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不景氣,馬英九1月17日通過會見訪賓的方式,鼓勵民眾要勇於面對逆境,才能把逆境變順境。他還以臺灣的老董牛肉麵店到上海開分店、每天狂賣千幾碗、牛肉麵變成臺灣的品牌作例子,呼籲產業創新、服務創新。馬英九談到,大陸沒有牛肉麵,所以要吃一定要講臺灣牛肉麵,讓牛肉麵成為臺灣的品牌。
馬英九日前以臺灣經濟環境不佳停辦「總統府」員工尾牙,要大家共體時艱,17日下午利用會見訪賓的機會,二度信心喊話鼓勵民眾,同時也鼓勵年輕人結婚生育。
當天下午,馬英九會見62名全臺商店傑出服務店長暨企業主時指出,以前在臺北市牛肉麵節曾經得到比賽冠軍的老董牛肉麵店,在上海世博期間跑去開分店,一天賣幾千碗,遠超過在臺灣銷售的數量,而且大陸沒有牛肉麵,所以要吃一定要講臺灣牛肉麵,讓牛肉麵成了臺灣的品牌。
他也以臺中一家生產瓶蓋的工廠的創新的經營之道為例,指該工廠到客戶的生產工廠裡直接開闢瓶蓋的生產線,直接生產交貨,因此把可口可樂、光泉等飲料大廠的生意全搶過來,藉此說明製造業、服務業都必需追求創新,追求科技化、國際化,才能面對競爭。
馬英九稱大陸沒有牛肉麵
【背景新聞】
臺灣「美牛案」:馬英九力主進口美國「瘦肉精」肉
去年7月25日,臺灣「立法院」通過了進口美國牛肉案,允許含有萊克多巴胺殘留的美國牛肉進入臺灣市場。萊克多巴胺繼克倫特羅之後被稱為「第二代瘦肉精」。
為了讓美國牛肉合法,臺灣「立法院」修改了「食品法」。臺灣原來的「食品法」禁止萊克多巴胺,修改後允許萊克多巴胺殘留,允許的殘留量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允許的殘留量一致,即10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臺灣多數民眾長期以來反對進口美國牛肉,而馬英九卻堅持不懈推動「立法院」通過「美牛案」。
臺灣自產的牛肉只能滿足7%的市場需要,大部分牛肉需要進口。美國的牛肉、豬肉產量佔世界的20%,向許多國家出口。但美國牛肉出口自2003年發現1例狂牛症以後形勢急轉直下,許多國家拒絕進口。儘管狂牛症很快被撲滅,但許多國家仍不肯放棄這個藉口,仍不願進口。美國便把牛肉出口與其他貿易掛鈎,一些國家被迫進口,但量很小,而且只進口30月齡以下的牛肉(30月齡以上容易感染狂牛症)。
2010年以後,狂牛症風波總算過去了,但是消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萊克多巴胺,而美國不可能不使用萊克多巴胺。不得不進口美國牛肉的國家和地區,要麼默許萊克多巴胺,要麼立法允許萊克多巴胺。在臺灣,先是默許,但是民眾不答應,於是就查,查出來的確含有2ppb的萊克多巴胺。為了平息反對聲浪,為了免除後顧之憂,臺灣只有立法允許萊克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