為新近復原,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鬥栱、梁枋、柱子,基本都是唐代的原構。整體做法看得出來很古樸,同樣也保留了唐代的塑像,可惜 1999 年有三尊造像被盜。

大殿內的唐代造像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屋頂和門窗,其實都是在 1974 - 1975 年間的修繕中替換的,「還原」成了唐代的風貌。雖然這種做法有爭議,但至少我們能感受到小建築的唐風。

南禪寺大殿舊貌

南禪寺除大殿外,其他配殿都是明清所建,周邊的歷史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我非常喜歡寺內清靜的古意。南禪寺與佛光寺隔得不遠,可以安排在一起逛。

03芮城廣仁王廟大殿

最後一座完整的唐構,仍然在山西(山西古建築的數量和質量絕對秒殺全國)。同樣是一座小廟,位於運城市芮城縣,這就是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俗稱五龍廟,據記載,是鄉人向龍王祈雨的小廟。大殿建於唐大和五年(831 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相比前面兩座,大殿屋簷出簷略短,不太有唐風,包括門窗、簷牆等可能經後世修改。但主體的梁架、鬥栱仍為唐制。

廣仁王廟大殿

2013 年大殿進行了落架大修,整個廟也改造一新,成了一座小型古建築博物館。這次改造也是頗有爭議,將原有的環境一併去除,建築置於白色砂石與廣場的中央,成為了精緻的古董。

大殿舊照
廣仁王廟裡的鬥栱模型

04平順天台庵:曾經的唐構

以上就是完整的三座唐代木構建築。原本山西是有四大唐構的,但最後一座平順縣天台庵彌陀殿在近年的大修中被發現是五代後唐時所建,於是慘遭「降級」。不過即便如此,彌陀殿也是極為古老有特點的。

天台庵彌陀殿

05正定開元寺鐘樓:半座唐構

最後還有半座在哪呢,就是河北正定的開元寺的鐘樓。

在上世紀 30 年代營造學社考察正定時,梁思成發現這座鐘樓就稱其為意外之喜,斷定其可能為唐代木構遺存:「鐘樓三間正方形,上層外部為後世重修,但內部及下層的雄大的鬥栱,若說它是唐構,我也不能否認。」

正定開元寺

開元寺鐘樓也是現存唯一一座唐代鐘樓實例,由於上層為清代重修,就被稱為半座唐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唐風屋頂也是後來改的。上世紀 80 年代末鐘樓落架大修,上半部分被重新修為唐代風格,但同時也破壞了上層部分唐代梁架結構,最終的結果頗具爭議。

開元寺鐘樓

06莫高窟的唐代屋簷

以上就是一般說的三座半唐構了。還剩下一個唐代的屋簷,其實就在遙遠的敦煌莫高窟。這就是 196 窟的窟簷。窟簷是為了保護洞窟而在外面修建的木構外簷。這座唐代的窟簷為三開間,屋頂已經遺失,只留下唐代的梁枋與鬥栱,現存的屋頂為後來所加。根據窟內題記,此窟創建於唐景福年間(公元 892年 ~ 893年),留下這一點唐代木構也是非常難得了。

莫高窟 196 窟窟簷(網絡圖片)
窟簷鬥栱(網絡圖片)

