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史實累計50萬字 南農教授推動南京大屠殺歷史成為世界記憶

2020-12-14 龍虎網

龍虎網訊(記者 王緣 朱安龍) 近年來,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國際化傳播不斷推進,其中,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起到了「橋梁」作用。王銀泉在教學之餘,累計翻譯、審校南京大屠殺史實目前已達50萬字。只要有機會與外國人交流,他總會主動說起這段歷史。他說:「國際社會對這段歷史的了解還比較有限,我們學外語的人有責任翻譯、傳播史實,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2016年暑假,王銀泉接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法國展覽文字譯文校對、翻譯的任務。為了完成展覽譯文的翻譯,王銀泉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查閱了大量史料,尤其是通過網絡查閱了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收藏的南京大屠殺項目的原始檔案,根據原文信息,查找到了原始文獻中的每一個相關文字,確保記述準確,譯文地道。有時為了查詢一個文獻的出處和幾個關鍵詞,王銀泉要耗費幾個小時,找到了對應文字,還要逐個單詞輸入,經常就是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熬夜都是家常便飯。

此後,王銀泉接手了大量關於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翻譯工作,其中既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的展品文字翻譯、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的英語語音導覽,還有南京大屠殺主題國外展覽、10集紀錄片《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和中美合拍劇情片《南京之殤》的字幕和臺詞翻譯,《南京之殤》2018年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獎艾美獎。2019年8月,南京市政府給丹麥奧胡斯市贈送國際友人辛德貝格雕像揭幕活動,王銀泉應邀赴丹麥擔任英語媒體協調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王銀泉說:「關於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翻譯要特別強調史實可靠,不能有一點點差池,甚至不能寫錯一個字。同時必須確保譯文地道。」為此,王銀泉將工作之外的時間都利用起來,每一個人名、地名、機構名稱都去做考證。

不僅如此,王銀泉還把傳播史實落在了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只要遇到外國人,可以與他們交談,王銀泉總會把話題轉到南京大屠殺史實上去。「我幾乎到了逢人必講的地步,只要有可能挑起話題,我拐彎抹角都會拐過去把它講一講。我希望有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王銀泉與美國醫生羅伯特·威爾遜的兒子、兒媳合影

美國醫生羅伯特·威爾遜親身經歷了南京大屠殺慘案並救助過大批中國人,他的兒媳婦曾對王銀泉表示,這段歷史在美國很少有人了解,很敬佩他一直在做這方面翻譯和傳播工作。

王銀泉表示,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翻譯和國際傳播工作他此後還會繼續做下去,「跟退不退休沒有關係,哪怕我到70歲,只要有可能我還可以繼續做。」

