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2021-01-08 考拉科學圈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在世界各地所出土的恐龍化石當中,大多數都不完整,因為時代太過於久遠,只剩下了恐龍的殘骸而已,也給恐龍的還原增加了不少難度。

沒有人真正見過恐龍長什麼樣子,考古學家也是同樣,通過恐龍的骨骼,它們還遠了恐龍的具體形態,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種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在人類建立文明社會之前,它們是地球上絕對的霸主。通過恐龍的牙齒的磨損程度,可以區分這是食草性還是食肉性。其實大多數恐龍的形象並不是一次敲定的,而是在一次次研究中,恐龍的形象一直在發生改變。

斑龍是一種巨齒龍屬動物,體長可以達到6米,分布在澳洲印度中國等多個地區,早期發現大龍化石的時候,通過他們的骨骼形狀,考古學發繪製出了斑龍的具體樣貌,隨著發現的化石越來越多,科技的不斷進步,考古學家們才發現,曾經對於斑龍形象的構思是非常不合理的,於是他們對斑龍的形象進行了重新的糾正,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斑龍樣子。

還有一種恐龍叫做稜齒龍,根據在地球上所發生的骨骼來看,它們的體型應該非常的輕盈,非常適合在樹上生存,但是在長時間的分析之後會發現,它的生活習性並不滿足於長時間的呆在樹上,身體的重量也不允許。因此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多數恐龍的形象,並不是真實的,只不過是科學家們在科學的範疇內,對恐龍形象的描述和刻畫而已,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真正的看到恐龍呢?也就是恐龍復活。

這一想法此前確實有科學家提出過,科學家也確實有能力做到,比如克隆技術的出現,我們完全可以依靠高科技技術將恐龍復活,為什麼到現在科學家們都無動於衷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想要復活恐龍,就必須要有恐龍的DNA,所有克隆技術的實現都是在有生物DNA的基礎上完成的。截止到目前為止,雖然我們發現了很多恐龍化石,但是在化石中卻無法找到完整的DNA,DNA的存儲有一定的時間限制的,因此恐龍的復活,並不是技術上達不到,而是找不到恐龍的DNA。

