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附近的一個小漁村,竟然藏著明朝四大衛,這是一個寧靜的小漁村,我現在要去的地方是村邊的一座城門,沒錯,一個有城門的小漁村。而且不止一個,東西南北各一門。因為在明朝,這裡是抗倭御故的兵戎古城——鎮海衛。
鎮海衛,明帝國四大衛城之一,與天津衛,濟南衛,威海衛並稱為「明四大古衛城」,鼎盛時期,軍民十萬眾,曾經的軍民共建模範單位。鎮海衛枕山面海,地處沿海突出部,居高臨下,自古為兵家要地。古城周長2881米,城牆用河卵石和條石混合壘砌,有女牆1660米,垛口720個,窩鋪20個。
開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及水門,以海為壕,門各有樓。城南門有教場,中有演武亭,亭之左有點將臺,每年春秋兩操。建城後又建有望高樓,用以觀望海面,監視敵情,同時置有九座煙墩臺。以上軍事設施,今已無存,僅保存四個城門及其城牆各一小段。
當年相當於一個州府的建制,鼎盛時期,軍民十萬眾,曾經的軍民共建模範單位。而今淪落為一個小漁村,村民尚有兩千多,八十多個姓,祖先皆為軍眷。
走進這座古舊的甕城,你可能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旌旗高揚,刀光劍影。靜靜地聽,樹動風吹,仿佛有令旗一揮千軍萬馬的吶喊聲,也許那也許那是海潮聲,濤聲依舊。600多年風雲歷史,當年十萬軍民的命運變遷,在大海看來,不過是滄海一粟。
鎮海村的年輕人,大多出外謀生,村裡多是老人和小孩子。村民人均水田2分、旱地1畝多,但已基本荒廢。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近海養殖捕撈,主要產海蠣和紫菜,海灣裡放眼望去一層一層的養殖網,很是好看。
古城附近有火山島景區、南太武山、三個月牙狀海灣,離廈門也很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關於鎮海衛,如果朋友們有興趣了解更多,可以看我上傳的視頻內容。關注「鄭在別處」,窮遊各地,行攝天地。