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豆漿霜淇淋到豆漿烏龍茶,老牌餐廳永和大王向年輕消費群體靠攏

2020-12-15 第一財經

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人們對於食品的要求也隨之升高。不斷升級迭代的餐廳以及層出不窮的網紅新品也吸引了近幾年餐飲市場的關注。作為1995年開辦至今的臺式風味餐廳,以豆漿、油條為主打的永和大王如今又有什麼新的變化?

數據顯示,永和大王2018年保持銷售額連續25個月正增長;在保證健康、安全的基礎上,正悄悄進行轉型。

每年幾十種新品

隨著年輕消費者漸漸成為餐飲消費市場的主力軍,老牌餐飲企業如何搶佔這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也是眾多品牌目前的重點。

豆漿霜淇淋,和奶茶口感相近的豆漿烏龍茶,去掉高脂雞皮的雞腿排……在永和大王推出的一系列新品上,不難發現這個老牌企業正向年輕消費者靠攏。

「現在大家都喜歡喝奶茶,尤其是年輕一代,所以我們就開始思考研發一種更為健康的飲品。」永和大王市場公關經理侯豔拿著這杯豆漿烏龍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該茶的成分主要是現磨豆漿加茶飲,和一些網紅茶飲店的拿鐵味道類似,而比例適中的配方嘗起來更為清冽,也多了一分豆漿的醇香。

此外,在滿座率達90%的長寧區永和大王店內,幾乎七成以上的顧客桌上都有一份炸雞排飯,侯豔對記者表示,這個新品炸雞腿就是他們經過多年研發才製成的。「油炸的東西雖然口感和味道很好,但是確實也會有些影響健康,於是我們就開始研究如何在維持口感的情況下做一款更為健康的雞排。」據她介紹,這款新品將傳統雞排中的高脂雞皮去掉,並裹上用紅薯等調配而成的麵粉漿,選用整隻去骨雞腿製作而成,更大程度上維持口感又不影響健康。

「在品類創新上,每年的新品大概是幾十種。2個月推出2~3樣新品(不包括季節性的新品),每到過年都有限定季產品。」快樂蜂餐飲集團質量管理部副總監包慶峰告訴記者。

雖然每年都會推出新品,但他們的核心產品豆漿和油條,也一直是消費者點得最多的兩樣。

記者在長寧區一家永和大王的餐廳現場發現,儘管店面不大,永和大王仍留了6~8個平方米,配備一套器材專做豆漿這個產品。「我們採用的黃豆都是來自中國東北的非轉基因大豆,浸泡8小時,每4小時新鮮現磨。」開業至今,永和大王已經累計賣出現磨豆漿5.5億杯。平均每1.5分鐘永和大王就售出一杯現磨豆漿。

侯豔透露,2019年,永和大王會加快開店步伐,特別是在六大重點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武漢、南京、杭州擴大布局。

食品安全管控

中餐的複雜性導致食品質量的監管較之西餐更為複雜。

據包慶峰介紹,他們目前主要是一個中央廚房,主要餐廳還是在上海。「永和大王的產品線都是從中央工廠或者加工廠直接運送到總倉庫,再配送到店面,有四個物流中心(總倉庫),上海這個主要是供給華東地區,此外我們還有武漢倉庫、深圳倉庫和北京倉庫四個主物流中心。」

包慶峰表示,在食品監控上,他們先將物品配送到相關倉庫,並實施監控數據。根據不同產品的需求量,永和大王的採購部門會根據門店和分倉的分布來決定供應商的布局,目的是縮短供應距離,並提升響應速度、控制整體成本。而且,每個產品都有各自的物流要求,供應商每次送貨都需要按照嚴格的檢驗標準進行。

而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也會實時跟進網上客服中心,實時搜尋數據,跟進微博反饋。

因為永和大王有部分預加工的食品,記者在永和大王的後廚發現,所有料包的解凍數量都經過準確計算,以確保食材的新鮮。而且蔬菜的切配也是按需製作,切配好後冷藏保存且有固定的保存時間,並且有嚴格的到期報廢措施。「比如說今天需要用哪些食材,就會提前將它們準備好,冷藏保存且有固定的保存時間,並且有嚴格的到期報廢措施。」永和大王RSOT稽核部副總監周瑋說,而這些數據都來自於以往的統計和積累。

此外,記者在現場看到,永和大王后廚間的消毒器具和排汙設備,在有限的店面空間也一應俱全。例如水油分離的器具,製作豆漿的全套器具,「機器也會設定標準的浸泡時間、浸泡溫度,以及統一的磨製、燒煮、保存和報廢流程等。」周瑋表示,這樣用標準化設置既能保證安全性,也能保留最佳口感。

「永和大王從2012年才開始開放加盟,但與直營的標準完全一致,要求非常高,因此目前90%以上仍然是直營店。」包慶峰告訴記者,目前永和大王的門店主要覆蓋大城市和周邊城市,雖然有能力開更多店,但並沒有迅速擴張的計劃。

