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讓鳥兒叫醒這個春天
2020年被稱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為「維護地球所有生命」,即維護構成生物多樣性的所有野生動植物物種,也維護人們的生計,特別是那些居所最靠近大自然的人的生計。
今年的3月3日
我們以線上形式
與你共慶這個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節日
鳥類出現的時間比哺乳類要晚,最早的鳥類化石於1861年在德國出土,出現在距今1.5億年前的中生代。它有著爬行類的特徵:頭骨長得很像蜥蜴,上下頜有牙齒,尾巴有尾椎骨。但它也具有鳥類才有的羽毛,且會簡單的飛翔。這具帶羽毛的骨架化石被命名為「始祖鳥」,它證實了鳥類是由爬行類(恐龍)進化而來的。
這些恐龍的後裔們的生活,遠比我們想像的精彩得多。仗著有翅膀,許多鳥類並不懼怕人,我們有許多機會能夠看到這種美麗的生物。坐久了辦公室,看多了鋼筋水泥,仰頭觀鳥正是與自然交流,以及治療頸椎病的好機會。
正如大拿們常說的一句話:學會觀鳥,你就擁有了一張通往大自然劇院的門票。所幸這張門票極易獲得,一個望遠鏡,一本鳥類手冊,那個神奇的世界就展現在了你的面前
銀喉長尾山雀:你瞅啥
圖片來自網絡
鳥類有許多特有的特徵,比如前肢變成了翅膀,會用氣囊來輔助呼氣,但最好識別的特徵就是羽毛。至少在現在的地球上,有羽毛的生物一定是鳥。這話雖然簡單,至少解決了「菜鳥」階段的一些困擾。家禽們雖然被我們馴化了,但你總不能否定人家原本的屬性。如果你還在「雞是不是鳥」這個問題上猶豫,就問一下自己:雞有羽毛嗎?
看著我的眼睛再說一遍,雞是鳥嗎?
圖片來自網絡
哺乳動物通常對顏色不敏感,在中生代漫長的1.6億年裡,哺乳類一直活在被恐龍支配的恐懼中,只敢晝伏夜出,因而許多哺乳動物視覺退化,僅存藍色和綠色兩種視錐細胞,也就是說它們其實是「色盲」,看不到紅色。幸而後來我們的猿類祖先又找回一種視錐細胞,使我們有了紅、綠和藍三原色,眼前的世界才色彩斑斕起來。作為高貴的恐龍後裔,鳥類從來沒經歷過東躲西藏的生活,它們繼承了祖先的四種視錐細胞,對紫外光敏感,擁有我們看不到的「第四種顏色」。
從左至右,你眼中的花 紫外線下的花 模擬鳥眼中的花
圖片來自網絡
許多鳥身上的花紋只在紫外線下顯現,所以我們有時候看到的黑不溜秋的鳥,在它們自己眼中有可能是彩色的。計算機模擬出來的是我們能看到的顏色,它們眼中的世界究竟擁有怎樣爆炸式的色彩,我們只能想像了。
它們不僅能看到更多顏色,還有更廣的視野範圍。不同鳥的視野範圍不相同,第一類是典型鳥,比如烏鶇、鶯,有非常好的前視野和側面視野,但跟我們一樣看不到後面;第二類像鴨子、丘鷸這種,雙眼在頭的兩側,擁有全景視野,包括上方和後方,而且兩隻眼睛視野沒有重疊,看到的兩幅完全不同的景象;第三種眼睛長前邊,比如貓頭鷹,雖然看起來跟人一樣,但它們視野比我們廣多了,而且脖子能扭轉270°,能靠轉頭看穿周圍的一切。
三種不同視野的鳥:烏鶇、長耳鴞、綠頭鴨
除了這些令人羨慕的特技,它們還有各種有趣的行為。鳥類中約有90%是一夫一妻制的,但它們的婚姻生活就像是大型狗血劇。斑姬鶲就是一種一夫一妻制的鳥,雄鳥和雌鳥共同養育後代。在繁殖季,佔有優勢領地的雄鳥會先找到配偶。有的雄性並不會就此滿足,而是會在離家較遠的地方再找一個「小妾」。和小妾生完蛋,這隻雄鳥又回到原配那裡,幫忙孵卵照顧寶寶,一副好爸爸的姿態。小妾就慘了,因為很少得到照顧,她們大約一半的孩子會死掉。
後來通過實驗證明,小妾並不是甘願當第三者,而是上了花心男的當,她們也無法分辨出來眼前大獻殷勤的雄鳥是不是已經有了一個配偶了,遇上渣男也只能自認倒黴。當然還有忠貞不渝的一夫一妻制典範,黑頸鶴就是模範代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黑頸鶴的故事》繪本。
斑姬鶲
圖片來自網絡
鳥兒和自然的關係又是怎麼樣呢?「森林衛士」的名號可不是白得的,一隻喜鵲每年可消滅15000多條松毛蟲,一對兒啄木鳥可以保護十多畝的森林不受害蟲侵襲,一隻長耳鴞一年能吃1300多隻老鼠,保衛大約5噸糧食。高原食腐性的鳥類作為清道夫清理了自然垃圾,減少疾病的爆發。
楔尾伯勞
圖片來自網絡
荒漠伯勞
攝影:馬才讓加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攝影師
鳥類可以讓種子傳播得更遠,許多鳥類(如蜂鳥、太陽鳥)還是開花喬木和灌木的傳粉鳥。某些硬殼的植物種子通過鳥的消化道後更容易萌發,比如模里西斯島大顱欖樹,在渡渡鳥滅絕後再也沒有萌發過一顆種子,1981年島上只剩下13棵。後來科學家發現,這種樹的種子只有經過渡渡鳥的消化道才能萌發,因而使用火雞代替渡渡鳥食用大顱欖樹種子,才將這種植物從滅絕邊緣拉了回來。
吃碧桃果實的白斑翅擬蠟嘴雀
攝影:朱集社 青海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會長
大顱欖樹和渡渡鳥
圖片來自網絡
青海省分布的鳥類有292種(來源《經濟動物志》),佔全國鳥類種類的四分之一左右,有許多還是特有鳥類。在青海不觀鳥,那簡直是暴殄天物。
