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牆即將夜間開放,南京城牆博物館明年亮相

2020-12-24 南報網

2020-06-12 08:4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南京城牆即將夜間開放,南京城牆博物館明年亮相

明城牆:文化遺產迸發新活力  

點擊查看南京日報今日專版《風雅秦淮》·文創


南京城牆國際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南馬來了》

南京城牆國際攝影大賽優秀作品《臺城櫻花季》

南京城牆博物館效果圖

輯刊《中國城牆》

《藝術博物館》南京城牆博物館專刊

《南京城牆護城河體系調查及遺產價值研究課題報告》封面

《南京明城牆與良渚古城遺址價值對比研究結項報告》封面

600多年前,南京明城牆是冰冷的軍事防禦工事,而現在,它是百姓看得見、摸得著、走得進的「民城牆」。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作為世界現存最長的磚石構造城市城牆,閱盡600多年風雨滄桑的明城牆,見證了南京發展變遷的足跡和歷史記憶。 

近年來,南京通過對明城牆創新性的保護研究、活化利用,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傳下去,讓南京城牆與傳統文化和國際新潮跨界融合,成為南京城市獨特的地標建築和亮麗的文化名片。這座巨大的文化遺產,早已融入城市生活,在這裡,人們共享傳統文化,觸摸時代氣息。

保護研究——

制定科學規範保護體系

600多年前的一塊城磚上,居然有一處貓爪印。歷經風雨滄桑,這塊城磚上的銘文內容已經模糊不清,但這記小小的貓爪印卻依然清晰可辨,萌得讓人心動。專家分析,這應該是當年在燒制城磚的過程中,恰好有一隻貓經過,在晾曬未乾的磚坯上「踩」了一腳,留下了這個穿越時空的貓爪印。 

蘊藏著豐富歷史信息的城磚銘文,是研究南京城牆重要的基礎文獻資料,也是解密城牆歷史的「原生資料庫」。2018年9月,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啟動「南京城牆本體磚文信息採集」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對城牆本體上銘文清晰的城磚進行測量定位、拍照攝像和銘文釋讀,形成可供查詢利用的城磚銘文數位化資料庫。目前,工程前兩期項目已經結束,完成了約8公裡城牆、近5萬塊銘文磚的磚文信息採集,剩餘十餘公裡城牆磚文的採集工作將於今年全部完成。刻有「金陵」二字的銘文磚、蓋有「合同」二字合文的印章磚、與劉德華撞名的「明星磚」、留有600多年前「貓爪印」的「萌寵磚」……這些新發現、新成果,進一步豐富了南京城牆所蘊含的歷史、科技、藝術信息,為南京城磚的燒造制度等學術研究提供重要的實證資料。 

「南京城牆本體磚文信息採集」項目,是南京城牆全面建立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保護體系的小小縮影。 

2014年初,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成立,基本結束了南京城牆多頭管理的局面。2015年,《南京城牆保護條例》正式實施,以立法形式,強調南京城牆的「四重城垣」內涵,並將護城河納入法律保護範圍。體制機制的理順,促進了南京城牆的整體性保護和開放。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2014年南京明城牆及周邊地區保護整治和開放行動計劃》《關於進一步做好南京城牆保護利用和申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南京城牆迎來發展新機遇。 

南京城牆作為「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報世界遺產項目之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要求對文物本體保護狀況、核心區和緩衝區內的自然、人為變化、周邊地區開發對文物本體的影響、遊客承載量等進行日常監測和定期監測。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總投資3000萬元的「南京城牆監測預警平臺」,預計於今年底主體完成並交付使用。從一塊仿古城牆磚的燒造規範,到南京城牆本體磚文信息採集,從南京明故宮大遺址文物數據信息採集與展示,到全覆蓋的「南京城牆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如今的南京城牆已經全面建立起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保護體系,為閱盡風雨滄桑的古老城牆夯實安全基礎、築牢安全防線,繼續守望城市的發展。 