以上就是國內所有唐代木構遺存了,每一個身上都飽含珍貴的歷史,希望大家有機會都去看看。

喜歡歷史文化、古建築、博物館的朋友歡迎關注本號:「時差博物館」

相關焦點

  • 山西看似冷清的寺院,卻藏中國現存最老的唐代木構,極其古樸
    那就不得不翻開南禪寺的歷史,可以清楚的知道如今南禪寺內保留下來的正殿重建於782年,按照這個計算的話可以說南禪寺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其建造年代比省內的廣仁王廟和佛光寺都要早上好多年,因此為中國古建築的一絕,堪稱是國寶級建築。
  • 籍籍無名的小廟,來自大唐,竟是中國第二古老的木構建築!
    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我們熟悉唐代的很多歷史故事和趣聞軼事,國外華人也被稱為「唐人」,聚集的地方也被稱為「唐人街」,這個朝代似乎並未走遠,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中國應該還有不少唐代的建築吧。其實由於中國的傳統建築為木結構,能夠保存千年以上的屈指可數,目前公認的有明確紀年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築只有三座: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和廣仁王廟正殿,這三座均在山西。哪怕是加上甘肅莫高窟196窟窟簷和推斷為唐代的正定開元寺鐘樓下層,也不過5座唐構,一隻手剛剛數得過來。
  • 中國唐代建築與日本古建築的比較,中國建築完勝日本!
    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今天關西的現存古代木構建築都和大唐的木構建築風格是大不同的(唐朝建築特點是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樸實無華,體現了力與美的結合,這幾點在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不是明顯體現出來),但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也有獨特的魅力。日本建築是中國建築發展過去的,日本是個神奇的國家,很善於學習,但是卻學不全,蓋了好多腦袋大身子輕的比例看起來很奇怪的建築。
  • 日本曾斷言中國已經沒有唐代木質建築,要看只能到日本,梁思成與...
    又是秋冬交替時節,楓葉變紅的時候,美麗的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又會迎來一批批來此觀光的中國來遊客。留戀流連忘返于楓葉映襯之下的古建築、寺廟之間,或許會有不少人感嘆:這就是我們大唐曾經的樣子!(日本京都古建一角)然而這些人不知道,這種想法同上個世紀30年代的日本人一樣。
  • 山西這座寺廟 藏世界最古老木構建築 雕塑堪比莫高窟卻少有遊客!
    在文物界,一直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山西的古代建築歷來保存完善,特別是中國僅存的4座唐代木構建築全部在山西境內,其中最令古建築愛好者神往的,是兩座位於五臺山景區邊緣地帶遊客稀少的古寺:南禪寺和佛光寺。
  • 香港志蓮淨苑,全部實木打造,完美再現了我國唐代木構建築風採!
    整個園區參考國內、日本等地現存的唐代建築、敦煌的壁畫及文獻等,由香港著名建築師俞宗翹主持設計,日本古建築專家瀧川昭雄擔任顧問,歷時超過10年建造而成。寺院建築的架構全部採用實木建造,從屋頂瓦片,到鬥拱、門窗、柱礎等的樣式,梁柱的比例等,都嚴格依照唐代古建築的樣式,可以說完美再現了我國唐代木構建築的風採。
  •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與五臺山內林立的寺廟相比,它看似一鄉村小廟,卻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標本"、"亞洲第一古建"美譽,與佛光寺一起,被趙樸初先生並稱為"世間瑰寶"。 最早的木結構建築風水寶地古松環抱沿著鄉間小路爬坡北上,路兩旁是蔥翠的松林、果園和莊稼,置身其中,脫俗之感油然而生。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南禪寺出現在眼前:寺坐北朝南,位於坡頂一片開闊地上。
  • 山西佛光寺,給日本學者「中國沒有唐代建築」畫上句號!
    ——梁思成清末民初,日本學者叫囂在中國已經找不到唐代木構建築,要欣賞唐朝建築之美只能到日本。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先生不服氣,他們帶著尋找唐代建築的使命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看到了敦煌的唐代五臺山佛寺壁畫裡有「大佛光之寺」的題記,於是來到五臺山找到了佛光寺,並且終於發現了一座體量巨大的唐代建築,那就是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東大殿。他們對這座建築進行了測繪並宣布中國找到了自己的唐代木構建築,從此國人不去日本也能看唐構。
  • 表裡河山的山西何以獨霸四座唐代木構?其實並非巧合,原因有四個
    所謂木構,即純粹以木材或主要以木材為承受荷載的建築架構,而唐代木構建築則是建於唐代的木結構建築體。目前我國現存的唐代建築超過百座,但相對保存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築則僅存四座,均為寺廟建築,且都在山西省境內。這四座唐構為何都在山西呢?下面我們先按照修建年代早晚順序來一一介紹。
  • 別怪人說「去日本看唐朝」,多少人連中國第1唐代建築都不知道
    不過,這也難怪,很多人連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的佛光寺東大殿,都不知道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座建築。這3座半唐代木構建築中,除了佛光寺東大殿,其他兩座半都是體量比較小的3開間或5開間的小殿。如果說看實物想讓人聯想到大唐的雄風,唯有在佛光寺東大殿,才可以窺見一斑。
  • 別怪人說看唐代建築要去日本,多少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都不知道
