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牆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出爐 年內開工

2020-12-18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南京城牆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出爐

為了限高,博物館地上地下各兩層。

整體效果圖。

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從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獲悉:醞釀已久的南京城牆博物館設計方案最終確定。博物館定址秦淮區邊營1號,建築上採用南京城牆經典的「馬道」元素和半透明幕牆,緊鄰的中華門盡收眼底。博物館建築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銜團隊設計,他另一件為南京人熟知的作品,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年等到真正的博物館

沒有「像樣」的博物館是南京城牆多年的「缺憾」

選址邊營1號即原沈萬三陳列館

缺少一座可以充分展示歷史、文化、藝術內涵的博物館,一直是南京城牆的「缺憾」。1997年利用臺城段城牆內部空間打造的「明城垣史博物館」,僅7個陳列廳及接待廳。2014年南京城牆全線開放以及領銜中國明清城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後,新建一座博物館,能夠和南京城牆「全球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重要意義相符合,越來越多地被提上議程。國家文物局也曾明確提出要求,南京城牆博物館要「立足新起點,註定新標準,鑄就新高度,打造成傳世文化精品工程、城南文化新地標」。

去年9月,南京城牆保護中心確定新館選址邊營1號即原沈萬三陳列館,該建築緊鄰中華門,原為現代所建仿古建築。南京城牆博物館所在地,將重新進行打造,並向全球徵集設計方案。

兩名院士與故宮、南博「掌門人」等當評委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球徵集吸引了國內外一流建築設計團隊。最終入圍的4個候選方案中有3個是院士的設計作品。「罕見的激烈角逐,可謂是最高規格的設計比拼。」

而參與終評的專家組陣容則更加「星光熠熠」,匯集了2名院士、中國三大博物館中2名「掌門」: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建築學家鄭時齡任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崔愷、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知名規劃專家葉菊華工程師、東南大學教授陳薇及江蘇省文物局多位專家組成。

經過多番評審、論證、比選、細化,南京城牆博物館建築最終確認的設計方案,由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領銜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團隊所設計。這也是何鏡堂院士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之後,再次操刀設計南京的文化地標建築。

今年年內開工建設,2019年上半年正式開放

根據設計方案,南京城牆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展覽面積5000平方米,建成後將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城牆專題博物館,是中國古代城牆歷史與文化的專題博物館,也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展示地,是「可觀、可遊、可讀的新地標」。據介紹,新館預計耗資2.8億,今年年內開工,明年完成主體建築,2019年上半年正式開放。

院士的「匠心獨運」

中華門甕城成博物館最大的「展品」

緊鄰城牆嚴格限高,呈現地上地下各兩層

據介紹,博物館的建築平面呈「L」形,部分保留現有的沈萬三陳列館,將西側綠地地下空間進行改擴建。由於博物館與城牆一街之隔,設計也嚴格遵循《南京城牆保護條例》,對建築限高,形成地上地下各兩層空間。其中,地上一層為公共服務區,設有展廳、接待大廳、咖啡廳和學術沙龍專區,地上二層為學術沙龍辦公區和報告廳;負一層為臨時展廳,通過扶梯可達到地上展廳;負二層為文物收藏區和附屬功能區,包括文物庫房、地下車庫、文保工作區及設備用房等。此外,在不影響城牆現有景觀的同時,建築風格也與老門東的建築風格相匹配。

外立面採用半透明玻璃幕牆可以節能

博物館的另一個特點在於採用了半透明的玻璃幕牆作為外立面。如此,遊客從建築內部向外望去,能清晰地看到中華門古樸厚重的城牆和設計獨特的甕城。除去館內的基本陳列、臨時展覽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中華門甕城成為博物館最大的「展品」。

而從外向博物館內部看,則是模糊效果,玻璃幕牆會映射出周圍城牆、秦淮河、大報恩寺、老門東建築群的景觀,博物館仿佛穿上「隱身衣」,自身建築體量消隱了,更好地融入了周邊的古城風貌。記者了解到,這種半透明的玻璃幕牆採用三層中空設計的夾絲反射玻璃來打造,內嵌金屬層和高性能太陽能熱保護膜,可以有效減少陽光的入射率,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

南京城牆的「馬道」成建築外觀一大特點

設計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博物館西側三段反向攀升、長40至50米的坡道。這一設計的靈感就來源於南京城牆中華門甕城、神策門甕城上的馬道。

