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煙臺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圖)

2020-12-16 水母網

棘鼻青島恐龍

萊陽將軍頂棘鼻青島恐龍挖掘地

    水母網11月20日訊(YMG記者唐壽銳攝影報導)  追溯煙臺這塊土地的歷史,要從數億年之前膠東半島形成說起。而在距今約65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現萊陽一帶就曾經活躍著現已滅絕的大型爬行動物———恐龍。

    10月16日,煙臺市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從「山海古韻」到「世紀之門」,從「筆墨丹青」到「瓷苑掇英」,從「繩墨神工」再到「丹心鄉情」和「古錢今覽」……一個個展廳內的大量珍貴文物,讓參觀者仿佛置身於煙臺歷史的時光隧道中———從中生代、貝丘文化、煙臺開埠,直到1949年8月煙臺全境解放。

    從今天起,本報「最美煙臺」欄目推出「從文物看煙臺歷史」大型系列報導,採訪組將走進煙臺煙臺市博物館,在博物館文物專家的講解下,按照時間的順序,與您共同分享展陳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

    走進煙臺煙臺市博物館新館,在代表著煙臺古代史的「山海古韻」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在萊陽將軍頂發掘出土的恐龍蛋化石,恐龍蛋展臺的背後是將軍頂遺址的全貌。看著紅紅的圖層,很多人不知道,古老的膠東大地孕育著地球最原始的生命———這裡是世界發現恐龍化石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萊陽是我國發現恐龍化石品種較多、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這裡是學術界認可的16個「恐龍之鄉」之一……中生代從早到晚依次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而煙臺萊陽則被眾多學者稱作「白堊紀公園」。

    6500萬年以前的萊陽一帶擁有著最適宜恐龍生存的環境,被命名為「棘鼻青島龍」的大型恐龍就在這裡發掘,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所挖掘的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

    「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H.C.Tan)先生在萊陽地區發現了第一隻恐龍化石,他於1923年在此進行中生代與第三紀早期地質調查時,發掘出了一些不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並被瑞典學者命名為『譚氏龍』,現藏於瑞典。」煙臺市博物館副館長王富強對記者說,「建國以後,萊陽仍為中國古直椎動物學者調查和研究恐龍的最重要的地點之一。

    1950年春天,周明鎮博士和山東大學地礦系學生,在將軍頂與金崗口附近調查發現了恐龍骨骼與蛋化石。1951年,著名古直椎動物學家楊鍾健先生等在周明鎮調查的基礎上發掘出第一具完整棘鼻恐龍化石骨架,也就是現在我們叫做的『青島棘鼻龍』,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發掘的最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

    「棘鼻青島恐龍特色鮮明。該恐龍長17.5米,高6米,屬鴨嘴恐龍類,與眾不同的是在它鼻子上方多了一塊骨頭,所以被叫做『棘鼻青島龍』。」王富強進一步解釋說,「棘鼻龍是由中國古直椎動物學家楊鍾健先生主持發掘的,當時楊教授發掘的大本營在青島,一些研究工作也在青島完成,化石展覽同樣放在了青島,而且當時山東大學所在地也在青島,諸多因素使楊鍾健教授將萊陽恐龍命名為『青島龍』。」

    據王富強副館長介紹,萊陽地區的恐龍除了上文提到的棘鼻青島龍外,另外還有鸚鵡嘴龍、霸王龍、腫頭龍等。其中食草類居多,亦有肉食類恐龍。「一般來說,食草的恐龍形體較大,食肉的恐龍則體積相對較小。」王富強介紹說,「棘鼻龍體形就很高大,它們正是以森林植物為食的。萊陽一帶恐龍化石分布如此之廣進一步說明,膠東半島在白堊紀,氣候應比較溫熱溼潤,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遍布整個半島的環境風貌由此也是可以想像的。」

