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2020-12-23 科學獵奇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現存犀牛的種類以及分布

犀牛是一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它是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但是由於大象是哺乳綱長鼻目動物,所以,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奇蹄目動物。

犀牛屬於哺乳綱奇蹄目犀科動物,在犀科下又分為4屬5個種,它們分別是:白犀屬下白犀、黑犀屬下的黑犀、獨角犀屬下的印度犀和爪哇犀以及雙角犀屬下的蘇門答臘犀。

其中白犀是現存野生狀態下數量最多的犀牛,數量約有2萬頭左右。它僅分布於非洲,但是它們在非洲的分布較廣,在非洲的中、南、東部都有分布。

黑犀牛是現存野生狀態下數量第二多的犀牛,它也是僅分布於非洲,與白犀一樣,黑犀在非洲的分布也很廣,也是在非洲的中、南、東部都有分布,但是由於黑犀在非洲南部數量較少,所以它的數量不如白犀多。

印度犀是一種瀕危的犀牛,現存野生數量不足2500頭,它們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北部以及尼泊爾。

蘇門答臘犀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犀牛,它僅分布於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上,野生種群數量不足300頭

爪哇犀是現存犀牛中數量最少,保護級別最高的一種,現存野生數量已經不足60頭,它們全部在印尼爪哇島上的國家公園和越南的國家公園中,其中越南國家公園中的爪哇犀數量不足10頭,剩下的全部在爪哇島上。

從上面5種犀牛的分布和數量看,犀牛的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蘇門答臘犀和爪哇犀,野生數量已經達到了極危(CR)的保護級別,如果再沒有有效地保護,它們極有可能成為滅絕動物。

曾在中國生活的犀牛們

人們習慣將曾經生活在中國的犀牛稱為「中國犀牛」,這讓許多人誤以為這是犀牛的另一個不同的種,其實,中國犀牛是曾經生活在我國境內的蘇門答臘犀、爪哇犀以及印度犀這三種犀牛的總稱。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能夠看出,這三種曾經生活在我國境內的犀牛,在其他的地方依然有存在,這些犀牛的種並沒有滅絕,只是在我國境內滅絕了。因此,我們稱這種滅絕為:區域性滅絕。

從這三種犀牛的現存分布看,它們依然在我國的東南(印度)以及南(印尼)還有存活,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這三種犀牛應該是曾經分布於我國的南方地區。從三種犀牛的歷史分布上看,也確實如此。根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時期中國犀牛曾廣泛分布在大半個中國。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三種犀牛在我國的滅絕時間

從1916年開始,在我國的野外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蘇門答臘犀,經過數十年的尋找無果後,終於在1970年,蘇門答臘犀被認定為滅絕。

爪哇犀早在20世紀以前有兩個亞種,分別是印度亞種和印支亞種,其中印支亞種早在1885年就已經從中國消失了,而印度亞種則是在1922年在我國滅絕的。

印度犀則是在1920年從我國滅絕的。

犀牛為什麼會在中國滅絕?

從以上三種犀牛在我國的滅絕時間看,大都集中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它們滅絕呢?它們滅絕如此相近的時間是巧合嗎?

許多資料顯示,中國犀牛的滅絕與氣候變冷有關。但是我不太認同這個觀點,因為,這些犀牛都是在20世紀初滅絕的,而且它們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南方地區,而我國的南方地區向來就是以溫暖適宜的環境著稱,不像北方有著極其寒冷的冬季。因此,中國犀牛滅絕的原因與氣候關係不大。那麼,與什麼關係最大呢?

種種的跡象都將矛頭指向了人類。

首先就是人口增加,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通過簡單的一組數據來看一下,在1866年的中國,當時人口總數約為2.56億,到了1911年,我國人口總數約為3.68億,也就是說在55年間,我國的人口增加了1.12億。這還不算,到了10年後,也就是1921年,我國的人口數就變為4.43億。

也就是說在19世紀,人口增加1.12億用了55年時間,而在20世紀初,增加0.75億人口僅用了10年時間。

人口的增加無疑就需要更大的棲息地和活動範圍,而增加了人類的棲息地,無疑就等於縮小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是中國犀牛滅絕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人類的獵殺。翻閱史冊,早在宋朝,我國就有用犀牛角入藥的記載,也就是說至少從宋代開始,人類就開始了獵殺犀牛。到了清朝,清政府開始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政策,也就是說只允許官家獵殺犀牛。儘管如此,也難以避免民間的偷獵行為。

之後再到了近代,捕殺犀牛的行為依然存在,最後導致了犀牛的滅絕。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利益。

