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至,你們家過新年有什麼傳統嗎?滬上美食名家沈嘉祿先生認為,過年必須得有「八寶」,才有年味兒!八寶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這個習俗衍生出哪些美味?一起來看看。
中國人過年必須有八寶,如此,酒酣耳熱之際才會爆出驚人的八卦消息!
八寶鴨
跟西方人一樣,中國人對數字也是非常迷信的,特別是一個「八」字,迷得要死。在傳統文化上,這個數字也很神奇,易經就是從八卦中推導出來的。
藏傳佛教中將寶瓶、寶蓋、雙魚、蓮花、右旋螺、吉祥結、尊勝幢、法輪通稱為「八寶」,亦稱「八瑞相」、「八吉祥」,在建築和器物上又有明八仙和暗八仙的圖案,道教就更不用說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展到民間,凡舉多而雜的事物,大抵以「八寶」來誇讚。
中藥裡有八寶丹、八寶湯,補品中有八寶酒,古典家具中有八寶箱,還有一項工藝叫「八寶嵌螺鈿」,也叫「百寶嵌螺鈿」工藝,川菜中有八寶菜,本幫菜裡也有兩道名菜借了「八寶」兩字聞名遐邇。
八寶鴨是一道具有濃鬱喜慶意味的大菜,在1887年重修的《滬淞雜記·酒館》中早有記載。不過認真考察起來,八寶鴨是上海蘇錫菜館的名菜,取鴨肉拆出骨架,塞入餡料蒸製而成。
在中國烹飪協會首次向世界發布的「中國菜」名錄中,八寶鴨被列為「上海十大名菜」之首,那麼此菜何以轉換門庭歸入本幫名下呢?
有一個故事比較八卦,相傳上世紀三十年代,一個老顧客到城隍廟老飯店吃飯,酒足飯飽後對一位姓黃的廚師說,虹口有一家飯店供應一款八寶雞,「味道邪氣斬」。廚師告訴了老闆,老闆就派遣「美食偵探」去買了一隻八寶雞回來,拆開來仔細分析。
哦,所謂「八寶」就是這麼回事啊!雞肚子裡塞進了蓮子、火腿、開洋、冬菇、慄子、糯米等輔料。於是老闆就叫廚師依樣畫葫蘆進行仿製,並將原來的老母雞由帶骨改為拆骨,改紅燒為油炸後上籠蒸透,使主輔料相互滲透,雞肉酥軟,味道更勝一籌。後來老闆想到八寶雞的版權是人家的,萬一人家告上門來或許就是一場不大不小的官司,於是就將雞改為鴨。再說鴨膛比雞膛大,可以塞進更多的餡料。
引進、消化、改造,最終反超勝出!這種套路上海人在八十年前就玩得很轉啦。
如今去老飯店吃飯,八寶鴨幾乎成了標配,他家廚師用一斤多一點的江蘇草鴨,再將雞丁、火腿丁、鴨肫丁、冬筍丁、香菇丁、杏仁、慄子、乾貝等,與250克糯米一起拌勻,加酒,鹽,蔥,姜等調味塞入鴨膛,膛口縫好下油鍋炸至表面金黃,然後墊上棕葉上籠屜蒸四個小時以上,裝盤澆滷,香味四溢。上桌後,服務員為客人開膛切割,大家搶來吃的不是鴨肉,而是五花八門的八寶。
有一年夏天,有三個參加日本相撲公演團來上海表演的選手(其中一位日本籍蒙古選手還是橫綱級別,相當於冠軍),身穿和服,足蹬木屐大搖大擺白相城隍廟,然後拐進老飯店吃飯。三個肥佬點了一隻八寶鴨,眼睛一眨就光碟了,於是再加了兩隻,同樣光碟。
還有一年,老飯店派出幾個大廚參加全國烹飪大賽,參賽選手挖空心思想準備了一道菜:葫蘆八寶鴨。取鴨頭頸上的一段皮,塞進八寶餡,兩頭封口,然後用青蔥攔腰紮緊,做出一隻小葫蘆的模樣,上桌後每人一隻,玲瓏可愛。
據說此菜登場後果然徵服了眾評委,抱得大獎歸。但是我有點想不通,鴨頭頸的表皮有很粗糙的毛孔,外觀上就輸人一截,再怎麼做也不會好過整隻的八寶鴨吧。如果我是評委,就給他一個低分。
八寶辣醬
老飯店的八寶辣醬大家更加熟悉,我就不多說了,但有個提醒,「八寶」當中,你可以放豬肉丁、雞肉丁、冬筍丁或茭白丁,還有香菇、豆腐乾等,但有幾樣食材是不可少的,比如雞肫、豬肚,還有開洋(不必太大,事先用黃酒浸泡後蒸軟),還有一樣也很重要,就是上了漿的蝦仁,那是用來「蓋帽子」的,八寶辣醬裝盆後,蝦仁在油鍋裡一拉,兜頭一蓋,有點紅山積雪的味道。有朋友喜歡放微微閃青半透明的百果,我也是支持的。