在南京,城牆保護是一件全民參與的事兒。大家都有同樣的心願——守護好我們共同的明城牆 

「城磚是城牆的筋骨。把城磚捐獻出來,不僅完成了老伴的遺願,也盡到了一個南京市民的責任。」九旬老人謝竹如,把老伴生前悉心保存的城牆磚全部捐出。這個故事登上了英國廣播公司(BBC)播放的一部短片,讓南京城牆的保護利用成果走進了全球觀眾的視野。 

2016年底,為進一步加大南京城牆磚回收的力度,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與南京城牆保護基金會攜手,共同推出「顆粒歸倉 守護城牆」活動,面向全社會,廣泛徵集散落的明城磚的線索。目前回收了20多萬塊散落各處的城牆磚。今年1月9日,南京城牆城磚保存與展示的公益空間磚集館,在明城牆腳下的悅動·新門西正式開館。一塊塊城磚,講述著600多年前南京城牆修建的故事,也記錄了今日全民合力保護城牆的點點滴滴,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的遺產保護意識。 

在保護的基礎上,對明城牆的研究也不斷取得新突破,向寬度、深度發展。 

「南京城牆30年大規模維修保護綜合研究」「世界文化遺產下的城市城牆」「南京外郭遺址考古調查與研究」「南京明城牆與良渚古城遺址價值對比研究」「南京城牆護城河體系調查及遺產價值研究」「南京城牆記憶口述史」 「南京城牆磚窯遺址研究」等課題,以及南京城牆學術資源資料庫建設,都具有開創性與示範意義。國內首本專門、系統研究中國城牆的輯刊《中國城牆》、圖書《銘文天下——南京城牆磚文》《歲月傳城——南京城牆舊影》《南京城牆磚官窯遺址研究》 《藝術博物館》南京城牆博物館專刊等相繼出版,更是向公眾集中展示了城牆研究最新成果。

活化利用——

讓世界透過城牆讀懂南京

「平時沒什麼事,我們都會來城牆走一走。」市民趙一鳴一家就住在城牆邊,在「城牆肚」裡的書吧聞書香,去城牆燈會的祈願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從12座城門掛上的大紅春聯裡感受傳統文化……城牆,已經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趙一鳴尤其難忘去年的南京·西安雙城燈會,在明城牆風光帶展區,形成「水陸空」觀燈賞燈、明城牆和秦淮河交相輝映的恢弘場景,成為鐫刻在腦海裡的美好記憶。 

行走在城牆綠道上,能看到秦淮河風光;泛舟秦淮河上,一眼望得到城牆……「一城一河、城水相融」的城市文化景觀,處處皆驚喜。近年來,通過對南京城牆的活化利用,隨著文旅融合的全面推進和日益深入,昔日文物以多元、開放、親民的嶄新面貌融入現代生活,散發新的魅力。明城牆,是百姓看得見、走得進、摸得著的「民城牆」。 

2019年,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劃入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迎來了文旅融合發展機遇。南京城牆如同珍珠項鍊,串起了散落在南京城市的各個景點,助力全域旅遊揚帆起航。2014年至2019年,南京城牆全線接待遊客量和旅遊收入增長200%以上。2019年,南京城牆旅遊收入突破3000萬元。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夜金陵」即將再添美景——南京城牆馬上實現夜間開放,以獨特夜間風光迎接市民和遊客。 

南京城牆不但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也成為向世界展示南京城市形象的窗口。 

城為臺,牆為幕。名城會開幕式、時裝大秀、舞蹈戲劇、三十六丈城牆跑等重大演出、活動輪番在城牆上演,沉浸式劇場,炫麗燈光技術,打造感官盛宴,使南京城牆成為延伸傳統的平臺,承載演出的舞臺,展現多元、開放、創新的文化。近年來,南京城牆強化可視化傳播,針對不同受眾,多維度拍攝城牆影像,講述城牆故事,擦亮城市名片。紀錄片《城·牆》和《中華門》在央視播出,《南京·一城山河》電視節目以12集的大體量聚焦南京城牆……這一切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投向南京城牆。 