如今,外賣成為不少消費者逐漸依賴的生活方式,但是多數人忽略了其中同樣存在大量不可控的食品安全風險,例如熱飲和冷餐的溫度控制。

侯豔告訴記者,他們外賣的配送時間目前均為45分鐘內,外賣配送時均會使用專業外賣保溫箱,配送範圍為餐廳輻射3公裡左右商圈。

此外,永和大王如今在配送中已經默認不贈送一次性餐具,除非用戶特殊標註,堂食的一次性餐具也需要收費,以利於環保。

相關焦點

  • 沒嘗過永和大王的豆漿,好意思說你是豆漿愛好者?
    現如今在北上廣深也都能品嘗到這就是今天的主角——永和大王「永和大王」1995年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店,20年來,永和大王一直從消費者出發,將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作為品牌存在的價值,而這也是「永和大王」品牌建設的根本。
  • 「手拌豆漿」事件牽出「李鬼」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誰更無辜
    而一直被消費者混淆的「永和大王」品牌相關負責人則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截至2018年底,「永和大王」已在全國51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00家門店,其中64家為加盟餐廳,其餘均為直營餐廳。前宅食送CEO、餐飲老闆內參副總裁穆楊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大型連鎖品牌基本都是採取「直營+代理商+加盟」的模式。
  • 「永和豆漿」VS「永和大王」
    而在臺北西南的永和市,最早「永和豆漿」是「到永和喝豆漿」的意思彼時淵源不宜過細考究,此時顯著性更具現實意義;究竟是「永和豆漿」成就了「永和大王」,還是「永和大王」成就了「永和豆漿」?商標使用被許可人上海永和大王餐飲有限公司通過長期努力,在全國各地廣開「永和大王」門店,已成為最大的中式快餐連鎖餐廳之一。被申請人申請註冊爭議商標完全是為了創立和發展自身品牌的需要,並為之付出了諸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 永和豆漿盛食永和永和大王 3家「永和」寧波混戰
    浙江在線06月29日訊「寧波現在有好幾家'永和豆漿',究竟哪家正宗?」昨天,市民劉先生致電本報,反映自己的困惑。記者昨日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寧波市區有3家名稱裡有「永和」兩個字,而且都主營豆漿、油條等快餐的連鎖餐飲店,分別是「永和豆漿」、「寧波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這3家店究竟誰是正宗?他們有沒有「親戚」關係?
  • 永和大王:中式快餐的崛起之路
    從199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至今,永和大王的大王碗logo已經深入人心。在不少人心目中,永和大王是一家主營豆漿、油條的臺灣餐廳,可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早餐只佔到永和大王2017年營收的不到四分之一,正餐佔據大部分的比例。靠豆漿、油條起家的永和大王正在悄悄轉型。
  • 八家「杭州永和豆漿」將改名「永和大王」
    「聽說永和豆漿要變成永和大王了,我原來的貴賓卡用不了怎麼辦?」昨天,薛小姐打進商報熱線85188518反映,她在「永和豆漿」辦理的一張貴賓卡,裡面還有幾百元餘額,如今卻找不到地方用了。  4月7日,薛小姐打算到吳山路口的「永和豆漿」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幾個裝修工人在裡面。
  • 杭州永和豆漿將改名為「永和大王」
    「聽說永和豆漿要變成永和大王了,我原來的貴賓卡用不了怎麼辦?」昨天,薛小姐打進商報熱線85188518反映,她在「永和豆漿」辦理的一張貴賓卡,裡面還有幾百元餘額,如今卻找不到地方用了。   4月7日,薛小姐打算到吳山路口的「永和豆漿」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幾個裝修工人在裡面。
  •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爭雄東北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商標史100周年國際論壇》會議上,「永和豆漿」商標持有者林炳生準備再次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撤銷「永和大王」註冊商標,兩家企業關於註冊商標的糾紛再次升級。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業內又傳出永和大王集團計劃今年在瀋陽開設分店的消息,記者從「永和大王」方面得到證實,「永和大王」將把進入東北市場的首選之地定在瀋陽,兩者的明爭暗鬥將在沈繼續上演。  「永和大王」鐵定進軍瀋陽  據永和大王北京地區管理處企劃部一位劉姓負責人介紹,「永和大王」一貫堅持「油條豆漿」這一中式快餐的經營特色,目前永和大王已經在中國擁有80餘家連鎖店鋪。
  • 究竟誰是豆漿大王 「永和大王」商標再遭質疑
    1999年,林家小弟林建雄來滬開創「永和豆漿」國際連鎖事業。同年,林建雄一手操辦的第一家「永和豆漿」直營店在上海浦東嶗山東路開張,當年授權加盟店達20家之多,總店數近50家。     1996年2月25日,在上海又成立了一家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也是經營豆漿、油條類的快餐店,掛「永和豆漿大王」牌匾。