八寶辣醬其實不大辣,上海人過過老酒蠻有味道的,若是用來招待四川人、湖南人、江西人,那是出了鈔票討人罵。
同樣是八寶套路,八寶粥更加親民。八寶粥是大團結、大統一的完美詮釋,一鍋粥裡除了糯米,粳米,還有紅棗、蓮心、桂圓、核桃、赤豆、芸豆等一群盡心盡力的盟友,盛在碗裡觀賞,有點像看金庸的小說,不時有武林高手激情登場,頗具情節性。但年輕吃貨未必知道,八寶粥的前生其實是臘八粥。
是啊,臘八粥就是在農曆臘月初八那天用八樣以上雜糧乾果燒的粥。若再從佛學和民俗學上探究,臘八粥在佛門裡稱作「佛粥」,因為那天正好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相傳釋迦牟尼苦行六年,已經身形消瘦,疲憊不堪,在路邊奄奄一息,有位牧牛婦人看到了,就用雜糧和野果煮粥給他喝。
釋迦牟尼一下子如沐甘霖,身體光悅,最終在菩提樹下成道。從此,大江南北的新老佛寺,在每年的臘月初八,必定會煮粥喝粥,一來表示對佛祖的紀念,二來期望神靈的降臨,三來表示要像佛祖那樣艱苦修行的決心。
佛門煮粥喝粥,本來是和尚們的事,但中國的僧人在社交上有一套,會在那天多燒點,分給施主和香客喝,表示共沐佛光、喜結善緣的意思。後來,這種富有宗教意味的習俗傳到塵世間,臘八粥的味道就變得豐富起來。
臘八粥,後來也叫八寶粥
《紅樓夢》第十九回裡,寶玉跟黛玉劈情操,戲說林子洞中的老鼠精煮臘八粥,是從山下廟裡偷米來著,「米豆最多,果品卻只有五樣,一是紅棗,二是慄子,三是落花生,四是菱角,五是香芋」。
賈府公子哥兒只會用這種小兒科的八卦哄騙不領世面的女孩子,但也透露了大觀園八寶粥的原料也相當「農家樂」。據很會吃的梁實秋回憶,他們家煮的臘八粥裡有小米、紅豆、老雞頭、薏米仁、白果、慄子、胡桃、紅棗、桂圓等,不比寶哥哥吃的差。
臘八粥也有南北之分,北方大都是鹹的,粥裡要加肉絲、豆腐、蝦米;南方則以甜味為正宗,就像梁實秋和《紅樓夢》裡的成例。在《武林舊事》中,八寶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放七種食材,呈現五種味道,故有此名。
清朝的皇親國戚是「外來民工」,但學習、弘揚中原文化倒也不遺餘力,故而每年由皇帝籤發紅頭文件,內務府操辦,在雍和宮搭棚砌灶大煮特煮皇家版的臘八粥。為保證質量,還專門派了大臣現場辦公。
煮好後先敬佛,再送到光祿寺請皇上「親自喝」,然後分送王公大臣,最後刮刮鍋底分給施主和皇城根下的老弱病殘。這頓粥大約要耗去公款十萬兩銀子!可見年底突擊花錢在中國形成慣例是從一碗臘八粥開始的。
在我讀小學時,正值十年動亂,逢年過節草草了事,大吃大喝又可能引火燒身,但鄰居家一個老太太還堅持煮臘八粥。不過我注意到她的那鍋粥裡除了常見的食材,還加了不少山芋。她邊攪拌邊對我說:「這個票那個票,能湊滿八樣東西就託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啦。」
今天,臘八粥仍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節令美食。在蘇錫籍的大戶人家,臘八粥盛在金邊細瓷碗內,再撒些松仁、瓜仁、葡萄乾、紅綠絲等點綴點綴,絕對賞心悅目。
臘月初八寺院施放臘八粥的情景
是的,現如今臘月初八天蒙蒙亮,靜安寺、龍華寺、玉佛寺等香火熾烈場所就會擺攤施粥,民眾爭討佛粥的熱情無比高漲,去晚了沒喝到的人心裡相當失落。
不過沒關係,商家總是機敏的,他們將臘八粥改成八寶粥,做成罐頭食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花樣經百出的那罐粥了。外出旅行往包裡一塞,很方便,野餐時也是一道蠻不錯的點心。
上海人還喜歡吃八寶飯。八寶飯以喬家柵、王家沙、沈大成、杏花樓、新雅等幾家點心店出品最佳,臨近春節,八寶飯就列入主婦的採購計劃。過春節,怎麼可以沒有鞭炮、水仙花和八寶飯呢?
