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選擇遠離,誰來替你傳承家鄉的文化?

2021-02-28 第二自然

 ▲ 點擊藍字「第二自然」,關注全球設計師/手藝人

本文授權轉載來源:了不起頻道TGC

二姐今年50多歲,跟她的老公一起生活在一個叫蘭嶼的臺灣小島上,他們都是雅美人,二姐織布、做衣服、做丁字褲、開墾芋田,老公下海捕魚、做拼板舟,他們有三個孩子,但如今,三個孩子都選擇留在了臺北生活.

總第007期

蘭嶼島,位於臺灣臺東縣,整個島嶼屬天然火山島地形,面積48.389平方公裡,每年的降雨天數可以達到224天

就是在這個與世隔絕的遙遠海島上,島民們有著自己的文化,傳承著自己的技藝,讓這個島嶼展現出了生機勃勃的獨特魅力。

單純的雅美人

說到蘭嶼島上的雅美族居民,形容他們最貼切的一個詞就是——單純。在蘭嶼人的處世哲學中,世間本不該有什麼事是會讓人煩惱的

曾經,島上的人們更多的時候都是通過觀察海洋的喜怒哀樂、雲雨潮汐,接受著來自大海的饋贈。

趕上極端災害天氣,比如颱風什麼的,島民們能做的只是躲在不怕風雨的地下屋中,等待災害過去。

雅美人很單純,他們認為「有些事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到時總會有辦法」。這種思想造就了蘭嶼人與世無爭的生活習慣。

造舟父子的故事

蘭嶼拼板舟是蘭嶼島上獨特的傳統捕魚工具。舟身是由不同的木頭拼接組成,拼板舟通常分為一人舟、兩人舟、四人舟、六人舟、十人舟這幾種。除了十人舟是27片木頭外,其餘幾種拼板舟都由21片木頭做成。

拼板舟造型很特別,兩頭向上尖尖翹起,船身以黑、白、紅三色彩繪傳統圖騰,整個舟身看起來極其優美。

今年,張馬群正好在做一艘兩人舟。他是目前蘭嶼島上所剩不多的制舟好手之一。他說:「拼板舟是蘭嶼最重要的一個維生的工具。它可以養我們全家,或是來整合一個家族。所以我們蘭嶼的男人,一定要會做拼板舟。」

張世凱,是張馬群的兒子,現在在跟著父親學做舟。

張馬群說,當時東清部落,只剩下兩艘拼板舟。所以張世凱就決定說,爸,我想要造舟。

父親張馬群聽到兒子這句話很高興,之後便把造舟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兒子。

除了張氏父子,島上其實也有一些造舟技師,但許多造舟人不願接受拍攝,他們認為造舟是一件神聖的事,不願旁邊有人觀看,更不要說拍攝了。但張氏父子很開明,他們願意接受新事物,他們不僅有造舟手藝,甚至還在島上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專門教他人造舟。

相比於傳統思想,父子倆更在乎的造舟技藝的傳承,能把這份手藝不斷傳下去,是父子倆的夢想。

丁字褲與飛魚祭

蘭嶼雖然只是一個小島,但雅美人自己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他們有自己獨特的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也有自成體系的生產生活方式

雅美人依靠大海生存,所以他們十分重視維持生計的重要工具——船。

他們舉行莊嚴而複雜的大船、小船落成禮希望祖先之靈保佑這艘船不被邪靈侵擾,保佑駕駛這艘船的子孫們能夠平安、多收穫。每到漁汛,雅美人便團結一起,進行大捕撈。他們十分團結,捕魚時通力合作,分魚時井然有序,各有規範。在大捕之後,他們就把魚肉進行處理儲存起來,再結合種植一些糧食,養少量牲畜,便構成了完整的生存模式。

雖然只是一個小島,資源有限,但雅美人發揮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一代代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並且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祖靈崇拜、漁船祭祀、飛魚祭祀等文化。

蘭嶼島上淡水資源不多,所以生活資料比較少,當地居民的主食是芋頭和地瓜,大米也很少,肉以飛魚為主,常規吃法是水煮,當然還有山羊肉、野豬肉和深海墨魚。男人捕魚,女人種芋頭,是當地一直沿襲的生產方式。

