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袁隆平之問:現代農業應該長什麼樣子?

2020-12-23 新京報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姜恆

9月7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在北京啟動。活動期間,農業農村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拼多多共同舉辦5場線上線下聯動的大型活動。首場直播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視頻方式參與。

前不久,袁隆平剛剛度過90歲生日。 這位新晉「90後」在直播中深情呼籲更多「90後」年輕人投身農業。「現代農業不是過去的農業,現代農業是高科技的農業,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是機械化、電氣化、智能化的農業」。袁隆平表示,青年農民是國家的希望,現代農業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識青年。

直播現場還請來了在拼多多平臺上開設農產品店鋪的三位新農人,他們的故事,呼應了袁隆平的期待。

農業曾是落後的代名詞。幾千年來,無數人終其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脫離土地,躍出農門」。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形勢已經發生變化。

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技術手段逐漸被大規模應用,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現在,隨著衛星識別、數據分析、人工智慧與5G技術的應用,農業生產更是進入智慧農業階段,方寸屏幕便可掌控萬畝良田,與傳統農業生產不可同日而語。

在現代農業技術發達的國家,智慧農業早已大放異彩。比如在荷蘭,農民大量使用衛星識別、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進行農業生產。這也使得這個面積僅為重慶市一半的國家,農產品出口額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

同樣,在沙漠佔國土面積一半以上的以色列,現代農業的發展也頗為繁盛。眾所周知,以色列農業的科技化程度很高,比如著名的「滴灌」系統,實現了95%以上的水利用率。高科技是色列發展先進農業的基石。

放眼國內,這些年,隨著高科技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一批網際網路公司開始運用先進技術,探索出本土化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為中國農業現代化轉型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

拼多多於今年5月發起過一場草莓種植比賽,4支全球頂尖高校的青年科學家團隊利用植物生長模型、機器學習算法等方式,實現草莓種植全程管控,並與4支來自中國草莓「十強縣」的頂尖農人隊伍切磋,尋找適宜高原草莓種植的解決方案。這場「人機對弈」的目的不在分出勝負,而意在探索數字農業科技的產銷一體化應用,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戶獲益。

中興通訊也曾在荷蘭做過一個5G智能農業外場商用演示。此次外場演示是通過無人機對馬鈴薯農場進行高清照片拍攝和採集,並通過5G 行動網路,實時將採集的照片回傳至伺服器,以精確的方式實時地對馬鈴薯作物進行適當的保護,整個採集回傳所用時間從之前的兩天縮短至兩個小時。

傳統的農業生產領域,正在不斷迎來技術投入與科技創新,將行業供應鏈環節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交互速度不斷提升,重構農業生產鏈條,實現農業生產效率的倍增。顯然,網際網路時代的農業,相比傳統農業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農業生產不再主要仰賴人力。技術驅動農業,正一步步變成現實。而在未來,農業很可能將被AI、5G和物聯網徹底改變。

在這樣的趨勢下,「農民」的概念將變得更豐富:現代農業中的農人,將不再是傳統的體力勞動者,而是某種程度上的操盤者、指揮者。從工作形態上,他們或許不必親自置身于田間地頭,而是通過遠程操控就可以實現糧食豐收。這是技術賦予現代農業生產的紅利。

