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
肉絲麵、雞蛋面、青菜面……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味道,但在「國慶」這個特殊的時節,它們卻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國慶面」。
9月30日,四川廣元朝天區羊木鎮敬老院活動室裡,一片其樂融融。來自羊木鎮小學的小朋友們,不但親手把自己帶來的水果、月餅送給了敬老院裡的爺爺奶奶,還為他們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和他們一起分享了寓意深遠的「國慶面」。
「爺爺,我餵您吃,您慢點。」碧綠的小白菜、金黃的煎雞蛋、筋道的長麵條,羊木鎮小學三年級三班的小姑娘畢智洋,一邊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挑起溫度適宜的麵條餵進80歲高齡的陸志明老人嘴裡,一邊輕輕地用紙巾拭去老人嘴角的湯汁,一老一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快樂、滿足的笑容。
「一碗『國慶面』,拉近的不僅是吃麵人的距離,更溫暖了老人們的心。」羊木鎮小學教師朱蓉春介紹說,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國慶前夕,學校特別策劃並帶領孩子們走進敬老院,與老人們一起吃「國慶面」,喜迎國慶、中秋佳節,並共同祝願祖國繁榮富強。
一碗「國慶面」,滿腔愛國情。在中國文化中,吃麵自古以來就有福壽延綿的美好寓意。在生日這天,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是中國人的一項習俗,因為麵條又「瘦」又長,被寄予「長壽」的好彩頭。
據了解,國慶期間,朝天區以「國慶吃麵」的創新形式為祖國慶生,通過一碗碗「國慶面」,共祝祖國國運綿長、國泰民安,呈現出喜慶熱烈、愛國奮進的濃厚氛圍。
「同慶新中國華誕,共吃『國慶面』。」10月1日早晨八點,朝天鎮明月路社區全體工作人員與社區保潔工人共聚時代廣場,人手一碗熱氣騰騰的「國慶面」,拉開了美好國慶假期的序幕。明月路社區主任李君說,國慶假期,社區保潔工人每天都要上崗工作,為他們送上特色美味的「國慶面」,既表達著對他們堅守崗位的敬意,也是對「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生動註解;既是為祖國慶生,也為他們工作生活鼓勁!「放點紅辣椒,祝福祖國紅紅火火;加點兒青菜,祝福祖國盛世長青……」同樣,國慶節當天,水磨溝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幸福裡」小區的居民們,也都積極響應號召,以一碗「國慶面」為祖國母親獻上最美好的祝福。貧困戶謝廷國感激地說:「沒有國家的好政策,就沒有我們貧困戶今天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借這一碗『國慶面』,感恩國家對我們貧困戶無微不至的關心,也祝福祖國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為祖國吃碗『國慶面』,看似樸素,實則包含著悠長的愛國情懷,訴說著個人和國家之間的緊密相連,更透露出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馨香。」朝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國章介紹,為激發全區人民愛國熱情,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國慶期間,朝天區通過開展烈士公祭活動、文藝進基層活動、「讀經典·頌祖國」全民閱讀活動、「國慶吃麵、國泰民安」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五大主題活動,大力營造歡樂、祥和、熱烈的節日氛圍,共慶新中國成立71周年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