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說過:「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同理,近代史上,有一場跟中國完全沒有關係的戰爭,卻因為某些因素帶給中國巨大的創傷。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破之後,東羅馬帝國也宣告滅亡。此後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帶領下,俄國國力達到巔峰狀態,便打著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名號,其實是為了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裡米亞等地與土耳其展開了長達兩個半世紀的戰爭。在這200多年裡,雙方進行了12次戰爭,其中最有影響力、最有名的就是1853年發生的克裡米亞戰爭。然而明明這場戰爭的主角是俄國與土耳其,為何中國卻受損最重呢?
01
在英國和法國的默許之下,土耳其與俄國開戰。但是隨著戰事的進展,沙皇俄國佔據上風,為了阻止俄國繼續向南擴張,英國、法國、薩丁王國、奧地利、瑞典等國紛紛加入這場戰爭。
國家與國家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場戰爭便再一次證明了這句話。同時也證明了,所謂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宗教分歧,其實是可以被利益所統一的。西歐和北歐國家信奉基督教,在這場戰爭中,他們不但沒有支持與自己信仰相近的俄國,反而扭頭去支持伊斯蘭國家土耳其,似乎完全忘記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歐洲是異端。
在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攻滅之後,絲綢之路便為土耳其所壟斷。他們掌控了東方通往歐洲的陸路要道,藉此大肆斂財。從東方運往歐洲的茶葉香料等物品價格隨之暴漲,這種情況也促進了歐洲大航海運動。本來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不應該得到歐洲各國的幫助,但是正如《答某書》所說:「兩害相較取其輕」,此時對歐洲國家更重要的是遏制俄沙皇俄國向南擴張。
此外,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成為了克裡米亞戰爭爆發的直接起因。1853年10月,俄國和土耳其正式開戰。戰場迅速擴展到波羅的海、黑海、高加索等地。在戰爭前期,土耳其不佔優勢,如果他一旦失敗,英國法國的利益將大受損害,所以1854年1月英法兩國派遣戰艦進入黑海參戰。
02
在這場戰爭中,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俄國派遣出共計70萬兵員,而歐洲同盟國的兵力更多,已達百萬。這場戰爭中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武器,大量的火炮槍械和水雷武器出現在戰場上。俄國的軍事思想和技術,遠落後於經歷過工業革命的英法兩國,所以在英法兩國參戰後漸漸不敵聯軍,失去了戰爭初期的優勢。終於在1856年1月,俄國不得不接受了奧地利提出的停戰協議,這場戰爭以俄國戰敗而告終。
在接下來的巴黎和談中,俄國不得不接受了一系列苛刻的條件,失去了很多歐洲的地盤和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俄國不得不放棄向南擴張,轉而把箭頭對準了東方。
彼得大帝曾與清政府籤訂《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的籤訂是在雙方對等的情況下完成。可是到了鴉片戰爭時的滿清王朝,在俄國眼中已經沒有資格再與他們平等籤約。克裡米亞戰爭失敗後,俄國迅速調轉方向,於1858年強迫清政府籤訂了《璦琿條約》,加入了瓜分中國的行列。
03
當時俄國並未直接與中國開戰,但只要有歐洲列強侵略中國,沙俄便一邊打著調停的名義,一邊武力搶佔中國領土。在庚子國變中,俄國非常積極,前後調集14萬兵力進攻。在清廷被嚇破了膽,請求議和時,又是俄國第一個同意議和,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東三省。
在近代史中,俄國沒有直接或單獨向中國開戰,可是中國的整個東北幾乎都被俄國所侵佔。戰爭時,俄國慫恿德法兩國強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其用意也就是為了在以後由俄國將其獨佔。俄國和日本對中國東北虎視眈眈,各施手段。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4年),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開戰。很明顯,不管是誰贏了,東北都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變成外國領土。
讓人無比憤懣的是,當時的清廷還試圖聯合俄國驅逐日本,簡直是與虎謀皮!日俄戰爭中俄國戰敗,東北被日本人佔領,後來建立了偽滿洲國。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東北得以保全。假如日俄戰爭中俄國戰勝,他們佔領了東北。那麼二戰結束後,蘇聯能否把東北還給中國還很難說。
結語
國際政治局勢風雲變幻。但其實很多政治事件的背後,都有著各種錯綜複雜的原因。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動輒就開戰的時代,但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卻從未停止。
參考資料:
《答某書》
《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