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穎 王銘俊整合報導
國慶緊接著中秋來了,小夥伴們準備去哪裡嗨?
然而,想到旅途上的車龍和景點裡的人山人海,你是不是也跟小編一樣卻步了呢?
不過,不必憂傷不必遺憾哈!小編今天要告訴大家,長沙又有新的景點可以去啦!
被譽為「世界最性感建築」的長沙梅溪湖中國結步行橋即將開放!
國慶假期不必去遠方,到梅溪湖看看這座「性感」的橋也是極好的——
梅溪湖中國結步行橋,全長183.95米,橫跨兩路一河,將龍王港南北兩側高低不一的梅嶺公園和銀杏公園有機銜接起來。
三條步行道,可在橋上捉迷藏
步行橋共設置3條步行道,5個節點,由直線形「散步道」和拱形「登山道」交叉組成,全長183.95米。
三條路的坡高約15釐米,比較適合步行鍛鍊,沒有自行車來幹擾,不用考慮安全問題。步行橋中間的那條路最平緩,東西兩側的路則需要三上三下。
行人走到任何一個節點時,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如果一家子在橋上捉迷藏,一不留神有可能瞬間「走丟」。
施工難度大標準高
步行橋由於三條步行道相互交錯,鋼結構三向扭曲,施工難度較大;又加上建築外飾面雙向變化,每塊建築外飾板均需預製,12萬餘個點光源通過槽板內置於內飾板與拉伸穿孔鋁板之間,工藝精細,施工標準非常高。
身披「性感」外衣,怎麼看都美
「性感」的紅色外衣、跳動的曲線美是中國結步行橋外形的大亮點。其設計靈感源於中國傳統工藝形式--中國結,同時加入了西方無限循環--莫比烏斯環的結構特徵,寓意梅溪湖地區不斷突破發展。
站在步行橋最高的幾個節點,大致可以看到梅溪湖全貌。而且,據說攝影愛好者們不論從哪個角度拍攝到的這座跨河大橋都很有特色。
看起來就好洋氣的樣子!小夥伴們有沒有前去一睹真容的衝動?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去梅溪湖體驗橋上「捉迷藏」 ,那小編必須提醒你,梅溪湖畔還有另外兩大「高逼格」建築值得一看哦!
光看看效果圖就覺得「高大上」,有木有?
這座由世界著名女建築師達姆·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總佔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採用花瓣落入梅溪湖激起不同形態「漣漪」的概念,建築形態呈現出無縫、流動的特點,猶如三朵綻放在梅溪湖畔的「芙蓉花」。
施工難度之大精度之高堪比鳥巢
據了解,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的鋼架主體採用彎扭結構,項目施工難度之大、精度要求之高、工藝之複雜在國內首屈一指,甚至超越了鳥巢。設計方採用超常規手段,全過程採用三維模型,層層分解後再現場施工,確保一萬多根鋼條無縫對接,將誤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項目累計投入鋼材量達2.2萬噸,約為鳥巢的一半。大劇院、藝術館、小劇場三大單體建築包括一萬多鋼條,體量最大的一塊鋼材達83噸,施工難度非常大,光吊裝就耗時3天之久。
打造國際一流、全國領先、湖南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文化藝術「殿堂」
藝術中心包括1800座的大劇院、500座的多功能小劇場、10000平方米的藝術館三大主體,建成後將集大型歌舞劇、交響樂藝術表演、藝術展覽、交流、培訓等多功能於一體,預計年接待能力達100萬人次。
據了解,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計劃今年底建成並投入運營。屆時,咱們在家門口就能暢享一流文化藝術盛宴咯!
