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植物丨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2020-12-12 澎湃新聞

「『省鳥』來啦!今年第一隻白鶴來啦!」10月26日10時45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曾慶靈從焦急等待變成了喜悅重逢。當天14時30分,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又在轄區發現了17隻白鶴。

工作人員9月12日就已發現越冬候鳥蹤跡,候鳥「先頭部隊」到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

候鳥的承諾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這是對鄱陽湖越冬候鳥壯觀場面的描寫,也是候鳥對鄱陽湖的承諾。

9月12日,都昌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在馬影湖進行水鳥調查時,驚喜地發現了4隻越冬的白琵鷺。這是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越冬候鳥。

9月24日,工作人員又監測到11隻越冬大雁抵達湖區。這是今秋以來在鄱陽湖範圍內監測到的首批越冬大雁。

作為西伯利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要節點,鄱陽湖生態優良、溼地廣袤,水草豐茂、食源豐富,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鳥類達300餘種6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11種、二級有66種。

白鶴是鄱陽湖候鳥中的旗艦物種。全世界共有4000餘只白鶴,98%以上均在鄱陽湖越冬。此外,佔全球種群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候鳥也在此越冬。

截至11月4日,已有3萬餘只越冬候鳥抵達鄱陽湖。

保護棲息地

鄱陽湖橫臥贛北地區,湖區面積4874平方公裡,沿岸線長1200公裡,涉及湖區人口100多萬,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人口多、環境複雜,為越冬候鳥保護加大了難度。

2011年,江西省林業局建立保護候鳥和溼地約談機制,對工作開展不到位的實行不審批林地、不撥付項目資金、不給予評先評優的「三不」政策,每年拿出100萬元獎勵「護鳥功臣」。各地設立候鳥和溼地保護專項經費,開展巡護員能力建設,加大巡護設備投入,不斷提升候鳥保護水平。

2014年,鄱陽湖被列為全國首批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補償涉及湖區沿線12個縣(市、區),直接受益群眾14萬人次,實施社區(鄉村)生態修復項目266個,鄱陽湖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鄱陽湖水系完整,具有多樣的溼地類型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已記錄的鄱陽湖溼地動植物物種達1400餘種,僅鳥類就有426種,為生態環境監測、科普教育、瀕危種群恢復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

「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是亞洲最大的溼地公園,總面積36285公頃,其中96.8%是溼地。公園內有維管束溼地植物141種、野生脊椎動物249種。」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劉新喜介紹說。

2019年12月6日-10日,國家林草局和江西省政府共同舉辦鄱陽湖國際觀鳥周。江西在向世界展示贛鄱風光和魅力的同時,打響了江西溼地保護品牌。

江西新名片

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白鶴被確定為江西省「省鳥」。

白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僅存4000餘只。白鶴每年在鄱陽湖區停留5個多月,湖區46個湖泊記錄到有越冬白鶴分布。

白鶴受到了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人士的關注,他們通過白鶴認識鄱陽湖、了解江西。

「確定白鶴為江西『省鳥』,有利於江西以白鶴為媒,唱響江西國際生態品牌和國際旅遊品牌,具體、直接、生動地對外展示綠色生態江西。」江西省林業局局長邱水文說。

1980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長達兩年多的搜尋考察,終於在鄱陽湖大湖池發現白鶴群,僅100隻左右。40年來,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數量逐年增長,見證了人鳥和諧的家園變遷。

邱水文說:「全省人民都關心白鶴,是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高度關注,我們必須保護好鄱陽湖候鳥。接下來將開展排查,加強聯合執法,落實好保護責任制,讓鄱陽湖成為候鳥最溫暖、最安全的家園。」

11月的鄱陽湖水落灘出,成群結隊的候鳥或在草洲溼地上覓食嬉戲,或在白荻花間翩翩起舞……而詮釋這一切的,正是候鳥的歸來。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鍾南清

