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教授應邀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和臺灣大學講演

2020-12-24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薛磊)近日,我校歷史學院李治安教授應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邀請赴臺訪問。李治安教授以「元和明前期南北差異的博弈與整合發展」和「元和明前期的江南政策與社會發展」為題,先後在「中研院」史語所與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作了兩場學術講演,引起熱烈反響與關注。

  這兩場講演的內容,分別來自李治安刊發在《歷史研究》2011年第5期和2016年第1期的兩篇論文。視角新穎,立論獨到,反映了作者近年來縱論南北和多維度詮釋中國古代史的最新學術建樹。前者還被收入《<歷史研究>六十年論文選編》。中研院史語所同行稱讚說:關於中近古歷史,「過去已有『唐宋變革』『宋元明過渡』等解釋歷史變化的典範,李教授以南北因素考察制度變革,無疑提供另一種解釋歷史轉變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第23屆歷史研習營招生
    第二十三屆歷史研習營:「歷史、記憶、遺忘」 日      期:2014年1月22(周三)至26日(周日) 活動地點: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報名資格:歷史學或相關系所大三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報名方式:一律採
  • 對手高薪搶人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人才流失(圖)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擁有全球第一的豐富史料。記者鄭超文/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研院」金字招牌,但近五年卻被挖走七名研究員,享有盛名的明清史專家李孝悌也於七月被香港挖走
  •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澎湃訊 2017-03-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 通訊: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觸摸新史學心跳
    中新社臺北11月20日電 題: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觸摸「新史學」心跳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位於臺北南港的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上周末起將休館半年進行內部裝修,計劃於明年7月擇吉重開。記者趕往參訪心儀已久的「新史學」大師。
  • 八十華誕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化呈現古物風華
    八十華誕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化呈現古物風華 2008年05月10日 19: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5月10日,該所舉辦展覽,將商朝馬車、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等珍貴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呈現於臺北「臺灣民主紀念館」。圖為展覽中陳列了該所發掘的三千年前西北岡遺址青銅人面(左一)的仿製品等。
  •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展示珍藏文物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展示珍藏文物 2008年05月10日 2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傅斯年等人八十年前奉「中研院」院長蔡元培之命於廣州創立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今年慶八十華誕。5月10日,該所舉辦展覽,將商朝馬車、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等珍貴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呈現於臺北「臺灣民主紀念館」。
  • 黃進興談史語所的學人與學風
    邢義田院士在秦漢史方面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尤其在運用地下考古發掘和竹簡進行研究這一塊很是嫻熟。此人淡泊名利,一心向學。他在臺灣大學兼課,課講得非常出名:備課充分,圖文並茂,趣味性也很高。有一次我到北京去做學術訪問,北京的學者告訴我:「你們史語所有五六位同仁,剛好與你同時,也就是此刻,正在北京的各個高校講演。」我聽了嚇一跳,原來大半個所都受邀到北京講學來了。
  • 傅斯年與中研院史語所
    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央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幾個研究所之一,傅斯年長期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簡稱「史語所」)所長,為史語所贏得了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國際影響。他創辦了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延聘顧頡剛、楊振聲、吳梅、丁山、羅常培等擔任文學院和研究所教授和研究員。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可以說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雛形。1928年4月,蔡元培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邀請傅斯年襄助院務,並委託傅斯年、顧頡剛、楊振聲負責籌辦歷史語言研究所,三人均為蔡元培執掌北京大學時文科高才生。
