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最大動物對決——大象讓犀牛知道誰才是老大

2021-01-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臺媒稱,大象與犀牛分別是陸地上體型最大跟第二大的動物。憑著龐大的身軀,它們在非洲草原上幾乎沒有天敵。而一名遊客目擊到這兩種動物在南非草原上狹路相逢,發生扭打的罕見場面。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5日報導,印度遊客克裡希納6月與家人到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旅遊,拍到一頭大象刻意向一對犀牛母子找茬。當時,大小犀牛正在水窪旁飲水,大象則從後方走過來。先注意到的小犀牛立刻躲避,轉過身來的母犀牛隨即向大象衝過去。

一陣衝突後,母犀牛明顯輸給大象的蠻力,還不小心踩到小犀牛。在小犀牛逃竄後,母犀牛與大象再度一番角力,接著就被推到泥水中。大小犀牛最後朝原野逃竄,一度不放棄的大象還在後方追了一小段時間。

報導稱,大象讓犀牛知道誰才是老大後,接著朝克裡希納搭乘的狩獵車走來,他們趕緊識相地拉開雙方的距離。

相關焦點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前幾個月西雙版納野象谷出現41頭野生象西雙版納的代表物種就是亞洲象,是亞洲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亞洲象也是雲南的代表動物,甚至被印在了雲南省的車牌上。而瓊州海峽平均水深只有44米,最大深度也才114米,所以當時瓊州海峽的海底都露出水面,成為一座陸橋,生活在雷州半島的亞洲象可以通過陸橋進入海南島。後來氣溫回升,海平面上升,就被隔絕在海南島上。海平面上升下降的情況在冰河時期反覆發生了數次。已有化石證據表明海南島史前時期有大象生存,而且不僅有大象,還有老虎、犀牛、猩猩甚至大熊貓。
  • 專家警告: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或在100年內滅絕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3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一百年,隨著人類不斷侵佔動物的領地,哺乳類動物的體重將總體減輕25%。
  • 犀牛一覺醒來,發現角沒了,犀牛:特麼誰幹的?
    犀牛一覺醒來,發現角沒了,犀牛:特麼誰幹的?一群人正拿著電鋸鋸大象的牙,周圍還有許多人在拍照,難道現在割象牙都這樣明目張胆了嗎?其實他們並不是在做違法的事情,而是在幫大象保命。因為這頭大象的象牙實在是太過於龐大顯眼了,一旦被非法盜獵者發現,肯定連命都沒有了,而人們這樣做純屬是一種無奈之舉,對待犀牛也是如此,雖然在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基地。有專門的人員保護,但是卻始終難以防範盜獵者對於這些野生動物的捕殺,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犀牛,大象,命喪盜獵者手中。
  • 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非洲草原食物鏈的頂端
    不要招惹犀牛為妙 第二:河馬 河馬與犀牛到底誰才是陸地上僅次於大象的動物,一直存在著爭議,甚至有人認為河馬應該算作水生動物
  • 哈爾濱野生動物園透露動物價格 大象60萬犀牛50萬
    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光明日報消息,您知道動物園裡的動物價格是多少?近日,哈爾濱野生動物園新址開展的全球動物選購計劃透露出了這方面的信息。按今年的市場行情,一頭大象60萬元,一對長頸鹿至少要32萬元,一頭犀牛的價格是40萬至50萬元,白犀每頭高達100萬元以上。
  • 生活區域從不脫離水源 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
    犀牛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 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生活區域從不脫離水源 。犀牛是第二大陸生動物。犀牛的皮膚雖很堅硬,但其褶縫裡的皮膚十分嬌嫩,常有寄生蟲在其中,為了趕走這些蟲子,它們要常在泥水中打滾抹泥。犀牛是一種珍貴動物,分布在非洲和東南亞各地,發起牛脾氣來,連大象那種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可是它卻有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那就是犀牛鳥。
  • 當3.5噸犀牛遇上5.5噸大象會發生什麼?場面混亂,廝殺激烈
    當3.5噸的犀牛遇上了5.5噸的大象,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呢?場面混亂,廝殺激烈,是不是對這樣的事情感覺非常的好奇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其實在動物界每一種動物的體型都有很大的差異,上到大象下到螞蟻,都是動物界當中獨立存在的生命體,像是大象和犀牛在草原上幾乎是沒有任何生物敢去輕易的招惹他們,這時候很多人都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大象和犀牛相遇的話,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場景呢?
  • 大象、犀牛和老虎在哪個國家最安全?
    這份報告題為《野生物非法貿易評級卡:對遵守及執行CITES公約保護老虎、犀牛和大象承諾的評估》,對大象、犀牛和老虎的23個主要分布國、中轉國和消費國遵守及執行公約的狀況進行了分析。根據最近的表現,各個國家被評定為綠色、黃色或紅色標明的級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現,23個國家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法野生物貿易,但每個國家在執法方面付出的努力不同,因此得到了不同的評級。
