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米亞戰爭:明明主角是俄國與土耳其,為啥中國卻是最慘受害者

2020-12-07 騰訊網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愛德華·洛倫茲

戰爭往往被我們理解成為是兩個或者更多個利益集團為了爭奪有限的利益而進行的武力鬥爭,而大多數情況下也正是由這些參與戰鬥的集團收穫利益、蒙受損失。但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卻發生了一件怪事:俄國和土耳其打了一仗,中國卻丟了領土,這樣荒謬的事情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

克裡米亞之戰

俄國和土耳其不對付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自從1453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人消滅之後,兩國就一直對巴爾幹、高加索、克裡米亞這些地區爭奪不下,一直打了整整兩個半世紀,也就是二百五十年還多些。

而兩國的戰爭中特別有名的就是1853年的克裡米亞戰爭,但是在這場戰爭裡,受損最嚴重的不是直接參戰的俄國和土耳其,不是在其中煽風點火的英法等國,而是當時唯唯諾諾的中國。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

聖城耶路撒冷的爭奪只是這場戰爭最直接的導火線,戰爭背後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帝國們擴張需求之間的必然衝突。當時的土耳其敢和俄國開戰,背後有著英法兩國的默許。但是很可惜,沙俄雖然是帝國主義最薄弱的一環,但是打一個土耳其還是不在話下。隨著戰爭的進展,沙俄也一直佔據上風。而俄國的擴張也讓他歐洲的鄰居們寢食不安,經過一系列討論和利益考慮之後,英國、法國、奧地利、瑞典和薩丁王國都紛紛加入了這場戰爭,支持當時的土耳其。

原本堪稱不共戴天的宗教仇恨終於在利益之下暫時偃旗息鼓,歐洲國家們沒有幫助自己的基督教兄弟俄國(俄國所信奉的東正教與基督教同源),而是去幫助了信奉伊斯蘭教的異端土耳其。

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遏制住俄國擴張的步伐。如果土耳其一旦失敗,歐洲各國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失。所以,英法兩國的戰艦也與1854年1月開入了戰場。

這場戰爭讓各國都損失巨大,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人力物力損耗可觀。俄國當時派出了超過七十萬的兵員,而歐洲各國的聯軍更是超過了一百萬之眾。他們還把自己壓箱底的東西拿了出來,火炮槍械和各種水雷在戰場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幾乎要把整個戰場夷為平地。

但是戰爭的勝負卻並不是簡單是人數對比,俄國的軍人再多、武器再好,也一樣是由軍官們指揮著的。而他們落後的軍事思想和戰術戰法在經歷了工業革命的英法兩國面前更是如同原始人一般。因此,在英法參戰後,戰局就逐漸向著不利於俄國的方向傾斜。

戰爭還是結束了,1856年1月。俄國終於接受了奧地利提出的各項要求,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歐洲各國終於如願以償阻止了俄國向他們擴張的步伐。

倒黴的中國

然而帝國主義的本性是無法改變的,俄國也絲毫沒有放棄侵略的想法,在向南擴張受阻後,他們的目光轉向了當時一片頹勢的中國。

曾經,康熙時期的中國還能和俄國打得有來有回,最終籤下平等協商而來的《尼布楚條約》。但是鴉片戰爭後一派頹敗之勢的中國已經不能和當時的俄國同日而語,沙皇也當然不會再有平等相待互相磋商的想法,而是直接以武力等等多方面威脅中國,強迫籤訂了《璦琿條約》。中國也因此失

去了大片領土。從此,俄國從這種行徑上得到了甜頭,加入了瓜分中國的行列中來。

總的來說,當時的沙皇俄國是一個非常擅長趁虛而入的國家。他們沒有和中國直接開戰,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他們掠奪自己想要的利益。只要別的歐洲國家開始侵略中國,沙俄就要跟在後面,一邊說著幫助雙方"調停",一方面逼迫中國讓出大片領土。

庚子事變中俄國也用著相同的手法,當時正是他們率軍十四萬進攻,打出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嚇破了清廷的膽子。而當軟弱無能的清廷開始求饒請求議和的時候,俄國又是第一個答應的。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佔領中國的東三省。而且,他們幾乎成功了。