最為重要的一點,如果這樣的龐然大物真的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那麼我們該如何飼養,久而久之會不會出現恐龍再次霸佔地球的情況,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這都是我們現在需要面對的問題。對於我們現在看到的恐龍形象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食肉恐龍是如何獵殺巨大的食草恐龍的?還真是一物降一物
    不知道小夥伴們還記不記得,此前我們曾經科普過一種名為波塞東龍(海神龍)的巨型食草恐龍(詳見:這種恐龍被稱為海神龍,有7層樓高120噸重,是史上最高的恐龍)。我想單是看括號中這個題目,我也就不用再做關于波塞東龍的簡述了。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其實,科學家在復原恐龍時,一方面依靠的是恐龍的化石信息,但另一方面其實是靠腦洞。比如:上個世紀時,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應該更合理。最早科學家認為稜齒龍是樹棲恐龍。
  •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煙臺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圖)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    「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H.C.Tan)先生在萊陽地區發現了第一隻恐龍化石,他於1923年在此進行中生代與第三紀早期地質調查時,發掘出了一些不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並被瑞典學者命名為『譚氏龍』,現藏於瑞典。」
  • 雞和恐龍是近親? 美國科學家稱恐龍10年內復活
    雞和恐龍是近親? 恐龍10年內復活恐龍真的可以被人類復活嗎?目前,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科學家詹姆斯-霍納指出,真實版的《侏羅紀公園》可能在未來10年實現。他指出,這部電影描述科學家通過完整化石DNA恢復恐龍是不可能的。DNA包含大量分子,是由數萬億個片斷構成,通過化學過程結合在細胞核中,當細胞死亡時,其化學過程關閉,這些分子非常脆弱,開始崩潰瓦解。同時,這一過程發生時間很短暫,我們不必考慮數百萬年之後如何利用DNA化石復活恐龍。
  • 恐龍是如何行走的?
    恐龍是如何行走的?我們到博物館去看恐龍時,見到的大多是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裡的骨架化石。它們一動也不動,一副神秘莫測、呆頭呆腦的樣子,毫無生氣,一點也沒有統治地球長達1億多年的地球霸主的雄風。直到1861年人們發現了始祖鳥之後,才逐漸地認識到,留在美國康涅狄克峽谷中那些早侏羅紀的腳印化石其實是恐龍的。隨著世界各地的恐龍腳印化石不斷地被發現,人們開始根據它們來了解恐龍的體型、行走方式以及生活習性等。那麼恐龍是如何行走的呢?恐龍行走有什麼特徵呢?我們且來分析一下。
  • 十大肉食恐龍排名 食肉恐龍的種類有哪些
    提起恐龍,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霸王龍。沒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霸王龍是有史以來最大,也是最為兇猛的陸地食肉恐龍。但是隨著科學家們的探索,人們對恐龍有了更為為全面的了解。那麼你知道食肉恐龍的種類有哪些嗎?它們之中誰又是最厲害的?接下裡就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10.特暴龍
  • 恐龍愛吃草
    為了生存,所有生物都必須吃東西,恐龍也不例外。那麼,如何知道恐龍吃什麼呢?雖然許多電影都將大部分恐龍描繪為兇猛的食肉動物,但通過研究恐龍的牙齒化石,我們發現,肉食性恐龍僅佔恐龍總數的35%。也就是說,大部分恐龍是植食性的。牙齒的秘密下圖的兩種牙齒形狀很不同,但它們都來自恐龍。你認為這兩種牙齒分別適合咀嚼什麼食物?
  • "囫圇吞棗"使巨型食草恐龍演變為長頸恐龍(圖)
    這是巨大的食草類恐龍-蜥腳龍。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由於它們不經咀嚼的吃下食物所以進化出一條長脖子。科學家們研究表示,一些長頸恐龍是由吃食物不經咀嚼的大型食草恐龍演變而來,諸如那些長脖子,小腦袋的恐龍就是由阿根廷龍等體重達到100噸左右的大型食草恐龍演變而來。  據研究,一頭大象一次進餐時間大約需要18個小時,這麼算來如果一隻大型恐龍要一次吃飽的話就要用上30個小時。這樣,如果大型食草恐龍耐心的咀嚼食物的話,就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供他們進餐。
  • 盤點最兇殘的肉食恐龍:玫瑰馬普龍最大食肉恐龍[組圖]
    原標題:盤點最兇殘的肉食恐龍:玫瑰馬普龍最大食肉恐龍[組圖] 玫瑰馬普龍:最大的食肉恐龍  玫瑰馬普龍(Mapusaurus roseae)體長40英尺,體重大約6噸,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龍物種。
  • 科學家能否復活恐龍?現實和電影裡的一樣嗎?
    科學家能否復活恐龍?現實和電影裡的一樣嗎?    1905電影網獨家專稿 22年後,當"侏羅紀公園」的大門重新打開,巨大的招牌換成侏羅紀世界的時候,我們知道,科學家們又復活了全新的恐龍,把這群生活在億萬年前「