一桌筵席熱熱鬧鬧,最後一道點心就靠它撐市面了,一人一勺,美滿收官。由於八寶飯在冬天可擱置一段時間,不少人就買幾個放著應急,實在買不到,就自己做。
八寶飯
我去過的北方城市也不算少了,但一直沒發現八寶飯。所以外地人來上海過春節,吃了八寶飯後一定會讚不絕口,印象深刻。八寶飯為魔都加分不少。
現在的小青年真的不知道,八寶飯在十年動亂時被革過一回命,跟陽春麵只許叫「光面」一樣,八寶飯也只許只叫「甜飯」。不過不管你怎麼叫法,豆沙餡心與頂上的紅絲綠絲是少不了的,本質上仍然又香又甜又糯。
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堅持煮臘八粥。不過我注意到她的那鍋粥裡除了常見的食材,還加了不少山芋。她邊攪拌邊對我說:「這個票那個票,能湊滿八樣東西就託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啦。
」也是由於供應緊張的問題,那時候八寶飯都以自制為主,我大哥就是做八寶飯的高手,直至今天,每年春節前他還要做上幾十隻分給弟姐和朋友分享。我的手藝就是跟他學的,從食品店裡買來現成的豆沙,糯米飯燒軟些,用熟豬油炒勻,冷卻待用。
取青邊大碗,在碗底抹層豬油,巧妙布排蜜棗、糖冬瓜、核桃仁、瓜仁以及紅綠絲,然後在碗底鋪墊薄薄一層飯,中間嵌入一大砣豆沙,上面再蓋上一層飯。臨吃前入鍋蒸透,取出合撲在白瓷盤裡,有形有款,招待客人,十分體面。
好的八寶飯應該透過蜜餞看到糯米飯下面隱然若現的豆沙餡,入口軟糯香甜而不爛不散不膩。
八寶飯也有鹹的
我們弄堂裡有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在那個「春風楊柳萬千條」的年代做過一款忠心耿耿的紀念版八寶飯,她以繡花功夫在碗底用紅綠絲布排了兩行字,蒸透蛻出一看,哇:毛主席萬歲!
可是等到大家拿起湯勺準備瓜分時暈了,誰敢吃啊?
風雨過後,這個聰明姑娘又露了一手,這回她將蜜餞鋪成一個「福」字,好彩頭,全家人搶來吃。後來這位姑娘成了阿姨,又成了大媽,開了一家飯店專做私房菜,據說生意很好。我沒去吃過,不過覺得福字八寶飯應該成為網紅食品。
前幾年在綠波廊吃到一款八寶飯居然是鹹的,餡心由豬肉丁、筍丁、香菇丁、白果、鹹蛋黃等湊成,整個一個大雜燴。它可能想以反對派的角色搏出位,賺點粉絲,卻因為違反了八寶飯的本質屬性,等來噓聲一片,只得黯然退場。
去年端午前有一朋友從外地給我帶來五隻八寶粽,個頭碩大,回煮後一剝開,香氣撲鼻,裡面有香腸、瑤柱、臘肉、慄子、蓮子、花生米、綠豆等,同樣是鹹鮮味,也許是因為包裹緊實、燒煮得法的緣故,倒是十分適口。
臘八節的歡樂場面
今天物資供應空前豐富,八寶飯在超市裡屬於冷凍食品的第一方陣,各個廠家的品牌都不少,民間做八寶飯的高手相當寂寞。
最後放個大招吧。三年前在同裡吃過一款八寶肚,蘇幫風味,切厚片上桌,味道真是好。請教了廚師,現在將基本程序如實匯報,與吃貨朋友共勉之。
選一隻厚實一點的豬肚,洗淨,剝去肚子內壁的豬油,將由雞丁、火腿丁、鴨肫丁、冬筍丁、香菇丁、杏仁、慄子、乾貝等輔料和浸過一夜的糯米一起拌勻塞進去,不必起油鍋,只須放在一口深鍋裡,讓水浸沒豬肚,不能浮出來啊,露出部分見風就黑,不好看了。湯裡加十幾顆白胡椒粒,少許鹽,小火慢煮三小時,經常去看看,筷子戳戳,不要讓手機耽誤了大事。
八寶肚
撈出肚子後改用炒菜鍋子上色,加生抽、老抽、白糖等適量,經常翻轉,煮個二十分鐘也就差不多了。取出冷卻,臨吃前切成厚片,碼在大碗裡,每人一片,香氣四溢,豬肚的表皮富有韌勁,肚內的八寶有一定的嚼勁,腴香滿口。
中國人過年必須有八寶,如此,醉酣耳熱之際才會爆出驚人的八卦消息!
八寶,正向著八卦的深度和廣度進發。
文字版權屬於原作者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老有上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