三國幹涉還遼事件時,俄國同樣如此。他一面強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藉此索要大額的還遼費,另一面自己又對半島虎視眈眈。而他幹涉還遼的目的也很簡單,俄國不願意看到日本佔據遼東半島,因為對他們而言,那已經是自己看上的肉了。日俄兩國對中國東北都有著覬覦之心,當然不會讓對方順利拿到了。

而克裡米亞戰爭後,俄國和中國籤訂的《璦琿條約》正是這種手段達成的結果。

險之又險的東北局勢

俄國也曾經有過差一點就要達成野心的時候。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兩國為了爭奪別國的土地,在別國的領土上展開了一場不義之戰。而很明顯的,這場戰爭跟當時昏聵的清政府沒有什麼關係,不管雙方誰取得了勝利,東北都很可能變成外國的領土。

在此之前,日俄兩國早就都想對中國的東三省下手了。甲午戰爭後,三國幹涉還遼事件的發生更是讓日本對俄國心存怨恨,這個時候。於是,日本趁著這個機會狠狠教訓了俄國一頓,自己得到了想要的利益。但對於中國來說,如果這場戰爭結局不同,東北的命運或許也會改變。

日本勝利以後堂而皇之地佔領了東三省,直到二戰爆發後,東北也成了他們重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但他們的統治殘暴不仁,又做出無數慘絕人寰的罪惡,根本不能服眾。當地人一直在反抗他們。

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當然也沒有了再佔著東北不走的理由,險之又險之下,東三省才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手裡。如果這個過程中有任何一處和我們的歷史不同,結果難以預料。

日本、俄國、土耳其,雖然他們之間的戰爭和中國看起來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當我們的國家是弱國、小國的時候,別的國家就會找著藉口編了理由來欺負我們,侵略我們。而當我們變得強大起來之後,這些國家還有這種勇氣嗎?