捕魚的男人通常會潛入水下10米左右的地方拿魚槍去捕魚,而如果想捕上來龍蝦,那就需要潛水好手下到40米深才可以。

心靈手巧的女人不僅能種好芋頭,也會織布、做丁字褲。二姐就是這樣一個巧手女人,對她來說,能給自己兒子做丁字褲並讓兒子穿上,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因為丁字褲對蘭於男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只有在重大活動,如祭祀、新船下水、拓荒、家裡添新丁的時候,他們才會穿丁字褲。有資格穿上丁字褲參加這些活動,對於一個男孩來說,也代表著族人對他的認可。

如果家裡的女人不會做丁字褲,那麼男人就只能去別家借丁字褲來穿,這在蘭嶼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所以依照傳統蘭嶼女孩都會從媽媽那裡學習丁字褲的做法,這個文化也傳承了下來。

穿著丁字褲參加隆重的飛魚祭,就是蘭嶼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儀式了。

傳說蘭嶼人的祖先正是在夢中受到黑色飛魚的指點,才在蘭嶼這個美麗的地方安了家。現實中飛魚是一種體型呈流線狀的魚,在每年的春夏季節間,飛魚會隨著洋流大量湧向蘭嶼近海,這也意味著捕魚季開始了。捕魚開始前,蘭嶼人會進行飛魚祭。

人們會殺雞、殺豬,並將這些動物的血染在手指上,然後把手指放入大海,表示對飛魚的尊敬。他們還會唱歌,歌的內容就是「讓飛魚快快過來」,聲音宛轉悠揚,耐人尋味。

曾經的蘭嶼與今天的衝突

如今蘭嶼大約還有4300名島民居住在上面。每年3-6月的觀光季,從外面來的遊客能為島民帶來一定的收入,而在淡季的時候,他們大多還是靠著捕魚、種地瓜和芋頭為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很多年輕人漸漸離開蘭嶼島,去到大城市工作了。但這並不影響蘭嶼島上島民的生活態度,大部分的時候,蘭嶼的人們依然過著單純而快樂的生活,他們可以為了一頓美味佳餚開心,也可以在各種祭奠上歡快地唱歌。而這些恰恰印證了,蘭嶼的傳統文化,依然在這裡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不論外面變成了什麼樣子,蘭嶼島依然還保留著它最精彩的模樣——單純,且美好。

雅美人曾經一直極為排斥觀光客隨意對他們拍照或者闖入他們的住宅,觀光客以娛樂或者獵奇為目的對雅美人拍照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雅美族人為野蠻人或者「番」,這曾經深深傷害了雅美族人的感情。

美國人類學家博克斯提出的文化相對論認為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徵、個性和它們自己獨特的價值標準,每一種文化都是與其特定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相協調的產物,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高低之分,不能用一種絕對的標準衡量和評價一種文化。

雅美族人的群居地——蘭嶼地處熱帶,終年高溫,全年多雨,且與外界隔離,其地理氣候環境決定了他們衣著簡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美族男人常常赤裸上身,僅穿穿丁字褲。外地觀光客曾卻以此判斷他們為野蠻人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文化為評價標準,來評價雅美文化,而反應出了自己文化的價值觀念的結果。

雅美人居住的環境與外界長期隔離,主要靠以地瓜、水芋及魚乾為主食。而當收穫水芋或者捕魚的時節,常常集體行動,得到的食物平分給各家,雅美族人這種生活方式造就了他們平等的價值觀

所以當外來者如電視臺對他們拍照或者政府在他們的居住地大力發展旅遊業,雅美人認為他們在此類商業活動中被當做了商品,但他們卻並沒有得到利益,因此雅美人很排斥外來人帶給他們的打擾。

但雅美族人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文化也正在慢慢地遷移。

在外上學或者工作回來的雅美年輕人開始利用自己民族原本的生活方式作為賺錢的一種方式,比如把男子穿著丁字褲祭大船落成、祭飛魚的儀式作為表演的形式來獲得觀光收入。他們出租丁字褲給觀光客、賣紀念品。雅美人從之前只認識十元錢到現在可以獨立運用自己民族的文化特點來獲取收入的過程,已經體現了雅美人在外來商業文化的衝擊下,自己的文化遷移的過程。

