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名湖到日月潭•動態】北京大學與中研院、臺灣師範大學...

2020-12-14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一灣淺淺的海峽,隔不斷兩岸學人綿延的情誼。一紙熱情的邀請,拉近了兩岸大學間的距離。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相信在友好與互利的氛圍下,兩岸高等教育合作將結出新的碩果。

在這個清新的初夏時節,願北大之行帶去燕園學子的問候,滿載著交流合作的成果,將寶島的情誼帶回燕園,帶到北大師生身邊。

5月10日上午,周其鳳校長率領北大代表團訪問位於臺北南港的中研院,並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籤署交流合作協議。參加座談及籤約儀式的還有中研院劉兆漢副院長、王汎森副院長以及來自中研院各重要研究所、中心的負責人等近百人。

翁啟惠院長首先致辭,對周其鳳校長一行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北大蔡元培、胡適兩位校長都曾擔任中研院院長,並為中研院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近年來,中研院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已與北大相關院系有多層次的合作,希望未來能夠在此基礎上與北大重點推進自然科學方面的合作。

周其鳳校長在致辭中詳細介紹了北大的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戰略。他強調,北大學科設置完整,學術水平較為均衡,具備發展交叉及前沿學科的有利條件,同時北大在注重理論研究的同時,也鼓勵教師加強對現實的關注,努力解決重大社會民生問題,這些特色都與中研院有著許多互補之處,相信通過這次來訪所搭建的平臺,將有助於增進彼此的合作。

 
周其鳳校長在中研院致辭

周其鳳校長與翁啟惠院長共同籤署了《北京大學與中研院學術交流合作總協議》。按照協議,雙方將加強研究人員的互訪,聯合開展課題研究,並努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博士生培養機制。在座談環節中,中研院相關教員就北大的學生交換、可持續的相關研究等方面向周校長提問,同時也分享了中研院所推動的「博士培育計劃」及「暑期研習營」等成功經驗,也為北大與中研院人員及科研交流機制的確立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周其鳳校長與翁啟惠院長籤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

當天下午,周校長率領訪問團一行拜訪臺灣師範大學,並與臺灣師範大學張國恩校長共同籤署了《北京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學術合作交流協議》。臺灣師範大學鄭志富副校長、林磐聳副校長以及文學院、理學院等主要院系和研究所的負責人也出席了籤約儀式。協議商定,兩校將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包括互派學生到對方學校學習或從事考察等交流活動,共同舉辦學術會議,加強教師、研究人員及行政人員的交流、共享學術刊物和學術信息等。

 
北京大學與臺灣師範大學籤約儀式 

周其鳳校長與臺灣師範大學張國恩校長互換協議文本

籤署儀式結束後,雙方教師展開座談,兩校的學生也進行了生動活潑的互動交流。臺師大學生向北大同學介紹師大豐富多彩的校園社團文化,北大合唱團則以一曲悠揚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體現了北大積極開展學生藝術教育的成果。

 
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向周其鳳校長贈送禮品

當天中午,臺北市市長郝龍斌還特別設宴歡迎周校長一行來臺訪問。午宴在親切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雙方都表示,將為推動兩岸地區的和平發展及人文教育交流而共同努力。(文/韓笑)

