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2020-12-12 號外江西

2020年10月26日10:45,之於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曾慶靈而言,這一天這一刻的意義如同過去的一年一樣重要,「『省鳥』來啦!白鶴來了!今年的第一隻。」曾慶靈難抑激動的心情。當天,該站點工作人員在開展 「逢八」鳥類監測時,驚喜發現1隻江西省「省鳥」白鶴的到來。當天14:30,該保護區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同步開展「逢八」鳥類監測時,又於轄區發現17隻白鶴抵達。

事實上,今年候鳥的「先頭部隊」到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這標誌著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正式拉開。

江西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歸去來兮 候鳥的承諾

又一個冬天即將來臨,一批批候鳥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過千山萬水又回來了。

從春天到冬天,從西伯利亞到我國的東北再到江西鄱陽湖,這是越冬候鳥的遷徙路線。這看似常規的路線,對於候鳥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們需要飛躍千山萬水,只為一個生命的承諾。

9月12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水鳥調查時,在馬影湖上驚喜地發現了4隻越冬的白琵鷺,這也是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

9月24日13:45,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當地馬影湖開展日常巡護監測時,清晰監測到11隻越冬大雁(豆雁)抵達湖區,與此前抵達的「先頭部隊」白琵鷺和今夏留守的大雁家族成員(6隻白額雁、2隻豆雁)會面。這是今秋以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鄱陽湖範圍內監測到的首批越冬大雁。大雁的到來,正式拉開了江西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標誌著鄱陽湖開始進入候鳥越冬季節,將陸續迎來各類越冬候鳥。

10月26日10:45,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開展 「逢八」鳥類監測時,發現1隻江西省「省鳥」白鶴的到來。當天14:30,該保護區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同步開展「逢八」鳥類監測時,又於轄區發現17隻白鶴抵達。

10月底來,在九江市湖口縣的南北港的一片水域,水退後的灘涂地裸露出來,大批候鳥已經抵達這裡過冬,可以直接觀察到小天鵝、灰鶴、白琵鷺、赤麻鴨、斑嘴鴨等二十多種鳥類在此棲息,這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鳥。據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湖口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通過對5個監測點進行巡護監測,共監測到水鳥種類36種共6640隻,林鳥種類22種共239隻。根據往年監測數據,湖口水域越冬候鳥總數在高峰期最多時將達到4萬餘只。

根據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外公布最新的數據顯示,11月初止,已經有3萬餘只越冬候鳥已抵達江西鄱陽湖。

目前,世界上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經過我國的主要有3條:一條是西太平洋路線,從阿拉斯加等地到西太平洋群島,經過我國東部沿海省份;一條是東亞—澳洲路線,從西伯利亞到澳大利亞、紐西蘭,經過我國中部省份;一條是中亞、印度路線,主要是從中亞、南亞各國到印度半島北部,經過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區。

江西鄱陽湖生態優良、溼地廣袤,水草豐茂、水生眾多,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穩定的食物來源,成為世界聞名的候鳥遷徙越冬地。每年冬天大約有60-70萬隻候鳥來此越冬,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11種、Ⅱ級達66種。白鶴是鄱陽湖候鳥中的旗艦物種,全世界共有4000餘只白鶴,其中98%以上在江西鄱陽湖越冬。還有佔全球種群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候鳥在此越冬。「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這是對江西鄱陽湖越冬候鳥壯觀場面的真實寫照。同時這也是候鳥對我們的承諾。

江西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呵護鄱陽湖 構建生態生命體

嫵媚青山,浩淼鄱陽。眾所周知,作為西伯利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要節點,江西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鳥類達300多種,數量約60多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11種、二級達66種。佔全球種群98%以上的白鶴、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候鳥都在鄱陽湖越冬。11月底至年2月底將是鄱陽湖觀鳥最佳時期。這一切得益於自然的饋贈。

浩浩江西鄱陽湖,南北長173公裡,東西最寬處約7公裡,地跨九江市、南昌市、上饒市、撫州市4個設區市和15個縣(市、區)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就像一條藍帶一樣,橫臥在贛北地區。

作為長江中下遊主要支流之一,江西鄱陽湖湖區面積4874平方公裡,沿岸線長1200公裡,涉及湖區人口100多萬。針對人口多、環境複雜的越冬候鳥保護形勢,沿湖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協同配合,共同為越冬候鳥撐起保護傘。

而在1992年,鄱陽湖生態溼地就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也是中國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網」的唯一代表。