在雅美人的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分量的就是他們的宗教文化

而宗教生活中重要的宗教觀念為anito,即惡靈、魔鬼,雅美人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看到了anito這種惡靈,靈魂因驚嚇而脫離了身體,所以才導致生病,因此不願意積極配合醫生治病,認為醫療診所之類的地方充滿惡靈而不願住院,種種因素導致曾經的雅美嬰兒死亡率很高。

但是在外來文化的強烈衝擊下,雅美人通過長達10餘年的漫長時間漸漸接受了現代文明中關於醫學、經濟等他們之前一直所排斥的新觀點。

雅美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另一個衝突表現為,受過現代教育的雅美人,會感到很痛苦,因為他們常常沒有辦法接受他們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受過現代教育的雅美人選擇在臺北等大城市生活之後,往往就失去了與蘭嶼的親密感,無法體會外來文化帶給雅美族文化的壓迫感、無力感。

 

誰來傳承雅美文化

隨著與外界的接觸交往,年輕人出島打工,外地人上島經商,這些活動也把外界的文化帶到了島上。島上既存在原始的部落,人們只穿一條丁字褲,島上也興建起了現代化建築,雅美人也穿上了現代化的服裝。隨著時間的流逝,相信要不了多久,島上就很難再見穿丁字褲的雅美人了,原始的房屋也可能會消失,只留下少數幾座供遊客參觀,供雅美人緬懷。

 

外界經濟的衝擊也使原本不用紙幣的雅美人學會了使用貨幣。學校的現代教育也使新生一代丟失了許多傳統文化,新生一代已經與腳下這片土地不再那麼親密

 

同大多數少數民族一樣,在現代化的潮流中,他們為了適應不斷改變的世界,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的生活,不斷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這無疑是一種遺憾與悲哀。

二姐的三個子女,都不會織布,都不會捕魚、都不會做丁字褲,但,老一輩如二姐一般的雅美人會努力傳承這一切,努力保護自己的故土,我們也從張馬群父子的身上,看到了雅美民族文化傳承的力量。


…The End…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第二自然"

這裡聚集了一群優秀設計師

專注於挖掘創意設計品

微課堂

【第二自然微課堂】你有多久沒有親手製作一件禮物了呢?

買東西

由一條鏈子引發的「紅黑哲學」  │   浴室有了它,連洗澡都這麼有腔調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瀏覽意想不到的精品好物。

