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建築與日本古建築的比較,中國建築完勝日本!

2020-12-11 歷史文化哪些事兒

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今天關西的現存古代木構建築都和大唐的木構建築風格是大不同的(唐朝建築特點是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樸實無華,體現了力與美的結合,這幾點在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不是明顯體現出來),但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也有獨特的魅力。

日本建築是中國建築發展過去的,日本是個神奇的國家,很善於學習,但是卻學不全,蓋了好多腦袋大身子輕的比例看起來很奇怪的建築。日本建築在外觀上有頭重腳輕的感覺,而且實際上確實如此。這種不安定的設計在地震中簡直是災難。反觀中國建築,在結構上有許多措施保證建築的穩固,側腳和升起甚至使得建築構件在搖晃中不斷扣緊,在造型上也追求給人一種穩定、安定的感覺,即使是張揚的唐代建築,飄逸的屋頂仍然有外形有力的鬥拱表達出撐託穩固之意。

圖 奈良法隆寺。法隆寺被譽為日本最早的木造建築群之一,這個冷不丁一看,真是和中國建築很像啊,幾乎完全擺脫了日本原有的建築模式。實際上這個建築從某種程度來說,只是對於中國南北朝時期寺廟建築的不完全模仿而已,小野妹子出使的時代正好是中國南北朝到隋的轉型期,大家也應該都知道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其實唐朝建築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人字拱,這個東西在日式建築裡我很少見過。再有就是柱子,唐朝建築的柱子是棰枋形的,也就是中間粗兩頭細,日式建築的柱子還是比較均勻的。顏色搭配上,唐朝建築是白牆紅柱,黑瓦加墨綠琉璃瓦剪邊,日式建築則是原木色的柱子。金鴟尾在唐朝建築中是否存在尚無定論,個人覺得應該是有的,但應該是用的金箔,而非鎏金。

唐代大量建設磚石塔,避免了木結構建築容易著火的特點。特別是裡面有大量可以登臨的樓閣式塔,像大雁塔,佔地面積625平方米,25米*25米,高64米。絕對是古建築史上的宏偉巨構。而日本類似的建築可以說零。

圖 「元離宮二條城」(歇山頂)和故宮太和殿(重簷廡殿頂)。所以客觀來說,這兩個都是唐代建築生出來的兩個後代,沒有誰可以真正代表那個時代帶有樸素和雄渾美感的唐代建築。所以說,日本建築就是唐代建築這樣的謠言,還是不要繼續說下去了

