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引人懷想。而一個王朝的氣質自然也會反映到實物上,唐代的建築便是如此。通過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印證,長安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洛陽的武則天明堂,都是宏偉至極的巨構,比明清現存的故宮太和殿、長陵祾恩殿,尺度要大上不少,其中武氏明堂更是中國有史以來體量最大的建築。
當然這些巨構已經不復存在,所幸國內還留了幾座唐代木構建築。雖然尺度不大,但在造型上也盡顯大氣,碩大的鬥栱、深遠的出簷、和緩的屋頂曲線,得以讓我們感受一下真正的唐風。
嚴格意義上來說,國內現存的唐代木構一共有三座半,再加一小屋簷。
01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首先我們看體量最大,也是最早發現的一座: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上世紀初,中國營造學社開始考察國內古建築時,就期望能發現唐代的木構建築。功夫不負有心人,在 1937 年,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他們終於在五臺山的豆村發現了一座唐代木構,也就是這座佛光寺東大殿。
林徽因在殿內梁架上看到了墨書寫下的功德主名字:「女弟子寧公遇」,與殿前經幢一對照,就此確定了大殿的建造年代:唐大中十一年(857 年)。再加上建築做法的印證,這顯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唐代建築。這個發現讓梁思成他們興奮不已,想看唐代木構建築終於不必非去日本不可了。
東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屋頂為單簷廡殿頂,氣勢恢宏,鬥栱雄大古樸,簷角如翼伸展,唐風撲面而來。梁思成寫下了初見時的感受:「瞻仰大殿,諮嗟驚喜」。更可貴的是殿內的佛壇上皆的塑像也都是唐代原物,另外還有局部的唐代壁畫。這也是唯一一座集唐代塑像、壁畫、木構於一身的唐代建築。除此之外,殿正面的板門也是唐代原物,可說是非常原汁原味了。
佛光寺有官方背景,規模不小,除東大殿外,寺內還有金代文殊殿一座,北魏祖師塔一座,都是非常珍貴的遺存。梁思成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
佛光寺一寺之中,寥寥數殿塔,幾均為國內建築孤例:佛殿建築物,自身已為唐構,乃更蘊藏唐原塑畫墨跡於其中,四藝萃聚於實物遺蹟中誠屬奇珍;至如文殊殿構架之特殊,略如近代之 truss;祖師塔之蓮瓣形券面,束蓮柱,朱畫人字「影作」;殿後圓墓塔覆缽如印度窣堵坡原型均他處所未見者,實皆為研究中國建築史中可貴之遺物也。
佛光寺氛圍清幽,建築與環境非常搭,我去過兩次,都流連忘返,十分推薦。
02五臺山南禪寺大殿
第二座也在五臺山地區,南禪寺大殿,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構。
這是座鄉村小廟,於 1953 年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考察人員看大殿構件做法便推測其為唐代遺物,隨後又在大殿平梁下發現了墨書題記:「因舊名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謹志」,據此判斷大殿的重建時間不晚於唐建中三年(782 年),距盛唐相去不遠,比佛光寺東大殿早了 75 年,至今已存在 1200 多年。
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前面的月臺為新近復原,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鬥栱、梁枋、柱子,基本都是唐代的原構。整體做法看得出來很古樸,同樣也保留了唐代的塑像,可惜 1999 年有三尊造像被盜。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屋頂和門窗,其實都是在 1974 - 1975 年間的修繕中替換的,「還原」成了唐代的風貌。雖然這種做法有爭議,但至少我們能感受到小建築的唐風。
南禪寺除大殿外,其他配殿都是明清所建,周邊的歷史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我非常喜歡寺內清靜的古意。南禪寺與佛光寺隔得不遠,可以安排在一起逛。
03芮城廣仁王廟大殿
最後一座完整的唐構,仍然在山西(山西古建築的數量和質量絕對秒殺全國)。同樣是一座小廟,位於運城市芮城縣,這就是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俗稱五龍廟,據記載,是鄉人向龍王祈雨的小廟。大殿建於唐大和五年(831 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相比前面兩座,大殿屋簷出簷略短,不太有唐風,包括門窗、簷牆等可能經後世修改。但主體的梁架、鬥栱仍為唐制。
2013 年大殿進行了落架大修,整個廟也改造一新,成了一座小型古建築博物館。這次改造也是頗有爭議,將原有的環境一併去除,建築置於白色砂石與廣場的中央,成為了精緻的古董。
04平順天台庵:曾經的唐構
以上就是完整的三座唐代木構建築。原本山西是有四大唐構的,但最後一座平順縣天台庵彌陀殿在近年的大修中被發現是五代後唐時所建,於是慘遭「降級」。不過即便如此,彌陀殿也是極為古老有特點的。
05正定開元寺鐘樓:半座唐構
最後還有半座在哪呢,就是河北正定的開元寺的鐘樓。
在上世紀 30 年代營造學社考察正定時,梁思成發現這座鐘樓就稱其為意外之喜,斷定其可能為唐代木構遺存:「鐘樓三間正方形,上層外部為後世重修,但內部及下層的雄大的鬥栱,若說它是唐構,我也不能否認。」
開元寺鐘樓也是現存唯一一座唐代鐘樓實例,由於上層為清代重修,就被稱為半座唐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唐風屋頂也是後來改的。上世紀 80 年代末鐘樓落架大修,上半部分被重新修為唐代風格,但同時也破壞了上層部分唐代梁架結構,最終的結果頗具爭議。
06莫高窟的唐代屋簷
以上就是一般說的三座半唐構了。還剩下一個唐代的屋簷,其實就在遙遠的敦煌莫高窟。這就是 196 窟的窟簷。窟簷是為了保護洞窟而在外面修建的木構外簷。這座唐代的窟簷為三開間,屋頂已經遺失,只留下唐代的梁枋與鬥栱,現存的屋頂為後來所加。根據窟內題記,此窟創建於唐景福年間(公元 892年 ~ 893年),留下這一點唐代木構也是非常難得了。
以上就是國內所有唐代木構遺存了,每一個身上都飽含珍貴的歷史,希望大家有機會都去看看。
喜歡歷史文化、古建築、博物館的朋友歡迎關注本號:「時差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