    發現鴨嘴龍

    證明亞洲與北美洲兩大陸塊當年或曾相連

    「在萊陽,除了恐龍骨骼化石外,發現更多的是恐龍蛋化石,但由於時代久遠,而且恐龍蛋化石發掘的地方又往往獨立於恐龍化石的發現地方之外,所以現在很難判斷這些恐龍蛋的準確種屬,目前基本上是按照形狀劃分,比如長圓形、圓形等。究其恐龍蛋的分類,有學者開始從DNA或者從蛋內胚胎入手,期待有新的突破。」王富強說。

    王富強告訴記者,目前在山東發現的恐龍化石群主要集中在萊陽和諸城,與遼西發現的恐龍化石群地層組密切相連,這也能說明在白堊紀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應是連為一體的。「另外,在萊陽發現的恐龍化石最突出的就是發現了鴨嘴龍科恐龍,也就是我們說的棘鼻青島龍。而在此之前,絕大多數鴨嘴龍發現於北美洲的白堊紀上部地層中。」

    「20世紀50年代以來,亞洲陸續發現較多的鴨嘴龍化石,如黑龍江滿洲龍、蒙古滿洲龍、庫頁日本龍、中國譚氏龍、棘鼻青島龍、姜氏巴克龍、阿拉牙克煞龍等,所以說亞洲的鴨嘴龍的種屬分布也是相當廣泛的,其中以山東的發現最為豐富。」王富強說,「以在我們萊陽發現的棘鼻青島龍為代表的亞洲鴨嘴龍和北美洲鴨嘴龍相比較,有的屬種都一樣,即使屬種不同,其骨骼也非常接近。由於兩洲的鴨嘴龍只能在陸地的淡水中生活,骨骼也相似,親緣關係是比較明確的,由此可以推論,北美洲和亞洲兩大陸塊很可能是相連的陸塊。」

