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905電影網獨家專稿 22年後,當"侏羅紀公園」的大門重新打開,巨大的招牌換成侏羅紀世界的時候,我們知道,科學家們又復活了全新的恐龍,把這群生活在億萬年前「恐怖的蜥蜴」重新帶回到了遊客身邊。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發展的科技真的可以讓恐龍復活嗎?
霸王龍有羽毛?!迅猛龍不是高智商?
可以說當年強大的電腦特效渲染了公眾對恐龍的認知:霸王龍雖然前肢短小,但是有巨大的頭顱和強壯的後肢;三角龍雖然是草食性恐龍,但與霸王龍的打鬥中並不一定佔居下風。《侏羅紀公園》中對恐龍的描述超出了以往的怪獸電影範疇,成為了被當時科學界所讚譽的經典影片。
如果霸王龍要長出左邊這貨的皮膚,那大家也是醉了。
《侏羅紀公園》拍攝於1993年,20年後,越來越完整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人們甚至在中國找到了有羽毛的恐龍化石。一批在中國、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的最新發現中,竟然有長著大片羽毛的獸腳類的肉食恐龍。這些化石與其說是恐龍,倒不如說是長著尖牙利齒的鴕鳥。種種跡象也表明,連霸王龍這種可怕巨獸也有可能是毛茸茸(?!)萌萌噠。
而在22年後上映的《侏羅紀世界》中,還有另一種倍受歡迎的恐龍:迅猛龍(當然,如果你希望自己更有學術B格,也可以叫他們伶盜龍)有著群居的習性,性格聰慧還透著點狡猾。但是這種恐龍的化石表明,他們的體型只有電影中的一半大小,智力也遠遠不及電影中那麼聰明,畢竟頭骨證明,迅猛龍的腦容量可不算大。至於他們的群居習性,雖然發現過迅猛龍近親恐爪龍的大量堆疊在一起的化石,可也不能說明它們是群居動物,對吧?
恐龍摸起來是什麼feel?叫起來又是怎樣的?
另一件值得再三思量的事則是恐龍的皮膚顏色與紋路。現在人們對恐龍皮膚的想像大多建立在大象、犀牛、鱷魚這類皮膚粗糙暗淡無光澤的動物身上。對於這一重要的細節,我們知之甚少,畢竟恐龍變作化石只是百萬分之一的機率。目前探索這一「黑洞」暫行的辦法是利用化石羽毛中所含的一種物質:黑素體。這種細小的微粒其形狀會與它所含色素產生直接關聯。這一研究讓人們發現,小盜龍,一種可以在樹間滑翔的小型恐龍,它的羽毛顏色和烏鴉非常類似。
Can you hear me ROAR?
除了這些,你就覺得自己真的了解恐龍了嗎?那麼問題又來了:它們的聲音聽起來什麼樣?是吼?是嘶鳴?還是尖叫?電影裡的恐龍總是張開血盆大口,發出老虎獅子一樣的叫聲,但這也只是技術人員的想像。然而再一次的,萬能的科學家們正在破解這道難題,所用方法聽起來很神奇:研究恐龍的內耳結構。通過這一研究,可以得出恐龍能夠接收到的聲音頻率範圍,從而推出其他恐龍所發出的音頻範圍。聽起來好像簡單易行,但這又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下一頁:科學家真能復活恐龍嗎?DNA+克隆技術哪家強
策劃、撰文、製作/派翠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