南京城牆「走出去」的腳步也不斷加快,這部磚石砌築的城市史詩,正在用充滿國際範的表達方式,打破國界、地域與語言的隔閡,讓世界更懂南京。 

大型中英雙語紀錄片《中國城牆故事》在新華社客戶端、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客戶端等平臺上線,並通過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的中、英文衛星電視頻道,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包括南京城牆在內的8位中國明清城牆「代言人」,第一次成為國際螢屏上的主角,向海內外觀眾講述「東方古國的城牆故事」。 

5月17日,「城牆之美,世界看見」2020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暨南京城牆國際攝影大賽頒獎典禮在南京城牆解放門段舉行,為國際博物館日獻上一份特殊的「南京禮物」。劉妙齡是本次攝影大賽十佳作品的獲獎者之一。她說,攝影是一種跨越國界的特殊語言,直觀的畫面讓觀者一目了然。作為南京人、作為攝影師、作為南京城牆的志願者,她會一直用鏡頭語言,講好南京故事、講好城牆故事。 

「南京城牆的國際化傳播,不僅能提升中國明清城牆的知名度,擴大申遺的影響力和公眾知曉度,同時也是向世界講述南京故事、展示城市形象。」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城牆申遺——

將有國際專家專業指導

走過中華門甕城,就會看到正在建設中的南京城牆博物館。從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始動工,這座博物館牽動著無數目光。 

作為世界上現存最長、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牆,南京城牆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南京作為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牽頭城市,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南京城牆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將作為中國古代城牆歷史與文化的專題博物館以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展示地。南京城牆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個城牆專題博物館,建成後將在各城牆申遺城市中起到引領示範作用,也將為南京增添一座展示城牆文化的傳世經典之作。 

南京城牆博物館是一座地下兩層、地上兩層的新型博物館,總建築面積達12696平方米,其中包含4000多平方米的展覽面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何鏡堂,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倪陽設計。從設計效果圖來看,城牆博物館如同古城牆腳下一個半透明的城市公園,以三層夾絲中空玻璃構成的半透明幕牆,成為博物館建築最為吸睛之處。據介紹,博物館外立面選用了三層中空設計的夾絲反射玻璃,內嵌金屬層和高性能太陽能熱保護膜,可以有效減少陽光的入射率,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 

明年此時,南京城牆博物館將正式開放。其折板造型的屋面和寬敞的廣場綠地將融為一體,成為一個開放式的城市公園。即便在博物館閉館時,市民也可從外部沿著斜坡式馬道登上屋頂的觀景平臺,一覽周圍古城牆、秦淮河的美麗風光。 

推動南京城牆申遺,是人們心之所向。今年3月,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南京城牆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加入ICOFORT(國際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城防與軍事遺產委員會)的文博單位。ICOFORT作為ICOMOS(國際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的專業委員會,將對世界範圍內城防與軍事遺產的申遺提供專業的指導,可以說,加入ICOFORT對南京城牆的申遺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未來,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將在ICOFORT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國際平臺,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工作和國際交流活動,將南京城牆的文化遺產價值和文化魅力推廣到全世界,同時也將在國際專家的指導下,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申遺工作。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圖片由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提供。