相關焦點

  • 食肉恐龍是如何獵殺巨大的食草恐龍的?還真是一物降一物
    不知道小夥伴們還記不記得,此前我們曾經科普過一種名為波塞東龍(海神龍)的巨型食草恐龍(詳見:這種恐龍被稱為海神龍,有7層樓高120噸重,是史上最高的恐龍)。我想單是看括號中這個題目,我也就不用再做關于波塞東龍的簡述了。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因此,在哺乳動物的演化史中,獸孔目下的動物有食肉動物也有食草動物,所以 ,說上面的說法有不對的地方,但是,獸孔目下的真犬齒獸類最終演化出的最早的哺乳動物,而真犬齒獸類是原始的食蟲類動物,所以,說它是食肉動物也在情理之中。為什麼原始的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為食草動物?
  • 高棘龍:兇猛的大型白堊紀食肉恐龍
    ,體長12.5米食性:肉食生存年代:距今1.21億年前的早白堊紀發現地點:北美洲,美國化石標本:高棘龍與人類比例圖  高棘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到中期北美洲的美國,約1.2億至1.08億年前。高棘龍只有一種:阿託卡高棘龍。 高棘龍的化石被發現於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與德克薩斯州、懷餓明州等州,在馬裡蘭州也則發現了屬於高棘龍的牙齒。 最大高棘龍的標本可長11.8米,能長到3米多高,體重達到7噸,最大頭顱骨的長度接近1.3米。
  • 食肉恐龍是如何獵殺巨大的食草恐龍的?還真是一物降一物
    不知道小夥伴們還記不記得,此前我們曾經科普過一種名為波塞東龍(海神龍)的巨型食草恐龍(詳見:這種恐龍被稱為海神龍,有7層樓高120噸重,是史上最高的恐龍)。我想單是看括號中這個題目,我也就不用再做關于波塞東龍的簡述了。
  •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恐龍是從三疊紀末活躍到白堊紀的,恐龍家族數量龐大,而且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恐龍的體型也在逐漸的變大,外形特點也在一直變化著。想知道恐龍到底是怎麼演化的嗎?我們且往下看。
  • 白堊紀的恐龍明星
    許多新的恐龍在白堊紀期間進化出來,這時,地球上恐龍的種類之多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食草恐龍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它們一道跋山涉水,尋找枝葉繁茂的地方,共同度過白堊紀的每一天。而食肉恐龍們則已具備了肉食性的方式所需要的一切:尖牙、利齒以及力量,它們日日尋覓獵物,優越的條件使它們敢於進攻比它們大幾倍的食草恐龍,當然,它們對美味的恐龍蛋和細嫩的小恐龍更加鍾情,它們是古大陸上可怕的獵手,手中掌握著操縱自然界生靈生死存亡的大權。當然,它們的命運有時也操縱在別的食肉恐龍的手中。現在,就讓我們看看白堊紀的恐龍明星吧。
  • 第一名曾虐殺霸王龍 史上最強十大食肉恐龍
    我們在古生物的歷史認知上,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普遍認為: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霸王龍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兇猛的陸地食肉恐龍。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對億萬年以前的恐龍世界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而從最近被科學家發現的巨型食肉恐龍的化石上來看,霸王龍的「恐龍之王」的位置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大自然是可怕的,竟然孕育出了很多比暴龍更大、更可怕的食肉恐龍。下面我們就來根據最新考古探索給恐龍界的十位老大們做個排名。
  • 侏羅紀的莫裡遜組都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上圖為:莫裡遜組的三種大型恐龍,第一種為迷惑龍,第二種為巴洛龍,第三種為梁龍莫裡遜組的食肉恐龍們由於莫裡遜組是整個美洲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地質層,所以,無論是食草恐龍還是食肉恐龍的種類都有很多,下面我們就簡單的挑幾種有代表性的說一下。
  • 山東萊陽出土大量恐龍骨骼化石(圖)
    本報煙臺訊 震撼的平原峽谷奇觀,別有洞天;神秘的恐龍足跡,變幻莫測;完整豐富的恐龍化石層,國內罕見;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三位一體」,這都出自於「中國恐龍之鄉」———萊陽。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考人員在「中國恐龍之鄉」再次發掘出土大量恐龍骨骼化石。這些化石出現在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地層。    發掘地點位於萊陽市金崗口村東二號恐龍化石遺址保護館東側的玉米地中,在已經平整好的面積約40平方米的赭紅色土坡上,裸露著20多塊大小不一的恐龍骨骼化石,其中最大的一塊肱骨化石長60多釐米。
  • 最強十大食肉恐龍,霸王龍居然被完爆?!
    特暴龍最強食肉恐龍第十名特暴龍意為「令人害怕的蜥蜴」,是種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屬於暴龍超科。是霸王龍的遠親。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的蒙古和中國,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是一種頂級掠食者,可能以大型恐龍為食。
