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學校可以藉助更加智能化的手段進行管理,比如建立家長QQ群、微信群、監控等,家長也可以憑藉這些時刻掌握孩子動態,但是萬事有利有弊,更加細緻的消息反饋也可能會引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大戰」。
老師曬孩子午睡照片,寶媽:為啥不給我家孩子蓋被子?
昊昊媽媽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緊盯著家長群,看看老師又發了什麼班級照片,照片中有沒有自家寶寶,若是沒有,昊昊媽就會質問老師:我家寶寶呢?老師拍照為啥總是不拍昊昊?
這天,老師在家長群裡曬出了寶寶們午睡的照片:孩子們睡在整齊劃一的小床裡,蓋著暖暖的小棉被,一個個睡得正香。
誰知這一幕竟惹惱了昊昊媽,並不是照片中沒有昊昊,而是昊昊把被子踹到了一邊,露出了胖乎乎的小腿。
昊昊媽氣壞了:「老師,你這是什麼意思,都不給我家孩子蓋被子,你想讓他感冒嗎?」老師忙道歉:「昊昊媽,真的對不起,孩子把被子蹬開了,我一時疏忽沒有注意,下次一定不會再發生這種事了。」昊昊媽聽了更氣了:「還有下次?你知不知道昊昊前兩天感冒才剛好,這些天你就應該注意照顧著,有空拍照,沒空給孩子蓋被子?別狡辯了,我明天就去找園長。」
第二天,昊昊媽果然來了,在園長辦公室裡大喊大叫,非要園長給自己一個交代,並且保證昊昊半年內不感冒,否則就要去教育局投訴幼兒園,園長如何能保證?一時間焦頭爛額,終於在答應扣除老師的年終獎後才讓昊昊媽滿意。
昊昊媽在家長群得意洋洋:「園長說了,要扣除老師的年終獎,對不負責的老師小懲大誡,這才是合格幼兒園應該做的。」
對於這一結果,家長們有不同的反應
★反對的家長認為:老師很辛苦,一人看二十多個孩子,難免有失誤,家長應該理解,畢竟家長自己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毫無疏漏。
★贊同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就是要讓老師照顧的,老師如果連孩子都照顧不好就是失職,家長有權利要求補償。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點小狀況很正常,與其義憤填膺,不如想想如何避免
讓孩子儘量多地學生活本領
幼兒園老師需要照顧十幾甚至幾十個孩子,精力有限,無法全方位顧及到所有寶寶,家長可以在寶寶去幼兒園之前儘可能多的訓練寶寶生活技能。
比如自己穿衣服、疊被子,自己便後擦屁股,自己勇敢向老師提出需求等。很多寶寶狀況頻發,是因為生活技能一片空白,遇到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辦,一旦學多了生活本領,再引導孩子把壞毛病改掉,家長就會發現,即使是老師不注意的微小方面,孩子也會處理得遊刃有餘。
和老師保持溝通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僅有獨特的閃光點,也有屬於自己的小小「怪癖」,比如有的愛蹬被子,有的不吃蛋黃,還有的要在特點時間吃零食等,這些小毛病和小習慣一般都是在家養成的,想要在短時間改掉不容易,家長可以提前告訴老師,和老師一起想辦法「掰」過來,比如用枕頭給愛蹬被子的寶寶壓被角,把雞蛋與愛吃的小朋友分享,在特定時間將零食換成水果。
合理的溝通才是關鍵,只會著急上火的家長也會把壞脾氣傳染給孩子,對解決問題沒有一點幫助。
相互理解很重要
家長要知道,老師只是普通人,不能三頭六臂眼觀八方,疏漏在所難免,有問題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這不僅體現了家長的素養,也不會讓老師對著你的孩子畏首畏尾;老師也要盡最大努力,收集孩子情況,有針對的教導,有側重地照顧。
孩子在園內出狀況,家長稍安勿躁,找到源頭,詢問原因,才會標本兼治。更多育兒知識與你一起討論,想了解更多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