自1996年以來,江西省先後出臺了《江西省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候鳥保護規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2014年,江西從國家層面爭取,將鄱陽湖列為全國首批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地區,專門出臺了《鄱陽湖國家重要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辦法》。補償涉及湖區沿線12個縣(市、區),直接受益群眾14萬人次,實施社區(鄉村)生態修復項目266個,有效緩解了「人鳥爭食」矛盾,鄱陽湖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2019年3月,《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又作出規定,形成了完備的鄱陽湖溼地及候鳥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為各級政府和部門嚴格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更為重要的是,早在2011年,江西省就對鄱陽湖候鳥保護實行「一票否決」。彼時,江西省林業局建立了保護候鳥和溼地的約談機制,對工作開展不到位的實行不審批林地、不撥付項目資金、不給予評先評優的「三不」政策。同時,每年拿出100萬元獎勵「護鳥功臣」。各地設立候鳥和溼地保護專項經費,開展巡護員能力建設、加大巡護設備投入,不斷提升候鳥保護水平。

可以說,鄱陽湖水系完整,獨特的水文和地貌特徵,使之成為長江中下遊重要的水資源寶庫,形成了多樣化的溼地生態類型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已記錄的鄱陽湖溼地動、植物物種高達1400餘種,其中僅鳥類就有426種。鄱陽湖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獨特優勢,為實行生態環境監測、科普教育、瀕危種群恢復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我們溼地公園總面積36285公頃,其中溼地35116.1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96.8%。」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劉新喜介紹說,位於鄱陽湖東岸的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是亞洲最大的溼地公園,公園內有維管束溼地植物141種,野生脊椎動物249種。湖中草海的種類主要是苔草,因為味苦,牛羊不愛吃,但它的根卻是白鶴最喜歡的食物。因著這些草,全球大多數的白鶴選擇了鄱陽湖。除了東岸的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鄱陽湖南岸的南磯溼地、西岸的永修溼地都是候鳥過冬的聚集地。但這些都只是候鳥回江西的生動縮影之一。

驅車行駛在通往南磯溼地的公路上,兩旁是一眼望不到邊界的蘆葦和南荻,隨風搖曳,景象壯觀。事實上,在南磯國家級溼地公園南山管理站,連續幾年實施「中央財政溼地補貼項目」,採取「點鳥獎湖」「智慧管湖」「協議管湖」和「以田補湖」組合的保護管理模式,實現了魚鳥雙贏、人鳥和諧。

2012年冬季,與江西鄱陽湖一壩之隔的南昌市高新區五星墾殖場的藕田裡首次出現30隻白鶴與近200隻灰鶴啄食蓮藕的現象。2016年底,南昌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周海燕與本地攝影師聞訊前來拍攝。通過視頻清點,發現周圍共2000畝的藕田裡有近2200隻白鶴以及更多數量的小天鵝和鴻雁豆雁在此越冬。2017年元月,因連續五年遭受候鳥啄食蓮藕,損失巨大的藕農決定改種水稻。為了給白鶴留下這塊至關重要的人工溼地,周海燕多次向省市林業部門及南昌市政府反映情況,但由於缺乏專項資金及啟動立項需要時間,當年2月,周海燕向省內外愛心人士發起了「留住白鶴行動」,眾籌資金近200萬元,搶下了其中300畝藕田繼續種藕專供白鶴等冬候鳥食用。還在大壩下的荒地上建成了一個佔地700平米的白鶴驛站和300平米的愛鳥教育展廳。這一群城裡走來的攝影師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紮根五星,2017年冬季,峰值時期為近1500隻白鶴提供了越冬地。五星白鶴保護小區通過迎進來與走出去宣傳江西生態保護成果。2019年10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命名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2019中國鄱陽湖國際觀鳥周期間,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成為了接待參會外賓和主要國內嘉賓的重要接待點。

幾年來,小區至少接待了35個國家的科研及觀鳥人士、義務為1700多名學生提供了生態教育課程。

在永修縣吳城鎮,全國首個國際候鳥小鎮正在打造中。吳城候鳥小鎮以保護候鳥為基本點,推出觀鳥、鳥類科研、青少年研學等延伸業態,輔之發展全域生態旅遊,探索「觀鳥經濟」的發展新模式。

一年過去,首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周的盛況依然清晰在腦海中迴旋。

2019年12月6日至10日,江西省政府和國家林草局共同舉辦「溼地滋潤贛鄱、候鳥連通世界」為主題的 「2019鄱陽湖國際觀鳥周」活動。這一活動和江西生態環境得到眾多嘉賓的肯定和讚賞。溼地公約前秘書長彼得˙布裡奇沃特就盛讚說,江西在溼地候鳥保護方面是他見過在中國做得最好的,也是在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地方。毋庸置疑,江西在向世界展示贛鄱秀美風光和無窮魅力的同時,打響了江西溼地保護品牌。

