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廢水」。海都記者昨日探訪了位於福州倉山區的連坂汙水處理廠,了解到,該廠除了能把生活汙水變成可用於灌溉的淨水外,還可以將汙水中的汙染物轉化成養料,做成可用於園林種植的土壤,將汙水變廢為寶。
連坂汙水處理廠綠化好無臭味,吸引了鳥兒前來
處理後的汙水(左)和處理前的汙水
汙水經處理後可用於灌溉
記者在連坂汙水處理廠看到,廠內花紅樹綠,生機盎然。該廠陳學松總經理介紹,廠內有不少花草,所用的土壤都是他們自己生產的,而原料則是市民的生活汙水。
該廠中控室調度長鄭毅來介紹,經過六道工序,就可將生活汙水變成可用於灌溉的水源等。「我們將生活汙水抽進來,先用粗細格柵進行過濾,把汙水中的雜物過濾出去。」鄭毅來說,過濾後的汙水,將流到AAO生物反應池中,他們將放入微生物,讓微生物把水體中的汙染物「吃掉」,最後這些微生物就變成了汙泥。「所以這一過程水會變乾淨,但汙泥會變多。」
隨後,處理後的水和汙泥將匯入到二次沉澱池中,汙泥將留在池底,清水將繼續流到濾布濾池中,最後經過紫外線處理,汙水將達到一級A類的水質。「規定的排放標準是一級B類水質,這種水可以用於林木的灌溉等用途,而一級A類水質水中汙染物更少,水更純淨。」鄭毅來說,現在該廠每天處理能力為20萬噸,經過處理後的水將經林浦河,最終匯入閩江。
城區日汙水處理能力88萬噸
據了解,汙泥從二次沉澱池中抽出後,還不能直接用於花草樹木的種植,還需送往專門區域進行處理。「沒處理之前,汙泥中有很多的蟲卵以及重金屬顆粒等物質,植物的根系無法吸收。」陳學松說,他們用60至90℃的高溫殺死汙泥中的蟲卵,還用耗氧等工序,攪碎重金屬等物質,讓植物的根能夠吸收。
此外,為了增加這些汙泥的透氣性,他們還在汙泥中加入了木屑。「現在一天大約能夠生產20噸這樣的泥,可以用於土壤增肥、種花等用途。」陳學松表示,目前這些汙泥還處於調試階段,等真正調試驗收完畢,有望與園林部門、花店等進行合作,變廢為寶。
據了解,福州城區現在日汙水處理能力是88萬噸,可以滿足日常需求。此外,福州今年將新建改造汙水管網200公裡。同時,開展洋裡汙水處理廠一二三期提標改造,提升出廠水的水質。「洋裡汙水處理廠的出廠水,會流入內河補水。改造後,將有助於內河水質的提升。」福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改造項目已完成立項,正在辦理其他手續,力爭在2019年初完成。(海都記者 劉世泉 王林成/文毛朝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