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工研院與臺灣松下攜手打造智慧光環境

2020-12-20 OFweek維科網

正逢暑假出國旺季,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臺工研院與臺灣松下環境方案公司共同宣布在桃園第二航廈建置智慧光環境體驗場域,針對出境或過境旅客短暫工作或休息需求,在D1與D2候機室打造個人化閱讀或睡眠的二種舒適空間,應用LED人因照明與智慧控制系統,讓旅客自由體驗調控最先進的智慧人因LED光源,塑造出個人專屬光環境,提高專注力快速處理工作或迅速進入睡眠達到放鬆休息,為出境旅客帶來全新光體驗。

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LED照明在臺灣市場銷售量佔比達34%,節能成效已經獲得大眾的認同,從水銀路燈落日到補助鄉鎮公所辦公室建置LED智慧照明示範計畫,希望創造節能及LED照明產業發展雙贏。日本松下集團長期投入LED與人因照明研究,具有豐富場域應用經驗,搭配臺灣完整的LED照明產業鏈與堅強的資通訊技術能量,建構優越的LED控制系統研發與生產實力,雙方合作將串連研發、生產與應用場域,打造快速LED人因應用,有助於智慧照明系統推動。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胡耀祖指出,工研院長期耕耘高效率照明技術開發及節能產品推廣,從提高照明系統能源效率的OLED光源開發,到提升工作效率的LED燈具、智慧監控系統與前瞻的照明人因工程。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光環境體驗區採用高效率LED照明以及聯網照明控制技術,以平板電腦搭配時序控制閱讀與休憩睡眠的光配方,除了絕佳的節能效益外,可利用光色變化來調和人類生理時鐘,提高使用者工作的效率,或良好的休息品質。未來希望能複製到辦公室、圖書館、休息站等更多地方以打造優質照明場域,並帶動國內智慧照明產業發展。

臺灣松下環境方案公司總經理西沢勇表示,工研院在臺灣照明領域發展多年,對技術、產業與標準擁有極高的掌握度,且擁有許多跨領域整合的成功經驗。本次與工研院合作,將松下的LED照明產品用在桃園機場候機空間,讓更多人體驗人性化照明系統的優點,透過旅客實際體驗後,加深對智慧光環境的認識與了解,可望加速推進LED智慧照明的進展。

採盟免稅店董事長古素琴表示,非常高興能有此機會協助將工研院與松下公司這項人性化照明研究成果與應用技術,在桃園國際機場內呈現,提供旅客符合需求的照明體驗,並導入節能照明的概念與運用在航廈的空間規劃中。