相關焦點

  • 南京城牆博物館封頂了!
    南京城牆博物館封頂了!媒體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京城牆博物館改擴建項目主體結構
  • 南京城牆優秀攝影作品亮相「露天博物館」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供圖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邢虹)5月17日,「城牆之美,世界看見」2020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暨南京城牆國際攝影大賽頒獎典禮,在南京城牆解放門段舉行,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獻上一份特殊的「南京禮物」。
  • 潮玩明城牆,點亮夜金陵 南京城牆國慶中秋起夜間開放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從中秋國慶假期開始,南京城牆將開啟精彩的「夜間模式」,在中華門和解放門推出一系列夜遊活動,用科技創新元素扮靚美麗古都的文化地標,假期打卡拍照,南京的明城牆,絕對不容錯過。
  • 潮玩明城牆,點亮夜金陵!南京城牆國慶中秋起夜間開放啦
    接下來,中華門甕城景區也將夜間開放。解放門臺城景區高質量推進南京城牆夜間文旅消費,南京城牆景區精心策劃籌備,從國慶中秋起,推出「潮玩明城牆,「天使之翼」藝術裝置中華門甕城——南京城牆夜色潮玩節南京中華門甕城景區「悅明月共潮節」——2020年南京城牆夜色潮玩節活動,奉上國慶中秋的節日文化盛宴。
  • 南京城牆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出爐 年內開工
    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從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獲悉:醞釀已久的南京城牆博物館設計方案最終確定。博物館定址秦淮區邊營1號,建築上採用南京城牆經典的「馬道」元素和半透明幕牆,緊鄰的中華門盡收眼底。博物館建築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銜團隊設計,他另一件為南京人熟知的作品,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未來南京可夜登城牆賞美景
    按照南京2015年公布的規劃,通濟門的考古現場將結合北側現有公園設計,開放成遺址公園進行展示。通過沿河綠道與東水關遺址相連,以棧道和大喬木限定甕城邊界。  作為南京明城牆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中華門北廣場將實施景觀提升工程。啟動中華門保護和展示項目,擴大中華門公共展示空間。推進中華門加固消險及中華門城樓保護工程。
  • 南京明城牆大修歷時21年 9處城牆出新後開放(圖)
    實習生 劉蕾 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  開放詳解  以前7公裡,如今23.3公裡  以往南京城牆開放,是碎片式的。因此,現存超過25公裡的南京明城牆,22公裡全年無限制開放,1.3公裡有限開放。  還有一段太平門至富貴山的城牆,長約1.7公裡,因涉及相關單位,趕不上8月8日的全線貫通,暫時不會開放了。「這段城牆就是『龍脖子路』段,城牆頂面長滿淺淺的蒿草,四周是紫金山的寂靜山林,有的大樹還高過城牆。如果清晨登上,看著紅日從山頂躍出,城內建築的房頂泛出金光,可以體驗到南京城牆最美的景色。
  • 南京將打造明城牆燈光秀 石頭城遺址公園明年建成開放
    為了讓明城牆稱為閃耀夜空的「城市項鍊」,南京市將加強城牆沿線夜景燈飾亮化工作,今明兩年,將對玄武門至太平門段、東水關至西水關段城牆沿線景觀綠地及部分公共建築進行亮化,完善武定門至定淮門段外秦淮河沿線亮化設施。通過優化城牆功能照明,南京將打造明城牆燈光秀,展現城牆歷史內涵,改善夜遊城牆體驗,使城牆進一步融入城市生活。  對於市民和遊客而言,明城牆將變得更容易親近。
  • 南京城牆,這些年……
    城牆的磚石常被拆了用於生產建設,35.3公裡長的明城牆只保存下了2/3,牆體結構普遍存在安全隱患。改革開放後,當地政府陸續實施一系列古建保護的舉措。然而,修舊如故並非保護修繕的唯一標準。張健 攝上世紀90年代初,中山門北側的前湖段城牆因湖水衝刷和暴雨衝擊出現局部坍塌,留下一個六七十米長的豁口。
  • 南京明城牆沿線城市設計出爐 城牆成觀景平臺(圖)
    按照編制的計劃,青奧會前,將完成現存城牆本體的修繕,確保城牆外側全線貫通。這些整治和開放的行動都要依據此城市設計進行。  「我們保護明城牆,還要把明城牆亮出來,用起來,讓市民體驗到、感受到、觸摸到明城牆。同時也要讓這張國際化的城市名片變得更加靚麗。」市規劃局表示。