  • 臺灣「中研院」歷任院長的政治糾葛
    廖俊智6月21日,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主任廖俊智教授就任臺灣「中研院」院長,因前任院長翁啟惠涉嫌「浩鼎案」而起的新任院長選舉的紛紛擾擾似乎終可告一段落,不想7月4日召開的院士會議上,項武忠院士仍不認可廖俊智,表示已連署五十多位院士
  • 臺灣陽明大學王文方教授訪問南開並演講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侯振武)9月4日,臺灣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王文方教授訪問南開,並在哲學院作題為「從三個例證看中西哲學的會通:因明、矛盾與境界」的學術講座。講座由任曉明教授主持,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美學等專業的師生一起聆聽了講座。
  • 「中研院史語所」將開放 民國大師在此整理殷墟文物
    位於北極閣山下的「中研院」建築群陸續建成於1931年—1947年間。走進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的大院,隔著一片花圃和大門正對著的就是原「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大樓。大樓為仿明清宮殿式建築,高三層,平面呈長方形,單簷歇山頂,屋面覆蓋綠色琉璃瓦。大樓由楊廷寶先生設計,建於1936年。大門兩側各有一座漢白玉麒麟雕像,有人認為它們是圓明園遺物。
  • 臺灣「中研院」將臺灣GDP增率預測調至不足2%
    臺灣「中研院」經濟所近日公布對臺灣2012年經濟增長率的最新預測值,將今年臺灣實質GDP年增率由去年底預測的3.81%下調至1.94%。這是臺灣首家研究機構將該預測值下修至2%以下。  最悲觀預測  臺「中研院」不到2%的經濟增長率預測,被島內媒體稱為目前為止「最悲觀的預測」,「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甚至直言,當局「保三」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學界也有持相同觀點的。臺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甚至認為,臺灣企業不敢投資、內需疲弱,今年經濟增長恐保不住2%。
  • 海內外學者南開紀念馬可波羅研究權威楊志玖誕辰百年
    中新網天津10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陸陽)南開大學10日召開紀念楊志玖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暨隋唐宋元時期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的歷史學者,楊志玖先生家屬、學生代表參加研討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動態】北京大學與中研院、臺灣師範大學...
    一紙熱情的邀請,拉近了兩岸大學間的距離。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
  • 臺灣國立成功大學鄭芳田教授訪問寧波材料所
    9月11日,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寧波工研院)所屬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所長楊桂林的邀請,臺灣國立成功大學鄭芳田教授到寧波材料所進行學術交流。  鄭芳田作了題為《適用于格式智能製造應用的全自動虛擬量測系統》的學術報告。
  •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目錄(1928-2020)全
    姚從吾讀皇明典禮  黃彰健論泰雅賽夏排灣等族人名的所謂敬稱變化  楊希枚殷代的一面銅鏡及其相關之問題  高去尋明代的海陸兼運及運河的通  吳緝華續論夫子與子  李宗侗卜辭化說  張秉權時間和律度在中國詩中之示意作用  陳世驤由笄形演變所看見的小屯遺址與侯家莊墓葬之時代關係  李濟
  • 南開大學劉志遠教授應邀來我校做學術報告
    11月29日下午,財政部會計名家、全國會計研究生專業學位教指委員會委員、《中國會計評論》共同主編、《中國管理會計》副主編、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商學院劉志遠教授應邀在中山圖書館報告廳作題為《數位化時代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 臺灣靜宜大學校長助理李冠憬教授應邀到校進行短期工作
    10月30日至11月10日,臺灣靜宜大學校長助理、博士生導師李冠憬教授應邀到我校進行講學和短期工作。3日下午,副校長孟祥瑞教授在14樓會議室會見了李冠憬教授,雙方就校際系列合作內容進行了商議。
  • 臺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鍾從定教授應邀來河西學院作學術報告
    臺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鍾從定教授應邀來河西學院作學術報告報告會現場  6月20日晚,臺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專任教授、美國丹佛大學客座教授、國立交通大學、東海大學兼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係博士鍾從定教授,應河西學院復旦
  • 中研院史語所洪金富(1946-2019)先生去世,致哀!(附著述簡目) | 201902-39(總第861期)
    1964年進入臺灣大學歷史系就讀,1982年獲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專長領域為中國元朝歷史。2019年2月逝世,致哀!著述簡目專著《元代蒙古語文的教與學》臺北:蒙藏委員會,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