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日本的古建築
為何我們會產生恍若隔世之感?
百年的動亂與變革
讓我們逐漸迷失了自己的本來面貌
兩千多年前,孔子說,「禮失而求諸野」
或許,我們可以把目光投向東方
從日本的一瓦一欄中,重新尋回曾經失落的
唐宋遺風
一
個
原
則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美學課程」。我們不僅講授關於建築的知識,更教你如何掌握隱藏在建築的表象背後,一以貫之的審美原則;同時領悟審美背後,更為深邃的生命精神。
素淨、華麗、繁縟…到底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其中的分際在哪?工藝精湛?巧奪天工?No,我們「只論藝、不論技」。正如朱宇暉老師所說——
「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最豐富的情懷。這不是堆砌色彩、堆砌細節就能呈現的。
建築最忌諱的就是工藝化的表達。過度的細節,堆砌的是君王的威嚴、被壓榨的精神空間和物慾的畸形釋放。」
三
大
脈
絡
·
建築、庭園、造像三大課程脈絡,加以全息式的通貫性解讀,穿越日本建築藝術的前世今生。對比中日藝術的淵源與異同,尋回失落的唐宋遺風。
造像系列:
②東大寺南大門金剛
……
日本從中國學到的東西,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日本是中華文化的「冰箱」和「正向篩選器」。——朱宇暉老師
且
歌
且
行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不僅僅是建築藝術,更是全方位的美感體驗。而夜遊作為我們的傳統項目,更是如此——
「在京都夜走,穿過花見小路,和八坂神社端莊熾熱的樓門,是惝恍迷離的燈火小道,一處處影影綽綽的神社、佛寺,和神秘的轉折、濃蔭,莫測的精神世界,令人迷醉。
而在奈良的夜走,東大寺的古松參道、雄奇瑰麗如史詩般的南大門,孤高獨峙的鐘樓,山坡上累累貫木的二月堂——夜色中千年古都的闌珊燈火,仿佛投入了千載之外盛唐的懷抱。」
某學友
老師,您每年都會帶不同的學友去這些地方,一批又一批,每次景點相同而人不同,每次都能把酒言歡,留下一段又一段的美好回憶,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朱宇暉老師
好像亂石,年年看著江水,聽著濤聲,有一樣的沉醉和觸動,也有不一樣的記憶和驚喜。
金
秋
賞
楓
京都的秋,帶著溫暖,不帶蕭瑟。不像其他地方,火紅的楓葉給這座城市和寺廟帶來了燃不盡的美麗和孤傲。
「秋葉美於春花。秋葉之美,融合在建築中,融合在環境中。春花是張揚,而秋葉是靜美。」
特
色
美
食
「這世界如果有更多的人熱愛美食與詩歌勝過愛黃金,這世界會是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朱宇暉
他是建築學專家,古今中外的建築專業知識,無不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他是傳統的文人、不器的君子,文學歷史、藝術美學,如詩一般自然地流淌。
他是當代的名士、進取的狂者,寧靜謙和而又執著偏激,同時充滿現實的關懷。
時間:
第九班:2021年開班
地點:姬路、京都、奈良
(學費請諮詢助教,還有團購優惠和早報名優惠哦~)
日本與中國,到底有著怎樣相同或不同的文化基因?又是如何體現在建築之上的?
中國漢唐以來追求磅礴飽滿力感的建築審美,是如何流落東瀛的?日本的古建築,又是如何在唐宋中國的影響下,開啟其內化、重構和創新之路的?
【圓教寺】
天台宗三大道場之一,存有室町時代的優秀建築。圓教寺也是電影《最後的武士》《刺客聶隱娘》的主要取景地之一。
【姬路城】
姬路城號稱日本第一名城,又稱白鷺之城。它相當於中國的晚明,卻完美延續了中華宋畫樓閣的風範。一千條細節的不同也掩不住這種靈魂的承續。
【京都御所】
京都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首都。而京都御所,則是日本當時的皇宮。不同於北京故宮的富麗堂皇,京都御所帶給人的,卻是一種純粹、端凝、內斂、恆久之感。
【二條城】
二條城是日本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與作為皇宮的京都御所相比,二條城似乎要「氣派」得多,顯示出更多的雄壯與綺麗,仿佛在宣示著武家的力量與財富。
【銀閣寺】
銀閣寺的銀沙灘是日本極具現代感的枯山水。銀色沙灘的顆粒、清純的材質,仿佛少女和嬰兒的肌膚,也是天地之大美。
【南禪寺】
南禪寺三門,既雄壯又綺麗。巨柱上深厚的木紋溝壑,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美秀美術館】
美秀美術館是東方情懷與人文情愫最成功的現代傾訴,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亞洲的最成功傑作。而它的設計原型,則是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石山寺】
幽邃清玄的石山寺,石脈不斷,仿佛宋代建築勁逸流轉的布局。
【東大寺】
東大寺是中華盛唐巨構的異域留存。它的大佛殿是全世界最大的木構建築。而由南宋寧波人陳和卿主持建造的南大門,更是南宋木構最高技藝的唯一展現,堪稱世界最美大門。
【法隆寺】
法隆寺的西院伽藍建於日本的飛鳥時代,相當於我們的初唐;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更為可貴的是,法隆寺也保留了中華南朝建築婉轉飛揚的風範。
(老學員請聯繫您熟悉的助教)
哥看的不是建築,是一種生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