通訊員:李夢麗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野生動植物丨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江西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江西鄱陽湖:候鳥又南歸歸去來兮 候鳥的承諾又一個冬天即將來臨,一批批候鳥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過千山萬水又回來了。江西鄱陽湖:候鳥又南歸呵護鄱陽湖 構建生態生命體嫵媚青山,浩淼鄱陽。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劉新喜介紹說,位於鄱陽湖東岸的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是亞洲最大的溼地公園,公園內有維管束溼地植物141種,野生脊椎動物249種。湖中草海的種類主要是苔草,因為味苦,牛羊不愛吃,但它的根卻是白鶴最喜歡的食物。因著這些草,全球大多數的白鶴選擇了鄱陽湖。除了東岸的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鄱陽湖南岸的南磯溼地、西岸的永修溼地都是候鳥過冬的聚集地。
  • 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候鳥的承諾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這是對鄱陽湖越冬候鳥壯觀場面的描寫,也是候鳥對鄱陽湖的承諾。        9月12日,都昌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在馬影湖進行水鳥調查時,驚喜地發現了4隻越冬的白琵鷺。
  • 動植物保護丨鄱陽湖畔,他們與候鳥「相戀」
    每年冬季,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幾十萬隻珍禽候鳥和平共處,湖面鶴鳥展翅起舞,天鵝引頸高鳴,雁鴨踏波擊浪,一片意趣盎然的壯麗奇觀,令人流連忘返。新華網 楊益民 攝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70%的白枕鶴、80%的東方白鸛以及98%的白鶴在此越冬。新華網 楊益民 攝
  • 野生動植物丨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野生動植物丨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2020-12-03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鄱陽湖候鳥雲集(資料圖)。新華網發 王小龍 攝  事實上,今年候鳥的「先頭部隊」到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這標誌著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正式拉開。  9月12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水鳥調查時,在馬影湖上驚喜地發現了4隻越冬的白琵鷺,這也是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
  • 動植物保護丨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動植物保護丨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2020-12-10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此外,還組織召開了以「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擔當:全鏈條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為主題的中國邊會,倡導包括源頭國、中轉國、目的國在內的全鏈條打非理念。《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控制國際貿易、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最具權威性且影響廣泛。這個會議關係到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直接影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
  • 候鳥南歸長江畔
    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P到10658000,3元/月   新華社南昌1月7日電題:候鳥南歸長江畔  新華社記者程迪、陳毓珊、史衛燕、周文衝  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
  • 野生動植物|候鳥北歸 四川若爾蓋迎來「春」的氣息
    野生動植物|候鳥北歸 四川若爾蓋迎來「春」的氣息 2020-03-26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放歸120條揚子鱷等當選去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
    此外,還組織召開了以「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擔當:全鏈條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為主題的中國邊會,倡導包括源頭國、中轉國、目的國在內的全鏈條打非理念。《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控制國際貿易、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最具權威性且影響廣泛。這個會議關係到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直接影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
  • 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3月3日,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當天,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評選結果出爐,該活動已連續開展6年。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是:中國多項提案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方大會上獲通過,中方倡導全鏈條打非理念;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動;中國野外放歸揚子鱷120條,為迄今最大規模;野外引種大熊貓取得新進展,圈養大熊貓種群達600隻;中國基本實現10年植物保護戰略目標,居全球前列;我國最大候鳥越冬棲息地鄱陽湖舉辦首屆「國際觀鳥周」;中國成立亞洲象研究中心
  • 鄱陽湖:越冬候鳥的生命湖
    由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民日報、中新社、第一財經日報等十餘家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深入江西省鄱陽縣、永修縣、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管理站等地採訪體驗,一幅幅人鳥共家園的生態美景圖展現在記者眼前。
  • 南昌創新湖泊溼地管理呵護候鳥越冬
    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鄱陽湖主湖區的南部,處在贛江北支、中支和南支匯入鄱陽湖衝積形成的三角洲前緣,保護區總面積333平方公裡,處六縣三市交接處,主要保護對象是贛江口—鄱陽湖複合溼地生態系統以及賴之生存的野生動物資源。10月24日上午,記者隨採風團來到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放歸120條揚子鱷等當選去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
    此外,還組織召開了以「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擔當:全鏈條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為主題的中國邊會,倡導包括源頭國、中轉國、目的國在內的全鏈條打非理念。《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控制國際貿易、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最具權威性且影響廣泛。這個會議關係到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直接影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
  • 候鳥南歸季,打卡廣東最美溼地!
    秋冬季節,候鳥陸續南歸廣東各地區又到了觀鳥季廣東是我國重要的候鳥中轉站、歇腳點和加油站2、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海豐溼地擁有廣闊的沿海溼地和豐富的淡水溼地,是亞太地區南中國海遷徙水鳥的重要通道和國際瀕危水禽重要的庇護棲息場所。公平水庫、大湖海濱和聯安圍是海豐溼地的主要組成部分。
  • 「國際觀鳥周」為何選址鄱陽湖?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這樣回答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陳鳳學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柳青「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冬季大批候鳥從西伯利亞遷飛到鄱陽湖越冬。這次我們與江西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2019鄱陽湖國際觀鳥周』活動,就是一次大張旗鼓宣傳候鳥保護的公益行動。」11月6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陳鳳學在北京回答有關「2019鄱陽湖國際觀鳥周」活動相關問題時,作出上述表述。據悉,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為指導單位,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辦的「2019鄱陽湖國際觀鳥周」將於12月6日至10日舉辦。
  • 鄱陽湖保護區出現「最神秘的鳥兒 」 全球僅存500對左右
    4 月 7 日上午 8 時許,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站巡護員在鄱陽湖保護區巡護時,發現一隻 " 大黑鳥 ",通過望遠鏡觀察,確定 " 大黑鳥 " 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4 月 7 日記錄到的黑鸛,由於條件限制,只抓拍到一隻黑鸛的圖片)當日中午,著名攝影家王筱華、許勇、李哲民進入鄱陽湖保護區找尋留鳥東方白鸛的窩。
  • 鄱陽湖何以成為冬季候鳥家園
    這首民謠形象地描述了候鳥在鄱陽湖越冬的壯觀場景,也展現出鄱陽湖作為冬季候鳥家園的美麗畫卷。鄱陽湖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水鳥越冬地,共記錄到鳥類20目76科235屬462種,佔我國1445種鳥類的31.97%。2021年新年伊始,根據江西省對鄱陽湖越冬水鳥開展的全湖調查,共監測到越冬水鳥68種,數量達68萬餘只。
  • 鄱陽湖概況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南北長173公裡,東西最寬處達74公裡,平均寬16.9公裡,湖岸線長1200公裡,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  鄱陽湖古稱彭蠡澤、彭澤或彭湖,鄱陽縣建縣800年時,由於湖水南浸至鄱陽縣而改名鄱陽湖。
  • 10月目的地清單 | 秋天,去溼地觀察遷徙中的候鳥
    秋季是候鳥南飛的季節。在我國,候鳥遷徙路線主要有東部、中部和西部 3 條路線。其中,東亞-澳大拉西亞遷徙路線是一條主要路線。每年,為了越冬的候鳥們沿中國東部沿海向南遷飛至華東和華南,遠至東南亞各國,或由俄羅斯東部途經中國向東南亞至澳大利亞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