    不過,這也難怪,很多人連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的佛光寺東大殿,都不知道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座建築。上世紀2、30年代,中國人剛開始研究自己國家的古建築的時候,日本人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已經領先我們快30年。那時候,足跡遍布中國的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唐代建築了,中國人要看唐代建築,只能到日本去。
  • 寶曆風物何處尋?快來開啟大唐航海曆險記
    大唐盛世何處尋上海博物館與東方網聯合推出的「寶曆風物丨大唐航海曆險記」帶你夢回大唐覓風物,開啟一場奇妙的航海曆險記~看,遠方一艘航船正乘風破浪而來,循海絲之路,駛向輝煌璀璨的盛世大唐……船帆吹動,航船快要靠岸啦,選擇你的心水角色——阿拉伯商人「阿布丁」、揚州樂師「甄好看」、廣州水手「梅友乾」,開啟探險之路吧!
  • 河北低調的縣城,藏中國半座唐代木構,塔閣風格堪稱「國內唯一」
    山門的東側極為鐘樓,也就是我們平日裡稱的中國現存三座半唐代建築中的半座,那麼為什麼說它是半座唐代木構建築呢?因為下層為唐代的原物,上層則是後代人修建的。,整體呈正方形,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單簷歇山頂建築/重點可以關注第一層的大木結構,柱網、鬥拱都可謂是唐代木構建築的遺存;另外上層的木構建築通過修復也完好的保留了唐代的原貌。
  • 中國第一古老的唐代建築,藏在山西這個小村落裡,看點豐富遊客少
    按照記載說南禪寺是我國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有著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建築歷史上的瑰寶。可以說在中國比它大的建築可謂是比比皆是,但是南禪寺的特點並不是建築規模,而是其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而聞名。如今憑藉著古老的建築和彩塑,南禪寺被列入了中國第一批重點文保單位。
  • 看唐代木構建築只能去日本?一幅古畫,指引林徽因找尋千年古蹟
    然而因為中國建築大都以木頭作為主要建築材料,朝代興亡的硝煙,草寇兵匪的戰火,哪怕是香燭上崩出的火星,都會讓整座瓊樓玉宇化為灰燼。所以,到20世紀初,精於中國文化的日本學者斷言: 在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想去看唐代的木構建築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中國保存下來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就是山西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建於公元1038年,是為遼代。
  • 如果收藏家放棄買房,一定是因為看過這些絕美的唐代建築
    熟悉我們朋友應該知道,我們對於唐代陶瓷也有著謎一般的熱情。也許是被唐代的繁華、多元迷了眼,總之大肉莊從老闆到員工都會時不時化身唐吹,看著唐代的器物,寫著唐代主題的文章,做著夢回大唐的美夢,但有時候也會疑惑,唐代的這些器物,在當時都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呢?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全國僅存4座,竟然都在山西
    那個遙遠的朝代你知道嗎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是唐朝建築全國僅存4座都在山西!南禪寺大殿 年代:782年(重建)坐標:山西省五臺縣東冶鎮李家莊地位: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大殿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大殿內唐代雕塑精湛,仍然保持原貌。大殿面闊、進深各3間,平面近方形,單簷歇山灰色筒板瓦頂。簷柱12根。殿前有寬敞的月臺,殿內無柱。
  • 千年佛光寺 循著梁思成林徽因足跡,尋找唐代大木作
    ----《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1944年)佛光真容禪寺千年古剎佛光寺,這座距今1100餘年的中國古老木結構唐代建築,坐落在鄉間僻壤,默默地散發著大唐盛世的遺韻,仿佛是超現實中一個遺落的夢。當時,日本人以嘲諷的口氣斷言:在中國已沒有唐代木構建築,要看只能去日本。梁思成偶然看到了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拍攝的《敦煌石窟圖錄》時,翻到第61窟唐代壁畫《五臺山圖》,從圖上發現了「大佛光之寺」這座古樸的寺廟,欣喜萬分。於是夫婦倆跋山涉水來到五臺山尋找,使這座積澱了數千年東方文化藝術之光的佛寺終於重放光芒,驚動了世界。同時,確鑿無疑地證實:中國有唐代木構建築,日本人的定論可以休矣!
  • 《長安十二時辰》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全國僅四座!竟然都在山西!
    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被譽為「世間瑰寶」。南禪寺大殿俊美秀麗,平實質樸,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唐武宗滅法之前所建的佛殿。殿內保存有精美的唐代雕塑,同敦煌莫高窟唐塑如出一轍,為唐代藝術的典範。
  • 圖解|唐代傳世建築賞析——佛光寺
    【大殿兩邊窗戶為直欞窗】 一幹一百多年歷史的門板,中國現存最古的木構大門。梁先生等最初曾以為板門可能為後世重置之物,80年代在門板背後發現唐人的題字,證明板門為唐代原物!【唐代木構大門】【門板後唐人題字】2、梭柱、月梁 梭柱——柱子從下至上微微向內收分如梭狀,是唐宋建築的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