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廣州地鐵13號線還沒恢復,讓人對上周黃埔區的水災不敢遺忘。隧道積水,山體滑坡,小區車庫被淹……經濟損失巨大,甚至有人不幸遇難。人們在尋找導致這麼嚴重的水災原因時不禁要問廣州黃埔區的城市排水系統是不是有問題?
從地形上看黃埔區南部地區容易發生洪災,地勢從中部的山崗沒經過多少緩衝就到了珠江。
2017年5月8日新聞,日雨量破廣州歷史紀錄,截止至14時,黃埔區九龍鎮錄得524.1毫米,打破了廣州市日雨量歷史極值(2014年5月23日增城市派潭鎮477.4毫米)。也就是說黃埔增城一帶歷史上暴雨常年都有。但是2020年5月22日下的雨更加恐怖,是3小時內的狂降288.5毫米。所以來不及排水。
當然這幾年黃埔區開發強度越來越大,GDP奔第2了。建築多了自然擠佔了排水,蓄水地方。
在大江大河邊的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是說易行難,倫敦、巴黎這些成熟的河邊城市也經常水淹。所以黃埔區的城市內澇徹底根治不可靠。但是預警還是可以的,這次黃埔區的預警還是沒做好,有些隧道沒有及時封閉,人員沒有安全轉移。總體感覺非常嚴重的事但是官方和民間關注度不夠。
在以後的城市規劃裡防內澇應該擺在突出位置。消防檢查把防內澇作為一個必需的專項指標驗收。隨著氣候變暖惡劣天氣會越來越多,這樣的短時暴雨也會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