  • 山東萊陽發現新種鴨嘴龍類恐龍
    個大可口的萊陽梨?其實在萊陽不僅僅只有萊陽梨,還有恐龍化石。作為中國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恐龍化石產地,最近古生物學家就根據在這裡發現的化石命名了一種鴨嘴龍類恐龍,它就是萊陽龍。  圖註:萊陽特產萊陽梨,圖片來自網絡  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古生物學家就在萊陽發現了恐龍化石,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便是譚氏龍(Tanius sinensis)。
  • 同樣都是恐龍稱霸,侏羅紀和白堊紀環境有什麼區別?
    裸子植物在當時許多大型森林的主要成員,而恐龍又能夠以裸子植物為食,甚至與裸子植物共同進化。有研究表明,有些裸子植物的果實需要經過恐龍的消化道才能夠萌芽。植被的繁盛,又塑造了恐龍的輝煌。當食草動物的體型變得碩大之後,食肉動物的體型也會隨之而變化,就這樣,在當時出現了許多超大型恐龍,其中有體長超過30米的梁龍,重達35噸的腕龍。就在地面生態位競爭日益激烈時,在侏羅紀後期,第一批鳥翼類的生物開始出現,它們雖然已經出現了羽毛,但此時還沒有真正飛向天空。
  • 天台要建省級恐龍地質公園 曾是晚白堊紀恐龍的樂園
    去年年底,張仁賞、潘曉萍等10名縣黨代表聯名提交了建設方山恐龍地質公園的提案。今年,該縣將恐龍地質公園列為重點建設項目,明確了年底成功創建省級地質公園的目標任務。縣黨代表張仁賞說:「恐龍地質公園是西線旅遊的一大亮點,現在我們是天時地利人和,必須爭取項目儘快落地。」恐龍地質公園項目包括主副碑、博物館、科普影視廳、景點解說碑、導引標誌等配套設施。其中公園主碑是項目的「門面」,選址定在街頭鎮鎮區入口處附近,這塊約150畝的土地涉及多個村莊。方巖村位於恐龍化石自然保護區,按照規劃也需徵用部分土地。
  • 大風車親子團【考古探秘+櫻花小鎮】--萊陽白堊紀地質公園(恐龍博物館+樹化石林地質公園)+最美櫻花小鎮」濯村「賞櫻一日遊
    【活動日期】 周六、周日【活動價格】成人95元/人1.2米以下45元 /人1.2-1.4米90元/人【費用包含】1.門票: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門票50元;萊陽濯村參觀門票40元;2.車費:煙臺-萊陽往返空調旅遊大巴車包車,每人一座,營運車輛無論多大孩子都必須佔座位3.有獎競答的禮物4.領隊:全程領隊服務,車上跟孩子互動遊戲+小禮物午餐不含,請自行準備;櫻花小鎮有很多小吃,我們中午的時候會抵達小鎮,大家可以自備食物也可以在小鎮自行品嘗各種美食。
  • 山東萊陽新發現鴨嘴龍類恐龍
    萊陽位於我國山東半島的中部,是我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昆蟲和植物等化石的地方,也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誕生的地方,在我國恐龍等化石研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侏羅紀的莫裡遜組都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上圖為:莫裡遜組的三種大型恐龍,第一種為迷惑龍,第二種為巴洛龍,第三種為梁龍莫裡遜組的食肉恐龍們由於莫裡遜組是整個美洲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地質層,所以,無論是食草恐龍還是食肉恐龍的種類都有很多,下面我們就簡單的挑幾種有代表性的說一下。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說起恐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侏羅紀,但其實,白堊紀也與恐龍息息相關,恐龍的種類在這一時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然而白堊紀之後,恐龍便遭到大規模滅絕。這是恐龍時代最後的繁榮,而山東萊陽,這座位於膠東半島的小城,便有一座神秘的「白堊紀公園」,忠實的印刻了這份遠古的記憶。
  • 他竟然在萊陽挖出了這麼多恐龍化石...
    在這一天,「萊陽將在未來幾年建設一個國家恐龍地質公園」也首次被提出。時隔六年,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進入運營階段,作為建園功臣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汪筱林博士帶領科考隊再次來到我市科考發掘,與前幾次的到來有所不同,這一次汪筱林博士心中感慨萬千……
  • 第一名曾虐殺霸王龍 史上最強十大食肉恐龍
    第九名:西雅茨龍  西雅茨龍,是生活在美國的一種巨型食肉恐龍,生活在白堊紀中期到晚期的白堊紀,生存年代為9900萬年至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森諾曼階,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也是北美洲最大 的食肉恐龍之一,別名噬人龍、食人妖怪龍。
  • 最強十大食肉恐龍,霸王龍居然被完爆?!
    特暴龍最強食肉恐龍第十名特暴龍意為「令人害怕的蜥蜴」,是種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屬於暴龍超科。是霸王龍的遠親。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的蒙古和中國,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是一種頂級掠食者,可能以大型恐龍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