沿坡道向上,是屋頂的觀景平臺,居高可一覽四周風光。在博物館閉館時,市民、遊客也可從外部沿著三段斜坡式馬道登上觀景平臺,得到沉浸式、故事性的全景觀覽體驗。坡道和頂面也將進行景觀設計,用石材和綠植錯落有序鋪置,成為一個開放式的城市公園。(張可)

(責編:張鑫、唐璐璐)

相關焦點

  • 南京明城牆沿線城市設計出爐 城牆成觀景平臺(圖)
    由規劃局組織編制,東南大學擔綱設計的《南京城牆沿線城市設計》近日出爐,它制定了我市明城牆沿線涉及交通、綠化、環境整治、觀覽等整合設計的指導性思路。我市明城牆共長35餘公裡,現存25餘公裡。主持這份城市設計的東南大學教授陳薇說,南京的明城牆獨具特色,本城市設計就是要挖掘城牆建設之初的創意及其承載的價值,讓城牆與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特色凸顯出來,給市民和遊客看得見風景的城牆。  最大限度凸顯建設之初的創造性  「與中原地區方正的城市不同,南京的城牆順應山水地形而建,與城市的山水融為一體,跨山越河,曲折逶迤,盡顯創造性。」
  • 南京城牆即將夜間開放,南京城牆博物館明年亮相
    蘊藏著豐富歷史信息的城磚銘文,是研究南京城牆重要的基礎文獻資料,也是解密城牆歷史的「原生資料庫」。2018年9月,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啟動「南京城牆本體磚文信息採集」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對城牆本體上銘文清晰的城磚進行測量定位、拍照攝像和銘文釋讀,形成可供查詢利用的城磚銘文數位化資料庫。
  • 明代官窯、御用漁船、西式火炮 揭秘南京城牆博物館「看家寶」
    6月9日,備受外界矚目的南京城牆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館內展陳設計方案也開始啟動徵集。
  • 未來南京可夜登城牆賞美景
    600多歲的明城牆,是南京的一張城市名片,城門有「內十三,外十八」之說。近日,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南京城牆保護利用和申遺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將在2019年12月完成通濟門遺址保護工程並建設通濟門遺址公園。
  • [分享]城牆遺址公園設計資料下載
    2011年11月30日,西安,斥資120億元打造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城市建設、遺址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2010年10月1日倉促開園以來,就有很多市民反映公園內的種種「亂象」。時隔一年,再次來到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園內的城牆裂縫、地面塌陷、景觀破壞、雜草叢生種種現象依舊,特別是牆面裂縫、地面塌陷竟達十幾處。在準備進入園區時,一名30歲左右的女子上前來搭訕,詢問是否需要便宜的門票。
  • 南京城牆博物館封頂了!
    南京城牆博物館封頂了!於2020年11月9日順利封頂。南京城牆博物館改擴建項目是南京市民生類重點文化建設項目,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配套項目。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旅局的關心支持下,該項目自2018年6月9日正式啟動,8月8日正式破土動工。
  • 南京明城牆大修歷時21年 9處城牆出新後開放(圖)
    自1993年南京開始組織大規模城牆修繕,到目前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共歷時21年。或是冥冥中的安排,600多年前的洪武朝,修築這座城時,亦耗費了21年。自此,南京人再不必仰望自己的城池,每一塊城磚上都能留下自己的足跡。
  • 南京城牆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RT機構會員
    龔哲 攝中新網南京3月2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龔哲)26日,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公告,ICOFORT(國際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城防與軍事遺產委員會)已經正式批准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南京城牆博物館)成為機構會員,這也是中國首個加入ICOFORT的文博單位。
  • 南京城牆,這些年……
    謝俊 攝傳承與建設2014年,南京城牆向公眾全面開放,沿城牆設立33個登城口,並在城牆內側建成了14公裡長的生態綠化和慢行綠道系統,勾勒出「南京明城牆風光帶」,串聯起山水城林的城市景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塑造了南京獨特的氣質與底蘊,讓它在千城一面的現代化進程中有了辨識度。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會出現矛盾嗎?開工建設中的南京地鐵5號線,規劃線路周邊200米範圍內涉及多處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減少幹擾,下穿距離超過標準距離的兩倍,達到18米以上;穿越文保單位的軌道,採用國際最高等級的液體阻尼彈簧道床,最大限度降低了震動的影響。
  •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兩大規劃設計方案公示