相關焦點

  • 《高能少年團》:「時空穿越」中的民族文化傳承
    原標題:《高能少年團》:「時空穿越」中的民族文化傳承   「一道苦茶,一道甜茶,一道回味茶」,張一山拜師學習白族三道茶,從而得知了百年茶道的秘密;葫蘆絲聲一響起,王大陸在手藝人教導下吹出彝族遙遠傳說……   浙江衛視最新一期《高能少年團》節目中,張一山、王大陸等人來到了雲南民族村
  • 文化傳承當遠離「捆綁」與「填鴨」
    文化傳承當遠離「捆綁」與「填鴨」 發表時間:2014-12-30   來源:但是,這樣的文化傳承過程不能走入「死胡同」,陷入「捆綁」和「填鴨」的怪圈之中。否則,對於文化傳承本身來說會是兩敗俱傷的結果。一方面,採取「捆綁」和「填鴨」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承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種變相強制措施,絕對不會取得臆想中的效果;另外一方面,這樣的「捆綁」和「填鴨」的方式本身就違背了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可以說是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是背道而馳的。
  • 新開團 | 少年的第一堂性教育課,你不好意思說的,專家來替你說
    ——「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撿來的。——4歲小男孩對客人說:「我可以看你的小雞雞嗎?」結果,被媽媽暴打一頓。上面的情景,你看見或者經歷過嗎?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性教育?「事後諸葛亮式」?恐嚇式?還是永遠缺席的性教育?
  •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2020-12-1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職場酒桌文化:自己請客敬酒先敬誰?領導的酒能替不?啥時候替?
    所以,職場上的酒桌文化和規矩也很多,一些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往往不知道這些規矩或者文化,然後一不小心就犯錯了。小錯可能會讓領導對你的印象變差,覺得你情商不夠,不夠圓滑;大錯可能會讓你的公司錯失大單,而你則會直接丟掉工作,被掃地出門。但是這些酒桌文化不是圈內的人接觸的還真的比較少,所以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淺談一下職場上的酒桌文化。
  • 少年的你胡小蝶是誰演的 少年的你胡小蝶結局怎麼死的
    少年的你胡小蝶是誰演的 少年的你胡小蝶結局怎麼死的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胡小蝶是班級的班花,長得非常漂亮,但是結局卻很悲慘,那麼胡小蝶是怎麼死的呢?胡小蝶結局怎麼樣?  少年的你胡小蝶是誰演的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胡小蝶的飾演者叫張藝凡,她出生於2000年,是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2017級的學生,她飾演的胡小蝶是校花,但是卻自殺了。  網上關於張藝凡的資料並不多,和她重名的藝人就有兩個,一個是演過《唐磚》的女生張藝凡,還有一個是參加過《偶像練習生》的男生張藝凡。
  • 高中畢業的你,一定要遠離家鄉去求學嗎?
    95.5%的受訪高考生希望遠離家鄉去求學。已進入大學校園的受訪者對考生填報志願給出了建議:77.1%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要結合個人興趣專長考慮,不盲目跟風,61.8%的受訪大學生建議提前了解意向學校知名領域、專業的就業前景。在這份調查中,應屆考生有95.5%表示希望遠離家鄉去外地求學。他們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會更看重學校的名氣,其次才是就業情況、地理位置等要素。
  • 當你回報了家鄉,家鄉也會回報你
    國慶去看了《我和我的家鄉》,影片分為了五個片段,每個片段都有各自家鄉的美好。盤點一下電影裡那些屬於家鄉獨有的味道。而正準備將錢用於買車的他想了一招將自己的醫保卡借給他,一系列搞笑的事發生差點陰差陽錯的替表就開了一刀。最後當他狠心準備將錢借給表舅時,卻發現其實舅媽瞞著他給他偷偷買了農村醫保。曾經有句話,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多虧了國家的醫療改革,每月花費極少的錢買一個心安,國家給予足夠的報銷。
  • 《少年的你》——胡小蝶的自殺,誰應為之買單!
    《少年的你》上映一個月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獲得了15億的票房和並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四字弟弟和周冬雨的演技也大獲認可。這部電影的成功絕不簡單的來自於流量明星的加持,而是這部電影相較於我國其他校園青春題材電影來說,它敢於面對當今校園最為敏感、幽暗、沉重的題材——校園霸凌。
  • 少年的你小北最後和陳念在一起了嗎 北野陳念結局劇透
    少年的你小北最後和陳念在一起了嗎 北野陳念結局劇透  《少年的你》是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青春電影,周冬雨飾演陳念,易烊千璽飾小北,那麼最後小北和陳念在一起了沒有?小北結局怎麼樣?  <<<少年的你經典臺詞語錄對白大全 戳心金句感人名句獨白盤點  <<<<天氣之子臺詞對白大全 天氣之子經典臺詞動人句子語錄  少年的你小北和陳念在一起了沒有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小北雖然出獄後遇到了陳念,但是二人未必會在一起,小北為了替陳念頂罪,製造了一系列的假證據,也殺了一個人,被判入獄七年,
