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居的英文譯名採用"TAOTAOJU"這種直譯的方式。主辦方供圖 |
西關美食懸賞徵集英文名 下月20日截止
為亞運300萬外賓提供貼切指引
如果你的英語水平不錯,如果你熟悉西關文化,那麼幫幫艇仔粥、腸粉等西關美食吧,趕緊給它們起個貼切而真正的英文名,讓老外們品嘗完這些美食不再「蒙查查」。日前,荔灣區旅遊局對西關美食的徵名工作已開始,市民起洋名可獎勵數百元。
拼音直譯讓老外不知所云
爽脆鮮甜的蝦餃、爽滑彈牙的腸粉……一提起這些西關美食的名字,不少老廣都立刻垂涎欲滴。然而,這些美食一直都缺乏貼切規範的「英文名」,很多千裡迢迢來品嘗西關美食的老外吃完對它們的名稱、用料和典故等「蒙查查」。
據荔灣區旅遊局副局長梁東介紹,過去飲茶點心的英文譯名多數是由酒樓隨便譯的,多數用拼音直譯,這樣就算服務員手腳並用,也很難向老外解釋清楚手裡的美食到底是什麼。
他表示,西關美食的命名其實很有意思,就像「艇仔粥」,原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灣河面經營的,原料有魚片、炸花生等等,由於廣州人舊時稱小舟為「艇仔」,漸漸地人們就把這種特別多料又味美的粥稱為「艇仔粥」。又如娥姐粉果,相傳在明代,廣州西關某官僚僱的娥姐把曬乾的大米飯磨成粉,用開水和面做皮,以炒熟的豬肉、蝦、冬菇、竹筍末做餡,包好上籠蒸熟,稱為粉果。客人嘗後,無不稱奇。
西關老字號酒樓也徵名
「要讓外國人認識廣州的飲食文化,西關美食的英文名就需好好琢磨一下。」梁東說,這幾年來荔灣旅遊的外國人越來越多,無論是「老字號」大茶樓還是小雲吞麵鋪都紛紛迫切需要提供美食的規範英文譯名。明年亞運會期間將有超過300萬外國人到廣州旅遊,到西關「搵食」,幫西關美食譯個靚名迫在眉睫。
日前,荔灣區旅遊推廣中心正式向廣大市民推出「西關美食譯名大徵集」活動,除了對艇仔粥等地道西關美食徵英譯名外,還同時為蓮香樓、陶陶居等「老字號」茶樓以及清平雞、佛跳牆等地道美食徵英譯名。
記者看到,「西關美食譯名候選名單」中共分為粥品、腸粉、點心、甜品、粵菜、老字號名店等六個名錄,共推出了69個西關名小食和「老字號」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