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樂隊吧》總導演林一迅、總製片人岑俊義日前接受媒體採訪,在談及節目和韓國綜藝《超級樂隊》有相似之處時,林一迅表示,節目策劃以及早期找選手的時間都要早於《超級樂隊》播出,「除非我潛入他們電視臺看了他們的方案,不然我是沒有辦法借鑑的。」
安雨在首期亮相,很受關注。圖片來自網絡
太像《超級樂隊》?
除非潛入韓國電視臺,否則沒辦法借鑑
今年4月,韓國JTBC電視臺推出了樂隊選秀綜藝《超級樂隊》,挖掘具有樂器演奏才能(鼓手、吉他手、貝斯手、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鼓手等),以及詞曲創作才能突出的音樂人,晉級的選手可自由組合成不同人數、不同風格的樂隊。當《一起樂隊吧》上線時,也引來了和《超級樂隊》太過相似的爭議。
岑俊義表示,節目組第一次跟優酷聊這個項目是1月11日,那時候他都不知道韓國那個節目(《超級樂隊》)到什麼階段了。等到他聽說那個節目後就非常關注,還發了一條朋友圈:慘了要被別人罵抄襲了。
林一迅直言事實勝於雄辯,有非常多的證據證明我們節目在策劃以及早期找選手的過程中,都是早於《超級樂隊》播出的,除非自己潛入他們電視臺看了他們的方案,不然他是沒有辦法借鑑的。
白舉綱當領隊不夠格?
從音樂角度立得住,他上一張專輯具有樂隊屬性
《一起樂隊吧》由汪峰、李榮浩、郭採潔、白舉綱擔任領隊(郭採潔、白舉綱為一組)。白舉綱作為領隊的「資質」受到不少爭議。對此,林一迅認為,在音樂方面,白舉綱是近幾年來華語樂壇為數不多的搖滾類歌手,他去年的專輯《耳盲》是一張非常具有樂隊屬性,搖滾性很強的專輯,從音樂性的角度出發他是立得住的。「並且這個節目中大家可以看到白舉綱非常真的表現,當一個選手的才藝打動他的時候,他臉上充滿對音樂的熱愛。」
太像《中國好聲音》?
專業性佔6,娛樂性佔4,為拉低門檻「看重顏值」
《一起樂隊吧》讓領隊組隊,更加凸顯領隊之間搶人的對決,其中的「搶人」環節帶有很強的《中國好聲音》印跡,選手之間也會產生比較激烈的衝突,這些元素也使得《一起樂隊吧》的「綜藝感」更強,也引發了觀眾部分質疑。
對於節目中的「衝突」,林一迅坦言,節目中是有碰撞的內容,但這些碰撞不是惡性的,「這些年輕人受過比較好的教育,當中一半以上要麼有國外留學的背景,要麼是專業的音樂科班出身。」林一迅說,「年輕人在一起火藥味是難以避免的,玩樂隊的年輕人有性格。當他有獨特性格和獨立標籤時,他就會敢於表達自己,敢於觀點和態度的對撞」。
節目找來了各路樂器高手進行對決。圖片來自網絡
岑俊義坦言,節目組找人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標準,就是顏值,節目中選手的顏值都還不錯。岑俊義說,這也是節目想「拉低門檻」所做的嘗試,因為樂隊所涉及的樂器都帶有比較高的專業性,可能觀眾看大提琴看不懂,但如果那個選手長得像言承旭,因為這一點認識了這個人,再看發現他第二期、第三期還在拉大提琴,觀眾逐漸可能就會(對大提琴)感興趣了。岑俊義說,做音樂綜藝很糾結的一點,就在於如何把專業性和娛樂性結合,很難有人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目前這個版本在我們看來,可能專業性佔6,娛樂性佔4,是相對比較理想的方式。」
節目解析:前半段像《波希米亞狂想曲》
《一起樂隊吧》一共有75個選手,其中主唱組21人、吉他組19人、貝斯組12人、鼓手組11人、鍵盤組4人,特殊樂器組(大提琴、小提琴、尺八、嗩吶、馬頭琴等)8人。在岑俊義看來,做《一起樂隊吧》的初衷是希望讓大家了解現在的年輕人玩樂器、玩樂隊已經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據岑俊義透露,《一起樂隊吧》想把在全國各地,甚至在國外的選手搜羅到節目裡,讓他們嘗試找到與自己最合拍的人。「一支成熟樂隊磨合好之前的故事,更能看出樂手們的性格,就像《波希米亞狂想曲》的故事一樣。所以《一起樂隊吧》會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單個樂手在節目裡找到最合拍的人,第二階段是他們組成樂隊之後,如何形成這支樂隊的風格。」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