  • 《炎黃家族》:孩子,你的姓氏是一部傳承五千年的傳奇
    「你是誰,你的姓氏有什麼故事?」這個問題,同樣需要問及每一個父母和每一個炎黃子孫。尋溯姓氏的故事,也是尋溯自我的旅程。 一、你的姓氏從哪裡來? 中國的姓氏文化有極為漫長的歷史。「姓」這個字,拆開來看就是「女生」,字面意思就是女子所生,用以「正姓氏,別婚姻」。
  •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歌曲原唱是誰
    最近有一首歌「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這個不知名的旋律總能在各個場合和app中像幽靈一樣纏繞在我的耳際。該歌曲在抖音很火,很多網紅也進行翻唱改編,導致很多小夥伴不知道這首歌的原唱是誰。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
  • 現代化衝擊下雷劇文化深陷傳承窘境,新一代雷州人該持何種態度?
    這首兒時父母常在我們耳畔呢喃的童謠,不知你是否還記得?爆竹響,鑼鼓喧,十裡八鄉齊相聚的看戲場景,不知你是否會常常懷念?在我們的記憶深處,總有一份記憶與雷劇有關。然而,當下雷劇藝術的傳承岌岌可危,因為年輕人鮮有聽雷歌,看雷劇,更有甚者以之為恥,覺得雷劇太low了,跟不上社會潮流,都是給老人看的。每每聽到年輕人如此評論雷劇時,我們都深感惋惜。
  • 「我從包公家鄉來」|在寧波感悟包公文化和孝肅精神的傳承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寧波一直致力於包公文化、孝肅精神的傳承,其中最為知名的包拯二十九代孫包玉剛,就是一位將包公精神傳承下來並付諸實踐的人。12月16日,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中共肥東縣委、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主辦,新安晚報、中共肥東縣委宣傳部承辦的「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第二站來到了包公後裔及其精神傳承的主要地區——浙江寧波,先後探訪了包玉剛故居、寧波幫博物館、天一閣等地,包玉剛家族勤儉建業,對祖國家鄉心懷大愛,讓人肅然起敬。
  • 【農金情懷】家鄉的美食,文化的傳承
    而我最中意的是酥脆的油炸粽子和滾燙的鹹豆漿,這可是正宗的家鄉味道。我坐在條凳上,像一個小大人,啜一口豆漿又咬一口粽子,吃得津津有味。爺爺會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我吃飽喝足,咧著嘴露出無聲的笑,間或念叨一句:「我們XX越長越大了。」語氣中滿是喜悅。可這些記憶總擋不住工業化的滾滾車輪,石子路變成瀝青路,農田變成商場,鄉村變成了城鎮,而古老的下確橋老街也終於壽終正寢了。
  • 「班級風採」「自強少年行 同心家國夢 你我來傳承」——景弘中學...
    「自強少年行 同心家國夢 你我來傳承」,景弘中學1912班走進株洲市博物館!株洲博物館現有文物5萬餘件,涵蓋各個歷史時期,尤以古生物化石、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和民俗文物為其特色展出。展覽以文物藏品為核心,結合情景復原再造模式,以現代聲光電效果為輔助,系統呈現了株洲的自然資源、人文歷史、民俗文化和藝術精品。進入博物館,映入眼帘的便是自然地理展覽區,學子們瞬間被高大的霸王龍骨架吸引,感受這來自遠古生命的氣息。
  • 專治選擇困難症!中午吃什麼、今天誰打掃……這個小程序替你做決定
    中午吃什麼、今天誰打掃……這個小程序替你做決定 隨著科技和網絡的進步,應時代的需求,我們的病也越來越「流行」:有直男癌、懶癌、強迫症…其中,最普及的病症,是「困難選擇症」。同事亮仔,是該病症最典型的患者,知曉君見證了此人,大到選女票,小到選外賣,一步一步走向了選擇困難的深淵。
  • 我在美麗的家鄉等你來
    少數民族服飾是一大亮點,那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老陰山風景秀麗,還有大草原哦,老陽山則是一些辦公場所及居住建築,都說小城故事多,那麼這兩山與市區的故事也就這樣開始了,當然想要知道怎樣的故事,那得您親自來體會了解。
  • 河北省資訊|你的家鄉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產品?
    河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你的家鄉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產品?我們家鄉的文化產品,定瓷算一個,我們家鄉也設立了專門的定瓷研究所,爭取把傳統的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香火龍,傳說古時人們為了求上天保佑,為求風調雨順、而興香火龍,如今已有千年的歷史,雖然現在不在求風調雨順但是已經成為一種習俗、一種文化而流傳。我的家鄉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我們阜平有出了名大棗。大棗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 @欖核鎮少年:邀請你做家鄉文化「代言人」
    近日,由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宣傳辦、鎮團委及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共同主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進欖核,愛上家鄉」兒童青少年特色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據了解,該系列活動共有5期,皆以欖核本土特色文化為主題,倡導欖核青少年不忘初心與故土,走進欖核,愛上家鄉,增強轄內兒童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