相關焦點

  • 打造5G小型基地臺工研院攜18業者搶商機
    2020年為市場公認的5G產品元年,工研院提供5G基地臺軟體技術與軟硬整合解決方案,協助18家臺灣網通廠與設備廠等及時開發具競爭性的5G小型基地臺,目前已推出產品,搶食5G商機。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表示,5G無線接取網路技術因具備雲端化、虛擬化等特性,有利基地臺界面開放及標準化,不再像傳統系統封閉;電信營運商將攜手第三方設備供應商,共同推動界面開放及標準化並搶攻市場,這將是臺灣業者切入5G市場的最佳機會。
  • 臺工研院推出首套「快速道路LED智慧化路燈系統」
    ,臺工研院與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合作,於臺北市環河南路第三層中興橋至桂林路之間建置臺灣第一套「快速道路LED智慧化路燈系統」,提供路燈即時監控、自動報修、分時調光等智慧功能,讓路燈變得更聰明之外,也能節能減碳。
  • 臺灣工研院禁止華為手機上內網
    【文/觀察者網 奕含】 從今日(15日)中午起,有臺當局官方背景的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下稱:工研院)禁止華為手機使用其無線內部網絡。 據臺灣《聯合報》1月14日報導,臺灣工研院當晚對內部員工發布公告,指出該院作為科技研發單位,許多研發內容涉及機密。「為維護信息安全,遵循政府政策,明天中午起若使用華為手機,將無法使用工研院的無線內部網絡。」
  • 臺灣「工研院」攜手臺糖 廢蚵殼變綠礦
    臺灣西部沿海地區有很多漁民在近海養殖牡蠣(蚵仔),留下的廢棄蚵仔殼,佔空間也易造成環境髒亂,工研院與臺糖合作,通過循環再生技術,萃取優質碳酸鈣,讓廢蚵殼變成可用資源,創造綠礦商機。    臺灣廢牡蠣殼數量年產10至14萬噸,臺糖與臺灣「工研院」合作以廢殼提煉碳酸鈣,通過加工製成實用品出售,預計1年可回收5萬噸,除解決廢棄物問題,也增加蚵農收入,為農漁業創造新商機。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組長許振霖指出,過去碳酸鈣來源從大理石磨成粉,須挖山取礦,而廢棄牡蠣殼數量龐大,正好補齊這項原料缺口,能將產業提升至循環經濟,帶動地方發展,一舉數得。
  • 工研院UVC LED等產品獲三項2018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項目支持下,今年臺灣工研院勇奪三項大獎,包括「超臨界流體染色與機能化同步技術」、「可攜式UVC LED流動水模塊」、「電信操控無人機隊解決方案」,而與工研院合作的臺灣骨王,也以全球獨家的「智慧骨科手術眼鏡導航技術」,及資策會的「製程大數據實時分析系統」、「手搖發電智慧站牌」均告捷。
  • 臺灣「工研院」也向華為「開黑槍」,跟風歐美?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歐美數個國家炒作以所謂「國家安全」理由禁用華為設備後,臺灣也向華為「開出第一槍」。臺灣「東森新聞雲」14日報導稱,有官方背景的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稱工研院)當日發布兩份公告,先稱15日中午起,該院辦公場所全面禁止使用華為手機、計算機等。但有臺媒稱,由於臨時公告引起內部和媒體關注,「工研院」緊急會商,改為「無法使用工研院的無線內部網絡。」「工研院」成立於1973年,由臺灣「經濟部」設立,是臺灣高新科技產業「火車頭」之一。
  • 白春禮會見臺灣工研院院長—新聞—科學網
    8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中科院機關會見了臺灣工業研究院院長劉仲明一行。 白春禮對劉仲明一行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
  • LED天燈球幕 將新竹市打造成一座智慧城
    目前,臺工研院綠能所正準備將臺新竹市打成造智慧低碳友善的城市。   近年來工研院積極推行一系列低碳院區(Green Campus)的工作,從使用電動公務機車、首座碳足跡員工餐廳、綠色低碳採購、LED照明、綠色節能窗、智慧綠建築或智慧電網的建置等。未來新竹發展綠能應用典範的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時,工研院經驗可成為建設參考。
  • 臺灣:打造智慧生活i236計畫建科技小鎮
    臺灣:打造智慧生活i236計畫建科技小鎮 作者:RFID資料庫 來源:RFID世界網 2009-07-24 10:12:59 摘要:臺灣將推動「智慧生活科技運用(i236)計畫」,未來五年內在臺灣北中南東各建構一個科技應用開放試驗場域
  • 【中國科學報】白春禮會見臺灣工研院院長一行
    8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京會見了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徐爵民一行。  白春禮首先代表中國科學院向徐爵民一行來訪表示歡迎,並愉快地回顧了2013年訪問臺灣工研院的經歷,對兩院之間以兩岸產業科技交流論壇為平臺合作給予高度評價。白春禮還重點介紹了中科院科研管理改革各項工作進展和啟動實施「率先行動」計劃的思路和舉措。
