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監測汙水處理廠運行情況。
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李析力)地面是綠色的市政廣場,地下有700多個停車位,再下面卻運轉著大型汙水處理設施。昨日,記者從重慶市國資委獲悉,重慶唐家橋汙水處理廠已完成改造正式投運。該座汙水處理廠是西南首個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
市民平時見到的汙水處理廠,一個個汙水池往往裸露在室外,遇到氣溫高時,還會傳出陣陣惡臭。當記者走進唐家橋汙水處理廠,眼前的景象卻很不同,不僅沒有聞到臭味,連一個汙水池也沒有看到。
家住江北區東方花園小區的王女士對此感受明顯。王女士說,以前走到唐家橋汙水處理廠附近,一股濃烈的異味撲面而來,令人作嘔,不少行人捂著鼻子行走。2010年,她在此買了一套新房,卻因為附近有一座汙水處理廠而不敢搬進去。
汙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廠採取加蓋封閉地下運行,在汙水處理廠上面修建4000餘平方米的市政廣場,廣場下面配套建有700多個停車位的地下車庫。「這充分利用了汙水處理廠周邊地形高差,採用的是全地埋式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建設用地。」
這座汙水處理廠是如何運行的?該負責人說,汙水處理設備全部深埋在地下7-10米的空間裡,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進行全封閉收集後進入生物除臭系統,處理達標後高空排放,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廢氣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汙水處理採用高效沉澱池、曝氣生物濾池、濾布濾池和紫外線消毒等核心工藝,出水標準遠優於國家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排放標準的一級A標。
同時,處理達標後的中水將作為設施設備清掃用水、休閒廣場綠化用水,同時提供附近建築物「水空調」的使用,經水空調循環使用後再作為休閒廣場的景觀水。
這位負責人稱,唐家橋汙水處理廠佔地不足60畝,日處理汙水規模達到6萬噸,可服務人口20萬人,主要收集處理觀音橋、華新街等區域城市汙水。
目前,唐家橋汙水處理廠上面的市政廣場正在加緊建設中,有望明年向市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