「省鳥」白鶴 江西新名片

2019年9月28日下午,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這意味著白鶴被正式確定為江西省「省鳥」。同年10月12日,江西省委書記劉奇乘船從南昌沿贛江而下深入鄱陽湖,巡查江湖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他說,把白鶴這種珍稀候鳥確定為「省鳥」,是對世界的承諾,是對子孫後代的承諾。

白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鳥類中的「活化石」,目前僅存數千隻。白鶴每年飛臨江西省鄱陽湖區越冬,在江西度過5個多月的時間。據鄱陽湖保護區管理局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數量已達3000多隻,佔全球白鶴總數的98%。另據了解,近年來,鄱陽湖區有46個湖泊被記錄到有越冬白鶴分布。

江西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事實上,白鶴也為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人士廣泛關注,他們通過白鶴認識鄱陽湖、了解江西。「可以說,確定白鶴為江西『省鳥』,有利於江西省以白鶴為媒,吸引更多國際人士來觀光旅遊、交流合作、投資興業,並把鄱陽湖打造成推動江西參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唱響江西國際生態品牌和國際旅遊品牌,有利於通過白鶴這張生態名片,具體、直接、生動地對外展示綠色生態江西,鼓舞和激勵全省上下堅定不移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江西省林業局局長邱水文分析認為。

資料顯示,1980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們經過長達2年多的搜尋、考察,方才在鄱陽湖大湖池發現白鶴群,共100隻左右。次年冬天,在鄱陽湖大湖池再次見到這一白鶴種群,數量為91隻。40年來,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數量逐年增長。不容置否。鄱陽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看到成千白鶴聚集的地方,鄱陽湖也是人類和以白鶴為代表棲息於此的數十萬越冬候鳥共同擁有的資產與家園。

事實上,這與江西省對白鶴不遺餘力的保護是分不開的。2017年5月13日,江西省就召開了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第二次學術年會,旨在推動白鶴和江豚保護,助推江西省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同年11月6日,江西省又召開了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溼地保護工作會,成立了由多個部門組成的「越冬候鳥和溼地保護專項行動協調小組」,發動全民參與保護白鶴及其他候鳥。

江西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時鐘撥回到2018年4月24日,一隻白鶴在江西南昌被救。經過數十天的救治,它到達了放飛野外的條件。但是四五月的鄱陽湖,早已不見白鶴的身影。此時,白鶴的大部隊,正在回遷西伯利亞的路上。「野生動物離開種群的時間,越短越好」是救護野生動物的原則,否則可能會喪失野外生存能力。面對全球白鶴不到4000隻的現實,江西林業部門果斷決定——坐飛機送白鶴,追趕北遷大部隊!5月8日,這隻白鶴在吉林省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飛;放飛前為白鶴佩戴了彩環,彩環標識「S26」;5月28日,白鶴失聯。至此,這隻白鶴牽動了江西人民的心,它就是「愛愛」。江西省委書記劉奇也一直牽掛「愛愛」,多次在相關場合詢問它的行蹤。後來,經過7個多月的尋找,「愛愛」找到了,和它在一起的還有它的伴侶。

對此,江西省林業局局長邱水文說:「省領導關心的不僅僅是這隻白鶴,而是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高度關注,我們必須要保護好鄱陽湖候鳥,下一步要開展排查,加強聯合執法,落實好保護責任制,讓鄱陽湖成為候鳥最溫暖、最安全的家園。」

豐水一片、枯水一線;水草豐美、蝶湖洲灘……11月的鄱陽湖水落灘出,成群結隊的白鶴、灰鶴、小天鵝、白額雁等候鳥或在草洲溼地上覓食嬉戲,或在白荻花間翩翩起舞……而詮釋這一切的,正是候鳥們的歸來。