攝影:王天天 

編輯:素馨

相關焦點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動態】周其鳳校長率團訪問臺灣中央大學及...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動態】周其鳳校長率團訪問臺灣大學 「北京...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人物】他們從北京大學出發
    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聲音】北大學生眼中的臺灣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回顧】海峽生明月,天涯燕園情——記北京...
    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人物】一個臺灣大學交換生的北大生活
    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聲音】兩岸共聞讀書聲 攜手並進促發展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 臺灣「中研院」歷任院長的政治糾葛
    從1927年5月9日成立籌備處,到翌年6月9日在上海亞東酒樓召開第一次院務會議,宣告正式成立,延宕一年有餘。一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沒有像樣的辦公場所,卻在觥籌交錯的酒樓召開成立大會,實在有失學術尊嚴與體統,可以想見「中研院」成立初期的窘境。
  •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澎湃訊 2017-03-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 臺「中研院」院徽預言 2019出臺灣地區領導人
    圖/臺灣《時周》提供    臺灣「中央研究院」不僅是臺灣學術研究機構龍頭,近20年來,從李遠哲開始,也逐漸成為一股左右藍綠政權的新勢力2016年不僅有可能出現首位「中研院」出身背景的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中研院」院徽內的7個甲骨文字更透露天機:「2019年9月具有『中研院』背景的政治人物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坐上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    「中研院」創始之初,僅設有「歷史語言研究所」,以研究甲骨文起家,由於文字被視為文化傳承與表現的重要元素,因此設計院徽之初,就放入了歷史起源最早的甲骨文。
  • 預告 | 文研院一周學術活動安排
    為了方便大家關注和參加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的學術活動,我們將在每周末推送下周文研院公開學術活動的相關信息,供您參考。以下是文研院10月21日-10月27日學術活動安排:時間:10月21日(周一)19:00地點:北京大學第二體育館B101報告廳主講人:王汎森(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特邀訪問教授)主持人:
  •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第23屆歷史研習營招生
    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從中國近代史看歷史記憶的問題   王明珂 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歷史記憶中的結構與符號
  • 「中研院」下調2020年臺灣GDP增速預測值
    中新社臺北7月15日電 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5日將臺灣2020年GDP增速預測值由去年年底提出的2.58%下調至1.15%,低於臺當局「主計總處」5月28日公布的預測值(1.67%)。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中研院」經濟所當天舉行「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記者會,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臺灣境外需求急速降溫,民間消費疲軟,經濟受到巨大衝擊;但在臺當局紓困措施及科技產業支撐的帶動下,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預估今年GDP增速為1.15%。
  • 臺灣「中研院」將臺灣GDP增率預測調至不足2%
    臺灣「中研院」經濟所近日公布對臺灣2012年經濟增長率的最新預測值,將今年臺灣實質GDP年增率由去年底預測的3.81%下調至1.94%。這是臺灣首家研究機構將該預測值下修至2%以下。  對比年初,臺當局「主計處」當時尚預測今年經濟增長率為3.85%,連任成功的馬英九還表示,今年要很拼,因為臺灣年經濟增長率已不到4%。6月,臺灣綜合研究院、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已將經濟增長率預測值調降至2.5%。從保四、到保三、再到如今的保二,半年內臺灣經濟增長的預測數字近乎「腰斬」,救經濟的呼聲又起。
  • 山東莘縣與臺灣醫院合作共建日月潭怡養院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莘縣消息 日前,山東莘縣日月潭怡養院項目建設舉行開工奠基儀式。臺東聖母醫院副院長陳良娟、臺灣嘉義聖馬爾定醫院副院長廖學志和聊城市政府副市長白志堅、市臺辦、市民政局、市老齡委等部門負責人以及莘縣縣委、縣政府領導參加了開工奠基議式。
  • 臺灣工研院禁止華為手機上內網
    【文/觀察者網 奕含】 從今日(15日)中午起,有臺當局官方背景的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下稱:工研院)禁止華為手機使用其無線內部網絡。 據臺灣《聯合報》1月14日報導,臺灣工研院當晚對內部員工發布公告,指出該院作為科技研發單位,許多研發內容涉及機密。「為維護信息安全,遵循政府政策,明天中午起若使用華為手機,將無法使用工研院的無線內部網絡。」
  • 南開教授應邀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和臺灣大學講演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薛磊)近日,我校歷史學院李治安教授應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邀請赴臺訪問。李治安教授以「元和明前期南北差異的博弈與整合發展」和「元和明前期的江南政策與社會發展」為題,先後在「中研院」史語所與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作了兩場學術講演,引起熱烈反響與關注。
  • 對手高薪搶人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人才流失(圖)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擁有全球第一的豐富史料。記者鄭超文/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研院」金字招牌,但近五年卻被挖走七名研究員,享有盛名的明清史專家李孝悌也於七月被香港挖走
  • 「中研院」有意設立「南區分院」 選定臺南
    從交大光電學院(圖右下建築)與高鐵臺南站(左上建築)之間的這一大片空地,就是「中研院南部分院」屬意的地點。東南網3月25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中研院」有意設立「中研院南區分院」。「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證實,正規劃成立「南區分院」,整合南部考古、農業生技、光電、資訊、精密儀器領域資源,以平衡南北,並希望帶動南部產業發展,他將拜訪「行政院」、馬辦尋求支持。
  • 臺工研院與臺灣松下攜手打造智慧光環境
    正逢暑假出國旺季,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臺工研院與臺灣松下環境方案公司共同宣布在桃園第二航廈建置智慧光環境體驗場域,針對出境或過境旅客短暫工作或休息需求,在D1與D2候機室打造個人化閱讀或睡眠的二種舒適空間,應用LED人因照明與智慧控制系統,讓旅客自由體驗調控最先進的智慧人因LED光源,塑造出個人專屬光環境,提高專注力快速處理工作或迅速進入睡眠達到放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