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是「和平使者」④| 南農教授翻譯史實:讓南京大屠殺成為...

2020-12-12 南報網

2020-12-11 11:05圖文來源: 紫金山新聞

《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展覽法國開展;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近年來,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正在更深切地進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引發國際史學界和普通民眾的共鳴。

「翻譯對史實的國際傳播非常必要,希望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王銀泉是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2016年暑假,他接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法國展覽文字譯文校對、翻譯的任務。為了保證史實可靠、譯文地道,王銀泉查閱大量史料,還經常拿人名、地名、機構名稱去做考證。王銀泉接手了大量關於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翻譯工作,值得一提的是,10集電視紀錄片《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和中美合拍劇情片《南京之殤》,王銀泉負責字幕和臺詞的翻譯,2018年,《南京之殤》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獎艾美獎。2019年8月,南京市政府給丹麥奧胡斯市贈送國際友人辛德貝格雕像揭幕活動,王銀泉應邀赴丹麥擔任英語媒體協調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翻譯而言,一定要維護我們國家的主權。」王銀泉舉例,關於抗日戰爭,西方國會用Second Sino-Japanese War,但學術界學者的共識,這個說法肯定不能用。「一定用我們官方的名稱,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戰爭,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南京作為中國第一座國際和平城市,我們一起共同努力,推動人類的和平事業,從南京出發,從南京開始,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王銀泉說。