相關焦點

  • 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新華網南昌11月7日電(通訊員鍾南清 李夢麗)日前,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曾慶靈在開展「逢八」鳥類監測時,驚喜發現1隻江西省「省鳥」白鶴的到來。當天,該保護區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同步開展「逢八」鳥類監測時,又於轄區發現17隻白鶴抵達。
  • 野生動植物丨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10月26日10時45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曾慶靈從焦急等待變成了喜悅重逢。當天14時30分,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又在轄區發現了17隻白鶴。 工作人員9月12日就已發現越冬候鳥蹤跡,候鳥「先頭部隊」到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
  • 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10月26日10時45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曾慶靈從焦急等待變成了喜悅重逢。當天14時30分,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又在轄區發現了17隻白鶴。        工作人員9月12日就已發現越冬候鳥蹤跡,候鳥「先頭部隊」到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
  • 候鳥南歸長江畔
    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P到10658000,3元/月   新華社南昌1月7日電題:候鳥南歸長江畔  新華社記者程迪、陳毓珊、史衛燕、周文衝  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
  • 江西鄱陽湖:溼地成候鳥樂園
    央廣網發 通訊員傅建斌 攝央廣網都昌10月25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傅建斌)近日,眾多候鳥飛抵江西鄱陽湖都昌溼地越冬,溼地成為候鳥的樂園。地處江西北部的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豐富的溼地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這裡成為越冬候鳥的「最愛」。每年冬季,數十萬隻候鳥從西伯利亞飛到鄱陽湖,開始數月的越冬生活。
  • 鄱陽湖:越冬候鳥的生命湖
    鄱陽湖成為全球矚目的候鳥越冬地。一直以來,候鳥對鄱陽湖的鐘愛有目共睹。完整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生境類型和生物多樣性以及「豐水是湖、枯水似河」的獨特景觀為候鳥提供了適宜捕食的環境和豐富的食物。除此之外,候鳥對鄱陽湖的鐘愛更是源於江西人民自古愛鳥護鳥的傳統以及在候鳥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
  • 鄱陽湖高水位對溼地及越冬候鳥有何影響?江西官方回應
    數百隻白鶴在江西鄱陽湖候鳥保護區大湖池覓食飛翔。(資料圖) 段長徵 攝中新網南昌8月3日電 (吳鵬泉)「就今年夏季歷史性高水位狀況來看,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將會面臨短期內洪水的劇烈擾動影響。」江西省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徐志文3日在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7月初以來,受強降水及長江上遊來水共同影響,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發生鄱陽湖流域超歷史大洪水。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受災嚴重,其所屬9個子湖泊及草洲全部被淹。一群候鳥在江西鄱陽湖都昌馬影湖水域飛舞。
  • 鄱陽湖何以成為70萬隻候鳥之家
    本報記者 遲誠 劉小虎 鍾南清  11月下旬,江西鄱陽湖水落灘出。成群結隊的白鶴、灰鶴、小天鵝、白額雁等候鳥或在草洲溼地上覓食嬉戲,或在白荻花間翩翩起舞,場面優美動人。  豐水一片、枯水一線;水草豐美、蝶湖洲灘……美麗神奇的鄱陽湖每年冬季為160種70萬隻越冬候鳥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是全球矚目的候鳥越冬地。
  • 江西:乾旱致候鳥食物不足 鄱陽湖護鳥員人工投食「管飽」
    來源|都市現場原創發布未進允許 不得轉載江西持續的旱情,導致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越冬候鳥的棲息地出現了大片的灘涂,露出了河床。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大概有幾十萬隻的越冬候鳥聚集在這裡過冬,候鳥們平時主要以淺灘內的草根草莖、小魚小蝦等為食。乾旱導致灘涂裸露,河床開裂,水生植物、野草無法生長,給候鳥覓食帶來了不少困難。
  • 鄱陽湖夏候鳥開始南遷 首批遷徙數量約3000隻
    本報九江訊 (記者何深寶 通訊員徐紅波)立秋過後,在鄱陽湖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度夏的夏候鳥開始南遷,首批遷徙數量約3000隻,預計到9月份迎來遷徙高峰,等到明年春天,它們又將飛到鄱陽湖度夏。   近年來,由於鄱陽湖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水位漲跌交替,非常適合夏候鳥的覓食嬉戲。
