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或在100年內滅絕

2021-01-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3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一百年,隨著人類不斷侵佔動物的領地,哺乳類動物的體重將總體減輕25%。

報導稱,雖然體重減輕主要是由於大型動物滅絕所致,但是由於一些體型較大的動物被迫棲息在縮小了的生活環境中,它們的體積實際上可能要縮小。

報導稱,專家對全球近15500例哺乳動物和鳥類進行了研究,利用計算機模型預測棲息地喪失可能對動物數量產生哪些影響。

報導稱,雖然亞洲象、爪哇犀牛和長頸鹿這類動物將艱難應對棲息地喪失的困境,但是環境適應力較強的家鼠、蹊鼠和烏鶇這類動物會越來越多。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論文首席作者羅布·庫克說:「鳥類和哺乳動物迄今最大的威脅是人類。由於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動物的棲息地被毀,比如毀林、狩獵、精耕農業、城市化以及全球變暖。」

「我們預測的物種大量『減少』將對生態和進化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產生進一步負面影響。」

相關焦點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已有化石證據表明海南島史前時期有大象生存,而且不僅有大象,還有老虎、犀牛、猩猩甚至大熊貓。曾經的海南島遠比現在要熱鬧多了,不僅有大象、犀牛、熊貓,還有老虎、豹、豺。但這些動物為何都沒有保存下來呢?有部分是自然滅絕的,比如信衝洞發現的古生物,生存年代太過久遠,是因環境變化滅絕的。而有部分是因人類活動滅絕的,比如落筆洞發現的部分動物。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現存犀牛的種類以及分布犀牛是一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它是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但是由於大象是哺乳綱長鼻目動物,所以,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奇蹄目動物。從上面5種犀牛的分布和數量看,犀牛的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蘇門答臘犀和爪哇犀,野生數量已經達到了極危(CR)的保護級別,如果再沒有有效地保護,它們極有可能成為滅絕動物。
  •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據國外媒體報導,每年都需要了解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狀態,不幸的是,有些動物已經滅絕,而更多的動物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牡蠣雙殼類軟體動物牡蠣可以過濾水中的雜質,在其自然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
  • 專家稱森林象或因繁殖速度過慢導致10年內滅絕
    專家稱森林象或因繁殖速度過慢導致10年內滅絕時間:2016-09-02 10:3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專家稱森林象或因繁殖速度過慢導致10年內滅絕 非洲森林象或將在未來10年內滅絕。
  • 在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的瀕臨滅絕的一隻有角的犀牛
    在阿薩姆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看到瀕臨滅絕的獨角犀牛是Holiday Scout巡迴演唱會的一部分。你還記得當我去蘭卡威並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犀牛之旅的事情......結果證明是犀牛是一種四輪車。我猶豫地問桑格...... 「他們是真正的犀牛嗎?」 他就像,是嗎?… 好的。只是檢查。
  • 除了北方白犀牛 還有這10種動物瀕臨滅絕
    據悉,世間僅存著的兩頭北方白犀牛均為雌性,且分別為蘇丹的女兒((Najin)以及孫女(Fatu),這意味著該物種正式進入了滅絕倒計時。唯一倖存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的死亡,也對其他瀕危物種的命運做出了警告。據《每日鏡報》的報導,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消息,這10種動物正瀕臨滅絕。
  • 中國犀牛消亡史:5000年來,我們都滅絕了什麼?
    隨著氣候轉入寒冷期,中原地區的先人們發現,原來在河南等中原地帶廣泛存在的犀牛、大象等動物逐漸退出黃河流域、開始南遷,對此《呂氏春秋·古樂》和《孟子·滕文公下》將其表述為周武王「驅虎、豹、犀、象而遠之」,但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的南遷,實際上僅僅依靠人力是做不到的,其南遷的背景,是中國5000年文明史上第一個寒冷期的到來。
  • 地上最大動物對決——大象讓犀牛知道誰才是老大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臺媒稱,大象與犀牛分別是陸地上體型最大跟第二大的動物。憑著龐大的身軀,它們在非洲草原上幾乎沒有天敵。而一名遊客目擊到這兩種動物在南非草原上狹路相逢,發生扭打的罕見場面。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5日報導,印度遊客克裡希納6月與家人到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旅遊,拍到一頭大象刻意向一對犀牛母子找茬。
  •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由於人類的活動,許多動物的生存面臨危機。其中有一些動物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危機,瀕臨滅絕,有的甚至已經滅絕了,一起看看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吧!估計其數量只有100-300條,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棲息範圍狹小,再加上容易被漁網困住,是其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克羅斯河大猩猩大猩猩中最為瀕危的一個亞種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分布在奈及利亞及喀麥隆的熱帶雨林。研究顯示,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非大猩猩的亞種。它們僅限於奈及利亞——喀麥隆邊界的山林中。目前殘存的150-200隻被支離破碎地人為分割在五個地帶生活。