  • 陸地最大的是大象,海洋最大的是鯨魚,那天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當然,決定動物體型大小的,和地球氣候是否溫暖,氧氣含量是否提高,食物是否豐富有關。第四紀冰川結束至今,地球生命進化的方向都是向著越來越小的方向發展,唯獨人類有些特殊,由於食物的豐富,人類的身高是向著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的。那麼在現在的地球上,海陸空最大的「動物王者」又是誰呢?
  • 「為什麼犀牛分黑白?」關於非洲犀牛,你必須知道的8件事
    3月31日,幾名當地學生在犀牛墓碑前駐足觀看。犀牛,尤其是白犀牛這一物種也再次走入聚光燈下。那麼,關於犀牛的這些信息,你都知道嗎? 犀牛主要分布於非洲和東南亞,是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是僅次於大象體型大的陸地動物。所有的犀類基本上是腿短、體粗壯。五種犀牛:黑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等5種。其中,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為獨角犀牛。
  • 非洲草原上的大佬,獅子都被它嚇得爬上樹,敢和大象、犀牛叫板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動物種類有很多。但要說起百獸之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老虎和獅子。但在非洲草原有這樣一種大佬級別的動物,獅子都被它嚇得爬上樹,它還敢和大象、犀牛叫板。
  • 啊這些大象犀牛章魚椅子,也太浮誇了
    西班牙藝術家 Maximo Riera 帶來了他的動物椅子系列,章魚、海象、犀牛、大象、河馬、鯨魚全都背上了一個歐洲古典風格的座位。因為是在畫廊展出,仿真的大塊動物搭配現代建築,頗有生物入侵的感覺。每一個動物座椅都是高密度聚氨酯的材料做的,內部用鐵來支撐,有彈性且能持久使用。
  • 為什麼大象、犰狳、豚鼠等動物很容易喝醉?
    來源:新浪科技一項新研究指出,大象對酒精的耐受度可能很低,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動物是否會喝醉」這一問題的爭論。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針對酒精代謝相關基因的新研究發現,大象、獨角鯨和豚鼠等動物可能很容易喝醉。
  • 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我大意了啊
    第二: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當我們看到非洲大草原的景象時,不禁要問一句,大象的產肉量非常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呢?同樣的疑問,也適用於犀牛、河馬。人類試圖馴化獵豹,但並未成功當然,大象不能馴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大象的生長速度緩慢,大象的懷孕周期長達22個月,而且每胎只產一個,兩年的時間,小象才剛剛出生,大象到了8至14歲,
  • 到日本「九州自然動物公園」近距離餵獅子大象
    位在大分縣宇佐市的九州自然動物公園,是日本最大的野生動物園。搭乘園內動物造型的叢林巴士,可以餵食獅子、大象、黑熊,還可以看到生活在草原的長頸鹿、犀牛、斑馬等動物,絕對是九州自由行必排的親子行程!▋到日本最大野生動物園真正親近大自然!位在別府車站附近的九州自然動物公園是一處佔地115萬平方米的大型野生動物園,園內分成大型動物區、小動物交流區、兩個部分。大型動物區中有獅子、長頸鹿、犀牛、斑馬、獵豹、大象等17種動物棲息。
  • 世界上5種奇怪的絕種動物,鷹嘴天鵝捕食大象,巨犀比大象重5倍
    巨犀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動物。這是一種巨大的犀牛,長7.5米,肩膀距離地面5.5米,脖子伸長後達8米高。然而比它的高度更加讓人吃驚的是,一頭成年巨犀的重量是大象的五倍。巨犀沒有角,但它太大了,幾乎不需要它們。它的嘴裡是一排巨大的牙齒,就跟大象的象牙一樣,它還有一隻巨大的舌頭。直到最近,這種生物才被認為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3、鷹嘴天鵝(與小象一起生活的巨型天鵝)
  • 大象在哭泣!買賣殺戮幾時休?肯亞:保護野生動物的吶喊(上)
    1940年,非洲大象有300萬頭。1970年,非洲大象減少到130萬頭。2014年,非洲大象僅剩下不到50萬頭。2020年?肯亞是一個對旅遊業很依賴的國家,作為當地旅遊業的最大核心競爭力,野生動物資源最近40年來一直被盜獵行為不斷破壞,特別是大象和犀牛數量的巨減,已經嚴重威脅到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沒有買賣,才沒有殺戮。作為野生動物製品的原產國,如何與野生動物製品的消費國合作,聯手打擊盜獵和非法貿易,這是當下肯亞最關心的緊迫問題。
  • 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人類耗子尾汁
    有次周末,我像往常一樣打開動物世界,恰巧今天播放的是非洲專欄。當我看到大象的時候,不禁有個疑問:我們的祖先為什麼不去馴化肉量更多,體型更大的大象或者犀牛而去馴養牛羊豬呢?為什麼不馴化捕獵技巧高超的獵豹,而去馴化狗呢?今天,就讓我為你解答疑惑。
  • 雄犀牛對峙雄獅,誰敢阻止這場大戰?一群工作人員讓它們識趣走開
    在動物世界中,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有一種本能的恐懼,但有些大型食草動物例如大象、犀牛、野牛等,敢正面對抗猛獸的。曾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就拍攝到:一頭雄犀牛為了食草,誤闖獅群的棲息地,卻絲毫不畏懼,還和獅群中一頭雄獅對峙,準備來一場「世紀大戰」。
  • 中國野生犀牛消亡史:唐宋以後的人們為何見不到犀牛了?
    現存的印度犀牛(大獨角犀)、爪哇犀牛(小獨角犀)、蘇門答臘犀牛(雙角犀,體型比獨角犀小)都曾在中國留下足跡,中國犀牛,即是對歷史上生存於此的三種野生犀牛種群的統稱。犀牛和大象一樣,喜好溫暖溼潤的氣候,三千多年前的安陽一帶,氣候宜人,「草木暢茂」,有沼澤、湖泊,大片的原始深林,茂盛的植被,簡直是大型食草動物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