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老年人,大家想到的詞語無非是孱弱、多病、居家、遛鳥......這些詞彙,雖然談不上貶義,但是大多數人對老年人都有如上的一些刻板印象。最近,我國與老年人相關的社會議題越來越多。難道老年人都是我們印象中的這些樣子嗎?我們保留這一個答案,請慢慢看下去。
如今我們國家發展速度飛快,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醫療水平也在平穩提高,因此,我國意料之中地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49億,佔總人口的17.9%;65歲及以上人口約1.67億,佔總人口的11.9%。到了2019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已共計1.7億人,佔總人口的12.5%。按照中國國務院起草的人口發展規劃,預計到2030年老年人將佔我國的1/4人口。從我國老齡化發展速度來看,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大約只用了18年。
毫無疑問,作為全球唯一老年人口上億的國家,我國的銀髮市場蘊藏著巨大潛力。《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指出,從2014年至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佔GDP的比例將增長至33%,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由此看來,隨著老齡化的持續深入和老年人消費潛力的增長,我國的「銀髮市場」正在爆發越來越多的可能。
有人可能會問,什麼是「銀髮市場」?顧名思義,就是頭髮銀白的老年人市場。在世界剛剛進入21世紀之後不久,人口的老齡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必須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然而這對企業來說,卻意味著一個藏金蘊銀的大市場,這個市場就是老年人的"銀髮市場"。在一些發達國家,圍繞老年人消費市場應運而生的企業眼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現代商品和服務的產業延伸鏈。
上海店寶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電商研究院的負責人張總表示,21世紀,老年人市場已不僅只是那些特殊生活用品,如老人床墊、浴盆,護理商品如手杖、按摩器、治療儀、測量器、輪椅,如老花鏡、助聽器、假牙假髮等小商品,雖然在我們心目中老年人只會買這些東西。然而在國外,老年人護理產品已進入了系列生產;老年人也成為旅遊淡季的主要遊客。不過,老年人餐飲、保健、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消費都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這是一片等待發掘的巨大藍海。
目前,老年服務市場和老年產業的開發已經納入企業的視野,為各國政府所重視。總的說,"銀髮市場"不僅涉及適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康復保健,還包括老年人學習、娛樂、休閒、理財和保險等等。隨著老年消費者在社會消費中比例的不斷提高,各國企業界、社會服務業都已注意根據他們的特殊需求,為他們提供稱心如意的服務和產品,甚至在每種產品的通用設計中,還要考慮到"銀髮族"的特殊需求。
這一趨勢帶來了眾多新的商機。"銀髮市場"因而也正在形成新的行業標準、專業分類、規模化生產、營銷渠道和交易市場。
老年人具有不同幹青年人、中年人的消費特點,主要是由於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引起的。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生理機制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如身體自動調節功能和免疫力下降,知覺衰退,消化器官功能減退,視力、聽力減弱,身體的運動速度和協調功能減退等,從而形成了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等幾方面的顯著特點。
另一方面,由於退休,老年人沒有工作壓力,有較長的時間,在情感上處於孤獨之中,根據北京、上海等城市對60歲以上老人的抽樣調查,近40%的老人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獨、憂鬱與煩惱;同時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大大降低,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經濟壓力和困難;當然隨著和社會的發展,老年人群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有穩定收入、有一定積蓄、無負擔的老年人比例越來越大,老年人的購買力不斷增強。也可以說,如今,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不容小覷——
目前我國老年群體的經濟來源主要為退休金、銀行儲蓄與理財。從收入情況來看,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老年人的退休金額為3000-5000元/月。一線、二線城市老年人退休金為5000-8000元/月。這表明大部分老年人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從支出來看,2017年,老年人年均消費約為22566元,其中生活日常開銷佔總支出的54.7%,為最主要開支。除此之外,老年群體在旅遊等高層次、享受型方面的支出佔比逐漸提升。這說明大部分老年人也都願意花錢。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我國銀髮人群移動活躍設備用戶規模超過1億,增速遠高於全網,已經成為移動網民重要增量來源。
進入人生的下半場,由於時間較為充裕,所以銀髮人群對於陪伴類、娛樂和資訊類需求突出,同時在生活服務和電商等領域的使用也在逐步加深。尤其是自疫情以來,由於線下活動受限,更多銀髮網民開始使用效率辦公、支付結算、綜合電商等應用。同時,看視頻、聽音樂已經成為大部分銀髮人群娛樂放鬆的方式。
隨著支付工具在銀髮人群中的普及,這將繼續拉動他們的線上購物和理財等需求。綜合電商平臺成為銀髮人群最常見的選擇。越來越多的銀髮人群加入到網購大軍,手機淘寶、京東等憑藉豐富的SKU和強大的馬太效應,成為銀髮人群最常用的電商應用。
不僅如此,據阿里巴巴發布的一份《「十一」黃金周消費數據報告》顯示,銀髮族不但在逐漸成為移動消費的主流,消費偏好也愈加潮流化。「10月1日至3日,50歲以上消費者購買方便速食、即食火鍋、方便米飯的銷量增長分別高達101.9%、128.3%、122.2%。45歲以上中老年群體已習慣在逛街出行時,用手機團購或預訂奶茶、咖啡等飲品。」
為此,北京商報曾做出了現象評析,即「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新老年』消費特點逐漸從生存型轉向樂享型」。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也可以發現,這屆銀髮族,他們懂網購,愛旅遊,甚至能玩轉社交媒體。一批批網紅老人從幕後走向臺前,更是讓我們看到了銀髮族的睿智、可愛、精緻和率真。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銀髮族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動性。他們已經開始將曾經聚焦在家庭的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進行「自我關愛」了。
根據《2017年中國老年消費習慣白皮書》統計,88%的老年人享有養老保險,穩定的收入讓他們不再以拮据的方式生活。隨著經濟的富足和時間的富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思考,怎樣讓自己更加快樂和充實。張總認為,我們對老年消費者有三個認識上的誤區——
首先是認為他們往往過著老式生活,不大想改變;
其次,他們願意購買具有先進功能的高級產品,只是因為他們買得起;
品牌不用考慮他們在價值取向和追求方面的多樣性。
然而實際上,據英敏特的研究表明,老年消費者和年輕人一樣充滿消費活力,儘管身體健康是多數老年人最重要的追求,但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後,他們願意為各種體驗和活躍的生活方式而消費。
有數據預計2021年中國銀髮市場的規模將達到5.7萬億人民幣。銀髮族巨大的消費需求以及當前市場的空缺,意味著這個領域的機會無數,值得品牌和商家去深耕。
除此之外,拿旅遊來說,據攜程數據顯示,2019年65%的老年出遊用戶每年出行3次以上,今年跨省遊恢復以來,該平臺「50後」「60後」度假人群佔比高達35%,相當於每10名旅客中就有超過3.5名銀髮族。
前陣子,一則「老北京大媽一場直播報價數10萬「新聞也在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一天兩場直播,1700多部作品,從2018年3月至今,「老北京大媽」已在快手收穫超26萬粉絲,視頻總播放量達1.1億次,收穫29.1萬個禮物和120.1萬個贊。實際上,像「老北京大媽」一樣的老年網紅,已經成了直播行業重要力量。自2019年下半年起,以「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我是田姥姥」為代表的銀髮網紅們正逐漸侵佔著短視頻平臺。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銀髮一族,這個在疫情下快速壯大的網上消費群體,在宅家抗疾期間,他們不僅學會了網購,而且樂在其中,下單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頻繁……張總認為,銀髮經濟將成為未來企業競爭的重點,也會成為我國的特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