  • 大象、犀牛和老虎在哪個國家最安全?
    這份報告題為《野生物非法貿易評級卡:對遵守及執行CITES公約保護老虎、犀牛和大象承諾的評估》,對大象、犀牛和老虎的23個主要分布國、中轉國和消費國遵守及執行公約的狀況進行了分析。根據最近的表現,各個國家被評定為綠色、黃色或紅色標明的級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現,23個國家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法野生物貿易,但每個國家在執法方面付出的努力不同,因此得到了不同的評級。
  • 哪些滅絕了的動物有哪些?
    據記錄顯示, 1938 年地球上最後一隻東部美洲獅在緬因遭到射殺,直到 1973 年,美洲獅被列為瀕臨滅種的動物,當時已經 30 年無人再度發現它的蹤跡。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簡稱「 FWS 」)於 2018年1月29 日宣布,東部美洲獅( Cougars )又稱作山獅( Puma ),已經超過 80 年未出現蹤跡,因此正式宣告絕種。2. 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同屬白犀亞種,與非洲南部的白犀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
  • 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我大意了啊
    在每畝土地內,農業所能夠獲得的食物量要遠遠多於採集狩獵。當然,農業發明的基礎是:人類通過幾十萬年的採集與狩獵,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動植物的知識,農民懂得收割已經馴化的小麥、水稻、玉米的種子,並進行加工、儲藏,必然是在農業發明之前的採集狩獵時代,就掌握了這些知識,只不過,當時的種子都是野生的。
  • 史前大象因資源之爭滅絕?因其太容易捕殺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遺傳學家和人類學家亨德裡克⋅波因納(Hendrik Poinar)指出:「在人類到來之前以及之後,這些大型草食動物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這些大象的適應能力有多強?」這些答案甚至可以幫助生物學家獲得更多經驗教訓,以幫助現代大象應對棲息地萎縮和狩獵壓力上升的問題。
  • 哈爾濱野生動物園透露動物價格 大象60萬犀牛50萬
    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光明日報消息,您知道動物園裡的動物價格是多少?近日,哈爾濱野生動物園新址開展的全球動物選購計劃透露出了這方面的信息。按今年的市場行情,一頭大象60萬元,一對長頸鹿至少要32萬元,一頭犀牛的價格是40萬至50萬元,白犀每頭高達100萬元以上。
  • 人類再任性下去,幾百年後最大陸地動物或是牛
    4月24日消息,據大西洋月刊報導,從前曾有一種被稱為古菱齒象(Palaeoloxodon)的大象,它的體型比現代非洲象高大許多。名為巨犀(Paraceratherium)的無角犀牛,體重至少是現代犀牛的10倍。巨大的地懶體型可與大象相媲美,短臉熊能將灰熊裝起來,還有汽車大小的犰狳。
  • 戀愛的犀牛們——黑犀牛西非亞種滅絕,發舊文紀念。
    今天的消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表示,黑犀牛西部亞種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已於11月10日野外滅絕。這已經不近幾十年來犀牛家族唯一的訃告了。世界上的犀牛有五種「馬路:有的犀牛生活在乾燥而開闊的草原地帶,有的犀牛則喜歡棲息在濃密的森林中,他們吃的食物也不同,有的喜歡吃草,有的喜歡吃樹葉,有的草和樹葉都吃。犀牛的名字來源於希臘文,是熱帶動物。世界上的犀牛有五種:黑犀牛、白犀牛、蘇門答臘犀、印度犀和爪哇犀,已經基本滅絕了。
  • 中國野生犀牛消亡史:唐宋以後的人們為何見不到犀牛了?
    當地時間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因健康狀況明顯惡化,在肯亞奧爾佩傑塔野生動物保護區接受「安樂死」,留下最後2隻雌性北方白犀牛:女兒納金和外孫女法圖。儘管專家在「蘇丹」死後取下部分遺傳物質,希望通過先進技術利用南方白犀牛作為代理孕母,進而達到復育目的。但理論上來說,這一物種的滅絕已經進入倒計時。
  • 人類活動影響大型哺乳動物分布 北歐本可有大象
    狩獵、砍伐森林及全球變暖威脅到許多動物的自然棲息地。據法國《20分鐘報》8月24日報導,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科學家嘗試研究,如果現代人類不存在,大型哺乳動物將會如何分布。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多樣性與分布》雜誌上。據報導,研究人員主要基於每個物種的生物地理及當前環境的自然條件,繪製出一張大型哺乳動物(大於45公斤)在無人類的情況下的分布圖。目前,大型哺乳動物主要存在於非洲。
  • 歷時六千萬年建立起的自然生態帝國,人類只用100年就將其擊潰
    結果顯示,(如果50年內真的發生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大自然將需要300-500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如果要回到人類統治地球之前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則需要花上500-700萬年。
  • 看看這些比現代非洲象還大的陸地哺乳動物,可惜它們都滅絕了
    古菱齒象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大象,成年古菱齒象體重可達10-14噸。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華北、華東等地區。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劍齒象,在1200萬—100萬年前生活於亞洲和非洲,體重12噸左右。由它產生了現已滅絕的猛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