最後日本來中國學會了唐宋建築的結構,卻沒學會唐宋建築的結構力學,於是回國後在唐宋建構的結構基礎上瞎琢磨力學。從力學上來看,且不說鬥拱,單是屋頂,都夠一學,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古建築蓋不高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別怪人說看唐代建築要去日本,多少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都不知道
    這些文章的證據,又往往大同小異,很多所謂的「證據」,要麼用日本古建築說事,說「日本保留大量唐代建築」;要麼用「茶道」說事,說什麼「日本茶道保留了中國茶文化的精髓」。正好唐宋古建築和茶文化的知識,都是我熟悉的,看到類似的宣傳,常常讓我啞然失笑之餘,又頗覺無奈。
  • 日本曾斷言中國已經沒有唐代木質建築,要看只能到日本,梁思成與...
    又是秋冬交替時節,楓葉變紅的時候,美麗的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又會迎來一批批來此觀光的中國來遊客。留戀流連忘返于楓葉映襯之下的古建築、寺廟之間,或許會有不少人感嘆:這就是我們大唐曾經的樣子!(日本京都古建一角)然而這些人不知道,這種想法同上個世紀30年代的日本人一樣。
  • 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古建築不在中國在日本,還是日本國寶級別的建築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唐代算是非常鼎盛的時期。現在,很多外國都會有一條叫做「唐人街」的街道,外國人對於中國的服飾也稱為「唐裝」,可見,我國唐朝時期對於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唐朝時期的經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一段時期,在我國唐朝時期,唐代高僧鑑真和尚曾在日本的奈良市西京五條親手建造了一座盛唐風格的寺廟,這座寺廟如今不僅是完整的保留了盛唐寺廟的風格,還被日本譽為國寶。這座寺廟就是非常著名的古寺,唐招提寺。
  • 別怪人說「去日本看唐朝」,多少人連中國第1唐代建築都不知道
    這些文章的證據,又往往大同小異,很多所謂的「證據」,要麼用日本古建築說事,說「日本保留大量唐代建築」;要麼用「茶道」說事,說什麼「日本茶道保留了中國茶文化的精髓」。正好唐宋古建築和茶文化的知識,都是我熟悉的,看到類似的宣傳,常常讓我啞然失笑之餘,又頗覺無奈。
  • 日本學者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古建築,林徽因怒懟:我要去找出來!
    很多人都知道,才女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一生致力於中國古建築的考察與研究,去過全國很多地方,考察過兩千多處古建築。但是最讓她興奮,或者說被稱為兩人裡程碑式的一次考察,應該是發現唐代古建築的那次。早在林徽因與梁思成留學期間,就有教授問他們有關中國建築史的問題,他們一臉茫然,不知道如何作答,因為那時候中國在建築研究上幾乎是空白,更不用說建築史了。所以兩人在美國留學期間就萌生了回國後,要考察中國建築,並寫「中國建築史」有關的內容。
  • 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曾打臉日本為國人出口氣
    上個世紀30年代初,幾個日本學者,在對中國的古建築進行走訪調查後,得意洋洋的得出結論:中國大陸已經不可能找到唐代時期的木構建築。並且以嘲諷的口氣說:要想看中國唐代的木構建築,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去看。日本人的言論,在當時得到世界上多數古建築權威的認同,這讓國人感覺顏面掃地。
  • 山西佛光寺,給日本學者「中國沒有唐代建築」畫上句號!
    ——梁思成清末民初,日本學者叫囂在中國已經找不到唐代木構建築,要欣賞唐朝建築之美只能到日本。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先生不服氣,他們帶著尋找唐代建築的使命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看到了敦煌的唐代五臺山佛寺壁畫裡有「大佛光之寺」的題記,於是來到五臺山找到了佛光寺,並且終於發現了一座體量巨大的唐代建築,那就是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東大殿。他們對這座建築進行了測繪並宣布中國找到了自己的唐代木構建築,從此國人不去日本也能看唐構。
  • 日本學者嘲笑中國已無唐朝木結構建築,中國第一國寶,封存千年
    「中國境內已無唐代木製建築」「中國的唐代在日本」日本學者斷言除了現代建築外,日本建築因為大量保留了中國唐朝時期風格,竟然也成了中國遊客去日本參觀的重點項目。>佛教,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輝煌,但經歷了4次大規模滅法運動,再加上戰亂、自然災害、木構建築壽命、人為等因素,多數人認為唐代異彩紛呈的木結構佛教建築,已經永遠從中國這片土地上消失了。
  • 梁思成,日本古都之恩人,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保護