總結

中國犀牛的滅絕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棲息地減少和為了利益獵殺,而這兩個原因的「罪魁禍首」都是人類本身。其實,不止是中國犀牛,原本遍布我國境內的華南虎作為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都在瘋狂的「打虎熱」下野外滅絕了。

因此,如果再濫殺野生動物,我們的後代了解動物可能就只能通過書本了。

相關焦點

  • 披毛犀,如此龐大的犀牛,還有自身保暖的皮毛,究竟是怎麼滅絕的
    當今時代,很多人都知道,犀牛的毛被是非常的稀少,有的是直接沒有,皮糙肉厚,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笨重的樣子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犀牛的種類也是特別的多。後來經過人們的不斷發現的活化石,還有發現很多和犀牛一樣的犄角,不斷地研究發現,這些帶有毛被和犀牛一樣的動物,竟然是犀牛的另一種類。
  • 戀愛的犀牛們——黑犀牛西非亞種滅絕,發舊文紀念。
    今天的消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表示,黑犀牛西部亞種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已於11月10日野外滅絕。這已經不近幾十年來犀牛家族唯一的訃告了。大仙:馬路的他養的犀牛一樣,眼睛不好,不過鼻子特靈。」    對於龐大的犀牛,擁有一雙慧眼實在是一種浪費。其實視覺,對於大多數動物,並不是一種獲取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在草原或者森林中,開闊的視野是一種奢望,不太會轉彎的光線攜帶信息傳播的距離相當有限。
  • 戀愛的犀牛們——黑犀牛西非亞種滅絕,發舊文紀念。
    今天的消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表示,黑犀牛西部亞種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已於11月10日野外滅絕。這已經不近幾十年來犀牛家族唯一的訃告了。大仙:馬路的他養的犀牛一樣,眼睛不好,不過鼻子特靈。」    對於龐大的犀牛,擁有一雙慧眼實在是一種浪費。其實視覺,對於大多數動物,並不是一種獲取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在草原或者森林中,開闊的視野是一種奢望,不太會轉彎的光線攜帶信息傳播的距離相當有限。
  • 犀牛瀕臨滅絕,竟然是因為這個……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圖片來源:央視網)剛剛過去的世界犀牛日(9月22日),讓我們不由得又默默悼念一次北白犀蘇丹。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棲息地的破壞,全世界現存的6種犀牛,除南白犀境遇稍好外,其餘全部處於滅絕的邊緣。然而,有觀點認為,即便沒有人類的影響,犀牛這一物種的衰敗也不可避免。這樣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呢?讓我們試著從物種競爭的角度思考一下。
  • 眼瞅著就要滅絕:史上最怪異犀牛集合
    9月2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犀牛日」,如今,犀牛這一古老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平均身高2.5到3米之間,體長接近5米,體重5到7噸不等,大小跟非洲象相當,在整個犀牛家族中體型僅次於曾經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準格爾巨犀。
  • 犀牛瀕臨滅絕,竟然是因為這個……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圖片來源:央視網)剛剛過去的世界犀牛日(9月22日),讓我們不由得又默默悼念一次北白犀蘇丹。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棲息地的破壞,全世界現存的6種犀牛,除南白犀境遇稍好外,其餘全部處於滅絕的邊緣。
  • 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
    宋朝的《太平寰宇記·嶺南道》記載,廣東英州(英德縣)、廣西鬱林州(玉林市)均產犀牛。以上這些史料都說明,在一兩千年前的南方兩廣地區生活著大象和犀牛。不僅有史料的記載,還有遺址出土的文物可以證明這一點。廣東肇慶金利鎮出土過象骨,廣西扶綏縣出土過犀牛骨、象骨。大象犀牛的「美好年代」那為什麼現在兩廣境內沒有大象犀牛了呢?
  • 為什麼體型越大的生物越容易滅絕?有什麼科學依據?
    在生物進化史上,出現過多次生物體型龐大的時期,比如石炭紀的「巨蟲時代」,在這一時期昆蟲是整個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還有恐龍時代,這個時期的動物平均體型也是生命史上最大的。即使到了早期人類出現的年代,也有體型龐大的猛獁象、劍齒虎、大地懶等大型的動物。但是,這些動物清一色的都已經滅絕。因此,有人說: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
  • 為什麼體型越大的生物越容易滅絕?有什麼科學依據?