    記者在規劃展覽館了解到,擔綱整體設計的東南大學潘谷西教授精心設計了兩套方案進行公示,吸取公眾意見。方案中,一個特殊設計吸引了眾人關注——在初步設計中,將至少設兩部觀光電梯直通塔頂,以供市民登臨。一號方案為再現當初大報恩寺的繁榮場景,將在廟宇區建設廟前廣場、牌坊、山門、鐘鼓樓、香河橋、明代御碑、天王殿、左右配殿、大雄寶殿等。為方便遊客,一號方案還專門設計了包括水上碼頭在內的4個出入口。
  • 518國家博物館日,聊聊南京的博物館
    2、南京市博物總館南京市博物總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一家實行總、分館制的博物館,總館成立於2014年,是融匯南京古代史、近現代史、革命史、城市史、文保、民俗與非遺等諸多門類的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
  • 杭州沿江景觀公園設計方案出爐 預計年底前開工
    近日,記者從杭州東部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開發區沿江景觀公園西區的設計方案已經出爐。也就是說,沿江一帶的景觀,還要繼續升級。沿江景觀公園西區項目位於開發區溼地單元,南臨錢塘江,東至繞城高速,北至東部灣總部基地,總用地面積約29.5萬平方米。「這將是助推開發區打造綠色辦公生態圈的示範標杆項目。」
  • 故宮北院設計方案已定 將採用「大屋頂」建築樣式 力爭今年開工
    提要:近日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的「國際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故宮北院目前設計方案已確定
  • 中國國家美術館建築設計方案出爐
    中國國家美術館建築設計圖     中國美術館日前正式發布消息稱,歷時兩年的中國國家美術館建築設計方案結果正式出爐,讓·努維爾事務所和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體中標,中國國家美術館建築設計項目由此正式啟動。
  • 南京明城牆8月8日正式開放 持公園年卡免費登牆
    十多天前一次南京明城牆全線免費開放的「環城70裡」,讓南京人360度無死角地看遍了南京,也帶起了市民登城牆熱。昨天記者從「人文青奧」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南京22公裡以上的明城牆將於8月8日正式開放,收費方案也大致出爐,現持南京公園年卡可從近30個點登上明城牆遊覽,近期相關部門還將推出收費約為100元的明城牆年卡。推出多項古老城牆遺址不久前,相關部門曾宣布在8月中旬青奧之前,將對市民開放南京22公裡以上的明城牆。
  • 中國溼地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介紹
    中國溼地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介紹   昨天,中國溼地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評審會召開,來自相關專業的22位國內知名專家,現場給各設計單位方案打分
  • 廣州科學館爭取年內開工
    昨日,廣州市發改委主任曾進澤在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報告了市政府落實《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欒玉明等36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於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民政領域民生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的議案〉的決議》實施方案的情況。
  • 競賽廣場方案設計_2020年競賽廣場方案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築事務所公布了「深圳灣文化廣場」的整體規劃及建築設計。這是按照瀋陽市委「再造一座生態瀋陽城」的總體部署,瀋北新區加快蒲河生態廊道建設,為全面提升瀋北蒲河生態廊道文化景觀和功能價值,共建設六個主題的文化廣場,目前已確定的「錫伯族文化廣場」和「體育休閒文化廣場」已開工建設。   據悉,本次徵集活動採取競賽方式進行,歡迎廣大市民以及具備甲級規劃、建築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積極參與。將以文化性、特色性、原創性和標準化為徵集原則。
  • 深圳自然博物館項目方案及建築專業初步設計
    中標候選方案 杭州中聯築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 深圳市歐博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理念: 設計試圖消解建築面對山水的體量感,以輕盈的方式介入場地。
  • 南京躋身中國大陸12強城市 排名全國第六!
    項目俯瞰效果圖(3)樓市動態|九龍湖G57地塊規劃出爐!將建29棟低密度洋房,現房銷售!昨日(4月23日),南京銳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NO.2017G57地塊項目環評公示發布。項目總投資19.98億元,計劃於2018年6月份開工,建設周期約為28個月,預計2020年10月竣工。樓市動態|南站CBD旭輝鉑悅秦淮4.8米挑高商鋪僅剩一套,最後的機會值得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