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淺淺參加了學院舉辦的「迎春賞茗」的線上茶席設計比賽,現在想來和大家分享一波。
所謂茶席,是表現茶文化的一種形式載體,歸根結底,就是以茶為靈魂,以茶具組合為主體,在一個特定的空間形態當中,與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的一個有獨立主題的茶道藝術組合。
如果說,茶藝是一種時間的藝術的話,茶席就是一種空間的藝術。
接下來,簡單透過茶畫看看茶席的歷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唐代陸羽的《茶經》使中國茶道的藝術被奠定下來。而《茶經》中的第十章「茶之圖」可以說就有了茶席設計的空間環境和布景的這樣一個概念和思路。除此之外,還有晚唐時期的《宮樂圖》中的大桌子就可以稱之為一個大茶席,北宋宋徽宗的《文會圖》中也有著一個皇家茶席的面貌,明清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唐寅的《事茗圖》等等。
再簡單的和大家說說茶席設計的構成要素,包括主要要素有茶、茶具、鋪墊(如桌旗、桌布等);次要要素有插花、焚香(以植物香為好)、工藝品(如茶寵等)。
這次淺淺的作品主題是「柳暗花明——致2020年特殊的春天」。
繪著兩岸青山的桌旗上,是隨波逐流的葉,它代表著輾轉漂流的人兒;是隨風飛揚的蒲公英(品茗杯上所繪),它代表著永不停止的愛與希望;葉英飛,隨風揚,向遠方。栽著茶葉的茶荷,似划槳前行的方艦,帶著清香,是發於醒腦,亦是一味禪思;桌上桌下的斷木逢春發新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亦是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期待。
「病樹前頭萬木春」,一代勝一代,代代相承;千山萬水歸來,重重困難險阻,撥開雲霧,苦盡甘來,便是「花紅柳綠天地暖」,便是「坐觀萬景得天全」,總會出現新的大好形式。
最荒寂之處總有願扶天傾者,她們穿過舉世洪荒,悄然予世間一縷光芒。繁華世事,並沒有因此灰淡,只是被按下了暫停鍵,總有一天山花爛漫之後的歡聲笑語必將再現。而我們心中應當永遠記住這山這水這人這美麗的特別的春天,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於千萬人中遇見一個你,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尋一個你,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只想輕輕問一聲:「我是荼淺,也是淺淺,你想和我一起走下去嗎?」
喜歡就請關注我哦,筆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