南報融媒體記者 許琴、蔣琰/文 嚴星宇/視頻

相關焦點

  • 我的名字是「和平使者」④| 南農教授翻譯史實:讓南京大屠殺成為...
    2020-12-11 11:05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展覽法國開展;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近年來,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正在更深切地進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 翻譯史實累計50萬字 南農教授推動南京大屠殺歷史成為世界記憶
    龍虎網訊(記者 王緣 朱安龍) 近年來,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國際化傳播不斷推進,其中,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起到了「橋梁」作用。王銀泉在教學之餘,累計翻譯、審校南京大屠殺史實目前已達50萬字。只要有機會與外國人交流,他總會主動說起這段歷史。
  •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
  •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早在2001年,王銀泉就受江蘇省委宣傳部委託,主持翻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美國洛杉磯展覽的電視片《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南京大屠殺》。2016年之後,他再次接手南京大屠殺史實相關翻譯工作,之後再沒中斷。2016年暑假,王銀泉接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法國展覽的英譯校對和翻譯審定任務。
  • 江東門紀念館:讓南京大屠殺史實成為世界記憶
    在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為向全球傳遞「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的聲音,我蘇網推出《小蘇說·品讀和平地標》系列報導,透過這些和平地標讀懂歷史,以更廣闊的視野了解國際和平城市的和平教育與城市氣質。1937年12月,日軍侵佔南京,隨後一場慘絕人寰的人類浩劫將南京吞噬,彼時的城市百花凋敝、日月無光。
  • 【話語中國行】歷史記憶與話語主權: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
    比如,2016年10月在法國岡城和平紀念館舉辦的《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就是基於當年留守南京救援難民的拉貝、馬吉、威爾遜、魏特琳、辛德貝格等西方人士留下的影像、照片、日記和書信等第一手史料而組織的促進南京大屠殺史實傳播國際化的有力舉措之一,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 公祭日|我的名字,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於1985年,是中國第一座抗戰類紀念館。在對歷史發掘與研究的同時,也已成為推動國際和平城市建設的地標。 目前,共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三個基本陳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類文物,262部影像資料。
  • 日本廣島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系近20年來首次
    廣島市民在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據悉,這是近20年來廣島首次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中方參與在廣島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現代快報特派記者對展覽開幕式進行了全程直播,超過3萬網友圍觀這場海外的直播。
  •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八大板塊展現「人類記憶」
    經過一年多策劃、改陳布展後的《南京大屠殺史實展》首次震撼亮相。八大板塊、2000多張照片、900餘件文物,展現了南京大屠殺這一人類的浩劫、全人類的共同記憶,以及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13日下午,記者第一時間探訪改造後的展陳。進入展廳,迎面看到黑色石板上用中、英、日三種文字書寫的展覽主題——「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 我的名字是「和平使者」②|傳遞愛與和平,韓國姑娘在南京做志願者
    她是南京大學的留學生,也是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的一名國際志願者。2012年夏天,姜哈娜和弟弟來中國南京求學。第一次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2015年清明節那天。「那天來紀念館的人特別多,我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看到有關兩個日本士兵比賽殺中國老百姓的報紙報導,上面寫著他們的殺人數字105:106,我被嚇到了。」
  • 高達1.48米,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百人群像實錄(黑白照為已故倖存者) 11月25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倖存者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等9家 25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家人 一起在這裡緬懷83年前 遇難的親人和同胞
  • 南京學生「行前一課」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師生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向死難者敬獻菊花。 泱波 攝學生們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泱波 攝學生們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認真傾聽講解員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 泱波 攝學生們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泱波 攝學生們參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泱波 攝學生們參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泱波 攝學生們參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泱波 攝這也是他們人生中一堂特殊的歷史課。 泱波 攝獻上菊花銘記歷史。
  • 「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第四季)首場活動...
    龍虎網訊 (記者 吳威 王雪純 攝影 薛飛) 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今天(12月2日),「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第四季)首場活動舉行,讀書會成員和市民代表共同閱讀《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並走進挹江門叢葬地為長眠於此的遇難同胞獻花致哀。
  • 三部五卷「南京大屠殺史實」首發 將推日文版本
    原標題:三部五卷「南京大屠殺史實」首發 將推日文版本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所長張憲文教授等,聯合南京地區的部分學者編纂了三部五卷有關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公共讀物。記者從昨天舉行的新書首發儀式上獲悉,三部五卷中的《南京大屠殺全史》將被翻譯成英文和日文版本,面向世界發行。
  • 王銀泉教授領銜翻譯團隊協助揭示「慰安婦」歷史真相
    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王銀泉教授、金錦珠副教授和南京大學朝鮮語系吳玉梅博士組成的英日韓翻譯團隊,完成了這批語音導覽詞的英日韓翻譯工作,為揭秘日軍「慰安婦」暴行的真相,促進「慰安婦」史料的國際化宣傳,推動「慰安婦」檔案繼續申遺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時也體現了高校服務社會的貢獻作用。
  • 海外華人華僑舉辦和平集會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
    「2018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海外和平集會活動」。    活動現場       加拿大亞洲二戰史實博物館還在萬錦市政府大廳內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一幅幅圖片講述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和遇難民眾的苦難。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匯聚傳向世界的「和平之聲」
    201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首次舉行;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2017年,南京成為全球第169座、中國唯一一座國際和平城市;今年,南京和平論壇在南京舉行。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將和平之聲傳遞到奧斯維辛
    編者按 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南京有這樣一群和平使者,常年義務提供展陳講解、文明引導、語言翻譯、公益演出等多種服務,為傳播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傳遞和平理念默默奉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紫金草志願者。他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曾言:記住歷史,但不要記住仇恨
    「歷史有著嚴謹的邏輯,先有日本發動了侵略戰爭,成為加害者這個因,才有它成為受害者的果。」  與日本在二戰後期遭遇轟炸相比,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國完全是受害者,民眾遇難人數要多得多。南京曾遭遇日軍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南京人、中國人對此都不會輕易釋懷。
  • 南京大屠殺紀錄片登陸美國歷史頻道:細節都有史實
    中美合拍紀錄片《南京之殤》海報。血色瀰漫的南京城,最後一批外國記者離開時,目睹了怎樣的屠殺和劫後空城的場景?他們如何冒險將記錄日軍暴行的影片帶出南京並傳播於世?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是如何接收和保護中國難民的?中美合拍紀錄片《南京之殤》用故事化的結構形式,情節化的表達方法講述歷史史實,還原了發生在80年前外國人眼中的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慘案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