相關焦點

  • 克裡米亞戰爭:明明主角是俄國與土耳其,為何中國卻受損最重?
    同理,近代史上,有一場跟中國完全沒有關係的戰爭,卻因為某些因素帶給中國巨大的創傷。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破之後,東羅馬帝國也宣告滅亡。此後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帶領下,俄國國力達到巔峰狀態,便打著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名號,其實是為了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裡米亞等地與土耳其展開了長達兩個半世紀的戰爭。
  • 克裡米亞戰爭:明明主角是俄國和土耳其,為何中國受傷最嚴重?
    克裡米亞戰爭的歷史意義非同小可,它是繼拿破崙戰爭之後最大的一場國際戰役,大半個歐洲都被卷進了這場發生於克裡米亞半島的混戰當中。而且因為戰況膠著,戰事慘烈,水雷火炮等武器被迫發展迅速,針對傷亡人員的救護也在女護士南丁格爾的燈火中逐漸興起。
  • 中國沒有參與克裡米亞戰爭,為何成了最大受害者,看看俄國幹了啥
    在16世紀80年代,俄國吞併了西伯利亞地區的民族,在看到了繁華的中國之後,更是產生了侵佔中國的野心。我國就曾與其發生過交戰衝突,在清朝康熙年間,清軍就曾在我國的黑龍江省的邊境地區與俄國展開過一次慘烈的戰爭,也就是史書所記載的"雅克薩之戰"。
  • 十二次俄土戰爭,土耳其終於在克裡米亞獲勝,竟迫使俄國割讓領土
    克裡米亞戰爭爆發第九次俄土戰爭,又稱為克裡米亞戰爭。如果追溯戰爭起源,這竟然是法國惹出的禍端。1850年,法王路易·波拿巴以武力要挾,強迫土耳其承認法國對耶穌墳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穌出生地伯利恆的教堂擁有保護權,土耳其蘇丹最終被迫屈服。
  • 克裡米亞戰爭本是列強之間的利益爭奪,為什麼倒黴的卻是中國?
    一場錯誤估計的克裡米亞戰爭,更是讓俄國不得不轉嫁危機、盯上了中國。 在這場純粹的利益爭奪當中,克裡米亞戰爭不僅改變了沙俄向西擴張的策略,同時將災禍轉移到了遠在千裡之外的中國,自此以後,沙俄盯上了遠東地區。 3、 被盯上的沃土,中國的北大倉 在克裡米亞戰爭中遭到群毆的沙俄,發現自己此時的戰略已經不可行,便開始轉變策略、盯上了中國的東北地區。
  • 蝴蝶效應,一場克裡米亞戰爭,是如何影響萬裡之外的中國的
    這種因果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160多年前曾經爆發了一場足以改變世界形勢的戰爭,那就是克裡米亞戰爭。這場戰爭主要在歐洲進行,中國並沒有參與,那它又是怎麼影響到萬裡之遙的中國呢?
  • 克裡米亞戰爭,俄國元氣大傷,可為什麼還能入侵中國呢?
    克裡米亞戰爭交戰地雙方是俄國對英法及奧斯曼。從牌面上,只要英法兩國不是打醬油,那麼俄國是沒有勝利地把握地。結果也是如此,俄國被吊打了,沙皇都因此自殺了,阿拉斯加也是在這個時期賤賣給了俄國。可在克裡米亞戰爭中,沒有佔到便宜地俄國,卻把目光放到了中國身上,一口氣侵佔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裡地土地。克裡米亞戰爭,俄國元氣大傷,可為什麼還能入侵中國呢?說起克裡米亞地起因,還得說是俄國地擴張惹地禍。俄國崛起後,開始了全方位地擴張,奧斯曼就是俄國地重點目標。
  • 聞一:「1783年,克裡米亞成為俄國的了!」
    摘要: 從波將金起,在克裡米亞進行的這種民意測驗式的「全民投票」,就成了俄國後世帝王們收集土地頻繁使用的法寶,和對這種土地收集永唱讚歌的民族主義圭臬。 聞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1783年4月8日,克裡米亞成為俄國的了!」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與東正教之間的戰爭
    所以,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矛盾,無論從地緣來說,還是從宗教來看都是不可調和的,兩國的戰爭從公元1676年便已開始。本文所寫的克裡米亞戰爭便是第九次俄土戰爭,那麼戰爭為什麼發生是克裡米亞呢?或者說俄國人為何如此鍾情於克裡米亞呢?
  • 俄國對土耳其的最慘敗仗:五十多萬俄軍喪生,沙皇為此喪命
    最近西亞地區不太平靜,土耳其、敘利亞、俄羅斯之間經常擦槍走火。歷史上的俄土關係就很複雜雙方經常發生戰爭。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它與俄國之間進行過十次大規模戰爭,土耳其敗多勝少,不過還是取得過一些勝利。比如第九次俄土戰爭,俄國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