  •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2019-11-26 14:16:26 來源:環球網  |  作者:林迪 |字號:A+ | A- 【發現恐龍新物種】據外媒CNET援引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近日,科學家在澳大利亞1億多年前的意莫瑞拉組(Eumeralla Formation)化石中發現了少數骨頭,包括8英寸(
  • 霸王龍並非恐龍世界唯一的統治者,這五種恐龍也不可小覷
    在恐龍稱霸地球的1.6億年時間裡,所出現的恐龍種類繁多,雖然並不是每一個恐龍都有著像霸王龍一樣威猛的名字,但卻有一些恐龍在力量或體型上能夠媲美甚至超越霸王龍,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棘龍了。棘龍和霸王龍一樣,都是肉食性恐龍,霸王龍是大型肉食性恐龍,而棘龍則是地球歷史上已知的最大肉食性恐龍。是的,棘龍的體型超越了霸王龍。
  • 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與大多數恐龍不同,歷史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的棘龍似乎更喜歡水。棘龍已經進化出水生的特徵這個觀點基於本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對埃及棘龍尾部化石的分析。棘龍是一種獨特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在過去的歷史上,被認為是在水域邊緣以魚類為食的近岸生活的大型恐龍。這種恐龍比霸王龍和暴龍都要大,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5億至6550萬年前。研究人員說,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的距今9500萬年前的凱姆凱姆河床中發現了一條幾乎完整的亞成年棘龍尾巴。
  • 那些「殘暴貪婪」的食肉恐龍
    其實這樣評價食肉恐龍一點也不公平。既然是食肉恐龍,當然也只有捕殺獵物來維持生命了。在自然界中,弱肉強食則是自然界中無情的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是生物進化的原則。霸王龍:典型的肉食恐龍為了生存,食肉恐龍不得不這樣「貪婪」,總之一句話——為生活所迫。
  • 人類能復活恐龍嗎?很不簡單吧?
    除此之外,這些電影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它們引發了人們對恐龍DNA的興趣。如果你還記得在原侏羅紀系列電影中的「Mr DNA」,或許能回憶起那是一部出色的科普作品(如下視頻)——從充滿恐龍血液的蚊子屍體中提取出DNA......雖然這是個絕妙的想法,然而,這一切都只是虛構的。就在5月21日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確定了恐龍的整體基因組結構。
  • 科普:食草恐龍有時也「開葷」
    原標題:科普:食草恐龍有時也「開葷」   大型食草恐龍通常被認為嚴格「吃素」,但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它們偶爾也會「開葷」,吃些螃蟹等甲殼類動物。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介紹說,他們研究了10塊來自美國西部猶他州的植食性恐龍糞便化石,結果卻發現,糞便中存在甲殼類動物遺骸。這些甲殼類動物至少有5釐米長,可能是螃蟹。   研究人員分析,這些糞便應該屬於生活在距今7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鴨嘴恐龍。
  • 科學家利用DNA將野山羊復活,為什麼不能復活恐龍?區別在哪兒?
    科學家利用DNA將野山羊復活,為什麼不能復活恐龍?區別在哪兒?在2000年,科學家只能無奈宣告,布卡多野山羊從地球上徹底滅絕。 來自西班牙的科學家覺得甚是可惜,於是他們把最後一隻山羊的細胞保存在實驗室當中,希望未來某一天可以通過高科技技術將山羊復活,在2003年就有科學家從它的遺傳物質DNA當中找到卵細胞在注入到山羊的體內之後,導致7隻山羊懷孕,最終成功的產下了一隻滅絕的布卡多野山羊。
  • 最強十大食肉恐龍,霸王龍居然被完爆?!
    最強十大食肉恐龍,霸王龍居然被完爆?!從最近被科學家發現的巨型食肉恐龍的化石上來看,霸王龍的「恐龍之王」的位置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竟然有比暴龍更大、更可怕的食肉恐龍。下面我們就來根據最新考古探索給恐龍界的十位食肉恐龍老大們做個排名。
  • 恐龍為什麼長這麼大?它能活多少歲?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
    恐龍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體型最為巨大的物種。但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恐龍會長這麼大呢?重量超過100噸的巨型食草恐龍,它究竟能活多少歲?這些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也困擾著我們普通人。
  • 探索頻道推出「恐龍進行曲」重建史前怪物
    特別專輯「恐龍進行曲」的展映節目包括四集系列節目《恐龍無敵》和六集系列節目《遠古巨獸大復活》。 在系列節目《恐龍無敵》中,備受尊敬的古生物學家和科學家將藉助先進的電腦繪畫技術和生物力學研究,剝開恐龍的皮膚、肌肉和骨骼,發現恐龍如何在一個極其暴力的世界裡生存。這是一部有關恐龍解剖結構的權威指南,系列節目《恐龍無敵》還將披露科幻成像領域中的最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