觀鳥是老少皆宜的一項活動,觀鳥的過程不僅可以培養觀察力、專注度、辨識力、記憶力,更是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探索大自然奧妙的好機會。近年來隨著城市溼地建設的步伐加快,溼地生態向上向好發展,既有群鳥翱翔的生機景象,也有大批觀鳥愛好者逐年發展壯大,公眾正在通過觀鳥、識鳥走進愛鳥、護鳥的行列中。
西寧湟水國家溼地公園觀鳥體驗
互助南門峽國家溼地公園觀鳥體驗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鳥體驗
剛察沙柳河國家溼地公園觀鳥自然筆記
貴德黃河清國家溼地公園觀鳥體驗
青海可魯克湖託素湖自然保護區觀鳥體驗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學校觀鳥體驗
觀鳥感言
同學感言:
觀鳥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漁鷗還有個亞成體版本。我還觀察到了很多種從沒見過的鳥類,比如反嘴鷸與鳳頭鸊鷉,也是開了眼界了。對了,我期待著下一次還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如果還有這樣的活動,我會帶一個100倍的單筒望遠鏡、一個三腳架、兩本圖鑑與一個長焦照相機來做個最佳的觀鳥者。
我覺得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以後也要身體力行去保護鳥類、愛護鳥類,也要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多去觀察大自然。通過這次活動,我也結交了新朋友,而且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拉近我們小朋友之間的距離,凝聚了我們團隊的力量。
大人感言:
每個孩子都有探究大自然的好奇心,青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我們需要平臺和機會去了解這些知識。零距離的與侯鳥接觸、親近大自然,孩子們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美好環境,在心靈深處,留下美好印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體現真實的「真善美」,領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義。希望觀鳥活動越辦越多,越辦越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參加體會自然的意義。
通過觀鳥活動的科普和深入互動,讓我們可以從鳥兒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這個共同的地球,希望我們可以通過科普可以更了解鳥兒的世界,可以讓更多的人換一個角度來觀察美麗的大自然,多一些寬容合作,少一些佔有和衝突。這樣的機會是非常難得!如果可以再次參加,我願意多待些時光,在靜謐的夜晚和鳥兒一起聽著自然的聲音,一起迎接第二天的日出。
是啊,鳥兒是我們最常見的野生動物,也是最好觀看的野生動物,讓我們一起學習觀鳥吧!
觀鳥注意事項
1、帶望遠鏡和鳥類手冊。
2、因為鳥類對色彩敏感的特徵,我們在觀鳥的過程中最好不要穿著鮮豔的衣服,不然你還沒看到它,它先被嚇跑了。
3、觀鳥事項「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活動,特別是在繁殖期,過於接近鳥的巢穴會干擾親鳥的行為。那些為了拍照而把鳥巢周圍的遮蔽物清理掉的行為是我們所唾棄的,這會讓幼鳥暴露在陽光暴曬和天敵捕食的危險中。
4、如果發現掉落或虛弱的鳥,最好不要幹擾。看似虛弱的鳥或許只是在休息,掉落的幼鳥放在較高的樹枝上,它的父母會來照顧。如果覺得它們有危險,可以通知專業的救護人員。被帶回家中的鳥,大部分是活不下來的。
5、發現鳥的棲息地,最好不要大肆聲張,避免被圖謀不軌的人利用。
6、野外不要接觸鳥類糞便,如果想收集鳥的羽毛也需要注意洗手消毒。
獵隼
攝影:馬才讓加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攝影師
胡兀鷲
禿鷲
觀鳥不僅使我們有機會欣賞它們美麗的容顏,還可以了解它們的精彩世界,愛跳舞的黑頸鶴,靠「大胸」吸引妹子的艾草松雞,樂於助人的灰喜鵲,對自家孩子也「看臉」的白骨頂……這是一個大劇場,從此什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都不再是一句簡單的詩句,而是我們腦海中鮮活的畫面,我們需要的僅是一個開放的心態和仰頭欣賞。
——
來源: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辦公室
美編:佟 妍
聲明: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