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2020-12-24 澎湃新聞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澎湃訊

2017-03-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據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官方網站公告:本所特聘研究員王明珂院士自2017年3月1日起接任所長職務。其前任黃進興院士自2009年10月至2016年10月擔任史語所所長,於2016年9月1日升任「中研院」副院長。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臧振華院士擔任所長職務。

王明珂系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他的研究課題包括:族群認同與歷史記憶、中國民族之歷史人類學研究、川西羌藏族之歷史人類學研究。主要著有《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根基歷史的文本與情境》《遊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遊牧部族》《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文本與表徵分析》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史語所,學界動態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澎湃訊 2017-03-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第23屆歷史研習營招生
    第二十三屆歷史研習營:「歷史、記憶、遺忘」 日      期:2014年1月22(周三)至26日(周日) 活動地點: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報名資格:歷史學或相關系所大三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報名方式:一律採
  •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第23屆歷史研習營招生
    第二十三屆歷史研習營:「歷史、記憶、遺忘」 日      期:2014年1月22(周三)至26日(周日) 活動地點: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報名資格:歷史學或相關系所大三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報名方式:一律採
  • 對手高薪搶人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人才流失(圖)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擁有全球第一的豐富史料。記者鄭超文/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研院」金字招牌,但近五年卻被挖走七名研究員,享有盛名的明清史專家李孝悌也於七月被香港挖走
  • 八十華誕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化呈現古物風華
    八十華誕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化呈現古物風華 2008年05月10日 19: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5月10日,該所舉辦展覽,將商朝馬車、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等珍貴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呈現於臺北「臺灣民主紀念館」。圖為展覽中陳列了該所發掘的三千年前西北岡遺址青銅人面(左一)的仿製品等。
  • 對手高薪搶人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人才流失(圖)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擁有全球第一的豐富史料。記者鄭超文/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研院」金字招牌,但近五年卻被挖走七名研究員,享有盛名的明清史專家李孝悌也於七月被香港挖走
  • 黃進興談史語所的學人與學風
    我做史語所所長就是接替他,他是我的前任。他在所長任內主編了一套《中國史新論》。後來因為他的才幹又到院方服務,做了「中研院」的人文副院長,也做了很久,七八年的樣子。郝倖仔:王汎森用功的程度讓人想不到。林富士和他一起去美國開會,飛機上,林看電影,王看書,一趟旅行下來,林看了三部電影,王一本書讀完了。林笑言,王汎森對讀書到了近乎迷戀的程度,自己不會那麼看不開,所以學問差很多。
  • 通訊: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觸摸新史學心跳
    中新社臺北11月20日電 題: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觸摸「新史學」心跳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位於臺北南港的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上周末起將休館半年進行內部裝修,計劃於明年7月擇吉重開。記者趕往參訪心儀已久的「新史學」大師。
  • 最新消息丨李貞德出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第14任所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王明珂所長聘期至2020年2月29日屆滿,自本年3月1日起由研究員李貞德博士接任,交接典禮訂於本年3月2日(星期一)
  • 南開教授應邀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和臺灣大學講演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薛磊)近日,我校歷史學院李治安教授應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邀請赴臺訪問。李治安教授以「元和明前期南北差異的博弈與整合發展」和「元和明前期的江南政策與社會發展」為題,先後在「中研院」史語所與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作了兩場學術講演,引起熱烈反響與關注。
  • 傅斯年與中研院史語所
    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央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幾個研究所之一,傅斯年長期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簡稱「史語所」)所長,為史語所贏得了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國際影響。10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中山大學成立後,遷址廣州東山恤孤院后街35號柏園,傅斯年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專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創辦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將史語所分為史料學、文籍考訂、民間文藝、語言學、文字學、考古學、人類民俗學、敦煌學等8個研究小組。
  • 通訊: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觸摸新史學心跳
    中新社臺北11月20日電 題: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觸摸「新史學」心跳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位於臺北南港的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上周末起將休館半年進行內部裝修,計劃於明年7月擇吉重開。記者趕往參訪心儀已久的「新史學」大師。
  •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展示珍藏文物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展示珍藏文物 2008年05月10日 2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傅斯年等人八十年前奉「中研院」院長蔡元培之命於廣州創立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今年慶八十華誕。5月10日,該所舉辦展覽,將商朝馬車、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等珍貴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呈現於臺北「臺灣民主紀念館」。
  • 黃進興談史語所的學人與學風
    我做史語所所長就是接替他,他是我的前任。他在所長任內主編了一套《中國史新論》。後來因為他的才幹又到院方服務,做了「中研院」的人文副院長,也做了很久,七八年的樣子。郝倖仔:王汎森用功的程度讓人想不到。林富士和他一起去美國開會,飛機上,林看電影,王看書,一趟旅行下來,林看了三部電影,王一本書讀完了。林笑言,王汎森對讀書到了近乎迷戀的程度,自己不會那麼看不開,所以學問差很多。
  • 南開教授應邀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和臺灣大學講演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薛磊)近日,我校歷史學院李治安教授應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邀請赴臺訪問。李治安教授以「元和明前期南北差異的博弈與整合發展」和「元和明前期的江南政策與社會發展」為題,先後在「中研院」史語所與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作了兩場學術講演,引起熱烈反響與關注。
  •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展示珍藏文物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展示珍藏文物 2008年05月10日 2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傅斯年等人八十年前奉「中研院」院長蔡元培之命於廣州創立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今年慶八十華誕。5月10日,該所舉辦展覽,將商朝馬車、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等珍貴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呈現於臺北「臺灣民主紀念館」。
  • 傅斯年與中研院史語所
    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央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幾個研究所之一,傅斯年長期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簡稱「史語所」)所長,為史語所贏得了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國際影響。10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中山大學成立後,遷址廣州東山恤孤院后街35號柏園,傅斯年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專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創辦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將史語所分為史料學、文籍考訂、民間文藝、語言學、文字學、考古學、人類民俗學、敦煌學等8個研究小組。
  • 【大家】遊蕩於歷史與現實交錯的中研院(上)
    第一次院士會議召開之時,適逢中研院成立20周年。選院士既是中研院作為一國最高科研機構的隆重之舉,卻也是中研院在大陸謝幕的開端。面對國內的緊張局勢,中研院代理院長朱家驊等負責人不得不研究中研院的再度遷移問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年年底,大批故宮文物連同史語所所藏殷墟甲骨、銅器、居延漢簡、善本書籍以及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拓片、圖書,開始分批裝船運往臺灣。
  • 「中研院史語所」將開放 民國大師在此整理殷墟文物
    位於北極閣山下的「中研院」建築群陸續建成於1931年—1947年間。走進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的大院,隔著一片花圃和大門正對著的就是原「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大樓。大樓為仿明清宮殿式建築,高三層,平面呈長方形,單簷歇山頂,屋面覆蓋綠色琉璃瓦。大樓由楊廷寶先生設計,建於1936年。大門兩側各有一座漢白玉麒麟雕像,有人認為它們是圓明園遺物。
  • 臺灣「中研院」歷任院長的政治糾葛
    廖俊智6月21日,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主任廖俊智教授就任臺灣「中研院」院長,因前任院長翁啟惠涉嫌「浩鼎案」而起的新任院長選舉的紛紛擾擾似乎終可告一段落,不想7月4日召開的院士會議上,項武忠院士仍不認可廖俊智,表示已連署五十多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