  • 臺工研院研發光膜助肌膚鎖住膠原蛋白
    近日臺工研院則讓LED面膜再升級,研發出世上第一個光膜,利用超薄型光導薄膜與微奈米轉印等專利技術,讓布滿48顆630nm的紅光LED可以均勻照射在臉部,而該光膜的LED配置也避開眼部,降低眼睛刺激的風險。
  • 臺「中研院」院徽預言 2019出臺灣地區領導人
    圖/臺灣《時周》提供    臺灣「中央研究院」不僅是臺灣學術研究機構龍頭,近20年來,從李遠哲開始,也逐漸成為一股左右藍綠政權的新勢力2016年不僅有可能出現首位「中研院」出身背景的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中研院」院徽內的7個甲骨文字更透露天機:「2019年9月具有『中研院』背景的政治人物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坐上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    「中研院」創始之初,僅設有「歷史語言研究所」,以研究甲骨文起家,由於文字被視為文化傳承與表現的重要元素,因此設計院徽之初,就放入了歷史起源最早的甲骨文。
  • 中國臺灣工研院合作車王電子 生產自動駕駛電動公交車
    據媒體報導,中國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Taiwans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工研院)與車王電子(Mobiletron Electronics)籤署了一份協議,將合作在2021年底生產10輛自動駕駛電動公交車,預計最早將在
  • 7-11與博客來將打造複合店 臺灣首家網路書店實體化
    書店進駐零售通路成風潮,繼無印良品後,統一超也跨入實體書店,16日宣布結合旗下7-ELEVEN與博客來打造便利商店與網路書店複合店,這是臺灣首家網路書店實體化,是O2O(Online to Offline,虛擬線上對應實體線下
  • 臺灣「中研院」歷任院長的政治糾葛
    他出任院長期間,正是臺灣多事之秋。隨著尼克森訪華,臺灣當局加強對孫中山思想的研究,命「中研院」創設三民主義研究所。雖有評議員根據「中研院」組織法,指稱三民主義研究所不在規定範圍之內,予以「杯葛」,但籌備處還是如期成立。主事者選取人才時始終強調人文社會科學的訓練,所聘人員並無三民主義和國父遺教專家,他們拒絕成為為「國民黨思想控制服務的所謂御用學者」。
  • 臺灣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史 一場始於豆漿店的產業革命
    這些傲人的成果,始於40多年前,由政府與工研院共同推動的「集成電路計劃」,不僅將集成電路技術引進中國臺灣,也翻轉了中國臺灣的產業經濟結構。▲工研院超大型集成電路(VLSI)廠房,於1987年公開招標租予臺積電,是臺積電發展最初的起點。
  • 臺「中研院」晚宴暗潮洶湧 項武忠向「院長」開炮
    臺「中研院院士」會議今起登場,昨「院士」晚宴先登場,由「院長」廖俊智(右一)款待海內外「院士」及眷屬,氣氛卻「暗潮洶湧」。記者胡經周/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中研院院士」會議今起一連舉行四天。「院士」晚宴昨先登場,由「院長」廖俊智款待「院士」及其眷屬,這也是新手「院長」和不少資深「院士」首次碰頭。「院士」項武忠率先開炮:「我認為廖是不合法的『中研院長』」,並放話會議若無「令人滿意的結果」,將申告新、舊臺灣地區領導人。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動態】北京大學與中研院、臺灣師範大學...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
  • 「中研院」下調2020年臺灣GDP增速預測值
    中新社臺北7月15日電 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5日將臺灣2020年GDP增速預測值由去年年底提出的2.58%下調至1.15%,低於臺當局「主計總處」5月28日公布的預測值(1.67%)。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中研院」經濟所當天舉行「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記者會,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臺灣境外需求急速降溫,民間消費疲軟,經濟受到巨大衝擊;但在臺當局紓困措施及科技產業支撐的帶動下,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預估今年GDP增速為1.15%。
  • 遠傳、臺達電、微軟攜手打造全臺首座5G智慧工廠
    遠傳與微軟、臺達合作打造全臺首座5G智能製造工廠,圖中工作人員於展場示範用VR系統檢測系統疏漏。(攝影/趙世勳 信傳媒)  華夏經緯網6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信傳媒》消息,遠傳電信、臺達電子、臺灣微軟日前宣布,將攜手打造臺灣地區第一個5G智慧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