相關焦點

  • 我的名字是「和平使者」④| 南農教授翻譯史實:讓南京大屠殺成為...
    2020-12-11 11:05圖文來源: 紫金山新聞 《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展覽法國開展;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早在2001年,王銀泉就受江蘇省委宣傳部委託,主持翻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美國洛杉磯展覽的電視片《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南京大屠殺》。2016年之後,他再次接手南京大屠殺史實相關翻譯工作,之後再沒中斷。2016年暑假,王銀泉接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法國展覽的英譯校對和翻譯審定任務。
  • 江東門紀念館:讓南京大屠殺史實成為世界記憶
    作為一座承載了全民族災難的實證性、遺址型專史紀念館,紀念館內的一磚一瓦一文一字都向人們揭示了歷史的真相,並持續不斷地向世界傳遞「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聲音。紀念館內大屠殺倖存者照片。紀念館是關於南京大屠殺歷史、日軍「慰安婦」制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綜合型博物館,大量的文物、照片、歷史證言、影像資料、檔案以及遺址都對歷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闡述。
  • 王銀泉教授領銜翻譯團隊協助揭示「慰安婦」歷史真相
    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王銀泉教授、金錦珠副教授和南京大學朝鮮語系吳玉梅博士組成的英日韓翻譯團隊,完成了這批語音導覽詞的英日韓翻譯工作,為揭秘日軍「慰安婦」暴行的真相,促進「慰安婦」史料的國際化宣傳,推動「慰安婦」檔案繼續申遺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時也體現了高校服務社會的貢獻作用。
  • 日本廣島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系近20年來首次
    ,展出了50多件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史料和實物。據悉,這是近20年來廣島首次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中方參與在廣島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現代快報特派記者對展覽開幕式進行了全程直播,超過3萬網友圍觀這場海外的直播。
  • 銘記歷史,奮發圖強!「血與淚的控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受害家庭...
    大學生志願者們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從江寧大學城到南京的大街小巷及郊區一戶一戶地走訪,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或者倖存者的後人進行面對面交流,記錄下這些家庭的受害經歷,累計採訪了86戶倖存者或者親屬。 來自南京曉莊學院商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們整理了採訪錄音和採訪日記192篇,項目報告30餘萬字,口述資料近13萬字,音頻時長共計4730分鐘。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 一群海內外有識之士為傳播歷史真相奔走
    在海外,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亞洲二戰的歷史全貌,知道在納粹曾屠殺猶太人之外,日本軍國主義曾在中國等多個亞洲國家,犯下南京大屠殺、人體細菌實驗和強徵慰安婦等令人髮指的殘忍暴行。  為了擦亮世界的眼睛,讓亞洲的二戰死難者得到公正的祭奠,一群海內外有識之士多年來不懈奔走。
  • 微史記 |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六十年
    今天,我們邀請到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孫宅巍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盛鴻,講述了60年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歷程。 研究南京大屠殺第一人 「他是研究南京大屠殺第一人。」孫宅巍說。 孫宅巍口中的「他」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興祖。
  • 志願者講述南京大屠殺:希望為聽眾完整還原歷史
    因為奶奶的這個願望,河海大學大四學生範梓幸加入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志願者團隊;也因為更多倖存者爺爺奶奶們的期望,範梓幸站上了波蘭奧斯維辛 - 比克瑙國家博物館 ( 下文簡稱奧斯維辛館 ) 的講壇,把這段歷史和背後無數受害者對和平的嚮往,帶給了更多國家的人們。範梓幸在波蘭奧斯維辛館開設南京大屠殺歷史講座。
  • 南京大屠殺檔案申報世界記憶名錄:用檔案陳述歷史
    南京大屠殺檔案為何要申報世界記憶名錄?有何意義?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7部門聯合進行申報  「這是我國首次對南京大屠殺檔案進行世界記憶名錄的申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
  • 高達1.48米,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南京大屠殺 在世倖存者僅剩73位 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留下了 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 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與世長辭 截至目前 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73位 △2020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百人群像實錄(黑白照為已故倖存者) 11月25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 公祭日|我的名字,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於1985年,是中國第一座抗戰類紀念館。在對歷史發掘與研究的同時,也已成為推動國際和平城市建設的地標。 目前,共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三個基本陳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類文物,262部影像資料。
  • 讓「南京記憶」成「世界記憶」_南報網
    讓「南京記憶」成「世界記憶」紀錄片、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圖書……近年,一批聚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文藝作品,以光影、音符、筆墨凝固「12·13」,用藝術這門人類共通的「語言」走向國際,用大眾聽得懂、看得懂的方式向世界發聲,讓人們銘記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讓「南京記憶」成為「世界記憶」。
  • 南外學子赴世界各地求學前的「最後一課」:重溫南京大屠殺歷史(視頻)
    」,行程包括參觀紀念館、聽歷史學家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動手做「紫金草」、看紀錄片《倖存者 見證南京1937》……這些學生已分別被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格林奈爾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名校錄取。
  • 在廣島展覽南京大屠殺史:把日本歷史的痛點與我們的結合起來
    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和1945年的廣島原子彈爆炸,使得南京和廣島背負起極其沉重的歷史記憶。這兩座城市都是二戰中的「悲情城市」,但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看來,二者悲情的內核卻不一樣,「南京的悲情是日本軍國主義強加在我們頭上的,而廣島的悲情是他們的加害行為所招致的。」
  • 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他把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當作崇高使命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個首次:首次帶領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赴日舉行證言集會;首次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辦到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菲律賓等國;創辦首個南京大屠殺學術研究機構;參與策劃和組織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追尋折磨父親的戰爭記憶——侵華日軍之子在廣島講述南京大屠殺
    新華社日本廣島7月23日電 通訊:追尋折磨父親的戰爭記憶——侵華日軍之子在廣島講述南京大屠殺  新華社記者華義  1945年8月6日,一顆原子彈從天而降,廣島從此成了一座悲情城市,而在那8年之前,從廣島等地啟程侵略中國的日軍在中國製造了南京大屠殺。
  • 休斯頓統促會舉辦紀念南京大屠殺75周年及保衛釣魚島論壇
    新華網休斯敦12月8日電(記者張永興 陳宇),由休斯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休斯頓保釣聯合會等社團聯合主辦的紀念南京大屠殺75周年及保衛釣魚島論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第一大城市休斯敦舉辦。與會者強烈譴責日本保守與右翼學者、政客否認南京大屠殺,呼籲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士共同遏制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的企圖。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無聲無息提醒後人,時刻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下面,萬年曆App就帶你來一一細數83年前的歷史記憶。        活的記憶在消逝,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時至今日,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不足百位,而且每年這個數字都在減少。烙印在他們記憶深處的滔天火海燃燒下的人間地獄,是時間無法消磨的。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匯聚傳向世界的「和平之聲」
    83年前,侵華日軍侵入南京,製造了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段歷史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記憶,是每個南京人刻骨銘心的傷痕。  經歷過苦難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在推動和平理念傳播方面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