  • 鄱陽湖何以成為冬季候鳥家園
    這首民謠形象地描述了候鳥在鄱陽湖越冬的壯觀場景,也展現出鄱陽湖作為冬季候鳥家園的美麗畫卷。鄱陽湖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水鳥越冬地,共記錄到鳥類20目76科235屬462種,佔我國1445種鳥類的31.97%。2021年新年伊始,根據江西省對鄱陽湖越冬水鳥開展的全湖調查,共監測到越冬水鳥68種,數量達68萬餘只。
  • 江西湖口:「護鳥清網」守護鄱陽湖越冬候鳥安全
    央廣網湖口1月6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餘祖德 徐會剛)「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江西人民的母親湖,也是全球98%的白鶴暨江西省省鳥的越冬棲息地,保護好母親湖,責任重大,任務艱巨,通過志願服務等公益活動,旨在積極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呼喚全社會以實際行動守護鄱陽湖越冬候鳥安全。」
  • 江西都昌:鷸舞鄱陽湖
    1月6日,大批反嘴鷸在江西鄱陽湖都昌溼地棲息(央廣網發 通訊員傅建斌 攝)1月6日,大批反嘴鷸在江西鄱陽湖都昌溼地棲息(央廣網發 通訊員傅建斌 攝)1月6日,大批反嘴鷸在江西鄱陽湖都昌溼地棲息(央廣網發 通訊員傅建斌 攝)1月6日,大批反嘴鷸在江西鄱陽湖都昌溼地棲息
  • 鄱陽湖畔候鳥守護者:願與自然共和諧(圖)
    中新網江西餘干12月9日電 題:鄱陽湖畔候鳥守護者 願與自然共和諧  作者 王昊陽 王成前  寒冬時節,鄱陽湖畔罡風刺骨。  江西餘干縣信豐墾殖場信瑞圩堤上,一根長約3米的竹竿矗立在一頂藍色帳篷前,竹竿頂端掛著一面印有「餘干縣溼地候鳥巡護」字樣的紅旗,在湖風中獵獵作響。
  • 秋意濃,帶你賞鄱陽湖,蘆花飛雪,候鳥遷徙
    最近網上熱熱鬧鬧地都說鄱陽湖進入枯水期,鄱陽湖有大片的紫色的蓼子花海,浪漫又壯觀,值得一看,恰好又是觀看候鳥的時節,今天帶大家走進最美的鄱陽湖,這裡有美麗的蘆葦,還有候鳥。​這次去的是永修縣的鄱陽湖自然保護區,這裡有最美的水上公路,據說在鄱陽湖漲水的季節,這條公路會被淹掉,如果漲水不多,可以在駕車,在湖面穿行,感受鄱陽湖的壯闊。
  • 候鳥樂園 鄱陽湖過冬的鳥兒們
    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佔世界總數95%以上的白鶴、50%的白枕鶴、60%的鴻雁都在鄱陽湖區域越冬,被譽為「候鳥天堂」。鄱陽湖區有著良好的溼地資源,因其地域遼闊、物種豐富,成為大多數越冬候鳥遷徙的「最佳選擇」。每年10月份開始,數十萬隻候鳥從西伯利亞飛到鄱陽湖,開始數月的越冬生活。圖為白鶴在溼地中「舞蹈」。
  • 鄱陽湖生態畫卷:候鳥齊飛 千鶴共舞
    據江西官方統計,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候鳥種類達310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餘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4種。其中,越冬的白鶴、白鸛群體佔全球總數98%。工作人員介紹,江西曾對毒殺鄱陽湖越冬候鳥犯罪分子重判11年,敲響環保警鐘,人們愛鳥護鳥意識顯著增強,鄱陽湖越冬候鳥覓食範圍已不再局限於鄱陽湖畔溼地範圍,遠離湖區的農家水田也常常會成為候鳥的棲息地
  • 寒冬,他們在鄱陽湖守護越冬候鳥
    江西鄱陽湖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棲息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到鄱陽湖越冬白鶴最高數量達4000餘只,佔全球98%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棲息地,被譽為「候鳥天堂」。為了守護這些珍貴的候鳥精靈,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1983年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的保護區幹部職工巡護在湖區一線,他們無怨無悔地把青春年華獻給了這片「候鳥王國」,書寫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鳥故事。寒冬時節,中國綠色時報記者走進江西鄱陽湖區採訪,尋找他們為保護越冬候鳥所做的點點滴滴。
  • 鄱陽湖高水位運行灘涂減少 當地或投食防候鳥「糧荒」
    【解說】鄱陽湖是中國的最大淡水湖和國際重要溼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之一。以鄱陽湖為壯闊舞臺,飛鳥連天的大美「舞蹈劇」每年冬天都會上演。記者了解到,今年候鳥的「先頭部隊」到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標誌著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正式拉開。江西九江都昌縣的馬影湖,多年來都是越冬候鳥抵達鄱陽湖的第一站。
  • 世界溼地、候鳥王國,鄱陽湖的水上公路成網紅
    活動結束後的第二天驅車前往剛剛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候鳥小鎮」稱號的永修縣吳城鎮,一探候鳥王國,從外行的視角一睹這個國際重要溼地,感慨良多。,南距南昌市70公裡,北距九江市120公裡,是江西歷史上的四大名鎮(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鉛山縣河口鎮)之一,也是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