  • 克裡米亞戰爭:從這段戰爭歷史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啟示
    例如克裡米亞戰爭,這一場俄羅斯眼中的「東方戰爭」為什麼開始,又怎麼會以俄方慘敗而結束,更重要的是,這一場沙俄和歐洲的戰爭,最後倒黴的為什麼是我們? 這一和約的籤訂,使得沙俄喪失了歐洲霸主的地位,其國際地位大大下降,而英法兩國則乘此機會控制了土耳其,取得了在近東的優勢地位。而且,由於在克裡米亞戰爭中慘敗,沙俄不得不改變了自己的擴張策略,將目光轉移到了中國,簡單點說,沙俄開始侵佔我國的土地了。
  • 當年沙俄要是打贏克裡米亞戰爭結局會如何?會遷都君士坦丁堡嗎?
    1853年的克裡米亞戰爭究竟是緣何而起?為什麼英法會扯入其中並幫助奧斯曼土耳其打沙俄呢?其實,說到底就是歐洲列強為爭奪奄奄一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塊肥肉而引起的利益糾紛。但是,經過前八次的與俄國大戰,自知單靠自己根本無法抗衡俄國,好在這次土耳其並非孤家寡人,有英法兩強國的參與,這樣奧斯曼土耳其的底氣足了很多。英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海洋國家,最怕的是自己的海洋霸權受到挑戰,俄國艦隊真的從黑海進入地中海,就意味英國皇家海軍在這裡的優勢被削弱。
  • 為什麼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不怕發動戰爭,也要吞併克裡米亞
    為什麼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不怕發動戰爭,也要吞併克裡米亞克裡米亞屬於蘇聯,哪怕在蘇聯成立之前都屬於俄羅斯管轄也,應該不會有人反對這個邏輯吧,克裡米亞在蘇聯時期被領導層強行從俄羅斯劃給烏克蘭,但是這違背了蘇聯的憲法。
  • 俄國和土耳其打了十幾次,兩國到底在爭什麼
    文/寂寞的紅酒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兩大帝國。作為山水相連的鄰居,兩國的關係一直不睦,甚至可以說嚴重不和。歷史上,兩國曾進行了十幾次大規模的戰爭,平均不到19年就會打一次,每次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混戰的大陣仗。
  • 烏克蘭和土耳其合作研發護衛艦,俄羅斯國防部發了一張圖
    烏克蘭和土耳其於12月15日籤署了一項涉及軍事武器技術轉讓以及護衛艦和無人機聯合生產的軍事協議,該協議被視為烏克蘭和土耳其軍事結盟的一個標誌,而俄羅斯則顯然是俄烏軍事合作的直接受害者,烏克蘭此舉在歐洲引發了一些爭議。
  • 遠在黑海之濱的克裡米亞戰爭,如何影響義大利的統一進程
    小邦林立的義大利機遇:撒丁王國參加克裡米亞戰爭1853年,為爭奪多瑙河下遊的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這兩個公國的控制權,土耳其與沙皇俄國之間爆發了戰爭。開戰初期,由於雙方在軍事實力上存在著差距,處於弱勢的土耳其一方在交戰中連戰連敗,特別是在錫諾普之戰中,土耳其海軍遭到了沙俄黑海艦隊的毀滅性打擊。眼見土耳其旦夕難保,英、法兩國出於遏制沙俄勢力擴張的共同目的,決定聯手加入戰團。1854年初,沙俄與英、法正式彼此宣戰,至此,沙俄與土耳其之間的區域性戰爭正式演變為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戰爭。
  • 克裡米亞半島:穿梭在文明碰撞的十字路口
    1774年,第五次俄土戰爭後,俄國控制了克裡米亞。1783年,克裡米亞汗國被歸併於俄國,最後的蒙古汗國就此消失。1787年,最後一位可汗被土耳其人送到羅德島斬首。很多克裡米亞韃靼人越過黑海逃往土耳其,他們的後裔大多被土耳其人同化。
  • 土耳其稱克裡米亞不屬於俄羅斯,或重回美國懷抱
    近年來,土耳其與俄羅斯在外交關係方面頗為火熱,大有"穿一條褲子"的架勢。然而,善於走鋼絲的土耳其卻是個態度說變就變的國家……日前,土耳其外交部長卡武索格魯表示,"安卡拉不承認克裡米亞歸屬俄羅斯的立場沒有改變。我們在索契確認了這一點,而且我們與俄羅斯的關係正在積極發展"。
  • 19世紀中期的克裡米亞戰爭中,沙俄究竟怎麼做才能避免兵敗命運?
    1853年至1856年,沙俄與英國、法國為爭奪對當時衰落的奧斯曼帝國的主導權,而爆發了一場戰爭,因其最重要關鍵的戰役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爆發,因此被稱為「克裡米亞戰爭」。
  • 失去克裡米亞後烏克蘭有多慘?坦克損失超6000輛,從強國淪為不入流
    克裡米亞事件中,烏克蘭損失慘重,不僅僅丟失領土,人口減少800萬,而且2個軍被全殲,從地區強國淪為現在的不入流的國家,地位已不是地區強國之列。 那麼對烏克蘭影響深遠的克裡米亞事件為何會爆發,喪失克裡米亞又讓烏克蘭遭遇了什麼?克裡米亞弄丟後,烏克蘭現在有多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