  • 南京六合古城牆被發現往事:滁河中發現城牆牆基
    明崇禎九年,六合地方政府重建夯土城牆,建成的城牆周長1323.6丈,高2.5丈,垛口多達1647個,大致上呈正方形,城外有護城河。提起南京的明城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始建於明代初年、由朱元璋親自修建的南京都城城牆。要說起六合也有明城牆,可能除了文物專家,很少有人聽說過。「六合的明城牆2015年初就要對外開放了。」
  • 南京城牆預熱博物館日 通過城門看多彩世界
    本報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17日,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門甕城舉辦了「城門開——看見一個多彩的世界」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 南京城牆推出潮玩夜遊活動 解放門、中華門晚間開放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龔哲 記者 張可)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南京城牆景區將在中華門、解放門推出「潮玩明城牆 點亮夜金陵」系列夜遊活動。10月1日起,解放門、中華門景區晚間開放時間為每天17點到22點(21點半停止售票)。10月1日起至10月31日晚間,大型科技光雕藝術秀《明月印·中華門》,將每晚在南京中華門甕城內上演。
  • 國慶長假5萬多遊客夜遊南京城牆
    大型科技光雕藝術秀「明月印·中華門」扮靚夜晚的中華門,解放門景區燈光秀、文藝演出小場景設置引得遊客紛紛打卡……昨天,記者從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獲悉,南京城牆中華門和解放門夜間開放後,國慶期間共計吸引5萬多遊客一覽夜間南京城牆的魅力。
  • 南京「城牆拜佛」現象成謎
    「南京城牆不就是一堵牆嗎,能藏著多少秘密?」近日有網友評論。其實,南京城牆的秘密有很多,遠非其他地方的古城牆可比,只是很多南京人並不知道而已。城牆愛好者孫先生看到金陵晚報開闢「探秘南京明城牆」專欄後,特地致電記者,指出清涼門段城牆就有個「城牆拜佛」的神秘現象。
  • 明代官窯、御用漁船、西式火炮 揭秘南京城牆博物館「看家寶」
    6月9日,備受外界矚目的南京城牆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館內展陳設計方案也開始啟動徵集。
  • 南京城牆燈會下周五亮燈
    中國江蘇網1月10日訊(記者 徐昇)由南京市文旅局、南京旅遊集團主辦的2020南京城牆燈會,亮燈儀式將於1月17日晚在中華門甕城舉行。春節期間將給市民和在寧遊客獻上一道年味兒十足的文旅盛宴。  「一秒點亮六百年」再現金陵盛景  主題為「南京城牆歡樂吉祥」的2020南京城牆燈會今年創新啟用「百人合唱『響亮』金陵」的方式點亮燈組,在《我和我的祖國》歌聲高潮處,中華門甕城至赤石磯段數百盞花燈瞬間綻放照亮城牆上空,再現流光溢彩的絕美金陵,驚豔上演「一秒點亮六百年」的壯觀景象。  據悉,當晚更有一系列豐富的演出助推氣氛。
  • 南京六合明城牆修復完成將開放 曾經長滿雜草(圖)
    南京六合明城牆修復完成將開放 曾經長滿雜草(圖) 2014-11-15 13:36:32來源:南京晨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六合主城區裡留存著一段長約117米的古城牆。  六合也有明城牆?而且明年上半年就能對外開放?
  • 南京明城牆上將跑黃包車 設定三段線路
    「黃包車的開放時間為早上8點到晚上6點,中途乘客隨時可以讓車夫停下,下車看看風景拍個照休息一下,遊覽結束可以坐上黃包車繼續前行。」曹方卿表示,先期試運營投入6輛車,正式運營之後,爭取達到20輛,沿途站點都可以上下車。  曹方卿同時透露,南京市物價局剛剛對明城牆的收費進行了批覆。
  • 南京明城牆8月8日正式開放 持公園年卡免費登牆
    十多天前一次南京明城牆全線免費開放的「環城70裡」,讓南京人360度無死角地看遍了南京,也帶起了市民登城牆熱。昨天記者從「人文青奧」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南京22公裡以上的明城牆將於8月8日正式開放,收費方案也大致出爐,現持南京公園年卡可從近30個點登上明城牆遊覽,近期相關部門還將推出收費約為100元的明城牆年卡。推出多項古老城牆遺址不久前,相關部門曾宣布在8月中旬青奧之前,將對市民開放南京22公裡以上的明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