    導語:梁思成,日本古都之恩人,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保護。大家好,我是熱愛傳統文化的江南大師兄。今次想跟大家聊聊被《現代學林點將錄》譬喻為「地察星青眼虎李雲」——梁思成的故事。文章的重點在於梁思成在建築上的成就。關於他與林徽因、林洙的婚姻故事,此番暫且不做探討。
  • 日本學者揚言:中國已無唐朝木建築,梁思成林徽因花了4年終找到
    不知何時起,網絡上流傳著「中國大唐看日本,中國大明看韓國」,筆者每次看到這種言論時都有百般滋味,在民國時期,日本學者就曾揚言:中國已無唐朝木建築,想要看唐代建築,就一定要去日本京都和奈良。
  • 日本的衣食住行都"抄襲"中國,為什麼唯獨建築風格不"抄襲"中國?
    這裡要講的就是日本的古建築,古代的航海成本很高,但日本仍然不惜一切派遣使者來唐學習,日本的衣食住行都帶有中國的特色,而在最重要的建築方面卻沒有採用中國的建築方式,沒有照搬中國左右對稱的形式? 建築,是承載了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最具象的載體,古建築也是城市底蘊的最佳象徵。如果說去日本就必須要去看一下日本的古建築。
  • 揭密中國古建築如何抗震:木結構建築"以柔克剛"
    ———抗震的古建築———   天津薊縣獨樂寺:經歷28次地震不倒   在保存至今的眾多古代木結構建築中,天津薊縣的獨樂寺和山西應縣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現尤其突出。獨樂寺位於天津薊縣盤山腳下,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代。
  • 日本著名的神社,其建築沿襲唐代風格,原來是從中國學來的!
    ,我發現很多古蹟都很有中國特色。有些建築和我們在古裝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非常相似。事實上,這些建築風格在唐代就已從中國傳入日本。但經過朝代更迭,有些東西在當地消失了,在日本保存得很好。幾乎所有到訪京都的遊客都會在祗園打卡,這裡是古代歌舞伎出沒的地方,也是京都最古老的地方。很多遊客會在和服店租借和服,然後到京都的各個旅遊景點打卡拍照。
  • 日本禪文化對日本古建築有什麼影響?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在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河民族文化。長期以來,中國漢唐文化是日本的參照對象,而唐代對日本的影響最為深遠。在日本的古建築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唐代古建築的影子。
  • 盤點中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引人懷想。而一個王朝的氣質自然也會反映到實物上,唐代的建築便是如此。通過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印證,長安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洛陽的武則天明堂,都是宏偉至極的巨構,比明清現存的故宮太和殿、長陵祾恩殿,尺度要大上不少,其中武氏明堂更是中國有史以來體量最大的建築。
  • 中國古代比較經典的木結構建築
    正因為木結構建築的優點,所以在唐、宋、遼時期,木結構建築非常流行。1、唐代忻州南禪寺地址位於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建立於唐代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2、唐代五臺山佛光寺(公元857年)佛光寺是現為中國現存排名第二早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建於唐代大中年間,公元857年。佛光寺全稱是佛光真容禪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城東北30公裡佛光山中。
  • 看唐代建築只能到日本奈良?山西文物的發現,打破日本學者的狂言
    而今在網絡上總飄蕩著這麼一句傳言:「要看唐代的木構建築,就得去日本奈良。」許多國人甚至對此深信不疑,才有了一批批趕往日本旅遊,只為去一窺中國唐朝風貌的人們。山西南禪寺曾就有許多日本漢學者表示:「在中國已經很難看到由唐朝所遺留下來的木質建築,要看唐代原汁原味的木質建築,只能到我們的日本奈良來。」
  • 日本唐代的古建築風格,享受溫泉美景,享受不一樣的風格
    日本唐代的古建築風格,享受溫泉美景,享受不一樣的風格如果單獨拋開歷史原因,小編倒是覺得去日本算是一次很合算的旅行,且不說日本離我們很近,能夠省下一筆飛機票錢,如果在當地的藥店排隊代購的話,沒準連自己的旅行錢都能賺回來。
  • 日本古建築——大唐盛景的濃縮
    在眾多的文化藝術中,唐朝建築無論從文化內涵還是工藝格局上都進入到一個登峰造極的時期。對同一時期的日本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從日本現存的古建築中看到那個開放且富麗堂皇的大唐。今天館館帶大家,看兩座日本古建築,感受一下大唐建築之美。
  • 中國已無唐代木建築?梁思成奔波6年,只為戳破日本妄言!
    文/晚風暮雨上個世紀30年代,日本人伊東忠太撰寫了一本《中國建築史》,他在書中斷言,在中國境內,唐代木建築已經沒有了,想領略古樸雄渾的唐代木建築風格,只能到日本京都和奈良!更讓人憤慨的是,他甚至公然宣稱:「研究廣大之中國,不論藝術,不論歷史,以日本人當之皆較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