也正是在技術驅動下的農業生產形態下,各地湧現了一批新農人,他們或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指導農業生產;或成立專業的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從事新型農業經營,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在這種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體系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回鄉創業,投身現代農業,加速著中國的鄉村振興進程。這些從企業到個體的努力與作為,也正是中國現代農業的希望所在。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團隊又幹了件大事|袁隆平|海水稻|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10月1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量802.9公斤專家表示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至少增加1億畝耕地是個什麼概念呢?
  • 「國士」袁隆平:小時候跟媽媽的一次對話,讓他找到了一生的目標
    母親最後下了評語:「不管西方還是東方,人類都是從土地上走出來的,我們吃的穿的,都來自於土地,土地是人類的生命之源。」袁隆平對母親的這段話印象非常深刻,從小就對土地有著不一樣的感情,並影響了他的一生。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畢業後,父親打算讓他報考南京中山大學,但袁隆平卻有自己的想法,說:「我想當一個農業科學家。」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黔陽冰糖橙代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深情講述與黔陽冰糖橙的故事。)掌上懷化客戶端訊(記者 黃莎)9月20日晚,由農業部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CCTV7-農業節目)承辦的「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娓娓道出了「品黔陽冰糖橙,享世間好口福」的故事,並為其代言。
  • 袁隆平「稻」非洲去
    中國來客為這個此前飽受戰亂困擾的國家帶來了禮物:援助賴比瑞亞第一期農業技術合作項目。隆平高科是一家中國唯一一家以科學家名字冠名的上市公司,袁隆平擔任名譽董事長並持有部分股份,其次子袁定江擔任副董事長。這是一家以「光大袁隆平偉大事業,用科技改造農業,造福世界人民」的農業高新技術公司。它是商業世界中,袁隆平夢想的載體之一。
  • 袁隆平給母校10名學子回信 為大家講「禾田路上的八字體會」
    本報訊 (記者 李星婷)9月26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給母校的10名學生回了一封信,告訴大家他在禾田路上的八字體會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並錄了一段視頻對農科後輩加以鼓勵。
  • 小朋友挽起褲腳下田插秧 認識書本外的袁隆平爺爺
    「五穀不分,四體不勤」,這是古時候人們引述《論語·微子》,對一些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秀才」們的調侃之語。然而,當今此種現象在學生中間也是普遍的。「大米來自哪裡,是從樹上摘下來的嗎」,這個問題之於不少小朋友也無異於「靈魂的拷問」。
  • 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隆平院士港落戶廣州長洲島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麥婉華 通訊員範敏玲 張詩堯 5月7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長沙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選址黃埔長洲島建設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與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籤約,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鄒學校、劉少軍、劉仲華現場見證。
  • 袁隆平海水稻試種成功 脫粒後的海水稻長這樣
    脫粒後的海水稻長這樣。  自從袁隆平院士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並設立海水稻研發中心,青島就與海水稻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年5月份海水稻插秧後,經過153天的生長期,終於等來了一場大考——收割測產。袁隆平院士也非常滿意這個成績,打出了「優秀」。
  • 袁隆平的試驗田,就在廣州「世外桃源」小島上
    袁隆平院士表示,廣州市黃埔區對院士港項目高度重視,讓他感到非常高興。他對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植基地項目實現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充滿信心。隆平院士港選址黃埔長洲島,位於正在推進建設的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以下簡稱「隆平公園」)內,與黃埔軍校舊址近在咫尺。
  • 袁隆平連說兩句「不可能了」長舒了口氣,這一幕讓無數網友動容
    在這段對話中,當袁隆平老人連著說完兩個「不可能了」後,長舒了口氣。幾十年來,在中國由「吃不飽」到「吃飽」再到「吃好」,近14億人口的日常口腹之慾是如何被滿足的?來看下面這組數據。但袁隆平卻憂患:「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這是什麼意思?為何前後矛盾?
  • 袁隆平院士領銜建設!隆平院士港落戶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
    5月7日,記者從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獲悉,該區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長沙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選址黃埔長洲島建設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籤約,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鄒學校、劉少軍、劉仲華現場見證。
  • 袁隆平院士領銜,在廣州黃埔長洲島打造隆平院士港
    南都訊 繼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以下簡稱「隆平公園」)在廣州黃埔開園不久後,該區聯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選址隆平公園內的長洲島建設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隆平院士港落戶黃埔長洲島 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
    (央廣網發李建均 方偉文 攝 )央廣網廣州5月7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範敏玲 張詩堯)5月7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長沙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選址黃埔長洲島建設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與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籤約。
  • 九旬袁隆平 為萬年上山題詞
    題寫的大咖不是別人,正是在世界上享有聲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萬年上山世界稻源」,91歲高齡袁隆平的題詞,點亮萬年上山。科學探索的光芒照萬年,恆久璀璨。●「挺有意義,金華農業很有淵源」●袁隆平和金華感情頗深,交情長達38年。
  • 廣州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加快 建立農業示範區92個
    中新網廣州12月15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州市農業農村局15日稱,近年來,廣州在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基礎上,以保障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帶動農民增收為重點,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步伐。
  • 袁隆平回信西南大學學子: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之一。西大學生給老學長寫信「他帶給我們強烈的專業自豪感和自信心。」觀看完頒授儀式後,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前身為袁隆平就讀的西南農業大學農藝系)的同學們格外振奮與激動,不僅僅因為獲獎者之一袁隆平是他們的老學長,還因為3天前,他們收到了袁隆平的一封視頻回信。
  • 大足: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走三產融合之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4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鄧小強)提起重慶市大足區農業,很多人會馬上想到「大足四寶」,會對大足冬菜、大足黑山羊、大足玉龍山手工苕粉、大足熊貓雷竹筍讚嘆不已。昨(23)日,筆者了解到,大足區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1500畝建設用地正在辦「入市」手續,招引意向企業31家。
  • 養胖了14億人的袁隆平,真正值得崇拜和敬仰的人!
    01在看了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採訪之後,我對科學家的印象改觀了。袁隆平,出生於北京,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這麼厲害的袁隆平肯定非常嚴肅,非常讓人尊敬的,但其實袁隆平爺爺是一個非常樸實無華的人。
  • 袁隆平:一生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不迷信權威的「雜交水稻之父」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北京。小時候,一次去園藝場的參觀經歷,讓他對農業方面的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高中畢業,他選擇了農學院,對農業知識進行系統學習。1953年,大學畢業後,為了追求心中的夢,他來到偏僻的湖南安江農校任教。在那裡他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從此就沒有離開過他的「水稻」。
  • 「90後梗王」袁隆平爺爺2020新年寄語,當被問帥不帥,他英文回應
    「90後梗王」袁隆平爺爺2020新年寄語,當被問帥不帥,他英文回應 袁隆平是一個偉大的人,他解決了國人的溫飽問題,研究出了雜交水稻,並在創下無數碩果後,依舊馬不停蹄的坐著新研究,想創造出更大產量的水稻品種,為全世界的人們帶去福音,面對大家的稱讚,他表示:「我就是一個種了一輩子稻的農民,」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