  • 永和大王跟永和豆漿,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50年代,大批外省軍政人員的眷屬移居到永和。一來想念家鄉味道,二來為解決生計問題,他們開始在街邊賣起豆漿、燒餅和油條——這就是永和豆漿最早的模樣。 但永和豆漿的崛起,卻與上海有關。為了擴大銷量,他開始向社區、便利店銷售瓶裝豆漿,還自己設計打包豆漿的半自動化設備,把名氣越做越大。1987年,永和豆漿廠成立。90年代中期,它已經成了臺灣各大連鎖超市的供應商。但島內市場畢竟不大,競爭也激烈,林氏兄弟決定進軍經濟剛起飛的大陸市場。
  • 永和大王:我們堅持現磨 與永和豆漿沒關係
    作為行業的領軍品牌,永和大王很快就洞察到顧客對外賣的需求量在不斷上升,並快速成立了大王送配送,但以永和大王單個品牌,用戶來源比較局限,無法觸摸到新客源,需要新的入口擴大用戶來源。近年來O2O外賣的熱潮,讓永和大王找到了新商機,迅速與第三方中高端外賣O2O平臺「點我吧」達成了戰略合作,永和大王在「點我吧」杭州站上線首日,訂單量暴增!
  • 永和大王VS永和豆漿:豆漿粉風波之爭
    連日以來媒體不斷對豆漿粉風波的報導,不僅讓「洋快餐」灰頭土臉,也讓大陸最大的兩家豆漿連鎖店業者:永和豆漿與永和大王之間的較勁再度浮出水面。永和大王藉機對外公開店面現磨豆漿的全過程,撇清與永和豆漿的關係,更藉機宣揚自己才是現磨豆漿,要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 「豆漿門」之爭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撇清關係
    連日以來媒體不斷對豆漿粉風波的報導,不僅讓「洋快餐」灰頭土臉,也讓大陸最大的兩家豆漿連鎖店業者:永和豆漿(需求面積:60-200平方米)與永和大王(需求面積:180-300平方米)之間的較勁再度浮出水面。永和大王藉機對外公開店面現磨豆漿的全過程,撇清與永和豆漿的關係,更藉機宣揚自己才是現磨豆漿,要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 悅讀 |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真的不是一家,你還相信愛情嗎?
    中國工商出版社將於近期刊載我社部分優秀圖書內容從而方便讀者了解更多精彩圖書詳情如有需要
  • 加盟永和大王 傳遞夏日好沁涼
    作為臺式風味的傳播者,永和大王把「認真」的臺灣精神融入品牌理念,堅持傳承和創新臺灣美食,現今永和大王全新推出的醇香豆漿烏龍茶,中杯和超大杯型兩種選擇,暢飲夏日。永和大王無錫店對於永和大王來說,「向每一個人傳遞品嘗美味的愉悅」,是永和大王對消費者不變的承諾。這個夏天不妨走進永和大王加盟店,讓我們為您傳遞這份夏日的沁涼吧!
  • 賣油條一年賺3個億,永和大王是怎麼成功的?
    紅白相間的門店標示,一個和藹的老年人頭像,這個酷似美國快餐巨頭肯德基的門面設計已漸漸為人們熟悉,這便是1995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鋪的「永和大王」。賣的是單價2元的油條、豆漿,怎麼可能做到年營業額3億元?大者恆大,是大市場的法則,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有經濟規模。
  • 永和大王號稱堅持現磨豆漿22年 真相是豆漿粉衝泡?
    這是一家以臺式風味的精緻快餐為主的品牌,「永和」是臺灣的地名,以美味的豆漿而聞名遐邇,永和大王是最早進入大陸的永和系品牌之一。在永和大王的官網上自我介紹著,「永和大王1995年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餐廳,目前已在全國開設了超過300家餐廳。發展至今,永和大王已經逐漸發展成擁有近40種產品的全天候用餐場所。」
  • 永和大王:中式快餐的崛起之路 5年內門店數量翻一番
    從199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至今,永和大王(需求面積:180-300平方米)的大王碗logo已經深入人心。在不少人心目中,永和大王是一家主營豆漿、油條的臺灣餐廳,可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早餐只佔到永和大王2017年營收的不到四分之一,正餐佔據大部分的比例。靠豆漿、油條起家的永和大王正在悄悄轉型。
  • 永和大王回應「衝泡門」質疑:我非永和豆漿
    永和豆漿更是公開宣稱豆漿是豆漿粉衝泡而成,連累另一家帶有「永和」字樣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永和大王」。該企業面對質疑,向本報記者展示了磨漿過程。宣稱現磨,卻被爆出豆漿粉衝泡的「內幕」。針對公眾對於豆漿製作的質疑,近日,北京永和大王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傑向本報獨家展示其磨漿房,向記者揭秘永和大王豆漿的製作過程。
  • 永和大王如何用豆漿油條開出80家直營店
    從1995年12月12日,在上海市長寧區水城路,誕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廳,至今,」永和大王」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深圳5個城市開業將近80家直營分店,工作人員總數超過3000名,成為立足發揚光大中華美食,並專業從事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管理的大型餐飲集團。 「永和大王」的成功無疑成為各大中式快餐店競相效仿的對象。而它也當之無愧地被業內人土稱為「賣油條的中國麥當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