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雨了,忽然想起來小時候聽過的歌謠,就想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但在我查找資料的時候,卻發現同一個歌謠可能擁有不同版本。那我就簡單整理幾個版本的歌謠給大家看看吧。
順帶一提,本人生活在粵西沿海地區,所聽的歌謠全部屬於粵語歌謠。
【落雨大】
本村版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
其他版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排排都有十二粒,粒粒圓亮冇疵瑕。/粒粒都係解放牌。)
這種屬於結尾增減,個人覺得很有可能是流傳的時候丟失了。
【凼凼轉】
凼凼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亞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捉去賣。賣 得幾多錢?賣得十元錢,留一蚊過冬,留一蚊過年,剩下的買只風車仔,轉得好好睇。
凼凼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亞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拎去賣。賣 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得來買膏又買鹽。
這類與上面的有異曲同工之處,大體內容相同,可能是流傳過程中丟失並進行二次創作。
【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晚,摘檳榔,檳榔香,給二娘,二娘頭髮沒多長,加緊兩年梳大辮。手尖腳又細,來體相,嫁個梅花仔 。梅花威,梅花靚,梅花有福任你享。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摘子姜,子姜辣,買(胡辣、菩達、蘿蔔),(胡辣、菩達、蘿蔔)苦,買豬肚, 豬肚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馬鞭長,起屋梁,屋梁高,買張刀,刀切菜,買籮蓋,籮蓋圓,買只船,船無底,浸死兩個番鬼仔,一個蒲頭,一個沉底。
這個除了開頭之外無一相同,這是「同人續寫」嗎?
【打嘖嘖】
打嘖嘖(拍手掌),買斤豬肉塞木隙,貓公擔去嗲,買鹹魚,鹹魚香,買沙姜,沙姜辣,買曱甴(蟑螂),曱甴臭須買酒糟,酒糟甜,買禾鐮,禾鐮利,割牛鼻。
這個並有沒找到相應的參考資料,應該是屬於本村的特有版本。這種創作方式在粵語歌謠裡十分常見,且朗朗上口。可惜現在再沒有新的粵語歌謠被創作出來,舊的童謠下孩子們大概也沒聽說過,感覺挺遺憾的,這也是一種文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