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巡邏。漳州東山公安局供圖
近年來,福建漳州市東山縣公安局踐行「兩山」理念,傳承谷文昌生態環境保護思想和新時代 「漳州110」精神,以森林公安改革為契機,組建環境資源管理大隊,創新生態保護防護宣傳、打擊整治、人文修復「三同步」工作機制,打造公安「生態110」特色品牌,致力守護綠色家園,為東山縣榮膺國家生態縣、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全國十大美麗海島之首,爭創全國「兩山」生態環境實踐基地作出了突出貢獻。
海砂回填。漳州東山公安局供圖
防護宣傳,生態理念「全覆蓋」
堅持宣傳為先,多渠道、全方位教育引導社會大眾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提高群眾積極參與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自覺。
一是法制宣傳。以推行城鄉社區網格治理「2 N」模式為契機,一村居組建一支生態保護隊,網格化因地制宜開展生態環境防護宣傳,發放森林防火、林地保護、海域保護等生態宣傳材料30000餘份。
二是警示教育。以近年來破獲的9起破壞生態環境典型案件為素材,依託電視、微信公眾號、報紙等媒介,採取現身說法、以案釋法的方式開展警示教育,營造嚴打嚴治的濃厚氛圍。
三是展現成果。以重點林帶、重點海灣防護為切入點,聯合法院、赤山林場在烏礁灣防護林帶設立「赤山林場防護林司法保護基地」;聯合自然資源局、馬鑾灣管理處在金鑾灣設立「南門灣、馬鑾灣、金鑾灣『三灣』共治共享基地」,集中展現近年來生態保護成果,讓廣大群眾共享生態環境保護紅利。「百裡木麻黃」公園成為谷文昌幹部學院教學實踐點,成為群眾旅遊休閒的「網紅新景點」。
救助野生保護動物。漳州東山公安局供圖
打擊整治,生態違法「零容忍」
深化「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三大「保衛戰」,海、陸、空多維發力。
一是常態打擊。立足公安職能,緊盯濫伐防護林和盜採海砂突出問題,從嚴打擊生態違法犯罪。2019年以來,先後破獲陳某梅非法狩獵案、陳某順濫伐林木案、黃某山非法採礦案等破壞生態環境類刑事案件41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95人,移送起訴4名,刑事拘留21人,取保候審57人,查扣海砂29126.5立方米,林帶沙12000立方,涉案價值約700餘萬元;偵破部督陳某東非法採砂案,涉案價值約2.1億元,有效遏制破壞生態環境案件高發態勢。
二是聯合執法。主動加強與生態環境、海洋漁業、海警、自然資源等行政執法部門的聯勤執法,遇有破壞生態環境類警情,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同步處警,第一時間開展現場調查,收集證據。同時,進一步明確管轄歸屬,順暢行刑銜接,扭轉以往「管轄不清、推諉扯皮」的局面,確保每一起生態違法犯罪都能及時精準打擊。
三是以專制專。建立生態執法人才庫,把全縣23名在生態、環保領域具有專業資質的人員充實到生態執法專家庫,根據工作需要隨時調用,為偵查破案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同時,健全第三方鑑定機制,著力解決生態執法過程中取證難、鑑定難等問題。協同檢察、法院建立生態執法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協調研究破壞生態環境類案件執法銜接問題,力爭案件快偵快破快訴快判。
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漳州東山公安局供圖
人文修復,生態環境「自然美」
人文修復,生態環境「自然美」。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修復機制,盡最大可能力促生態環境的自然修復。
一是建立生態修復機制。對查獲非法盜採的海砂,責令並監督違法人員將海砂回填;對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林帶資源的違法人員引導或呈請法院責令補種樹苗。2019年以來,推動檢察院、法院協作責令犯罪嫌疑人復綠補植31.5畝,協助林業行政部門責令當事人復綠補植193畝;協同自然資源等部門組織海砂回填3次,回填海砂13500餘立方米。
二是設立生態修復資金。主動爭取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協同法院、檢察院推動縣委縣政府設立50萬元生態修復專項資金,並納入每年縣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為環境恢復、生態修復、野生動物養護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
三是護航生態環境整治。主動策應縣委縣政府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護航「東赤港」「東英溪」等縣內主要淡水河道及鄉村環境的修護整治,推動鄉村生態環境的修復提升,為民眾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積極參與金鑾灣、東門嶼、對面嶼海域養殖漁排清理整治,推動193戶漁排業主籤訂退養協議,遷移網箱5660格,拆除網箱10141格,恢復海岸線自然原貌。
(吳科武 翁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