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今天關西的現存古代木構建築都和大唐的木構建築風格是大不同的(唐朝建築特點是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樸實無華,體現了力與美的結合,這幾點在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不是明顯體現出來),但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也有獨特的魅力。
日本建築是中國建築發展過去的,日本是個神奇的國家,很善於學習,但是卻學不全,蓋了好多腦袋大身子輕的比例看起來很奇怪的建築。日本建築在外觀上有頭重腳輕的感覺,而且實際上確實如此。這種不安定的設計在地震中簡直是災難。反觀中國建築,在結構上有許多措施保證建築的穩固,側腳和升起甚至使得建築構件在搖晃中不斷扣緊,在造型上也追求給人一種穩定、安定的感覺,即使是張揚的唐代建築,飄逸的屋頂仍然有外形有力的鬥拱表達出撐託穩固之意。
圖 奈良法隆寺。法隆寺被譽為日本最早的木造建築群之一,這個冷不丁一看,真是和中國建築很像啊,幾乎完全擺脫了日本原有的建築模式。實際上這個建築從某種程度來說,只是對於中國南北朝時期寺廟建築的不完全模仿而已,小野妹子出使的時代正好是中國南北朝到隋的轉型期,大家也應該都知道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其實唐朝建築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人字拱,這個東西在日式建築裡我很少見過。再有就是柱子,唐朝建築的柱子是棰枋形的,也就是中間粗兩頭細,日式建築的柱子還是比較均勻的。顏色搭配上,唐朝建築是白牆紅柱,黑瓦加墨綠琉璃瓦剪邊,日式建築則是原木色的柱子。金鴟尾在唐朝建築中是否存在尚無定論,個人覺得應該是有的,但應該是用的金箔,而非鎏金。
唐代大量建設磚石塔,避免了木結構建築容易著火的特點。特別是裡面有大量可以登臨的樓閣式塔,像大雁塔,佔地面積625平方米,25米*25米,高64米。絕對是古建築史上的宏偉巨構。而日本類似的建築可以說零。
圖 「元離宮二條城」(歇山頂)和故宮太和殿(重簷廡殿頂)。所以客觀來說,這兩個都是唐代建築生出來的兩個後代,沒有誰可以真正代表那個時代帶有樸素和雄渾美感的唐代建築。所以說,日本建築就是唐代建築這樣的謠言,還是不要繼續說下去了
最後日本來中國學會了唐宋建築的結構,卻沒學會唐宋建築的結構力學,於是回國後在唐宋建構的結構基礎上瞎琢磨力學。從力學上來看,且不說鬥拱,單是屋頂,都夠一學,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古建築蓋不高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