梅溪湖城市島總用地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由1座雙螺旋體景觀構築物、1座服務中心及屋頂觀景平臺、1 座人行天橋、1座入島橋及室外廣場組成。
島上的標誌性構築物為高約35米、直徑約86米的雙螺旋觀景平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雙螺旋鋼結構建築。觀景平臺包含由8米寬坡道構成的人行通道,螺旋通往約35米的高處,象徵著城市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相融合,成為生態之城和繁榮之城。
據介紹,雙螺旋觀景平臺為純鋼結構建築,總用鋼量約7000噸,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雙螺旋鋼結構建築。站在螺旋的頂端,遊客可以欣賞到梅溪湖以及周邊共約40公頃的規劃新區風貌。
根據最新消息,觀景平臺目前已經進入掃尾施工。不久之後,我們就能站在這個世界最大的「漩渦」之上,愜意地欣賞梅溪湖全貌了。
而隨著國際藝術中心年底建成,在未來地處湘江新區中心城區的梅西湖畔,「芙蓉花」、大「漩渦」和「中國結」三大特色建築景觀相映成趣,將成為市民娛樂文化休閒的好去處。
近年來,湖湘大地上新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精美建築,為美麗湖南增添勝景的同時,更彰顯著湖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建築頗具創意,體現著湖湘文化深厚的底蘊和內涵,更兼顧了「以人為本」的實用性和舒適性,為建築專家和平常百姓稱道。
今天,新湖南客戶端盤點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建築,帶你領略社會發展「湖南速度」中的建築之美。
作為湖南標誌性大型文化建築群,長沙「三館一廳」佔地總面積為186畝,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從空中俯瞰,每個館廳,是立體的多邊形,就像河流衝積出來的沙堆礫石一般,從星城大地上雄偉崛起。通過利用「頑石」形體對「沙洲」形態的模式,使建築形態與周圍環境和諧共生。118米的景觀塔,外牆採用的是瀟湘八景元素,「破柱擎天之塔」,象徵長沙的發展勢如破竹。
「三館一廳」運用了「超大跨度鋼架結構」等多項國際先進技術,不僅實現了創意建築的施工落地,更保證了建築體的安全、保溫、防水、隔聲、防火等多重要求。此外,建築群採取的「人車分流、立體開發」模式更成為全國科技創新項目。
蘇仙嶺觀景平臺位於景區山頂絕對標高502米處,集觀景、休閒於一體。觀景平臺主要由電梯井、拱橋步道及瞭望臺三部分組成,可四面觀光。
它的設計從中國書法意象中獲得動力,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人的體驗感,尊重原有場地的地形地貌,保護原有登山道路和植被,儘可能地捕捉場地的文化信息,延續場地的自然脈絡,採用了比較現代的手法,創造出賦有地方環境特徵的城市、自然、建築與山體和諧共存的空間場景。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總長430米、寬6米,橋面距谷底相對高度約300米,最大遊客容量800人。
這座為世人所關注的玻璃橋,最大的創意來源於它的技術。
橋面全部採用透明玻璃鋪設,整個工程無鋼筋混凝土橋墩。為避免行人齊步走,在橋面上會放置很多玻璃球,來遏制振動。每個玻璃球重達400公斤,由於放的位置不一,客觀上就打亂了行人的步伐,起到遏制振動的效果,在保持橋體輕盈的同時保證玻璃橋的安全性能。此外,為提高橋梁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玻璃橋首選航空航天材料,這在世界橋梁建設史上極為少見。
洋湖溼地科普展示館,總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整體建築以洋湖地域特色即「垸」元素為主題,呈螺旋形環繞,通過螺旋高度和寬度的變化,讓參觀者不僅可從不同角度和高度體驗溼地景觀,更能在行走中感悟建築與大地的形狀融合,整個建築呈半開放狀,外牆飾以天然石材,與周圍的水系及原生態溼地協調統一,成為洋湖溼地自然景觀的一部分。
科普館在牆體和屋頂,都使用水生植物綠化,與環境融為一體,又具有隔熱保溫效果。內部展示空間靈動多變,根據本地主導風向,多採用半開放式的空間設計,增強導風效果,同時將溼地科普展示空間延伸到室外,賦予遊覽者獨特的觀賞體驗。洋湖科普館年節約用電2.1萬度,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1噸,獲評國家綠色建築。
今年5月,一則關於湖南鄉村衛生院入圍國際建築大獎的消息引發關注。一座造價僅僅180多萬的鄉村衛生院——保靖昂洞衛生院,憑啥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和褒獎?
它利用一條連續的坡道貫穿所有樓層。寬闊的坡道設有休息的地方,加強了建築內部的流通性,同時構成了一個開放給村民使用的大型中央庭院。這樣,昂洞衛生院一改過去農村醫療機構以及公共建築的封閉模式,成為真正可以讓公眾共享的公共建築。
此外,它還有三大特色。一是走廊用的磚,每塊都有三個不同形狀的孔,隨著早、中、晚光線的變化,投射到走廊地面的形狀也不同;二是環形坡道,農村衛生院沒有電梯,輪椅、手術推車上下都不方便,有了這條貫穿所有樓層的坡道,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三是外牆的磚,用的是從保靖當地拆掉的廠子手來的傳統青磚,而且為了避免太陽光直射到藥品、藥房,所有外牆都是側斜的。
因此,雖然這座衛生院看起來高大上,實際成本卻並不貴。180多萬的造價,大概也就比普通衛生院高10%。
以上這些建築大部分為專業人士推薦,而從這些建築中我們不難發現,真正好的、美的建築其實是花了心思設計、有細節,並且注重人的舒適感、在意用戶情感的。當然,建築的確應該注意形式感,但是不能譁眾取寵,因為建築的最終目的是帶給人舒適感和好的體驗。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瀟湘晨報、長沙晚報、這裡是湖南、設計物語等
本文特別感謝:湖南省建築設計院,省設計院副總建築師朱旭峰、戴飛,副總工程師劉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