    在生物進化史上,出現過多次生物體型龐大的時期,比如石炭紀的「巨蟲時代」,在這一時期昆蟲是整個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還有恐龍時代,這個時期的動物平均體型也是生命史上最大的。即使到了早期人類出現的年代,也有體型龐大的猛獁象、劍齒虎、大地懶等大型的動物。但是,這些動物清一色的都已經滅絕。因此,有人說: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
  • 讓人惋惜的5類滅絕動物,最後一種被人發現一年後,就滅絕了
    峇里虎,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虎類,在1937年就因為人類捕殺走向滅絕了。峇里虎的體長僅有北方老虎的三分之一左右,約達1米,體重也只有一百公斤左右。如今,我們只能在博物館中才可能見到峇里虎了。亞歐水貂,亞歐大陸中特有的水貂,它們主要分布在小溪、河流和湖泊岸邊。
  • 「為什麼犀牛分黑白?」關於非洲犀牛,你必須知道的8件事
    在這裡,3頭犀牛被置於24小時的武裝保護之下。但遺憾的是,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一直沒有成功受孕。「蘇丹」的離世,意味著北方白犀牛這一物種瀕臨滅絕。犀牛,尤其是白犀牛這一物種也再次走入聚光燈下。那麼,關於犀牛的這些信息,你都知道嗎? 犀牛主要分布於非洲和東南亞,是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是僅次於大象體型大的陸地動物。所有的犀類基本上是腿短、體粗壯。五種犀牛:黑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等5種。其中,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為獨角犀牛。
  • 我國近代有哪些動物滅絕了?為什麼?
    裏海虎曾是老虎亞種中體型第三大的虎種,它曾經廣泛地分布於中西亞,在我國常見於新疆地區。但是在數次的「打虎熱」、偷獵下,裏海虎在我國新疆地區的數量不斷的減少。雖然裏海虎滅絕於20世紀的80年代,但是它在我國早在1916年就已經滅絕。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中國野生犀牛消亡史:唐宋以後的人們為何見不到犀牛了?
    在中國,人們對犀角神奇藥效和靈犀(一種稱為「通天犀」的犀角,據說能出氣通天)的文化演繹,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國大地上也曾出現過犀牛的身影,只是隨著環境變遷,在人們無節制捕殺下,中國犀牛數量越來越少,18世紀末19世紀初成為瀕臨滅絕的物種,20世紀中期在雲南地區滅絕。到最後,中國犀牛隻能以文物、成語、詩詞、地名等方式存在於歷史記憶中,留下一聲嘆息。
  • 專家警告: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或在100年內滅絕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3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一百年,隨著人類不斷侵佔動物的領地,哺乳類動物的體重將總體減輕25%。
  • 專家警告: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或在100年內滅絕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3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一百年,隨著人類不斷侵佔動物的領地,哺乳類動物的體重將總體減輕25%。
  • 在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的瀕臨滅絕的一隻有角的犀牛
    在阿薩姆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看到瀕臨滅絕的獨角犀牛是Holiday Scout巡迴演唱會的一部分。你還記得當我去蘭卡威並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犀牛之旅的事情......結果證明是犀牛是一種四輪車。我猶豫地問桑格...... 「他們是真正的犀牛嗎?」 他就像,是嗎?… 好的。只是檢查。
  • 犀牛——從北到南,我也曾生活在中國
    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的犀牛按地域分成非洲犀牛和亞洲犀牛,非洲犀牛又分為黑犀:黑犀牛—嘴部是尖的,習慣吃樹葉 IFAW/B. Hollweg和白犀:白犀牛——體型更大,嘴寬更方便吃草 IFAW為什麼白犀不太白,黑犀也不太黑?→犀牛醫生有話說——犀牛為什麼讓我如此著迷?
  • 野生犀牛在中國已經絕跡,這件文物卻記載了它的最後身影
    犀牛體型碩大,昂首佇立,氣勢非凡。它的四肢短小肥大,足以支撐龐大的身軀,肌肉發達,顯示出粗獷之美。古代工匠用心良苦,甚至將犀牛角的鋒利都製作得惟妙惟肖,多皺的厚皮也刻畫得生動形象。雙目圓睜,仿佛穿越時空,看待這個不一樣的世界。
  • 尋找中國犀牛
    艅小臣感恩戴德,無以回報,遂盡覓天下能功巧匠,鑄造「金犀牛」以永世紀念,並把這次賞賜刻在犀牛肚子裡,這也是世界上唯一銘刻在犀牛肚子中的金文。這件青銅器被專家命名為小臣艅犀尊。為什麼沒有鑄其它動物以銘恩?為什麼單單選擇了一頭雙角的犀牛來紀念天子之賞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